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君子”谁死得最惨?

勿忘幸福的味道


战国四君子,真没二个真君子无非是,沽名钓誉孟尝君,机关算尽春申君,平庸无能平原君,忠义敢为信陵君,以上评价就包含了对面最后结局的概括。

据说四人礼贤下士,都有食客三千,时刻左右着战国时局,哦天呐,四个里面三个都是短视之人还有这么高评价也是醉了。

那么他们谁死的最惨烈:这要数沽名钓誉孟尝君和机关算尽春申君二人,一个死后被族灭(孟尝君)一个被族灭(春申君)

至于另外二个:平庸有能平原君,正和啦我给他的评价,平庸有能者平庸而死,忠义敢为信陵君也是如此,因为心中理想不能实现,最后阴郁而死。

下面我们就分头看看他们的结局着,这结局饱含着人生哲理性格决定吗命运。

1-:沽名钓誉孟尝君

孟尝君准确来说是自然死亡,不过他死之后,他的家族却被灭绝,这又跟他所作所为有关,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很传奇,从弃养的孩子奋斗成家族继承人,并沿袭老爹的爵位最后成薛公,留下战国四公子的盛名,也算完美人生。可是他的家族却因为他而灭族。

承袭薛公爵位的孟尝君学习当时公子们的行为,开始广招门客,一时之间鸡鸣狗盗之辈,沽名钓誉之徒,还有各种无业流民,逃犯集聚在孟尝君帐下。可是这些人越多他名气就越大也是奇怪啦,听闻他大名的秦国秦昭襄王就想让孟尝君过来做宰相,秦国发话,不敢去也得去啊,于是孟尝君去秦国,谁知就这样被软禁了。于是成语故事鸡鸣狗盗发生,孟尝君逃出秦国,回来之后因为这件事首秦国重用成啦齐国宰相,这时候秦王不乐意啦,你个狗的我让你做宰相你跑啦,齐国让你做你就做,太不给我面子啦,于是就威胁进攻齐国。于此同时齐闵王害怕孟尝君权势太大,也想杀掉孟尝君,孟尝君无奈只能跑到魏国任宰相,在哪里他还联合秦赵帮助燕国攻打齐国,齐闵王逃跑,齐襄王继位。之后他卸任魏国宰相,回到薛地,孟尝君成为独立于诸侯国之间的存在,可惜孟尝君死后,儿子争位,魏齐联合灭了薛地,孟尝君家族族灭。

这个沽名钓誉之徒,一辈子就做了二件值得说的事情,一是鸡鸣狗盗,二是组织五国伐齐。最后让齐国彻底衰弱,秦国一家独大,这样的眼光还称君子。

2-:机关算尽春申君

一般机关算尽者往往都会送掉自身性命,春申君就是如此,春申君黄歇是楚考烈王时楚国宰相,在当时可谓权倾朝野。而楚考烈王是个不育症患者,一直没孩子,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春申君黄歇本着太监本色,就给楚考烈王广罗美女,希望能有所出,哪知道还是一个蛋也没下。

这件事被赵国李园知道啦,于是投机客李园就看准机会,带自己妹妹来楚国并做了春申君门客,李园的妹妹生的貌美如花,而李园又故意在春申君面前献宝,把持不住的春申君就让李园的妹妹怀孕啦,怀孕之后,李园终于说出啦自己策划已久的计划,和吕不韦一样做窃国大盗。兄妹俩轮流游说春申君,将已经有身孕的李园妹妹以秀女之名送入宫中,这样春申君的孩子就是未来的国君啦。

春申君被忽悠的晕头转向,就答应了这件事,这个李园的妹妹也是争气,一进宫就在春申君安排下成立楚考烈王的宠妃,过几个月就生下啦春申君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楚幽王。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园妹妹成立王妃,李园当然也是鸡犬升天吗。他也成了权侵朝野的重要人物,后来李园怕春申君泄密,就蓄养死士,谋害春申君,春申君门客说李园有不轨之举,最好先下手为强,可惜春申君不听,错过机会。

之后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前去奔丧,被李园杀死,春申君一家也惨遭横祸。唯一留下的孩子就是那个窃国把戏的道具,后来的楚幽王。哎算计来算计去,自己孩子当了楚王,自己一天福没享受还全家被杀也是醉了。

