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1952年的全國高等學校院系的調整?

朔風匹馬


調整專業構成,重構院校組成,打斷教學延續,取締民辦大學。

52年開始的院系大調整,無疑是很多大學的心酸血淚史,比如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對於有些大學,連“史”都不存在了,比如燕京大學、輔仁大學、震旦大學,對於另一部分高校來說,那是自己開始建立並高速發展的時期,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裡面的中央大學歷史,圖片由繆老師拍攝)

概括點來說,從52年開始,一致延續到50年代末的院系大調整,一共做了4件事,一是打破建國前的大學開辦模式,變綜合類大學為專業學科類大學;二是取消了私立教育,原私立大學要麼拆分合並,要麼乾脆取締;三是集中辦學管理權,從招生、教學、畢業、就業等等,全部統一管理。

第一件事,就是咱們常說的蘇聯模式的體現。在5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聘用了很多蘇聯的專家顧問,進駐國內,開始籌備教育改革,其實在1952年之前,中國人民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建立,基本就已經為院系大調整奠定了基調。將綜合類院校拆掉,改建或者興建專業類院校。

在院系拆分當中,建國前名震一時的綜合類院校,基本難逃被拆分的命運,只是有的運氣好一點,有拆分也有補充,有的就命運比較悲慘。

(現在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圖片由繆老師拍攝)

其中受損失最大的應該算是南京大學,7大學院只保留了2個,好在併入了金陵大學的院系。最讓人覺得可憐的應該是廈門大學,被分走的院系都到了外地,連重聚的機會都沒有,不像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候,將很多分走的院系又納入了自己的懷抱。最勵志的應該算同濟大學,靠著自己的努力,被拆分後步步為營,重新躥升。

其他像山西大學,拆除了一座211大學,自己到現在也不是211,河南大學,更是傷筋動骨,以他當時的實力,絕對全國一流之一,廣西大學被拆的毛都沒剩,過後重建。也算得上各有各的辛酸苦楚吧。

像學院路八校,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藉由此次院系調整,迅速發展,成為了目前中國大學食物鏈的頂層。

(現在的復旦大學,圖片由繆老師拍攝)

第二件事,建國前名震一時的兩類高校,基本難逃拆分或者湮滅的命運,一類是大規模綜合性大學,比如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等等;另一類是私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津沽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之江大學、嶺南大學等等。

第三件事,統一管理。強調了理工農醫的重要性,弱化了文史哲。很多人知道現在還抱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信仰四處宣揚,不知道是不是受此影響。此外,還規定了專業設置、人事任免、教學管理、招生權限等等,全部統一管理的制度。根式強調了政治教育在大學的地位。

(現在的西北大學,圖片由繆老師拍攝)

綜合來看,院系調整固然解決了一部分需要理工農醫人才,迅速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也客觀上讓全國的教育資源,在地域上變的更加平衡。可是,也打斷了大學的教育延續性,通識教育沉沒,很多師生被迫遠赴他鄉

從中立的角度來看,對於中國的高等教育,院系大調整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大手術。

關注繆老師,關注繆老師,關注繆老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繆老師妙筆生花


我們應該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1952大調整有學前蘇聯的原因,但最主要是為了當時的新中國建設與發展,應該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當然,許多學校也受重創,高等教育辦學理念也發生了變化。但拋開歷史,僅僅看到某一個角落,這不是科學的態度。甚至許多無聊的人和部分大學,一味抱怨1952院校調整,有何意義。


江郎雜記


毀了中央大學、毀了民辦大學、毀了教會大學!可惜!


歌吳昇平


說白了,這次調整是政治的原因,為了肅清國民黨的影響,遂採用了這樣的辦法。其實,中國的大學興衰歷來是各種政治經濟因素影響的結果。


宰相160025969


鞏固政權改造學校,分而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