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蓬灰,只在麵皮子用。它讓我們過齒之間感到韌勁兒可親,就像當地人的性格般。拉麵師傅用完上個麵糰,把大盆取出,根據熟稔於心的比例,和好麵糰,開始變戲法兒一樣,把石頭大的一塊麵團,變成比閨閣裡的珠簾還細的絲兒。條條呈黃,鹼水的作用還不賴哩,拉成的條子們捲曲似輕風捲起的浪花,雖說是面,但吃到最後也沒有被泡漲,條條在湯中根根分明,安適,然逸。

一、隴西臘肉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臘肉算是隴西飲食中一張豁亮豁亮的名片。含了它,嚼,清香卻不鹹。臘肉,怎一鹹字可概括。進一門房,主家言語少,和善,透著憨。我問,如何能臘而不鹹,主家露齒而笑,道:“自然是“沒啥訣竅沒啥訣竅,只是擱鹽少。”臘而鹽少,玄機已顯。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臘肉其實是醃肉,因為在農曆臘月醃製就叫了臘肉。“岷縣蕨麻豬,漳縣鹽,隴西人醃,蘭州的黃河水煮”,隴西臘肉,講究的是這。牽頭肥豬,白刀進去紅刀出來,肥肥的大活豬就成了俎上肉,淨了毛垢,去了頭及後腿,以背脊為界,劈為兩半,在肋骨十三和十四條間開刀,取出胛骨和前蹄骨,砸開脊椎髓道,砍斷肋骨中部,肉胚造就。後用鹽、花椒、茴香、姜皮、大香、篳撥、姜、豆蔻混合研成粉末調料,鹽佔九成,均勻抹於欲醃之肉的周身遍體,然後放入專門的醃肉老池,醃泡四十天左右出池,置陽光下晾曬數日,肉醃成。瘦肉燦豔似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若瑪瑙,肥而不膩,微帶透明。熱吃口感最好。西北漢愛把肉夾進饃裡,這樣吃起來,滿嘴生津,味道上好,味覺雖鹹,但吃後不渴,滑爽不膩。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二、隴西燒雞粉

以雞肉、雞蛋、澱粉、菠菜汁及多種調料加工而成,此謂燒雞粉。肉蛋兼備,四季皆可食用,酷暑時涼食,清爽可口,消暑解熱;嚴冬時熱食,驅寒補身。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燒雞粉湯呈褐粉綠、清爽可口,湯裡的燒雞肉也十分鮮香。據說,大病初癒的人吃了燒雞粉,不出三天就會來了精神。燒雞粉用的是土雞燉的真雞湯啊,但現在有些賣燒雞粉的,會給你摻了水,撒了味精或其他的什麼東西,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關於隴西燒雞粉的來源,有一個愛情故事相伴。傳說在古時候,隴西城裡有家員外,該員外喜歡吃菠菜、雞肉等。該員外生有一女,漂亮溫柔,卻單單喜歡上了自家的廚師,惹得那員外分外惱火。但自己的女兒在這件事上寧死不讓,員外也奈何不得。看著自己的女兒不聽自己的勸告,員外很是苦惱。忽一日,員外想出一個主意,遂把廚師和女兒叫來,指這自己的那些珍珠翡翠金銀對他們說,你廚師不是很有本事嗎,那你只要能把這些東西做成美味,我吃了之後滿意,就同意把女兒嫁給你。廚師和女兒聽後,很是苦悶。經過一夜苦思,廚師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找來菠菜洗淨,然後搓爛,擠出菠菜汁。再用菠菜汁水和澱粉攪拌,做成了翠綠滑嫩的綠粉。然後煮了雞蛋,燉了雞湯。翠綠的菠菜粉猶如翡翠,蛋黃蛋清好比金銀,加上醇厚的雞湯,成了美味。員外吃了之後大喜,於是成全了他們的愛情。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三、擔擔麵和涼麵