3-平庸有能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儿子,一生没做什么大事情,除了养门客这个事情比较知名外就是劝说赵王受冯亭所献的上党之地,引发长平之战,还有求救信陵君比较出名。由此引发的毛遂自荐的故事也很知名。最后平原君赵胜虽然平庸,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很爱国的,秦军兵临城下之时,平原君散尽家财,招募敢死队3000人参与卫国战争,直到等来了楚魏援军。解救赵国,也算大功一件,后来赵胜结局也很好,寿终正寝,子孙袭爵家族与国同寿。

所以因为他的事迹我给他的评价是平庸有能,只是这个能力都是别人的。

4-忠义敢为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皇亲国戚,魏王异母弟,他一生最高光时刻就是窃符救赵,长平战后,秦国又攻赵国,围攻邯郸意图一战灭亡赵国。

平原君赵胜写信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道理于是说服魏王出兵,魏王派晋鄙领十万军救赵,谁知在秦王恐吓之下,魏王又萎啦,于是命令晋鄙领兵驻扎邺地。不得向前,以避免刺激秦军,为此平原君去信询问信陵君,并责备他不受道义,信陵君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在门客侯嬴和朱亥帮助下窃虎符,杀晋鄙,带大军救援赵国,也因此,成为魏国的叛徒,无奈只能留在赵国生活。

数年后,秦攻魏,魏国危及,终于想起信陵君的好,于是派人求信陵君回国,信陵君不负所望,回国之后凭借窃符救赵的威望,还有唇亡齿寒的说辞,说服燕赵韩楚魏联军,反击蒙骜,一举将秦军赶回函谷关。

之后秦王见信陵君成眼中钉,于是使出反间计,污蔑信陵君谋反,魏王开始怀疑信陵君。之后信陵君也心灰意冷不问国事,在家逍遥快活,四年后酒色过度的信陵君死于家中。

战国四大公子,除了信陵君之外没有一个人有长远战略眼光,所以信陵君公子之名实至名归。


阿斗不傻


所谓战国四公子,即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这四人都善养宾客,权力都一度能与国王抗衡。其中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三人都能善终,只有春申君死于非命,可以说是死得最惨了。


原来楚考烈王在世的时候没有儿子,赵人李园把握这个机会,把自己妹妹先送给春申君,等妹妹怀孕后又送给楚王,成为王后。楚王后果然生下儿子,被立为太子。但李园担心春申君泄密,所以一直想除掉春申君,但都没有机会。


楚考烈王病重,门客朱英劝春申君先下手为强,除去李园,否则李园必然会政变夺权,但春申君不以为然。朱英就逃走了。之后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入宫果然被刺客所杀,头被砍下扔到宫外,春申君家室也被全部诛灭。

当然,这个故事中不少地方并不合理,楚考烈王并非没有儿子,除了太子即后来的幽王,还有哀王、负刍。李开元先生认为这是楚王负刍编造的谣言。而且当时的医疗制度很发达了,一个怀孕的妇女,这么容易进宫成为王后,还正好能生下儿子?

但春申君死于权力斗争,这个应该没有争议。


林屋公子


“战国四君子”也称“战国四公子”,分别为: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四人礼贤下士,食客三千,左右着战国时局。

其中,春申君死的最惨烈,不过也算是咎由自取;

孟尝君死后最惨,被灭族;

信陵君死的最可惜,酒色伤身,抑郁而死;

平原君是四人中最平庸的一个,寿终正寝。

利令智昏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是楚考烈王时期的宰相,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子嗣,黄歇很着急,广罗美女,送进宫中,但是都没有怀孕。赵国的李园知道后,带着妹妹来到了楚国,李园做了春申君的门客,并有意让春申君知道他妹妹的存在。

于是春申君让李园的妹妹怀了孕。然后兄妹俩游说春申君,为了将来的权势,把她送进宫中,让他们的孩子做未来的国君。春申君听的晕头转向,就答应了。李园的妹妹很争气,成为楚考烈王的妃子后,果然生下的是儿子,于是她成为夫人,儿子为太子,李园也跟着有了权力。

李园怕将来春申君泄露秘密,就暗地里蓄养死士,准备谋害春申君,春申君的门客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园,并自告奋勇要去杀死李园,结果春申君不相信也不愿意杀死李园。

等到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去奔丧,然后被李园派的刺客杀死,春申君一家都惨遭横祸,但是春申君与李园妹妹的儿子做了楚幽王。

