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原本强盛稳定的吴越国后主动投奔北宋回归统一,是真的吗?为什么?

董姝厦


吴越自唐朝末期钱镠占据两浙以来,历经五代,对内休养民生,对外臣服于中原所有王朝,采取保境安民之策。北宋建立时,钱俶为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宋太祖赵匡胤加封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钱俶也遣使致谢朝贡。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十月,北宋讨伐南唐时,钱俶被委任为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亲率吴越大军助攻南唐,在北宋灭亡南唐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开宝九年二月,钱俶亲率吴越使臣觐见宋太祖,受到赵匡胤的厚加款待。钱俶名义上是吴越国国王,但因为他早已向北宋称臣,因此,此次觐见赵匡胤是作为臣子之礼入朝的。而宋太祖也因为钱俶“事宋甚恭”,因此,以臣子的最高礼遇接待钱俶,不仅“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而且钱俶的夫人也破例被封为吴越国王妃,甚至让钱俶与赵光义和赵光美以兄弟之礼相称,可谓是礼遇甚隆。当时很多官员建议赵匡胤应趁机把钱俶扣为人质,继而收取吴越,但都被赵匡胤拒绝。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钱俶在北宋灭亡南唐时立有大功;第二是钱俶并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而且对北宋非常恭敬小心,不会对北宋构成威胁。

钱俶在北宋居住了一月光景,于开宝九年三月回国。赵匡胤在送别钱俶时特意把群臣奏请将其扣为人质的奏章交给钱俶,并特意交待他路上再看。赵匡胤这样做的的目的有二,第一,让钱俶对他感恩戴德,强化藩属关系;第二,希望他能主动归降,以全赵匡胤主动放归之德。

赵光义即位后,钱俶不仅立即派儿子钱惟演前来庆贺,而且于公元978年三月亲自入朝觐见。四月下旬,泉漳割据势力陈洪进主动向北宋”献地“之后,钱俶深感不安,遂立即奏请将吴越国所有兵员和武器移交北宋,并请求自解吴越国王封号、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及相关礼遇,只希望赵光义能放他回去,但被拒绝。钱俶在谋士崔仁冀的建议下,于五月初向赵光义上表献纳吴越国土,史称“吴越归地”。赵光义这才同意,封钱俶为淮海国王,负责管辖境内之事。但实际上,钱俶的淮海国王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实际封地,只是留在京城奉朝请而已。

通过史料的记载我们发现,钱俶虽然愿意向北宋称臣,但并不愿献土归降。他之所以选择主动归顺,实际上是无奈之举。第一,钱俶深知吴越本不是北宋敌手;第二,当时的南方割据势力仅有他硕果独存,北宋是断然不会同意他永远裂疆而治的,与其被北宋攻灭,不如主动请降,落得个富贵人生。


历史的小学生


据我所知,题中所说的吴越国主主动归顺北宋一事,乃是史实(如果史书没有作假的话!),史称“纳土归宋”!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后周而代之。随后赵匡胤开始了其统一的道路!

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南征北战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于华夏大地的众多割据政权基本被扫清,只剩下偏安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吴越国主钱氏一脉,历三代,传五王,国祚八十年有余。在钱氏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下,当时的吴越国力颇为强横,带甲之士过十万!



赵宋王朝想要拿下吴越国,并不轻松!可是,就当大家以为这又会是一场恶战之时,吴越国主钱弘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主钱弘俶主动放弃王位,全族三千余人赶赴开封,面见宋太祖,尊赵氏为帝,俯首称臣。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了中华统一。



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纳土归宋。

至于钱弘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史书上给出的答案是:遵循祖愿!

当初吴越的第一任国王钱镠也就是钱弘俶他爷爷,曾立下家训:“善事中原,维护一统”!



所以为了能天下一统,避免生灵涂炭,钱弘俶做出了一次伟大的放弃。

当然,从客观角度上来讲,钱弘俶之所以如此决断,更多的是形势所逼!