好吃的擔擔麵必得是有名有姓的。老家人講,要想吃到老家的擔擔麵味兒,主要是辣椒和醋要放得到位。一般的擔擔麵裡調的是生醋,想吃得特別香的話,醋要熗過再放進面;一般擔擔麵中的辣椒是鮮紅的,其實透著一股焦香味的辣椒下面才最爽!臨洮涼麵味美可口,冬熱夏涼食之都便。製作時用精粉、蓬灰,扯為寬、細兩種麵條。下熟後以芥末油、油潑辣子、大蒜、精鹽、紅豆腐、汁湯拌勻,這時的麵條子喲,透著金黃亮的招眼!再加點囪肉,那可叫一個爽口嘞!滑嫩,酸鹹辣齊上陣,是有股那麼老西北的勁兒。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隴西人的早上總會說:“一碗麵總要吃哩嘛。”

四、漿水面

南方和北方在飲食方面差異如兩極。北方人的主食主要以麵食為主,而我們南方人則以米飯為主。稱呼也有別,北方人將一日三餐吃的都叫“飯”,南方人只管把米飯叫“飯”;南方人每餐都要吃青菜,可對於北方人來說,有沒有都無所謂。因此,對於許多漂泊在南方的定西人來說,能夠吃上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帶青菜的麵食,成了一個奢望…

漿水,是定西人們一種夏季飲料和烹調麵食的佐品,定西的父老鄉親幾乎都會做發漿水,人人又都喜食漿水。製作漿水過程也比較簡單,鄉親們都叫“投酸菜”。首先是要準備好菜。鄉親們喜歡用一種叫“苦苣”的野菜作漿水。苦苣在定西鄉間到處都有,無毒素無汙染。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好了,很少去採這種野菜,就拿新鮮的芹菜、白菜、包心菜來代替。

將這些蔬菜的葉子洗淨後切成大塊,在開水中煮到七八分熟,然後倒入準備好的缸中,加上少量舊漿水作“引子”,其實就是加入乳酸菌。然後封好罐口,一週左右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就有了酸味,並有淡淡的菜香,這時漿水即可取用,裡面的“酸菜”也可以用來下飯吃。做漿水的酸菜吃起來清宜爽口,因為它是發酵的,而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酸菜是醃的。

做面時,將漿水用自家胡麻榨的香油一熗,待煮沸後,再放一些蔥花和香菜,煮上一鍋自已擀的麵條,等面熟了以後放入漿水之中,這樣漿水面就做成了。吃飯時,再調一點兒油潑辣子,只是聞那麼一,保你鼻子醒了肚子叫了,那吃一口瞧瞧?喲,好似一個食仙天堂,味踏祥雲般的體驗!

五、隴西甜醅

隴西甜醅,也叫醪糟。用莜麥、青稞、小麥不同原料製作,特色各有千秋,依了口味挑選而食。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甜醅經發酵而成。將莜麥,青稞或小麥用清水噴溼,待半個時辰,手摸均勻潮溼,裝入編織袋中,揉搓,去其浮皮,入鍋煮熟,不可過熟,出鍋平鋪案頭,晾溫,拌酒粬,裝盆,添少量涼開水,用擀麵杖在中間戳一圓洞至盆底,用棉織物覆蓋,三到二天,起封,一股酒醇香味撲鼻而來,近視之,則圓洞溼潤浸洇,似有水要溢出,用筷子抄少許放在舌上,甘甜沁脾。

看當地人,都是當街置一白鐵皮覆面的桌子,備二三白色搪瓷大盆,分別盛了莜麥、青稞、小麥甜醅,再設一小搪瓷盆,將小花碗小勺浸泡在涼水裡。賣者穿了白色大褂,拿白毛巾不停地檫拭,讓人感覺是一個乾淨清涼的世界。來者要五毛錢的甜醅,主家先起身彎腰,大拇指摳著碗邊,四指扶碗底,將碗反扣,在大瓷盆裡撩得尖尖甜醅上刷刷兩下,碗靠盆底傾斜,用筷子一截,剛剛半碗,不多不少,動作嫻熟利索,如行雲流水般自然。一碗下肚,餘香繚繞腔齒,感覺沒過足癮!

定西美食實在是多得很,這只是說了三分之一都不到而已,要都吃個遍地話,怕是得個七天喲!

定西物語之隴中美食,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燒雞粉

幾日下來,還發現另一有趣的特色,這裡的男人都被這西北的厲風,吹出了一張張銳化鮮明的五官。凹深的臉紋路,肆意的鬍鬚。地圖顯示我們向北挪步。一路閃過丹霞地貌和高低起伏的丘陵,偶爾閃過的房屋像是與世隔絕般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