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在古代,每個朝代的更迭都避免不了一場浩大的戰爭,有的是各地的起義的活動,有的是外族的入侵,有的是兩國之戰的交戰,最慘烈的莫過於滅國之戰,歷史上其實也發生過不少滅國級的戰役。下面讓小編帶你們瞭解一下。

一.山海關大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李自成在北京得到吳三桂降清的消息後,即派明降將唐通率二萬騎兵出一片石,繞道關外以切斷吳三桂退路,並親率二十萬大軍於四月十三日北上討伐吳三桂。清軍在接到吳三桂飛書告急後,連夜疾馳,二十一日,清軍敗唐通部於一片石,隨即進入山海關。次日,清軍、吳軍與大順軍在山海關前對壘,清軍統帥多爾袞先命吳三桂軍與大順軍交戰。兩軍酣戰至中午,正當吳軍被農民軍包圍難以支撐之時,隱伏於陣後的清軍精騎突然從吳軍右翼全部出擊,猛攻大順軍左側,農民軍頓時陣勢大亂,一朝潰散,向北京撤退。清軍緊緊跟隨,在永平再敗李自成。此戰的勝利,開啟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與大順、大西等政權,建立在全國的統治。

二.、郟縣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明崇禎十五年孫傳庭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朝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被稱為明朝最後一顆救命稻草。郟縣之戰是孫傳庭親自指揮的重大關鍵性戰役,此戰中李自成大破火車營,民軍傾巢而出,窮追不捨,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里,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火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鉅變,由雙方互相廝殺變為一方追殺另一方。經此役,明朝失去了最後一顆救命稻草。明朝再無可以禦敵之兵,幾個月後,明朝就滅亡了。

三.崖山海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四.野狐嶺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野狐嶺之戰是發生於1211年,在野狐嶺發生的決定蒙古與金朝雙方命運的決定性戰役。在這場大型會戰及之後1213年的懷來戰役中,金國連連挫敗,導致金國內部發生弒君政變,加速了金國的滅亡。在這次戰役中,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集中打擊45萬金國大軍的中路十萬軍隊,蒙軍大勝,金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從此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蒙金交戰雙方政權的命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後中國歷史的走勢與格局。

五、虎牢關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將智謀、勇猛、耐心、果斷等各種統帥才能發揮到了極至,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也被消滅。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李世民一舉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兩大集團,統一中國北方,奠定唐朝版圖基礎,軍功顯赫,李淵特設天策上將策封李世民,也間接導致日後的玄武門之變。

六.淝水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七.綿竹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263年,魏國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黃崇勸告諸葛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但諸葛瞻猶豫不決,被鄧艾奪取了險地。諸葛瞻督軍到涪城並遇魏軍發生戰鬥,鄧艾大敗諸葛瞻前鋒,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鄧艾遣使致書諸葛瞻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諸葛瞻怒斬使者。鄧艾立即派其子鄧忠及師纂等,從左右兩面進攻蜀軍。魏軍失利,鄧艾大怒,揚言要斬鄧忠、師纂,命二人再戰以將功補過。結果二人大破蜀軍,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佔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

八.昆陽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昆陽大捷後,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急攻武關,三輔震動,各地豪強紛紛誅殺新朝牧守,用漢年號,服從更始政令。不久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實在堪稱奇蹟。

九.垓下之戰

中國古代歷史九大國破家亡的戰役,其中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公元前202年,灌嬰引兵進佔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後來,項羽退至垓下,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漢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在楚軍準備追擊時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著,這時韓信帶領大軍翻身再戰,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在之後就是“楚歌四起”,項羽兵敗逃至烏江自刎,一代霸王項羽,帶著他建立的楚國,灰灰湮滅。

歡迎評論收藏轉發,關注小編,每天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