百度上《出师表》诸葛亮说自己是南阳人,为什么襄阳要争论?

中国音乐家秘书长


看到此题,我笑了,同时也痛心。

拿百度做依据,还要文献干什么,还要历史学者干什么?😁😁百度成了学术平台,词条创建者成了公知大牛,河南“捞香”在上面一锤子定音,不要这么逗好不好?😂😂

自徐光吹主政河南后,河南官民媒体、文史爱好者以及大量偏激民众,像打了鸡血,呼啦一家伙占领了百科创建阵地。比如,为坐实新郑“黄帝故里”,“黄帝”、“嫘祖”、“少典氏”、“有熊氏”、“有蟜氏”、“轩辕丘”、“黄帝故里”、“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等词条,都给河南新郑创建了。👍👍可惜,本来很清楚的知识,看了后就会怀疑中学历史白学了,古籍白看了,头晕,以后唯恐避之不及。😇😇🏃🏃

下面我们就来撕《出师表》上的河南牛皮癣:南阳“东汉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既然谈东汉郡县,我们就把唐李贤注《续汉书•郡国志》搬来(也可参阅唐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甚至《秦夲纪》、《秦始皇本纪》):




如果看不太明白,没关系,中国史地学者早就绘出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荆州刺史部》,其南阳郡一目了然:也就是说,东汉南阳郡不仅包括今河南省南阳市,还包括河南省平顶山市(如鲁山、犨、叶等)、驻马店市(如比阳、舞阴等);而且陕西的山阳,湖北的十堰市、随州市、襄阳市(前湖北省襄阳地区)都可以叫“南阳”!

襄阳县本邓国南境,楚文王北出汉江灭邓置邓县、灭申置申邑的北津戍,汉高祖从邓、邔、中庐间三角地析出后,向与郡(州或府)、州(道、路)三级同治襄阳城,县名从未更改,直至2010替代襄樊市名。襄樊市系解放后取襄阳城、樊城各一字的城区,后替代襄阳地区,仅存五十余年。

邓县(治襄阳邓城)北周省入襄阳县,后汉江北岸的安养县、临汉县由邓城县替代,南宋绍兴五年也省入襄阳县。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实邓县汉水以南的山区小村,若非诸葛亮十年隐居地,估计也没人关注襄阳沿革史。建安十三年曹操始设的襄阳郡比例尺较大,看的很明确:


不仅襄阳市的襄州区、高新区、樊城区、老河口市在南阳盆地南部,而且随枣走廊、鄂西山地(隆中、谷城、丹江口)自古也叫“南阳”。不然东汉南阳郡咋会称得了“帝乡”,宛城咋称得了“南都”呢?

申邑(春秋未称宛邑)、穰邑(由邓县北境析出),向为楚人拱卫申息北大门、争霸中原的战略重地,以盐、铁、农桑为重。秦出武关“越宛取郢”,将鄢(宜城)、郢(江陵)、夷陵(宜昌)楚人腹心地设成南郡后,将其边隅组成南阳郡,故南阳郡捡漏从无以汉水为界,自然成秦汉第一大郡!

百科词条中那么多“半部中国史”教的声音,百度百科词条已是河南“吹大象”,给中国历史文化贴“河南”标签的地方了,我不知李彦宏是喜是悲?反正河南人文社科正经学者的声音和学术被淹没了,不知郑大、河大历史系以及河南社科院的学者有做何感受,反正《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是对郑大嵩山书院师生发表的!👋👋👋😁😁

诸葛亮的《出师表》说他是“南阳人”吗?😂😂明明是“琅琊阳都人”(《三国志•诸葛亮传》),在邓县隆中种过地嘛!这也太能扯了,提问者明明是高校毕业生,还有疑问,那你们的义务教育也特差了吧!😂😂别把锅甩给中学语文教师好不好?!😁😁

南阳义务教育用的是苏教版吧?那看一下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吧,看“南阳诸葛庐”是不是在襄阳隆中呢?

如果没学好,没关系,到了九下再学《出师表》,看是不是躬耕于“襄阳隆中”!

所以,那些天天喊“躬耕于南阳”口号的朋友们,襄阳谢过了。👏👏👏至于没上过初中,喜欢胡搅蛮缠,在评论区骂娘的,是在警醒我们,也该关心下孩子的学习了哇!😁😁

襄阳有必要争论吗?多如牛毛的史籍,不会只能以“躬耕于南阳”做论点,也只能以之作唯一的论据,还美其名曰“诸葛亮亲自说的”。那是在自作多情地碰瓷,蹭襄阳的知名度,以邻为壑、挖人墙角还反咬一口,好不?

如果说苏教版教科书不好,那选人教版吧。恭禧,2018部编语文教材更狠,不仅《陋室铭》、《出师表》要学,《三顾茅庐》(“定三分隆中决策”节选)、《隆中对》更要学,那注解更明确哦!😁😁有兴趣上网查阅,或找孩子们借阅。😂😂

南阳,楚之北边,史上最繁华时在两汉,皆依托汉水、江汉平原。襄阳崛起,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后,江汉、三湘、巴蜀、陕甘早不走方城道了,南阳渐成边隅。同处南阳盆地,虽楚音楚俗早已荡然无存,加强襄南合作,融入江汉经济带方是复兴的根本!


