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师为何为自己的茶室、书房命名?

解强强


看到这问题,我顿时想到一个人——乾隆,当年的他不仅是盖章狂魔,凡看过的名画都要盖戳,比如这样的:

同时,还特别喜欢写诗,一生中写了上万首诗,比如这样的:

但令各位不知道的是,他还特别喜欢“取名字”,比如给自己的书房,自己的卧室,自己的茶室,下面,小君就给大家挑选几款他取得名儿,各位看看风不风雅。

“如果,我是水里的海藻”

在故宫的御花园里有这样一个小的书屋(如下图)

它的名字叫“摛藻堂”,第一个字“摛”,音同“吃”,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在御花园读书的地方,建的很雅致。

而摛藻两个字,摛,即扩展、散步、传扬、弘扬、传播之意。这里的“藻”并非大家想的水里的海草,而是文采,文辞之意,比如我们常说的辞藻。

所以摛藻堂,大意就是弘扬文华之意,也意指这里肯定和书有关。

乾隆当年集全国人力、物力来修《四库全书》,而他怕自己生前看不到这书出来,于是乎他命人先将书中的精华挑选出,编辑成《四库全书荟要》珍藏于此,而他自己也经常来这里查阅、翻看。

“三希堂”

故宫里乾隆最常待的书房莫过于此——三希堂!

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里,乾隆阅读、思考、吟诗、赏画,而在整个堂中,“三希”两个字最为显眼。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取自“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即士人希望

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第二种说法认为,希通“稀”,有稀世珍宝的含义,因为这里曾在乾隆年间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这三幅作品乾隆那是相当喜欢,时不时拿出来把玩欣赏。

除了这些,乾隆还在自己的秘密花园——宁寿宫花园中点缀起了清新雅致的小馆,它们有的用作卧室、有的用作茶室、有的用作书房,共功能不同,但无一例外的,名字都超好听,比如:

古华轩、禊赏亭、旭辉亭、遂初堂、萃赏楼、延趣楼、符望阁、竹香馆、倦勤斋、三友轩等等。


宫殿君


没那么刻意,阔绰点的书房,叫个楼,堂啊啥的。比如乾隆的三稀堂,有三件传世名帖,所以叫三稀堂。再有用建筑物命名的,某房,某草房,某庐,某屋,某馆,某舍,某亭等。比如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梁实秋父亲觉得梁实秋读书不努力给他刻一枚印,饱蠹楼,意味梁读书不努力,书都喂蛀虫了。

叫斋的比较多,不论贫富,一席之地就了以称作斋。比如聊斋,五栁先生专门接待客人与客人闲聊获得素材之所。最小的斋当属北京包袱斋,现在人很难理解包袱,那会物资匮乏,少有现在的箱包,就用一块布包裹瓷器文玩古董,在集市上展开来售卖就是包袱斋了。

本人的大瘾斋,是为了写字过瘾这么取的。








大瘾斋


有根据自己的名气来取。 有所在地来取名字的,还有住的地方,附近有什么东西来取名。


韦德310


梁启超的“饮冰室”,取意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呆梨有个小法老


其实取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书房购藏了哪些书。


五彩呈祥946


苏轼的陋室铭,准备的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书房的看法,和自己想象中自己书房的样子。


依旧的历史


最有名的:菊香书屋。知道在哪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