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陈钱林说家教”专栏 】

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原创作者|陈钱林(广东顺德碧桂园泮浦湾学校总校长)

要想孩子学习好,习惯是基础。许多家长盯着很细小的习惯,比如字写端正、声音要响亮、计算后要验算等,这也没错。不过,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觉得,勤学与自学,是学习习惯的“大西瓜”。

我两个孩子的学习都很勤奋。儿子读大学时双休日大多在7:00左右起床,在当前大学是少有的勤奋。女儿上大学二年级时,承担课题组软件设计任务,用的是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语言,她下载了一些材料自学;正月初到亲戚家拜年都带着电脑,与亲戚打过招呼后,马上开始学习;在相对吵闹的环境都能静下心来学习,勤学习惯受到亲戚称赞。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如何培养勤学习惯?

1.基于兴趣。孩子常常会迷上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免不了废寝忘食。这时候,家长最好有意识地从勤学角度表扬。表扬勤学,孩子就会追求勤学;如果表扬“真聪明”,对自信心有好处,但对勤学习惯并不利。这里有个评价的学问:“努力取向”比“能力取向”评价更有教育价值。

2.志向引领。志向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当孩子心目中有个志向的灯塔在闪光时,就会更加勤奋。

3.规则强化。如作息时间表对勤学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很正常。有了作息时间表,玩得放心,学得也会安心,若能恰当处理学与玩,勤学习惯也就水到渠成。

4.榜样影响。我孩子小时,我外甥、外甥女、侄儿、侄女都住在我家。孩子俩读小学时,我外甥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后来外甥女考上师范成为教师,侄儿赴英国留学,侄女考上瑞安中学,外甥考了上海交大硕士。哥哥姐姐的好学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俩勤学习惯。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勤学,是保证学习“量”的好习惯。“量”有了,希望有与众不同的成绩,还需要“质”的提升。自学,则是提升学习“质”的好习惯。

我儿子初一开始到高考,上学时间每天下午都在家自学;女儿高一时一天上学隔天在家自学,高二时一周上学隔周在家自学。

如何培养自学习惯?

1.鼓励自学。孩子俩小时,我就引导他们,最好的学习是自学。孩子俩读中学时,常与《我的事业是父亲》作者蔡笑晚先生会面。蔡家培养了五位博士一位硕士,家庭教育最核心的经验是自学,他总是鼓励我孩子自学,“要走人迹罕见的路”。家长的要求,名人的鼓励,孩子俩更喜欢自学。

2.成功激励。每当孩子取得小成绩,我会赏识“这么快就会自学啦”,无疑会激发成功感。当孩子考得不理想时,我常说“都自学,也只比同学少那么几分,看来自学很好,只是要总结自学方法”,这时候,孩子会形成“成绩不理想要总结自学方法”的认知。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家长马上想找老师补课,孩子会认为“要想成绩好,靠自学是没有用的”,这就会动摇自学习惯的心理基础。

我孩子也曾找老师补课,但都是在自学碰到困难很难解决时才安排的。女儿读高一时,感觉化学很难学,我联系了名师辅导,学了十来次后,女儿说估计可以自学了,就停止辅导回到自学方式。儿子高考前感觉语文的阅读题失分过多,我联系了名师辅导,也只学了六七次,停止辅导回到自学方式。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当前社会竞争很激烈,家长内心也不宁静。今天盯着分数,明天盯着比赛,家长累,孩子也累。实际上,学习是长跑,如果能培养孩子的勤学与自学好习惯,一时的分数、比赛并没那么重要。

从长远看,勤学、自学的孩子,学习上胜出的概率会更大。即使考不上特别好的大学,只要大学时坚持好习惯,考硕博的希望也很大。我外甥高考后读的不是重点大学,后来考了上海交大硕士;我儿子的一位周姓同学,大学不是重点,因常与我联络,我总是鼓励他勤学、自学,后来考上浙江大学硕士,2016年获得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的offer。

(本文为陈钱林校长原创投稿,首发《南方都市报》2017年3月13日教育周刊,陈钱林校长的微信公众号“陈钱林说家教-ID:shuojiajiao)”亦发布)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陈钱林,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均获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陈钱林说家教”微信号(shuojiajiao)文章被广泛转载,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风靡全国。现任碧桂园泮浦湾学校(坐落于广东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碧桂园教育集团旗下十二年一贯制双语学校)总校长。主创“天才儿童个性化培养”项目,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智商小学生,和喜欢自学、有意愿报考少年班的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兼职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课程校长,主管“港澳台侨外籍生”项目(2005年以来参加全国单独联考,99.5%升入重点大学,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占比9.4%),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一至高三港澳台侨外籍生;以特色项目整合学校课程,着力于培养研究型创新拔尖人才,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陈钱林:学习习惯培养要抓大放小,勤学自学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