嘉会天下


大家好我是杂史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话是家喻户晓的。问题是,东汉三国的南阳郡是个很大的概念,跨越了今天的河南、湖北两省,下面地图里的红线就是现在的省界。

当然,南阳郡的郡治无疑是今天的河南南阳,但诸葛亮“躬耕”的这个乡下地方就有的说了,按照今天的地图,南阳郡在今天湖北境内的地方,归属襄樊,所以今天的湖北人说卧龙岗在襄阳,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争夺名人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人物,南阳、襄阳都不肯放过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的。同样三国时期的陆逊是吴郡吴人,但当时的吴包括了今天苏州、上海的广大地区,所以现在苏州说陆逊是苏州人,上海则说陆逊是松江(华亭)人,也是一样道理。


至于襄阳与襄樊的关系就比较简单了,襄樊就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而已。襄阳城北临汉水,与樊城隔江相对,两城夹江而峙,互为唇齿。两者合称襄樊就跟武昌汉口汉阳合称武汉是一个道理,真巧,它们都是湖北的地方。。。。


杂史谭




首先已经确定的是诸葛亮是山东琅琊阳都人,出生于琅琊,是山东人。所以河南南阳以及湖北襄樊都没有争的必要了。

之所以会产生南阳,襄樊之争,是因为后来诸葛亮小时候位了躲避战乱,随叔父诸葛玄来到了南阳。

对于南阳的理解要说一下,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出现的南阳,指的是南阳郡。当时的南阳郡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南阳市以及湖北襄樊市,这就是起争执的原因所在。

其实没必要争,无论是南阳市还是襄樊市,都只能算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正主山东琅琊市最有发言权。

为什么要争,原因也很简单,名人效应可以增加城市的曝光度,提高城市的名气,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和百姓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当然要争了,利益使然嘛。

襄樊和襄阳是一个意思,不过历史上襄阳名气要大些,所以改名为襄阳市。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我是襄阳人,我表示此类问题建议以后不要再问了。这种引起地域对立的问题在悟空问答上已经翻来覆去几百遍了,真没意思。

最后说一句,诸葛亮不是南阳人,也不是襄阳人,他是山东人。

谢绝吵架。


中庐渔夫


诸葛亮从来没在南阳待过,毋庸置疑




追梦销售小罗


魏晋时期在南阳建的武侯祠



西门贼都


襄樊某些人的变异思路是:诸葛亮躬耕这十年,襄阳城西15里的阿头山(号曰的隆中)必须归260里外南阳管。以后必须归我襄樊管!就十年。谁让诸葛亮在《前出师表》说一句:躬耕于南阳!《后出师表》说一句:困于南阳(城)。

史书史诗可以改;景和遗迹可以克隆南阳卧龙岗;地理专家和历史砖家可以去攻关,让其改口;地名可以改…只要有利于抢南阳躬耕地。诸葛亮本人也闲说。韩国襄阳郡的同宗们已把四大发明、端午节、孔子故里抢去申遗。我岂能示弱!

要不是金庸在小说里虚构个郭靖和黄蓉,我襄樊名气那有这么大!所以在广场给俩口子花一百多万塑个像,编入当地名人录。所以金庸死了,我襄樊全城哭丧。金庸你造假人物是为了小说情节需要,我襄樊当真人物宣传为了造假文化和搅混历史……千年后谁知真假?!

金庸啊!你安心走吧,我襄樊马上安排郭靖黄蓉的第N代后人郭大炮,组织九头鸟队伍编造挖掘你与襄樊缘源,再过几年我襄樊也会在城边像抢孔明一样,找个地方给你号曰个笔耕地,忽悠后人,让你与襄樊万世共荣!







直播南阳


你好二呀!南阳,东汉南阳郡,即现在的南阳市。我们况且不论你这个解释对不对,就算你是对的,今天的“南阳市”包括哪些地方?今天的南阳市应该包括市区的宛城区、卧龙区等对吧?但是新野县、社旗县、唐河县、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南召县等等算哪呢?它们不属于南阳市吗?


River13178628493


羞先人了,汉代南阳郡是现在南阳市吗?跟你爹同名的都是你爹吗?


cnnnhnd


诸葛亮随叔父过来投奔荆州刘表,当时荆州的治所在襄阳,他会跑到曹操的地盘上去隐居吗?诸葛亮的老师在南漳水镜庄离隆中只有几公里,诸葛亮的老婆离隆中只有五公里,诸葛亮的同学庞统徐庶等都在襄阳。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诸葛亮的隐居地不可能在现在的南阳。现在的南阳距离襄阳260公里,在那个时候,只能靠骑马和步行,还是曹操的地盘,每个关隘都有驻兵把守,想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