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先生

“作為一名中國人和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人,我有義務和責任把中華優良的傳統書法藝術文化和陝西的文化傳播到更廣泛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瞭解並喜愛上書法這門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也讓大家認識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我個人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嚮往。”王紅武老師飽含熱情地對記者說道。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王紅武,字奇志、大可,1966年生人,陝西西安人。現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文理學院客座教授,白鹿原書畫院院長,師從陳忠實,劉文西,吳三大,傅嘉儀等名家,逐漸形成自家風格。中國文壇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賈平凹先生看了《秦腔》小楷長卷後評價:“要出好作品,要耐得住性子,甘受孤獨,經得起非議,經得起頗煩”。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評價他的書法作品為:“用傳統書法藝術再現當代文學經典的探路之作”。其代表作品:《白鹿原》小楷書法長卷,《秦腔》小楷書法長卷,《平凡的世界》小楷書法長卷,《道德經》小楷書法長卷等。其自幼酷愛文學與書法,尤其喜愛唐詩宋詞和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此外,在20多年的藝術創作當中,王紅武先生還將歷代名家法帖融入個人的筆韻之中,開創了自成一派的獨立風格。其白鹿原書畫院坐落於古城西安最具書香古韻之地的書院門內,浸潤在這片墨寶芳華之中,彷彿穿越了古今,忘卻了時光的軌跡,讓人們不禁穿梭於書香墨寶孕育下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廊裡。在此聆聽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娓娓道來他與傳統文化及書法創作之間的淵源及藝術追求。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記者:您是何時開始表現出對書法的興趣呢?

王紅武:那應該是年幼的時候,因為家庭和成長的環境培養了我對書法的最初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與此同時,我比較幸運,很小的時候我們家屬院有一位老先生叫王子武,他整日在院子裡寫字畫畫,我是耳濡目染並且受他的感染開始跟著老先生習字,他可以說是我書法道路上的啟蒙老師,是他開啟了我對書法藝術的濃厚興趣,堅定了我朝著弘揚傳統文化和創作時代書法精品的這條藝術道路上砥礪前行。他像一盞明燈,也是我藝術上的領路人,至今都很感謝他。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記者:您的作品的藝術靈感來來源於何處?為何要把重點放在描繪《白鹿原》《秦腔》等現代文學精品的傳送上?

王紅武:因為一直把書法這門藝術堅持研習了20多年,後來考慮良久,既能代表當代又能代表陝西文化及風土人情的作品,莫過於陝西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即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秦腔》的全文小楷書法長卷的創作上來,想通過對這幾部享譽文壇作品的書法創作,弘揚工匠精神。也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陝西的當代文學精品的獨特魅力,以及讓更多人瞭解陝西的文化,也能使自己在階段性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中留下些東西檢驗自己的藝術成果,同時也想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記者:能分享下您創作作品的心路歷程嗎?在創作過程中對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王紅武:實話說,創作作品確實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不僅要有耐心而且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記得我當年下定決心創作《白鹿原》小楷長卷之前,我獨自來到書院門,買了幾刀紙,買了一堆筆。然後我回到西門我家的老房子裡,把我一個人關起來,買了三四條煙,買了二斤綠茶,然後又買了幾箱方便麵,這就是最基本的條件。因為喝茶和抽菸是為了防止自己犯困,而創作只能在晚上,因為寫的是小楷,不能中間打斷,或是幹別的事,這都有可能出錯,對於六十萬字的作品來說,出錯就意味著重寫,所以那時候最安靜,最有利於創作。同時,抄寫的時候不能有錯別字,而且更復雜的是,要把所有的簡體字變成繁體字,這就要查閱許多的古籍和字典,包括《說文解字》等。所以在你下筆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就這樣我把自己關在房子裡,這樣一寫就是六年。此外,在我創作期間,也莫名承受了包括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是些許非議。但我想書法的意義不就是在於傳承和立足於當代文化精品,並把它發揚光大嗎?於是我還是堅持把這件我認為有意義的事默默地完成了。所以說這也是我給自己指定了的目標,也算是給自己挖了個“藝術之坑”,然後一下一下的填滿,有點破釜沉舟的感覺。其實我也是用西遊記唐僧取經的精神來勉勵自己,取經的道路上異常艱難,九九八十一難,一難也跑不了!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記者:藝術之路艱辛,您一直在書法道路上前行的動力是什麼?

王紅武:其實動力很簡單,一個是考驗自己,同時要讓自己靜下來。現在社會相對浮躁,大家貌似都急於求成,我把自己壓到那裡,靜下心來寫這個東西,磨練自己的性子,同時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種修行。因為許多經典讀一遍,不如寫一遍,能夠對這個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其二,作為一個陝西人,首先熱愛陝西的文化,而像陳忠實先生為代表創作的如《白鹿原》這樣的當代精品,是與時俱進的藝術佳作,所以從側面證明藝術也是與時俱進的,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所以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來,記錄當代的文化精品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2005年,當我創作《白鹿原》長卷小楷作品後期的時候,我有幸結識了陳忠實老師,陳老師看到我創作的小楷《白鹿原》作品時,感到很驚訝,他對我說他完成《白鹿原》小說前後花了27年的時間,堅持是他交給我的最大的財富,這也使我勵志把陝西當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三部作品(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白鹿原》、賈平凹《秦腔》)做成一個系列,以此繼承和弘揚陝西文化,這可以說是我書法創作的原動力。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筆歌當代 書壇獨行——陝西著名書法家、白鹿原書畫院院長王紅武

記者:您對陝西的書法乃至陝西文化的發展前景有什麼個人獨到的看法?

王紅武:我認為陝西現在的書法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為主,而我現在想的是如何帶動更多的人把書畫產業化,讓更多的人在書畫這條道路上共同收益。因為陝西是書畫大省,怎麼才能凸顯陝西書畫大省優勢,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所以我想以書法長卷為載體,推廣陝西文化的同時帶動陝西的商業品牌。下一步我打算在高校、全國乃至“一帶一路”沿線舉辦陝西文化巡迴展,從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陝西的文化的繼承、創新、發展上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陝西的文化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來源 陝西傳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