因为当时天下大势已经明朗,赵宋王朝已经基本坐稳了天下,灭亡了南唐之后,就只有吴越一家还在这里!很明显,赵宋王朝不会就此停下统一的步伐,双方必有一战,而偏安一隅的吴越国显然不具备和赵宋王朝对抗的实力。所以与其负隅顽抗,鱼死网破,还不如主动请降,以保全钱氏一脉,以及自己的子民。



这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那个什么家训,我是不太信的。钱镠那样讲,更多的应该是讲给后唐,后晋这些中原正统的听的。吴越自建国以来,始终尊奉中原为正朔,接受他们的册封,表现得很老实。

所以一直过得很安稳,没人来动他们,这也算是一种聪明之举。



当然,不管是何原因,这结果总归是好的!纳土归宋,不仅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百姓也免遭生灵涂炭。

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燐青骨白之苦。所以,吴越钱氏对于天下百姓有大功劳!



值得称赞!

这也是为何当时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赵姓是当时的皇姓,而这个钱姓,指的就是吴越钱氏。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因为当年祖先们立下的大功德!吴越钱氏家族从一千多年前,兴旺至今!如今的吴越钱氏依然是中国有数的大家族。知名人士众多,连两院院士都有十数位之多。



像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实在难能可贵!

大家好,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指教!


白话历史君


吴越国从来都称不上强盛,从钱缪作为唐朝地方节度使的时代开始,便不以军队的武力著称。相反,吴越的成功在于较好的执行了可靠的联盟与外交策略。在宋朝建立后,继续维持这种局面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吴越也就只能向北宋上缴土地。

在唐末的一系列藩镇割据混战中,后来的吴越王钱缪就没有什么太强的部队。他的武力班底是吴越本地人,为了抵抗黄巢暴民而组建的地方级团练武装。他为了抵抗其他军阀的侵袭,又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扩编。但其水平依然没有强于普通地级部队。

后来,吴越曾经和建立吴国的杨行密合作,击败了以北方的军阀部队。双方将大量投降士兵进行了瓜分,吴越方面只分到了一小部分河南人,编为自己的精锐部队。这已经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非本地武装了。

所以,在之后的混战与乱世中,吴越的生存策略就是和最强者联盟绑定。在朱温篡位前,就已经获得了唐王室的节度使认可。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封王,并在后梁建立时主动投诚,继续接受册封。在后晋击败后梁时,又向高举唐朝正统的李存勖家族主动献殷。类似的事情,也就在后晋、后汉和后周时,继续执行下去。


甚至在临近的强敌吴国被南唐取得后,他们还再次合作,一同攻灭了南方的闽国。在对闽国的瓜分中,吴越获得了包括福州在内的大部分地方。南唐则只是获得了泉州一地的效忠承诺。

但在赵匡胤的北宋建立后,保持吴越生存的多国格局开始出现崩溃迹象。赵宋天子开始指挥自己的部队,逐个消灭周边的小国。吴越除了看着各国被消灭,没有任何办法。即便是要武装对抗这股浪潮,他们也需要一个靠谱的强大盟友。但边上的南唐本身就是吴越的重要威胁,而且在赵宋建立的时期已经武力提前衰退。


当赵宋开始攻灭南汉与南唐,甚至要求吴越根据藩属的身份执行派兵义务。尤其是在宋军攻占金陵的过程中,吴越国王还亲自带兵去和宋军会师。


然而,这样的言听计从,终究没有帮助吴越躲过一劫。在赵匡胤死后的第二年,决心继续执行吞并策略的赵光义便将目标对准了吴越和抵抗力极强的北汉。吴越本身军力孱弱,又不像北汉那样有契丹支持。最终就只能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投降了。


米南德王问道


钱氏开国领袖钱镠,本是借镇压两浙地区黄巢余党而起家,其后,他先后抓住了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和自己的旧主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分别背叛朝廷的机会,以替朝廷平叛为名,铲除了这两股当时在两浙最大的政治势力,最终成就了自己“一剑霜寒十四州”的局面。