鸡鸣狗盗孟尝君

相对来说,孟尝君是自然死亡,然后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势大打出手,被魏齐联合起来灭了族。

孟尝君田文的一生很励志,本来是被父亲弃养的孩子,硬是脱颖而出,成为父亲的继承人,袭爵位,成为薛公。孟尝君在薛地广招门客,一时间,各国的逃犯都跑来做门客。

后来秦昭襄王想让孟尝君做宰相,最终又软禁了孟尝君,孟尝君依靠门客里的鸡鸣狗盗之辈逃出了秦国,然后出任齐国的宰相,攻打秦国。后来齐闵王害怕孟尝君的权势,遂想杀掉孟尝君,孟尝君跑到了魏国,出任宰相,联合秦赵帮助燕国攻打齐国,齐闵王逃跑,齐襄王继位。

孟尝君成为独立于诸侯国之间的存在,然后孟尝君死后,儿子们争位,魏齐联合起来灭了薛地。孟尝君绝嗣。

窃符救赵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邯郸有难,平原君赵胜写信请求小舅子信陵君救赵。信陵君说服魏王出兵,魏王派晋鄙领十万之兵救赵,但是秦国传话给魏王,让他小心点,魏王害怕,遂让晋鄙领兵在邺地驻扎观望。眼看魏军未至,平原君写信责备信陵君,信陵君无法,只得在侯嬴和朱亥的帮助下窃虎符,逼杀晋鄙,整合八万大军救援赵国,取胜后,留在了赵国生活。

数年后,秦国攻打魏国,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在两隐士的劝说下回国,派使者联合诸侯国,是时,信陵君领燕赵韩楚魏五国军队反击蒙骜,将秦军赶回函谷关。

但是,秦国派出了说客,说服晋鄙的门客造谣说信陵君谋反,魏王见疑,信陵君心灰意冷,回家后开始沉迷酒色,不务正事,四年后,身体被掏空而死。

毛遂自荐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他的的槽点在于劝说赵王接受冯亭所献的上党之地,而把赵国拖进了战争里,四姑娘之前写过数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总之,接受上党并不是一个错误。

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平原君书信求救于信陵君,又挑选了二十名门客(其中之一为毛遂自荐的毛遂),去楚国请求支援。最终在毛遂的耍赖蛮横下,楚国答应出兵。但是魏楚援兵未到,秦国已经开始进攻,在李同的劝说下,平原君散尽家财,整合出三千人的敢死队,退敌三十里。等来了楚魏的救援。

后来赵胜寿终正寝,子孙袭爵,直至赵国灭亡。


萧晓四姑娘


在“战国四公子”当中死的最惨的是春申君黄歇,为什么说他死的惨,因为他是被楚国权臣李园豢养的刺客刺杀而死,其头被割了下来,被扔到门外,全家还被满门抄斩,在“战国四公子”当中没有人比他死得更惨的了。

信陵君魏无忌(忧郁而终)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君子”当中最知名的一个,他的“窃符救赵”应该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当年秦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犹豫不决,是信陵君偷窃了魏王的兵符率领魏国的军队才拯救了赵国。

“窃符救赵”以后,信陵君留在了赵国,后来秦国进攻魏国,魏王邀请信陵君回魏国。信陵君回到魏国率领诸侯国打败了秦军,由于功高盖主,被魏王猜忌。因为不得志,晚年沉迷酒色,后来忧郁而终。

平原君赵胜(终老)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公子,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平原君和信陵君是好友,秦国围攻赵国的时候,就是他写信给魏国让其出兵援救赵国。当初平原君去楚国,希望楚国援救,想找二十名门客前往,找了十九人,还差一个,而和一个就是毛遂。他自荐平原君一同前往楚国,所以就有了“毛遂自荐”的成语。

秦国退兵以后,赵国的危机解除,平原君也得到了嘉奖。至于怎么死的,司马迁《史记》记载:“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应该是安然度过了一生。

春申君黄歇(刺杀而死)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奉事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黄歇后来上书劝说秦王退兵,秦昭王看了春申君的上书,非常高兴。并派使臣给楚国送去了厚礼,秦楚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后来春申君到楚国,为太子出谋划策,帮助太子返回楚国继位,即楚考烈王。春申君因为有功劳,而做了楚国的宰相。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后来将妹妹许配给春申君。李园的妹妹不就便有了身孕,于是向春申君建议,把妹妹嫁给楚考烈王,如果妹妹以后生一个儿子就是太子,太子以后做了楚王,春申君就是国父。所以,春申君很乐意把李园的妹妹送进宫中,后来李园的妹妹果然为楚考烈王生了一个儿子,儿子被立为太子。

