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5 大徵兆,在預警你可能患上了大腸癌

對於大多數健康的20多歲年輕人來說,癌症似乎不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但在去年來自美國癌症協會一項讓人震驚的研究發現,20~30歲成年人罹患大腸癌的幾率正在上升,而大腸癌也成為美國人第3大癌症死因,預計在2018年將有約14萬人會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

美國克里夫蘭診所結腸直腸外科醫生Liska博士指出,罹患大腸癌人數上升與目前的肥胖流行趨勢有關,許多導致體重增加的行為,像是不健康的飲食和久坐的生活習慣,也被證明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預防大腸癌有方法,馬薩諸塞州總醫院腫瘤科醫生Clark博士認為,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全穀類食物是關鍵,而也有研究表明,限制紅肉及加工肉類的攝取量也有幫助,同時不吸菸和降低飲酒量也有關聯。

為避免自己也被大腸癌纏上,美國健康網站《Prevention》統整5種早期警告信號,年輕人也要留意:

1.貧血

在臨床上許多大腸癌的初始症狀就是貧血,大腸癌腫瘤會消耗你的紅血球供應。梅友診所胃腸病專家Kisiel博士說:「快速增長的腫瘤超過你的血液供應,此外,大腸癌使得表面黏膜潰瘍糜爛、潰瘍出血所引起的長期慢性失血是導致貧血的主因。」這也是為什麼你常會在便便中看到血跡。而貧血也會導致虛弱和疲勞。

2.大腸出血

排便後擦拭時,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糞便上有血絲,或是糞便的狀態呈現黑色,這可能是因你的腸胃道出血所引起。但也可能是痔瘡或肛裂,無論原因為何,只要注意到排便出血,最好儘快就醫。

3.無原因的體重下滑

Kisiel說,腫瘤可能讓你失去食慾,還會改變你的新陳代謝。雖然目前不確定為何腫瘤會改變體內的代謝化學物質,但醫師們懷疑是身體的新陳代謝資源被轉用於對抗腫瘤。

4.便便型態改變

Kisiel指出,由於腫瘤造成腸道狹窄,因此糞便難以通過而引發便秘;或是發現糞便形狀逐漸變細,甚至常常腹瀉,如果你發現這些變化超過4周,建議儘快就醫。

5.腹脹、腹痛或常放屁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常常腹痛,或是不由自主的放屁,要小心大腸癌!因為腫瘤組織阻塞部分腸道,使得腸道蠕動造成氣體累積,就可能導致「連環屁」,所以當放屁持續數週或是隨時間拉長而次數增加,就得當心大腸癌找上門。但腫瘤要長到一定大小需很長時間,因此此症狀大多發生在末期患者身上。

大腸癌如何預防?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提出了六條防癌生活方式建議:

1. 多吃膳食纖維食物:在每天的飲食中膳食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最好是5種以上。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物、豆類、植物類根莖。長期堅持這個飲食好習慣,腸癌便會變得越遙遠。

2. 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家禽以替代紅肉。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3. 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醃肉,燻肉中含有致癌物質。

4. 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應該每天有約1小時的快走類似的運動量。至少還要進行每週1小時出汗的劇烈運動。

5. 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6. 食品中的添加劑、汙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家規定的限量是安全的,但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