但在晚唐群雄逐鹿的年代里,盯住两浙这块肥肉的大有其人,崛起于皖南,雄霸扬州、金陵的杨吴政权开拓者杨行密及其部下田覠等尤其垂涎三尺,不但屡屡遣军与钱镠部激战,还背地拉拢钱镠部下叛乱,曾导致杭州城纷乱、钱镠身处险境的徐琯、许再思之乱,背后就有杨吴政权的影子。。。。。因此,为了抗衡实力明显强于自己的杨行密集团,钱镠一直采取了效忠中央政权,并利用中央政权的军事压力来迫使杨吴军队腹背受敌,无法全力进攻两浙。这个国策很有实效,堪称枭雄的杨行密,终其一生都受制于东面的钱镠、北方的朱全忠、西面的马殷和钟传的合击,无法攻陷两浙。

钱镠之后的历代钱氏吴越王,继续忠实地秉承着这一国策,对先后成为中央朝廷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政权,均一一臣服,并积极纳贡,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庇护,和军事上的支持,继续与杨吴及其后继者南唐政权进行着抗衡。在后周和北宋攻打、并灭亡南唐的战争中,吴越国都积极配合,成为最终的功臣之一,赢得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信赖,在吴越王钱俶只身入朝时,许多官员建议宋太祖趁机扣留钱俶,但太祖毫不动摇,坚持放其归国。

到了宋太宗时期,随着漳泉割据势力的主动纳土归降,南方除吴越国外,已无其它异己政治势力,统一之势已是大势所趋,当时本人正入朝觐见的吴越王钱俶,知道已无对抗中央的筹码,唯有主动献土归附,方能保钱氏宗族已有的荣华富贵,于是遂有了吴越王再三乞附、最终献土归附的举动。


史海悠游闾春晖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一片净土,在第一任吴越国王钱镠的管理下,吴越国战乱很少且经济发达,可惜的是地盘太小,军事能力也无法和五代相提并论。

钱镠早在唐朝就已经被封为吴王了,在前蜀、南吴、南汉等政权相继称帝建国的时候,钱镠依然奉后梁、后唐等“正统”王朝的正朔,没敢称帝。钱镠的儿子钱元瓘以及后来的几任吴越王也都善事中原王朝,所以才能保一方平安。

宋朝建立之后,吴越王钱俶就多次前往宋朝首都朝觐,还曾经出兵辅助北宋消灭了南唐,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此时,南方的割据势力就只剩下了吴越和漳泉两国了。钱俶在汴京之时,宋朝百官大多都劝宋太祖赵匡胤扣留钱俶,逼迫吴越纳土归降,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做这种不义之事(吴越钱俶来朝,自宰相以下咸请留俶而取其地,帝不听,遣俶归国),毕竟吴越从来都没有犯错,还常年供奉北宋,又给钱又给兵,所以便把他放回了吴越。

但是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后就不一样了,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的文章曾经讲到,赵光义的即位历来深受人们的质疑,他自己心里当然也很清楚,所以就急于用政治上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他首先使用政治压力逼迫割据漳泉的陈洪进纳土归降(洪进献漳、泉二州,凡得县十四、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万八千七百二十七)。

陈洪进献土之后,身在汴京已经近两个月的吴越王钱俶自然就开始害怕了,他先是请求解除吴越王以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封号,并且愿意把自己的兵权全都叫出来,只要求赵光义能把他放回南方去,但是赵光义直接就拒绝了(钱俶乞罢所封吴越国王,及解天下兵马大元帅,并寝书诏不名之命,归其兵甲,求还,不许)。