李园的妹妹受宠以后,李园便担心春申君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春申君来灭口。但是,有人知道这件事,春申君任宰相的第25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建议春申君杀了李园,但是春申君没有听。楚考烈王去世以后,李园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可见春申君身死异处,连家人也难逃一死。

孟尝君田文(终老)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叫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齐湣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后来做到了齐国宰相,执掌国政。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齐湣王叫人调查,没有找到证据,原谅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

此后,秦国的逃亡将领吕礼担任齐国宰相,与苏代有过节。苏代建议孟尝君,离间吕礼,吕礼知道后怨恨孟尝君。所以,孟尝君就给秦国丞相穰侯魏冉写信,让秦国攻打齐国。因为吕礼是秦国排到齐国,做秦齐联盟的人,吕礼听说秦国攻打齐国,吕礼便逃离了齐国。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愈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很恐惧,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孟尝君同西边的秦国和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打败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来就死在那里。齐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襄王即位,由于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后来,孟尝君田文回到齐国去世,死后儿子争夺爵位,被齐国和魏国联合剿灭,孟尝君因此断绝的子子孙。


通史博览


战国中后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中后期,秦国国力日益增强,而其他各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到处招揽贤士,广纳宾客。其中最善于招贤纳士的莫过于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

一、春申君黄歇

(一)一代才子

黄歇博闻强识善辩,楚襄王对他的才华也颇为看中。楚考烈王元年,黄歇被拜为相,封为春申君。公元前257年,赵国弃用廉颇,改用赵括纸上谈兵,大败秦国,后来黄歇率领楚国将士与赵国魏国一块解决了邯郸之围。公元前256年又率兵灭了鲁国,威望大增,加上宾客众多深得其他三君子的敬重。

公元前242年以后,秦国势不可挡,春申君主持六国合纵伐秦,但秦国势力过于庞大,六国联君败逃,而楚王则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黄歇,慢慢收到了冷落。

(二)命丧荆门

楚王没有孩子,而黄歇为这件事发愁,想找好生养的女人为王家传递香火,但可能就是楚王没有生育吧。一天赵国李源带着妹妹来见黄歇,想办法让黄歇宠幸了妹妹,并怀孕。后来这个李园又说服黄歇,让这个女人进宫侍奉楚王,如果生下孩子那就是黄歇的,那黄歇以后就更能把持朝政了。于是黄歇听信了他的话,果真,李园的妹妹生下儿子,立为太子。不就楚王去世,这个孩子就立为楚国的国君了。

因为李园是楚王的大舅子了,所以对他很是宠信,楚王死了之后,自己的外甥即位,他就可以把持朝政了,但是又害怕黄歇把这个秘密暴露出去,所以就在家里养了刺客,在合适的时机可以杀掉黄歇。而黄歇以为李园不会这么对他,所以后来被李园的刺客杀死,抛下头颅于荆门,而黄歇全家被满门抄斩。

二,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一个得善终的人, 赵武灵王的儿子,礼贤下士,门客也多至上千人公元前251年去世。

(一)邯郸之围

公园前262年秦攻打韩国野王,上党与本国无法沟通,平原君赵胜等人与赵王商议,接受上党。赵王派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为将,让廉颇进军长平,后赵国中计,秦国大将白起攻破赵军与长平,这就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国多次求魏国发兵救援,但是魏国惧怕秦国的威望,秦国威胁魏国使得魏国不敢发兵,信陵君盗窃了魏王的兵符,魏国,赵国和楚国共同逼退了秦军。这件事是信陵君没有分析好局势,让赵国卷入了战争,不过幸好魏国和楚国的救援解了邯郸之围。

(二)毛遂自荐

这主要说明平原君赵胜善于礼贤下士 ,邯郸之围的时候,赵胜去楚国请求救援,赵胜决定和二十个门客去往楚国求援。而这个时候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赵胜推荐自己。毛遂入平原君门下三年一直是处于潜水状态,后来平原君给了他随去楚国的机会。后帮助平原君说服了楚王与赵国合纵。

