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孝義是一座人文薈萃的文化之城。孝義是全國有記載的置縣歷史最早的九個縣之一。古有鄭興“割股奉母”的淳樸孝行和“尉遲恭大義降唐”的感人故事,行孝仗義、包容大氣是傳承千餘年的孝義精神。

1.遊在孝義

◆◆中陽樓◆◆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中陽樓位於山西省孝義市古縣城中央大街,始建於漢魏,元大德地震塌毀,明代再建,清同治、清宣統、建國後都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擴建和維修,現為清宣統重建之遺存,保存完整。該樓集建築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藝術形式於一體,是晉中和呂梁地區保存至今結構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樓式古建築,也是孝義市歷史街區及重大繁華貿易區的標誌性建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中陽樓樓體平面方形,四層四簷,全木結構,十字歇山頂式。樓高23.14米,座落於3米見方,1.5米高的四個石砌墩臺之上。底層高5米,通穿四向。礅臺設樓梯列碑刻,井藻繪文王后八卦圖。二層高3.64米,中建神臺,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時砸毀)。三層高4米,中設蓮花臺,塑以5尺高觀音大士泥像。四層高3米,中空無物為遊人眺覽全城之所在。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全樓上下於南北雙向懸掛大小牌匾14塊,皆為歷代境中書法名人手跡,牌匾文字南向一簷下書“中和位育”,側匾書“帶汾水,襟霍山”。南向二簷下中匾書“行孝仗義”,側匾書“向南鬥”、“銜衡嶽”。北向一簷下中匾書“光被四表”,側匾書“控雲朔”、“位中樞”。北向二簷下中匾書“縱覽四宇”,側匾書“倚太恆”、“拱北極”。南北四簷下各懸一匾,文為“中陽樓”三字,此外,在一樓南向簷柱上掛一幅木刻對聯上聯“孝為人之本”,下聯“義乃君之宗”。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樓內藻井富麗華美,結構合理,建築彩畫色彩豔麗,繪有《封神榜》、《水滸傳》、《岳飛傳》等有關人物故事,民族歷史文化厚重,民族感染力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玉泉山◆◆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玉泉山位於孝義市城南曹溪河生態旅遊開發區,沿迎賓路南行五公里即至。交通便利,環境優雅,甘泉如玉,清溪潺潺,蒼松勁柏,鳥語花香,天然植被,層林盡染,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人們無不感嘆這裡美妙的山水奇觀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稱之為“天然氧吧”、“城市的後花園”。曾任山西省政協主席郭裕懷譽之為“三晉名勝玉泉山”。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普佛寺坐落在玉泉山上,依山勢而建,佈局嚴謹,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建築宏偉,古樸典雅,堪稱古建築中的精品,周圍山巒起伏,綿延數十里。寺院興建於南北朝,距今有1500多年曆史,原名靜樂寺,歷經元、明、清多次修葺和擴建,寺院規模宏大,佔地50餘畝,有各種建築200餘間,分上、中、下三院。寺內殿閣巍峨,金碧輝煌,法象莊嚴,佛教氣息濃郁,各殿之間迂迴曲折,小徑通幽,漫步寺間,聽颯颯松風,給人一種靜寞幽深的感覺。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玉泉山上還有一座磚砌石心塔,八角形,九米多高,因形狀似筆,故名“筆塔”。筆塔上細下粗,由下而上逐漸收縮。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歷經風雨的侵蝕、地震的破壞、雷電的轟擊、戰爭的摧殘,筆塔依舊堅如磐石,巍然屹立。筆塔西面300多米處的山勢,其形狀似一“硯臺”,既形成了玉泉山的“筆硯奇觀”景象,又有用筆蘸墨揮寫壯麗河山的含義。有古聯盛讚:“巍巍玉泉山一塔似筆,南墨北硯,直書千秋天歌仙境;潺潺曹溪河兩岸如畫,東川西壑,暢流萬里碧海汪洋。”

