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文|小河對岸

普魯士之於德國,就如秦國之於我國,都促成了國家與民族的統一。在普魯士統一德國之時,普魯士王國已約佔德國疆域3/5、人口的2/3(德意志第二帝國為聯邦體,舊有的邦國仍然存在)。而此版圖,是普魯士王國最終形成的疆域,並非普魯士的傳統疆域。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普魯士王國的前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勃蘭登堡公國,首府為柏林。而另一部分為(東)普魯士,首府為柯尼斯堡。勃蘭登堡藩侯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七位選帝侯之一,是北德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諸侯。而普魯士公國的前身,為條頓騎士團的領地(名義上直屬教廷,而在法理上屬於波蘭)。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而條頓騎士團的第37任大團長(首領)阿爾布雷希特,為德意志的勃蘭登堡藩侯--腓特烈二世(霍亨索倫家族)第三子。其在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的幫助下,將條頓騎士團變成自己家族的世襲公國,即普魯士公國。1618年,普魯士公國因無子嗣繼承,遂將領地給予女婿,即由霍亨索倫家族的長支--勃蘭登堡藩侯(同宗近親婚姻)兼任,而成立了共主聯邦,即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此後,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又經幾代君主的武力征服,擴大了公國的實力與版圖,並迫使波蘭放棄對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170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君主腓特烈三世,通過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交換,而謀得了國王的頭銜(腓特烈三世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支持了哈布斯堡家族)。

但按神聖羅馬帝國的法律,腓特烈三世不能在德意志稱王。因而,腓特烈三世只能到不屬於德意志的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為王,並改為腓特烈一世。自此,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也就成為了普魯士王國。這也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雖在柏林(勃蘭登堡公國的首府),卻不被稱為勃蘭登堡王國的原因所在。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普魯士一直有軍事獨裁的傳統,在西方就流傳著一句諺語:其他國家都是國家擁有軍隊,而普魯士卻是軍隊擁有國家。普魯士很熱衷於軍事征服,而被歐洲國家(包括德意志的諸多邦國)視為惡棍。在德國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普魯士的軍事貴族集團都起到主導作用。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因而,在二戰結束前夕,同盟國就確立了要徹底清算普魯士軍事貴族集團的基調。在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咒罵道:普魯士乃萬惡之源。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表示贊同,同意在戰後,要儘可能地削弱普魯士的實力。至於斯大林,更恨不得將普魯士給徹底抹去。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因而,在二戰結束之後。東普魯士(普魯士公國)的核心部分,成了蘇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而東普魯士的剩餘部分被劃給波蘭。由於波蘭的東部地區,被蘇聯強行划走,而作為對波蘭的補償。波蘭得到了德國的奧得河--尼斯河以西地區,包括了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的絕大部分及勃蘭登堡的小部分。


普魯士王國的疆域,還有多少殘留在德國?

那麼,傳統上的普魯士王國(勃蘭登堡-普魯士)疆域,還有多少領土殘留在德國境內呢?根據現今的德國行政區劃中,大致可認定為勃蘭登堡州(首府為波茨坦)及首都柏林(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地區,為傳統上的普魯士王國疆域在德國的殘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