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与胃阳虚的区别

脾阳虚与胃阳虚的区别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讨论,不作为患者自治的范本,否则后果自负。

脾阳虚与胃阳虚的区别

脾阳虚又称脾寒,胃阳虚又称胃寒。

在临床上两者可以同时并见,属于阳气虚衰的病情。传统医学中脾与胃,肝与胆在论述是多是独立的,也可以合并在一起,但必须是共病的情况下才一起论述。现代医家大多混淆脏腑的界限,无论脾病或胃病,一概称脾胃怎样,无论只是肝病或只是胆病,也会说肝胆如何,治疗更是不分彼此。

就像阳明病与太阴病、少阳病与厥阴病,如果只是一经有病,怎么可以多加一经的称谓。所以内伤病也是这样的,但是学术界积习难改。

脾阳虚与胃阳虚的区别

内伤病的脾阳不足和胃寒都是缓慢发生的,在慢性的脾阳不足的基础上,如果不伴有明显的胃寒,就会出现缓慢的阳虚阳郁,以畏寒手足冷,腹满大便难,心烦为主症,治疗应温运脾阳,以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为主。

内伤的胃寒在临床上较一般的脾阳虚病情为重,一般的脾阳不足虽然为脏病,但也仅表现脾失于温运的病情。而胃寒却是表现胃不能很好的腐熟水谷,得寒容易发生吐泻或寒疝,碍于食物,因此病人的状态相对要差。治疗以温胃复阳为法,用大建中汤为主。

比两者还重的病情是脾胃阳虚和脾胃阳衰,内伤病单纯的脾阳虚衰或胃阳虚衰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因为脾胃中的一者达到虚衰的程度就会累及另一方而共病。则需要两者同治。以参芪椒附汤暖脾温胃为基本法则。

临床上还有类似的病情是小肠寒和大肠寒,与脾寒、胃寒虽有类似但各具特征,治疗也有明显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