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關鍵

技术革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技术革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

資料圖片:隨著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為資本追逐的重點。作為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能源汽車製造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資本的進入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產生了諸如產能過剩、盲目投資等問題。業界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資本紛爭不斷加劇,加上產業的成熟以及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行業開始進入洗牌期。

新能源汽車是拉動我國汽車產業提質升級的重要動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國際多方面力量的影響:補貼新政和“雙積分”政策開始全面實施,大批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強勢崛起,外資企業爭搶“蛋糕”等,產業博弈已進入白熱化,同時市場風險逐步加大,稍有懈怠就可能成為競爭壁壘下的附庸品。

技術革新是產業壯大的關鍵

羅蘭貝格日前發佈的《2018全球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指出,經過對全球主要汽車大國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態勢進行全面對比後發現,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居第一。但這一排名參考的因素主要為行業總量、市場規模及電池製造領域等,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

可見,技術上的革新與突破依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的肯綮,“大而不強”的現狀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產業的深度發展。以動力電池為例,其技術工藝、產業結構等多方面,還有待於提升。現在,全球的動力電池之爭是中日韓之爭,而中日韓各有特色,雖然使用的化學體系以及材料等大同小異,但因技術水平上的差異,產品合格率及一致性卻存在較大差異。傳統汽車工業要求核心零部件企業的CPK值為1.67,而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大都在1.5以下。而CPK值反映的正是電池的品質,直接影響電池的成本和安全性,並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及用戶使用的安全。

雖然資本是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催化劑,但融資再多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產品的用戶體驗值,而擁有自主品牌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正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要想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用戶體驗值,對產業鏈上的各企業而言,須以政策和市場為雙引擎,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在產品設計、安全性、舒適性等方面下足功夫,從供給側為消費者提供優秀的、超預期的產品和服務,並帶動上下游構築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圈,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對政策端而言,應在增量上增加門檻,而且管好存量比控制增量更為重要。要通過提高推薦車型目錄技術門檻,建立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等,著重強化補貼政策對存量產業技術進步的正激勵作用,併為其高質、高效發展賦能。

新能源汽車是成長性價值投資

2017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887.89萬輛,而新能源汽車銷售量77.7萬輛,佔比不到3%。可見,產業鏈上投資、創業的機會和空間超乎想象。但是,在中國,無論是產業界還是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不是週期性或者投機性的投資,而是成長性價值投資。

拿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來說,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電池生產線產出的電池產品能量密度普遍在180Wh/kg,到2020年以後可能增至300Wh/kg,甚至是400Wh/kg、500Wh/kg。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產業人士,應該向新技術,向能夠代表未來的產業去投資,而不是低水平重複建設。實際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也在防範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引導理性投資和前瞻性戰略投資。

我們知道,造車屬於典型的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自始至終繞不開“燒錢”這個話題,產品研發、產能擴張、品牌營銷等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撐和角力,資金鍊是否給力直接決定投資項目是否能大展身手。尤其是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對資金的依賴性更大,已成投資界的超級風口,吸引各路風投的蜂擁。例如,騰訊、京東等投資蔚來汽車,阿里巴巴等投資小鵬汽車,百度等投資威馬汽車等等。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汽車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造車運動的快速發展,幫助新造車勢力撬開了汽車產業的大門。

目前,對於產業內新進的投資而言,風險也正在逐漸加大。這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應特別警惕,可以把投資重點放到具備高成長值的企業,而不能僅停留在單純的財務數據判斷上。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應把握好四大因素:(上游)資源優先、技術壁壘、人力資源、管理資源。

好的投資項目一定是一票難求,而這和自己的技術壁壘以及掌握的上游資源密不可分。如果一個投資項目沒有掌握一定的稀缺性資源或緊缺性資源,如果在上游資源上沒有什麼話語權,便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在下游失去話語權。前邊提到,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是提升產品用戶體驗的關鍵,如果產品沒有自己的技術壁壘,可複製性或可替代性太強,也許短期內能創造利潤,但是大風吹過之後,很可能會“落下一地雞毛”。

與此同時,要擁有優質的管理資源和人力資源。中國的企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這樣的精密製造產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根本性差距還是在管理水平,包括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品牌管理等多個層面。另外,引進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優秀的人才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日益成熟,加強產品全生命週期(PLM)的管理,對於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提高產品的生態性能水平相當重要,近年來也漸受業界重視。

做好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需從規劃、設計、生產、運行、維保、回收再用處置等一系列環節進行規劃和佈局,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處理、汽車回收拆解及再生利用、新能源汽車服務等重要方面。

以動力電池為例,新能源汽車在使用後期對動力電池如果處置不當,既會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還會帶來環境汙染和其他隱患。所以,通過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的回收利用來降低資源成本和環保問題,實現“吃幹榨淨”,這是極為重要的。

另外,還要特別注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安全管理。這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歌猛進,戰果輝煌,但在“飛馳”的道路上也冒著較大的風險。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電動車自燃等安全事故,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相關廠家還因此陷入輿論旋渦。這不僅折射出行業仍處於野蠻增長的狀態,也反映出很多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及動力電池企業等對產品安全和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實際上,補貼新政一味地強調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這對電池技術路線發展、市場競爭和產品質量等方面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政策引導方面,還要綜合考慮動力電池的高安全性、高一致性和長循環壽命。否則,部分電池廠商會因此投機鑽營,通過產品技術的“縮水”等手段來縮短產品開發週期,提升能量密度,從而留下重大安全隱患。

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可逾越的紅線。如果不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如果項目沒有經過充分驗證就批量投產並投放市場,最終帶來的隱患及問題可想而知。所以,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從業者,在安全管理上一定不能有任何懈怠。

(本文作者方建華系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兼總裁,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家組成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員。)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技术革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