三,信陵君魏无忌


(一)广纳宾客,遭王猜忌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魏昭王去世,他的哥哥继承王位。此时的魏国正是走向衰落的时候,魏无忌因此也和其他三公子一样招贤纳士,门下宾客三千人。因信陵君威望,所以各国多年不曾侵犯魏国。

而有一天,魏无忌和魏王在下棋,而探子回报说魏国边境遭赵国进犯,魏王心里焦急万分,立马要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在那不紧不慢的,说那只是赵王在打猎罢了,后来探子来报,果真是赵王在打猎。

于是就问信陵君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他就说自己有个门客,探秘技术高超,是那个门客告诉他赵王的一举一动,知道赵王只是打猎而已。从此魏王对魏无忌开始猜忌,不敢任用他处理太重要的事情。

(二)窃符救赵

前文提及的长平之战,赵国中了秦国的计,秦国趁此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陷入危机。而魏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不敢起兵营救赵国。

魏无忌的姐姐是赵胜的妻子,魏无忌多次请求魏王,发兵救援,魏王无动于衷。魏无忌门下宾客侯赢给他出主意,让他请求魏王宠妾如姬,让她帮忙盗取了兵符,救了赵国之危。因为魏无忌知道犯了罪,于是就在赵国待了十几年,而魏国没有了魏无忌,很多国家举兵来犯,所以魏王又找人从赵国接回了魏无忌。

(三)沉迷酒色,郁郁而终

话说秦王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忌惮魏无忌,所以迟迟不敢对魏国下手,于是就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假称信陵君会威胁到魏王的王位,所以魏王对魏无忌更加猜忌,使得合纵攻秦的计划失败。

信陵君也因此整天抑郁,沉迷酒色日渐消瘦,几年以后,信陵君去世,魏国大势已去,十几年就被秦国给灭了。

四,齐国孟尝君田文
(一)广纳贤士

田文封地在薛邑,爱好是广纳贤士,无论是各国游学的宾客,还是比较有一技之长的罪犯纷纷归附田文。田文对待宾客就和对自己的家人一样,宁可舍弃一切也要好好对待,田文的衣食住行也是和门下的宾客一样的。

田文这样对待宾客也是换来了回报,秦昭王一直想招纳田文做宰相,后田文初始秦国,秦昭王于是把田文留在秦国,拜为宰相。后来秦昭王反悔,将田文囚禁了起来,想要杀了他。田文宾客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妃,让她求情,哪知这个妃子想要田文的狐皮大衣,但是仅此一件已经送给了秦昭王。

这个时候,田文的宾客发挥了作用,二人看来以前是小偷,一个扮成狗的样子,把大衣偷了出来,果真那个妃子向田文求情,秦昭王放了他。田文知道秦昭王会反悔,于是,马不停蹄地奔往函谷关,但是函谷关要等到鸡叫才会开门,田文一位门客恰好会学鸡叫,于是函谷关开了门,田文回到了齐国,秦军没有追上。

(二)晚年去世

回到齐国之后,田文被拜为宰相,与其他几国合纵攻秦,到了函谷关,秦国求和。而田文名声渐渐增高,对权的渴望也慢慢增大,齐王开始忌惮田文,于是齐王开始排斥他,最后嫁祸于他各种罪名。

田文到了魏国,拜为魏国宰相,秦赵魏合纵攻齐,最后齐王逃跑并死在了莒。他的儿子齐襄王继承王位,开始与田文亲近。田文晚年去世,谥号为孟尝君,但是因为他的儿子争爵位,齐国和魏国把他们灭了,田文绝嗣。


消失的月光


在未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之前,对于战国四君子的印象大概只停留在有关他们个人的成语之中,你比如关于信陵君的窃符救赵,平原君的毛遂自荐,孟尝君的狡兔三窟,春申君的移花接木,等到认真的拜读学习《过秦论》之后,对于战国四君子算是彻底的了解了一番。

首先信陵君魏无忌通过礼贤下士的好名声招揽门客数千人,凭借着这些人的支持,信陵君自成一家,在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很是被人敬仰(就连刘邦都想拜入他门下),军事上又两度击败秦军,挽救赵国和魏国于危难,可惜因为秦国的离间计导致他与魏王不和,最终心灰意冷,沉迷酒色,抑郁而终。