这就很明显了,赵光义是在强迫钱俶向陈洪进学习啊,于是,钱俶只得把整个吴越国都献给了大宋(钱俶献其两浙诸州,凡得州十三、军一、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十、兵一十一万五千三十六),随后,赵光义将他封为淮海国王,已经存在了七十年的吴越国,从此在地图上永远消失了。同时,宋朝也完成了南方的统一。


国史通论


吴越归顺大宋,是明智行为。

1.从地理来看,吴越处于闽浙一带,一边临海,无险可守。在后唐被灭以后,失去了天然屏障,所以与其徒劳抵抗,不如归顺,这既是百姓之福,也是自救之道。

2. 兵力悬殊,无力抗争。

吴越国长期处于和平,军队臣民都已磨灭意志,士兵缺乏实际战争的洗礼,战斗力不强。而北宋大军先后剿灭多个诸侯国,实力远远超过吴越。

3. 吴越国王叫钱椒,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全国信佛,不喜刀兵,没有征服全国的野心。所以出于这种国策,和平归顺是识时务的俊杰。

当然了,北宋皇帝也是很赞赏吴越王钱椒的做法。所以后来编攥百家姓时,钱氏位列第二,仅次于赵氏。哈哈哈,后代钱氏子孙应该感谢吴越王钱椒了。


十一在上海


这当然不是真的。对此,《三国演义》里的一则故事可以完美的回答此问:“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这一段是赤壁之战前夕,东吴诸臣劝孙权投降曹操,唯独鲁肃劝孙权拼死一搏。一句话,寄人篱下孰若称孤道寡来的痛快!这一段同样适合吴越。所以,当时形势摆在面前,吴越是不得不降罢了!

捋一下吴越于978年前献地的历史。

北宋平定荆湖:前963年,北宋假道荆南讨伐张文表。二月袭灭荆南,三月攻克湖南张文表遗留政权。

北宋平定后蜀:965年11月,北宋发兵伐蜀。966年—967年完全平定蜀地。

北宋平定南汉:970年9月,北宋发兵伐南汉。次年二月,南汉平。

北宋平南唐:974,北宋派兵伐南唐。次年十一月,北宋攻破金陵,南唐亡。

这时,吴越看着地图上,是不是感觉自己被包围的只剩下大海一路可逃了呢?当然,此时还有陈洪进的清源军在隔壁力挺。这时,发生了一个让身在北宋都城汴梁的吴越国主钱椒坐立不安的事,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纳土归降。

看着陈洪进受封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其诸子亦得到显要的官职,钱俶这才放下心来纳土归降。于是,978年,吴越国主上表献境内十三州、八十三县、户550680,兵115036,船舶1044艘于宋。宋太宗赵匡义很高兴,遂封钱俶为淮南国王,并授其弟钱仪、钱信为观察使,其二子为节度使。至此,自钱缪898年诛杀董昌割据吴越以来,历时八十年的吴越亡国,北宋统一南方。


大福读史


吴越确实强盛稳定,但也只是存在社会经济领域,吴越的真实军事实力远远不如宋朝。这就导致了北宋在基本统一全国后,吴越几乎没有可能独善其身。虽然很长时间中,吴越对北宋称臣纳贡,但最终吴越还是主动献土,与北宋统一。

当然,赵匡胤在的时候,还是需要照顾下吴越的态度,毕竟吴越还是对北宋统一南方出钱出力,直接去吞并看上去不好。但是赵光义在的时候,情况不同了,赵光义也是要政绩的,所以明里暗里要求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献土是对辖区人民的考虑。


张杰谈史


吴越本来就只有苏南浙江局促之地,利用南唐灭闽后续政策不利激起民变,乘乱拿下福建饿两州。全境被杨吴以及后来的南唐包围。政策一直是尊奉中央政权避免被强邻吞并。到南唐被北宋正式吞并后,除了自己只有北汉还与中央抗衡,而吴越兵弱,所以主动归顺大宋,被册封世袭,百家姓排名第二,仅在赵后。


戎寅


钱弘俶纳土归降恩济百姓,他的后代人丁兴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都是他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