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與胃陽虛的區別

脾陽虛與胃陽虛的區別

本文僅供參考、學習、討論,不作為患者自治的範本,否則後果自負。

脾陽虛與胃陽虛的區別

脾陽虛又稱脾寒,胃陽虛又稱胃寒。

在臨床上兩者可以同時並見,屬於陽氣虛衰的病情。傳統醫學中脾與胃,肝與膽在論述是多是獨立的,也可以合併在一起,但必須是共病的情況下才一起論述。現代醫家大多混淆臟腑的界限,無論脾病或胃病,一概稱脾胃怎樣,無論只是肝病或只是膽病,也會說肝膽如何,治療更是不分彼此。

就像陽明病與太陰病、少陽病與厥陰病,如果只是一經有病,怎麼可以多加一經的稱謂。所以內傷病也是這樣的,但是學術界積習難改。

脾陽虛與胃陽虛的區別

內傷病的脾陽不足和胃寒都是緩慢發生的,在慢性的脾陽不足的基礎上,如果不伴有明顯的胃寒,就會出現緩慢的陽虛陽鬱,以畏寒手足冷,腹滿大便難,心煩為主症,治療應溫運脾陽,以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為主。

內傷的胃寒在臨床上較一般的脾陽虛病情為重,一般的脾陽不足雖然為髒病,但也僅表現脾失於溫運的病情。而胃寒卻是表現胃不能很好的腐熟水谷,得寒容易發生吐瀉或寒疝,礙於食物,因此病人的狀態相對要差。治療以溫胃復陽為法,用大建中湯為主。

比兩者還重的病情是脾胃陽虛和脾胃陽衰,內傷病單純的脾陽虛衰或胃陽虛衰是不可以獨立存在的,因為脾胃中的一者達到虛衰的程度就會累及另一方而共病。則需要兩者同治。以參芪椒附湯暖脾溫胃為基本法則。

臨床上還有類似的病情是小腸寒和大腸寒,與脾寒、胃寒雖有類似但各具特徵,治療也有明顯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