至于平原君和孟尝君,还是比较幸运的,最后安然终老。不过孟尝君的儿子们在他死后争着继承爵位,结果被齐、魏两国联合消灭,后代断绝。

最惨的要数春申君黄歇了,虽然在楚国任宰相20多年,但随着楚王的年老无子,继承人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谁料在这场博弈中春申君被李园利用,结果在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命刺客击杀春申君,并将他的满门都杀死。其实在这场命案发生之前曾有人曾对春申君说过帮他杀掉李园避免一场灾祸,可惜春申君不听,这才导致了他惨死的结局,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只能说时也命也。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战国时期人才辈出,但是有四位著名的政治家可能人尽皆知。这四人均以礼贤下士青史留名、闻名于世。

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

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人称赞为"四君子"。这四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强大的团队支撑。四人中几乎每人都收养了几千位门客
,广揽天下英才,对内扩充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其他国家纵横捭阖、合纵连横,在政治与军事上开展斗争,他们是战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时代佼佼者

至于您问题中提到的四人谁死得最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下面在下就将四人分别是死于何种原因一一列出,至于谁死的最掺,就由各位看官自己评判:

1、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扬名于天下,而且信陵君的死还是要从窃符救赵的故事说起。

魏国大将晋鄙掌握着魏国的大军,而且只听从魏王的命令。赵国危难之际救助与魏国,魏王却不理睬,信陵君只好窃取兵符,从大将晋鄙处骗得兵权。同时为了防止晋鄙反击,重掌兵权,破坏救赵计划,信陵君只好让门客杀掉晋鄙。

伏笔就此埋下。

数年后,秦国攻魏,魏国节节败退,为挽回败局,魏王拜信陵君为大将军。因信陵君成功救赵,因此在诸侯间威望甚高,诸侯们得知他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信陵君带领部队大败秦军,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以西,暂时不敢再出关。

秦国担忧信陵君统兵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动用了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信陵君准备自立为魏王,又多次使用反间计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时间久了魏王也不得不怀疑,就罢黜了信陵君的上将军一职。

信陵君知魏王听信谗言,为表示自己无意于魏王之位,于是就推托有病不再上朝,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而且常跟女人厮混,就这样在夜夜笙歌、寻欢作乐中度过了四年,终于因

过度饮酒、纵欲无度而患病死亡。可以说死在美酒与美人怀里,是不是也算死得其所啊?

2、春申君

之前不表,且话说赵国人李园将妹妹送给春申君,没过多久就有了身孕。这时李园兄妹俩就和春申君商量,楚王现在无子,如果将李园的妹妹送给楚王,生了儿子,那整个楚国就都是春申君的了。

春申君也是头脑一热,竟然答应了,送给楚王一顶大绿帽子。果然,不久后,李园的妹妹就生了儿子,被立为王妃。李园作为王妃她哥,也受到了楚王的重用。

李园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生怕国人知道楚王的儿子不是亲生的,更怕春申君以后到处宣扬,于是策划杀春申君灭口。

春申君任国相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提醒他,李园打算干掉你,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春申君却说李园我俩铁哥们,他还是我曾经的大舅哥呢。

楚王过世后,李园抢先进宫,安排下刺客,只待春申君进来,便将他杀死,将头颅割下,真是死无全尸啊。

后来李园妹妹的孩子长大了,被立为楚王。

3、孟尝君

孟尝君的结局就个人而言相当好,但涉及后人也是相当悲惨。《史记》记载:“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後也。”也就是说孟尝君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一直在齐国混的挺好,还搞到了“薛”这块封地,孟尝君去世后齐王还赐给了他谥号,算是善终。但是他的儿子们不争气啊,争夺“薛”地的继承权,导致齐魏共同出兵灭薛,杀掉了他所有的子嗣,孟尝君绝嗣。死而无后,是不是也很惨啊。

4、平原君

平原君怎么死的的史书没有记载。《史记》载:“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後竟与赵俱亡。”具体死因没有记载,不过根据他的故事推测应是得以善终,却临终前在国内有相当高的地位。而且平原君的子孙也是一个个的硬骨头,在秦军攻赵时选择了“与赵俱亡”。

朋友们,究竟战国四君子谁死得最惨?您怎么看?欢迎参与讨论。


越后汤泽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死得最惨的是春申君黄歇,那这四个人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分别来说。

孟尝君田文,去了一趟秦国,秦昭襄王任命孟尝君为秦国的宰相,而有人说,孟尝君是齐王的宗亲,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到齐国的利益,秦昭襄王觉得有道理,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还打算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在他的门客的帮助下,虽然有一番波折,还是回到了齐国,齐湣王任命孟尝君为齐国的宰相。孟尝君的名气越来越大,齐湣王感觉会对自己有威胁,就打算加害于孟尝君,孟尝君就跑到了魏国,魏昭王任命他为魏国的宰相。

