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就是階級,你還沒感覺到的貧富差距!


職業就是階級,你還沒感覺到的貧富差距!

職業就是階級

每個人有4種出身:家庭出身、城市出身、教育出身、職業出身。你能決定自己的後兩者,並能決定你的下一代的前兩者。

高手對有前途的職業(公司)的判斷方法是:張開大拇指和食指,測量報紙上的招聘廣告,版面大於兩指張開極限。

這樣的職場猛人一定能跑過CPI和你:無惡習,無怪癖,每天全勤,多方充電,總是提前或超額完成工作,長期自願無償加班,拼命掩飾家鄉口音。

貌似體面的職業,但是窮;不體面的職業,但有錢;你選哪種?大多數人選擇前者。

嫁錯了人,讀錯了專業,進錯了公司,買錯了股票,都可能進入令自己心有不甘的階層。

人生職業化,正常;階層貨幣化,不正常。

你是業主,你的小區開發商屬於“上上層”,建樓的工程師屬於“上下層”;幫你辦理按揭的銀行業務員屬於“中上層”,接你電話答覆電信業務的接線員屬於“中下層”,小區保安屬於“下上層”,小區菜場外設攤賣自家種的蔬菜的菜農屬於“下下層”——2007年,中科院把中國職場分為6個階層,也把你的生活圈分為6個階層。

你不清楚鄰居屬於哪個階層,當他裝修打穿你家的牆時,你們把各自的階層像外套一樣脫去,吵架。

中國有上流社會嗎?有人說沒有,因為現在只談階層不談階級,封建貴族已斷代,上流社會應有的貴族傳統和教養已經失傳;有人說有,由高官、高幹子弟、億萬富翁、明星企業家、明星藝人、明星主持人、明星運動員、明星知識分子和作家、名流派對、秘密社交圈、豪宅、私人會所、奢侈品和高檔服務機構共同構成。

中科院說,中國社會職業階層“上上層”佔整個就業人員總數的1.1%(773萬人),“下下層”佔就業人員總數的64.2%(4.45億人)——問題是,誰會覺得處於“上上層”的大學教師、政府機構負責人、科學研究人員、主治醫生、企業主管們,屬於上流社會呢?

跳槽成了職場倫理,總有人同情地、不解地問你:你為什麼還在那家公司做?言下之意是,你為什麼還在下流社會?

職業就是階級,你還沒感覺到的貧富差距!

掩飾所屬階層的方式有:職業、穿著、說話腔調、財富、婚性、場所。

體現所屬階層的方式有:職業、穿著、說話腔調、財富、婚性、場所。

階層晉級的荊棘路是:花了18年才能坐在這裡和你喝咖啡。

階層晉級的捷徑是:買彩票,嫁個有錢人,參加全國性選秀節目,突然繼承鉅額遺產。

普通人的奮鬥路徑是:先擇城,再擇校,再擇業,業精於勤;先求富,再求貴,再求福,福至心靈。

什麼叫貴?就是不把富放在眼裡;什麼叫福?就是不把富與貴放在眼裡。

跨越階層的戀情屢見不鮮,最傷人的話不是說“分手吧”,而是說“回到你的階層去吧”。

寫博客是一種超越職業和階層的行為。寫博客的人,年收入從-5000元到100000000元不等。

好消息是,窮人的博客點擊率也有可能比富人高;壞消息是,博客點擊率並不能提高年收入。

白領不是階層,是人肉打卡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辦公室綜合症和職業病患者。

小資也不是階層,是精神勝利法,自以為能花小錢享受好品質動小情享受好格調的戀物癖。

弱勢群體和利益集團都希望淡化階層概念,共享和諧社會。那麼強化階層概念對誰有好處?對傳媒、廣告業和虛榮心有好處。

中國的職業與階層故事,足夠料寫當代版《人間喜劇》。可惜,當代文壇已有一萬個1/10000的巴爾扎克,但沒有一個巴爾扎克。

職業就是階級,你還沒感覺到的貧富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