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鬼才” 魏明伦: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40年前,中华民族开始迈入思想解放的新时代,经历了迷惘和阵痛的文艺事业也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作为四川文化的代表之一,川剧,也在这片崭新的土壤上蓬勃绽放。

中国戏曲界的领军人物魏明伦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川剧振兴的受益人,现年78岁的他在这40年历史光阴中留下了精彩的剪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巴蜀鬼才” 魏明伦: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走进魏明伦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家里,书香之气扑面而来,“巴山秀才”、“蜀中大鬼”,客厅电视墙上一左一右分别挂着冯骥才和贾平凹的墨宝,中间横幅“董狐笔”三字,字大如斗,落款黄苗子,寓意魏明伦秉笔直书。

而眼前的魏老先生,金属框眼镜搭配红色棉马甲,精气神十足。

“巴蜀鬼才” 魏明伦: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话题开启,关于往事,关于成功,关于川剧剧本创作,魏明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从小就是在剧团长大的,但是也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个思想大解放的环境内,我才会出这么一些作品,尤其是80年代。”

改革开放前,中国戏曲是什么样的境遇?魏明伦用“万花凋零”来形容:“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地方的任何剧团敢公开演出古装戏。”魏明伦和老一辈的川剧人都清晰地记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在成都,点名希望能看到传统的川剧折子戏,这一场演出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统戏曲在封闭了多年以后,可以重见天日了:“也就是他第一个在文革以后恢复传统戏、古装戏。可以演古装戏以后,很多人都写,我也写。”

精神桎梏的打破,带来的是剧作家井喷式的创作欲,魏明伦在其中脱颖而出:“我第一个成功的戏是《易胆大》,紧接着又写了《四姑娘》,就是在80年、81年,不单是得到全川的认可,而是得到全国的认可。四川演《易胆大》的很多,内江等等,很多,外省的上海也演,湖南也演,而《四姑娘》是正式参加现代戏调研的,在北京。”

“巴蜀鬼才” 魏明伦: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号召,此后,魏明伦的经典作品也一部接着一部诞生,获得了全国许多戏剧大奖。80年代初期,无论是川剧,还是魏明伦本人,抑或是他所在自贡川剧团,都凭借《易胆大》、《四姑娘》和《巴山秀才》,在全国优秀剧本奖评选中“连中三元”。魏先生说:“川剧在80年代时,在地方戏曲门类中,是走在最前面,成就最大的!”

1983年,文化部破格专门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嘉奖自贡市川剧院“在戏曲剧目创作和艺术革新中做出优异成绩”;1984年,建国35周年庆典上,以川剧《巴山秀才》为造型的彩车缓缓开过天安门广场:“文艺大军呢就找最具代表的剧目嘛,历史剧就是《巴山秀才》。”

谈到这些川剧的“高光”时刻,魏明伦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80年代,“巴蜀鬼才”用“一年一戏,一戏一招”让川剧名声大噪,而这些戏中,尤数内容和形式都“离经叛道”的《潘金莲》最受关注:“为什么造成轰动,我选了一个敏感的人物,触动我们的社会神经,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最坏的女人,所谓淫妇。但在我这个戏看来,她也没那么坏,咋个变成这样的?她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沉沦。”

不仅内容触动神经,表现形式更是颠覆传统。作品中,武则天、贾宝玉、安娜•卡列尼娜、古代芝麻官、当代记者、法庭庭长等古今中外的人物竟然跨越时空交织于同一舞台,共同参与到潘金莲的短暂人生里来,一齐演绎这出无可挽回的悲剧,一同评论她无可奈何的命运:“当时我们叫‘跨朝越国’,现在,到了近十多年来出现了这个词儿——穿越。如果说穿越剧,我是穿越剧的鼻祖。”

川剧《潘金莲》在各地巡演时,轰动如潮,一票难求,一时间,全国几十个剧种,二百余个剧团纷纷争演《潘》剧。同时,该剧也在全社会掀起新旧思想碰撞的滔天巨浪,用魏明伦的话说就是“演到哪,争到哪”“报刊争论文章不计其数”。在他看来,无论是据本身,还是它引起的争议,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潘金莲》也就是80年代才可能出现,80年代思想大解放,85年、86年,达到高潮。”

“巴蜀鬼才” 魏明伦: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6 年 魏明伦与扮演潘金莲、贾宝玉和安娜的演员说戏

如果说魏先生的《潘金莲》在当年是毁誉参半,那么95年“出世”《变脸》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所有看过的中外人士,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各种不同的电影和戏剧大奖,都把荣誉一致地颁给了它。最让魏明伦自豪的是,2002年,《变脸》剧本中的一场入选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长达6000余字,占教科书12页,而这版教材已发行了16年:“成都每年大概发行20几万册,全国就不晓得好多了,我找专家统计了一下,可能到现在,不下4000万册了。”

不得不承认,随着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愈加多样化,中国传统戏剧衰落的步伐日趋显现,川剧如今也面临着“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尴尬局面,尤其缺乏青少年观众。4000万青少年读者因为《变脸》一课接触到了川剧,这对川剧来说意义重大,也让魏明伦非常兴奋:“正式进入语文教科书,没有怎么被人重视,但我觉得最应该重视的是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我给川剧做的最大贡献。”

在采访的最后,魏明伦用7个字祝福川剧未来:“出人,出戏,出观众。”

(四川之声记者任亚婧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