孟尝君就联合秦国、赵国,帮助燕国打败了齐国,齐湣王死了之后,齐襄王继位,他与孟尝君和好了,孟尝君善终。

平原君赵胜,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了赵胜向楚国和魏国求援,最后春申君率领楚军,信陵君率领魏军前来救援,最终与赵军一起打败了秦军。

有一个人叫虞卿,他就跟平原君说,这次邯郸城能够被解围,平原君出力最大,劝他找赵王要增加封邑,公孙龙知道之后,就找到平原君,劝说平原君不要听虞卿的话,平原君觉得公孙龙说得有道理,就拒绝了虞卿的建议,赵胜最终也得到了善终。

信陵君魏无忌,在邯郸之战的时候,他窃符救赵后,就留在赵国,没有回到魏国,他在赵国呆了十几年后,秦国乘着魏无忌没在魏国,就率军攻打魏国,魏安釐王就派人请魏无忌回来。

魏无忌本来是不想回去的,毛公与薛公两个人就去见魏无忌,劝说魏无忌,说他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他是魏国的公子魏无忌,如果魏国不在了,那么魏无忌也没有什么脸面了。

魏无忌听了这两个人的话,立马赶回了魏国,并向其他诸侯国求援,魏无忌就率着诸侯国联军,打败了秦军,秦王使了离间计,魏安釐王就不再信任魏无忌了,而魏无忌心也凉了,就不再管事了,一直到他死去。

春申君黄歇,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而等到李园的妹妹怀了身孕之后,就劝黄歇把妹妹献给楚考烈王,李园的妹妹后来生了楚幽王。李园担心黄歇把这个事情说出去,所以就打算杀了黄歇。

朱英就跟黄歇说这个事情,而黄歇认为李园这个人胆子比较小,而且自己对李园也比较好,李园是不会对自己下手的,楚考烈王死后,黄歇进宫后,被李园设下的刺客所杀死,黄歇被满门抄斩。


历史简单说


战国时期,周室衰亡,诸侯分权而立七国,齐、秦、楚、燕、赵、魏、韩。时齐有孟尝君田文、楚有春申君黄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四人皆为王公贵胄之后,才华横溢,权倾朝野,名满天下,合称战国四君子。


四君子门下养食客三千,单以古人多食肉喝酒来算,一人一天半斤酒两斤肉,光春申君家一天吃肉过三吨。三千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俱出一处,何等壮观,何等家财?!

今天说到战国四君子,谁死的最惨?那恐怕是楚国春申君黄歇了。

黄歇之死,死在咎由自取、引狼入室、养虎为患。

公元前238年,楚国国君楚考烈王无后而身体每况愈下,执楚相二十四年的春申君为此殚精竭虑替楚王在民间张罗广选宜生的美女入宫,但是忙活了半天,一番心血付诸东流,楚王后宫的肚皮依旧不争气。此时,春申君门下有一食客李园,李园此人蛇蝎鼠性,钻得一手好心计,便前后故意替春申君张罗此事,颇得春申君信任,出入内外都让他随侍左右。


(春申君)

一天,李园感觉时机到来就向春申君以家事告假回赵国老家去了,等到了时间又迟迟未归。

回来后,李园主动上春申君门请罪,春申君问其晚归的理由,李园故作姿态地说“唉,此事说来颇有难言之隐。齐王派人来想求娶我妹妹,但我妹妹心有所属且兄妹情深,不愿远离,我只得与来使其在酒桌上敷衍搪塞一番,这才回晚了。”说罢长吁短叹。春申君一听,心里寻思,是什么样的绝色佳人能得齐王青睐?!于是便问“哦?不知令妹所属为何人?”

李园马上见缝就钻说“可能是我平日里常在她面前念叨春申君您的英明神武,她心里所属的正是春申君您啊!”

春申君闻之大悦又问“不知你可受了齐王的礼没有?!”

李园答“妹妹不从且兄妹难舍,并未受礼!”