◆◆三皇廟◆◆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孝義市三皇廟,亦稱聖祖廟,位於孝義市城西賈家莊村中。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存建築最早為元代遺構。元、明、清和民國年間曾不同程度進行擴建和修葺。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該廟南北寬59米,東西長84米,兩進院佈局。遒勁有力的“三皇廟”鑲嵌在山門的門額上。中軸線建有樂樓、三皇殿。頭院空闊,北角設磚券山門,二進院北角設掖門為一、二進院出入通道。兩進院落自然地平落差較大,故掖門前設踏步緩解。三皇殿坐西向東,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樑架為三椽,前壓搭牽用三柱,單簷硬山頂前廊式。三皇殿內仍保存元代結構。三皇殿門上方掛有匾額,書寫“三皇廟”為明萬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贈。殿內正面供奉太吳伏羲、神農炎帝、軒轅黃帝,兩側配祀古代十大名醫,山牆繪有“行醫圖”壁畫,壁畫色彩明豔,線條清晰。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大殿對面樂樓坐東向西,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單簷捲棚頂。前後臺隔架和頂棚全為彩畫木式組成,臺口四周有木、磚、石雕刻清代遺構。臺口上方高懸民國八年所刻匾額一塊,上書“海市蜃樓”,由晚清書法名家秦龍光所書。樂樓藻井彩繪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神彩各異,栩栩如生。前後臺間,鑲嵌大塊玻璃為整座戲臺增光添彩,時有“玻璃戲臺”的美譽,曾形成邑內外“為看戲臺而看戲”的時尚。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三皇廟院內多數建築保存完整,該廟真實反映了道教廟宇建築平面、佈局,尤其是三皇廟正殿現存整體樑架及建築部件保留元代原物,結構簡潔穩固,再現了元代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建築理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並有一定品味的文化價值。三皇殿內所祀“三皇”,即:太昊伏羲一天皇、炎帝神農氏一地皇,黃帝軒轅氏一人皇。傳說中伏羲畫八卦而定四方,結網置教民以漁獵;神農共五穀而興農事,嘗百草群藥圃;軒轅造農具,定節氣。“三皇”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華兒女的廣泛認同,歷朝歷代多有拜謁、公祭、民祭。三皇廟祭拜活動連年不絕,香火旺盛,歷代不衰。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金龍山◆◆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金龍山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孝義市高陽鎮下吐京村西,臨水村南岸,北臨下堡河,南靠省道孝石線,距孝義市區7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與孝義市溼地公園、晉商古驛道、臨黃塔、勝溪湖森林公園等景點形成一條特色文化旅遊路線。景區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與當地孝親文化的結合地。2016年1月,景區榮獲“全國十佳文化生態景區”稱號!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觀音像:大佛總重量3000噸,像高26.06米,寓意孝義市於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置瓜衍縣以來至今(公元2012年)2606年的歷史;蓮花寶座高13.85米,寓意本市於唐貞元年(公元627年)因邑人鄭興“割股奉母”孝行聞於朝,唐太宗李世民改名為孝義,至今1385年;大佛本體加蓮花寶座共39.91米,地平面至佛頂99.91米,寓意佛家普度三界眾生、九九歸一、吉祥萬福。

◆◆

勝溪湖森林公園◆◆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勝溪湖森林公園全長3.2公里,佔地160餘公頃,漫步其中,空氣清新、沁人心脾,讓人彷彿徜徉在蘇州園林的亭臺樓榭間。公園在整個設計過程集傳統園林藝術和現代公園功能於一體,突出植物景觀的多樣性、濱水景觀的親和性與人文景觀的地域性。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勝溪湖溼地公園被譽為“孝義之腎”,作為孝義市建設“一河兩岸、沿河環湖”生態城市的標誌性工程之一。整個區域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佈,形成集城市溼地、生態溼地、文化溼地於一體的溼地聖境。

2.吃在孝義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孝義火燒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油花花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南曹村豆腐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手工月餅

3.非遺孝義

孝義的地方特色藝術:孝義皮影,皮腔,碗碗腔。

孝義皮影戲

孝義皮影戲是我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有班規、雕簇者存在,說明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發展成熟。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孝義皮腔

孝義皮腔主要以嗩吶為伴奏樂器,故亦稱“孝義吹腔”。孝義皮腔保留著聯曲體混合節拍和強起強落的特點,是中國戲曲古老的聲腔之一,對於研究中國戲曲聲腔演變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孝義碗碗腔

孝義碗碗腔是孝義民間戲曲藝術,也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戲劇之一。孝義碗碗腔有兩種聲腔,即皮腔和碗碗腔。這兩種聲腔均來自於孝義皮影戲,即紙窗皮影唱皮腔和紗窗皮影唱碗碗腔。

山旅呂梁,第十二站,孝義市——我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