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鬼才” 魏明倫: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40年前,中華民族開始邁入思想解放的新時代,經歷了迷惘和陣痛的文藝事業也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作為四川文化的代表之一,川劇,也在這片嶄新的土壤上蓬勃綻放。

中國戲曲界的領軍人物魏明倫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也是川劇振興的受益人,現年78歲的他在這40年曆史光陰中留下了精彩的剪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巴蜀鬼才” 魏明倫: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走進魏明倫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家裡,書香之氣撲面而來,“巴山秀才”、“蜀中大鬼”,客廳電視牆上一左一右分別掛著馮驥才和賈平凹的墨寶,中間橫幅“董狐筆”三字,字大如鬥,落款黃苗子,寓意魏明倫秉筆直書。

而眼前的魏老先生,金屬框眼鏡搭配紅色棉馬甲,精氣神十足。

“巴蜀鬼才” 魏明倫: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話題開啟,關於往事,關於成功,關於川劇劇本創作,魏明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我從小就是在劇團長大的,但是也只有在改革開放這個思想大解放的環境內,我才會出這麼一些作品,尤其是80年代。”

改革開放前,中國戲曲是什麼樣的境遇?魏明倫用“萬花凋零”來形容:“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地方的任何劇團敢公開演出古裝戲。”魏明倫和老一輩的川劇人都清晰地記得,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四川,在成都,點名希望能看到傳統的川劇摺子戲,這一場演出透露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傳統戲曲在封閉了多年以後,可以重見天日了:“也就是他第一個在文革以後恢復傳統戲、古裝戲。可以演古裝戲以後,很多人都寫,我也寫。”

精神桎梏的打破,帶來的是劇作家井噴式的創作欲,魏明倫在其中脫穎而出:“我第一個成功的戲是《易膽大》,緊接著又寫了《四姑娘》,就是在80年、81年,不單是得到全川的認可,而是得到全國的認可。四川演《易膽大》的很多,內江等等,很多,外省的上海也演,湖南也演,而《四姑娘》是正式參加現代戲調研的,在北京。”

“巴蜀鬼才” 魏明倫: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發出“振興川劇”號召,此後,魏明倫的經典作品也一部接著一部誕生,獲得了全國許多戲劇大獎。80年代初期,無論是川劇,還是魏明倫本人,抑或是他所在自貢川劇團,都憑藉《易膽大》、《四姑娘》和《巴山秀才》,在全國優秀劇本獎評選中“連中三元”。魏先生說:“川劇在80年代時,在地方戲曲門類中,是走在最前面,成就最大的!”

1983年,文化部破格專門在北京召開表彰大會,嘉獎自貢市川劇院“在戲曲劇目創作和藝術革新中做出優異成績”;1984年,建國35週年慶典上,以川劇《巴山秀才》為造型的彩車緩緩開過天安門廣場:“文藝大軍呢就找最具代表的劇目嘛,歷史劇就是《巴山秀才》。”

談到這些川劇的“高光”時刻,魏明倫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80年代,“巴蜀鬼才”用“一年一戲,一戲一招”讓川劇名聲大噪,而這些戲中,尤數內容和形式都“離經叛道”的《潘金蓮》最受關注:“為什麼造成轟動,我選了一個敏感的人物,觸動我們的社會神經,選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最壞的女人,所謂淫婦。但在我這個戲看來,她也沒那麼壞,咋個變成這樣的?她是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沉淪。”

不僅內容觸動神經,表現形式更是顛覆傳統。作品中,武則天、賈寶玉、安娜•卡列尼娜、古代芝麻官、當代記者、法庭庭長等古今中外的人物竟然跨越時空交織於同一舞臺,共同參與到潘金蓮的短暫人生裡來,一齊演繹這出無可挽回的悲劇,一同評論她無可奈何的命運:“當時我們叫‘跨朝越國’,現在,到了近十多年來出現了這個詞兒——穿越。如果說穿越劇,我是穿越劇的鼻祖。”

川劇《潘金蓮》在各地巡演時,轟動如潮,一票難求,一時間,全國幾十個劇種,二百餘個劇團紛紛爭演《潘》劇。同時,該劇也在全社會掀起新舊思想碰撞的滔天巨浪,用魏明倫的話說就是“演到哪,爭到哪”“報刊爭論文章不計其數”。在他看來,無論是據本身,還是它引起的爭議,都是思想解放的結果:“《潘金蓮》也就是80年代才可能出現,80年代思想大解放,85年、86年,達到高潮。”

“巴蜀鬼才” 魏明倫: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1986 年 魏明倫與扮演潘金蓮、賈寶玉和安娜的演員說戲

如果說魏先生的《潘金蓮》在當年是譭譽參半,那麼95年“出世”《變臉》則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個奇蹟:所有看過的中外人士,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各種不同的電影和戲劇大獎,都把榮譽一致地頒給了它。最讓魏明倫自豪的是,2002年,《變臉》劇本中的一場入選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長達6000餘字,佔教科書12頁,而這版教材已發行了16年:“成都每年大概發行20幾萬冊,全國就不曉得好多了,我找專家統計了一下,可能到現在,不下4000萬冊了。”

不得不承認,隨著人們的休閒娛樂方式愈加多樣化,中國傳統戲劇衰落的步伐日趨顯現,川劇如今也面臨著“臺上振興,臺下冷清”的尷尬局面,尤其缺乏青少年觀眾。4000萬青少年讀者因為《變臉》一課接觸到了川劇,這對川劇來說意義重大,也讓魏明倫非常興奮:“正式進入語文教科書,沒有怎麼被人重視,但我覺得最應該重視的是這個東西。我覺得這是我給川劇做的最大貢獻。”

在採訪的最後,魏明倫用7個字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戏,出觀眾。”

(四川之聲記者任亞婧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