(李园)

于是春申君就把自己想要见见他妹妹的想法说出来了。李园当晚就把他妹妹李嫣嫣送到了春申君府里,果然生得花容月貌,春申君当晚就宠幸了她。

事后不久李嫣嫣就怀孕了,而此时春申君还在为替楚王选女入宫续嗣无功而愁眉不展,于是李园索性对春申君说不如现在撑着怀孕时日不久难以琢磨,直接把李嫣嫣送给楚王,一箭双雕,日后若成功生下子嗣,自己就是国君之父了,春申君心里也害怕如果楚王无嗣,他的旁兄弟上去会大权旁落,清算自己,于是便铤而走险与李园合计了此事。

李嫣嫣入宫果然受宠,而且争气地诞下男丁,楚王大喜,马上立之为太子,立李嫣嫣为王后。当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为国舅爷的李园也扶摇直上大有与春申君分庭抗礼之势。

(春申君与楚王)

久而久之,两人在朝政上屡有意见相左争吵的时候,李园十分害怕春申君向人揭发他们的事情用计保全自己除掉他,自知自己必须尽快动手除去春申君灭口以除后患便暗自在自己府里豢养死士刺客打算等到楚王死的那天先与妹妹占宫再召见春申君而杀了他。

当时春申君门客众多,其中有一赵国观津人朱英便觉察了李园的狼子野心对春申君说“您目前将有天降之福,天降之祸!”

春申君大惊“愿闻其详!”朱英说“楚王即将殡天,到时候幼帝年幼,如果你将摄政的权力拿在手里,等到楚王长大,您将可以做楚国二十几年的王啊,这不是天降之福是什么?”

春申君又问“那么天降横祸又作何解释?”

朱英说“当今国舅李园在朝中与您分庭抗礼,我偷偷观察发现他在豢养刺客,狼子野心,他必定会在楚王死后,先占据王宫,以王后的名义召见您入宫暗杀您。如果您信任我可现在安排替您在春申君之前入宫扫除奸佞,杀掉他以免后顾之忧。”


春申君听罢说“不会的,李园为人生性胆小懦弱,我们一起同谋休戚与共且我有恩与他,断不会妄背谋害我!”

显然,朱英预见了春申君死期不远,担心惹祸上身便偷偷跑掉了。

果然十七天后,楚王死了,李园一如朱英所设想,先入宫控制了宫廷,让妹妹召见春申君入宫,派刺客在荆门把他杀了,将头颅扔出荆门之外。正是悔不听那朱英言,英明一世,到头来身首异处。但即便于此,春申君还是活到了76岁的高寿。

太史公司马迁对春申君评价最为中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当然,李园后来下场也不好,
据《烈女传》记载,楚王遗腹子哀王非楚王之后的事还是让楚王的弟弟负刍的食客知道了,告诉了负刍,于是负刍袭杀了哀王与李氏兄妹,尽灭李氏一族,负刍称王。


不书公子


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平原君和孟尝君可以说是寿终正寝,而春申君则死于非命,因此,就下场而言,春申君下场最令人叹息。

战国四君子,也称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代中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四人合称。

1.齐国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首。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著名。与孟尝君有关的故事有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等。他的一生经历传奇,曾在齐国,魏国,秦国任职过。他的一生虽然遭遇凶险,到靠着门下鸡鸣狗盗之辈也从容脱逃。不过,作为齐国贵族,他在齐国专权,受到猜忌后转投敌国,反过来对付齐国或者保持中立,死后,诸子争立,他的封邑也随之被消灭。

2.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贵族,平生最大的功绩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虎狼之师攻打战国都城邯郸时,依靠本国及其他诸侯国援助,抵挡了秦国的进攻,保住了邯郸。该历史事件和战国四君子中的三位有关,除了平原君赵胜,还有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

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均与此相关。

平原君赵胜下场较为不错。

3.魏国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宗室。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角,他窃取了魏国的军符,并带领军队驰援救赵,为赵国的保全立下功劳,同时,他门客众多,礼贤下士,在国内具有颇高威望。也正因为如此,也备受当时魏国国君的猜忌,只能纵情酒色,最后因为酒色而亡。

4.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和齐国孟尝君一样在本国专权多年。春申君很有才能,曾出使秦国劝说秦王放弃攻打楚国,解邯郸之围也离不开他的出力。不过,辉煌一生的春申君最后却死于非命,连同家人都难以幸免,结局最为悲惨。

关于春申君之死,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他被李园指派的杀手斩杀,而李园是类似于吕不韦那样的政治投机分子,但更加凶狠与冷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