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 張大千 《大千自畫像與黑虎》

張大千,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最多的畫家”。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張大千一生弟子上百,有主要影響的有:曹大鐵、謝伯子 、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貞、劉力上、胡若思、慕凌飛、糜耕雲、梁樹年、汪德祖、吳青霞、厲國香、龍國屏、黃獨峰、王康樂、胡力、王永年等人,其中,曹大鐵是張大千弟子中繪畫水平最高的一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也拜張大千為師學畫。

張大千再傳弟子也相當多,比較有影響的是:白傳巨、曹公度、李柏林、陳沫吾、楊振升、楊震麟、葛茂柱、劉起伏、劉力群、何紀明、葛茂桐、孟慶利,吳嗣坤、聶振文、呂剛,姚丹萍、江洪泉、安雲霽、楊春蕾、張師曾,包偉東、趙凱等人。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2. 黃增《嬰戲圖》


黃增字方川,號筠谷,長洲人,乾隆時宮廷畫家,工山水,善寫真,嘗寫御容稱旨得賜八品頂帶。此圖奉敕臨金廷標《嬰戲圖》,生動豔麗,有富貴安和氣象。其上有乾隆親筆詩題,時為乾隆三十五年。此圖曾著錄於清人胡敬所撰《國朝院畫錄》卷一,及乾隆《御製詩·四集》,是典型的宮廷繪畫。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3. 王鑑《仿古山水》



在清初江南畫壇上,王鑑是一個特殊的人物。他與王時敏身份相當,被人稱為‘二王’,又與晚輩王翬、王原祁共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更被後世稱作‘清六家’。他與王時敏一起創立了‘婁東畫派’,因為是王翬、吳歷的業師,又開啟了旗鼓相當的‘虞山派’。”王鑑傳世作品多,但絕少看見有草草酬應之作,而且越到晚年,越精謹嚴密。《仿古山水》冊作於康熙七年戊申秋、王鑑71歲時,水墨設色參半,雖自題“擬范寬”、“仿惠崇”、“臨叔明”諸家,其實已成就自家面目,溫淳圓厚,氣息頗為雅緻,構圖則飽滿繁茂。王鑑的水墨不膩不濁,有一種渾厚華滋的山林之氣與文雅秀逸的書卷氣息。畫冊中還有三開青綠山水,也色墨交融,清潤不俗。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4. 徐悲鴻《七喜》


徐悲鴻 (1895.7.19-1953.9.26),漢族,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5.《石渠寶笈錄宋緙絲蟠桃獻壽圖》


此幅緙絲作品以本色絲為地,用多彩色絲緙織一位仙翁持桃獻壽的圖案。全幅鈐“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鑑賞”、“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共八璽。附原題簽“宋緙絲蟠桃獻壽圖”。

畫幅上天空中祥雲繚繞,紅日高照,一隻仙鶴凌空飛翔。下方的蟠桃樹枝幹遒勁,果實累累,樹下一位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的仙翁手捧剛摘獲的一枚碩大蟠桃,欣然回首,健步而行。地面上、壽石旁,靈芝、水仙和翠竹生機盎然。在古代,鶴被視為“鶴壽千歲,以極其遊”的瑞禽,蟠桃則傳為西王母的瑤池中所種植,系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生實,食一枚可增壽六百年的仙物。二者結合,再配以仙翁壽星合為圖案,寓意吉祥長壽,常作壽辰慶賀之用。宋元以來,蟠桃獻壽一直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祝壽圖案和題材。

此幅蟠桃獻壽圖熟練運用平緙、勾緙、摜緙、結、長短戧和包心戧等多種技法,特別是合色線的使用,更增添了作品的表現力。採用藏青、淺藍、粉紅、月白、淡黃、瓦灰、駝色和墨綠等色絲緙織而成。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郭熙《雙松圖》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遊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捲雲的皴筆,後人稱為“捲雲皴”。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緻、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於影塑,在牆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甦醒的細緻季節變化。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7. 王沂東《遠方來信》


王沂東(1955-)山東人。1972年進入山東省美術學校,曾任教於山東藝術學校美術科。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留校任教,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沂東對家鄉沂蒙山有著濃厚的感情,山村的人物和景色成為他繪畫的主題。其作品曾在新加坡、法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展出。1987年在紐約哈夫納畫廊舉辦個展。作品《古老的山村》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8. 楊飛雲《怡然》

楊飛雲,1954年生於內蒙古。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2-1984年任教於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84-2006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9年赴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考察、學習、參展。1995年赴瑞典、荷蘭、比利時參展、考察。2004年在南京江蘇美術館舉辦楊飛雲繪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楊飛雲個展”。 2004年10月,和艾軒、王沂東等人發起成立“北京寫實畫派”。 2004年 作品《純潔》獲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2005年與陳逸飛、艾軒、王沂東等人共同成立“中國寫實畫派”。 2011年 作為傑出藝術家獲文化部頒發的“中華藝文獎”。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作品被國內外多種重要藝術刊物、學術雜誌、畫冊、電視等新聞傳媒廣泛介紹。許多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的重要美術展覽,部分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學術團體、大公司及收藏家收藏。收藏作品:作品《洞窟》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繪畫名作展)h後被日本福山博物館收藏。作品《側面》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小姚》參加在孟加拉舉行的(第三屆亞洲藝術展)後被中央美院陳列館收藏。

出版的專著有《楊飛雲人體藝術油畫》、《楊飛雲》畫集(澳門)、《楊飛雲素描畫集》(臺灣)、《名家名畫·楊飛雲油畫作品》、《楊飛雲油畫藝術》等。 [1]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9. 汪培利《柴門待渡》

汪培利在融合了幾方水土滋養之後,又在高等教育資源與社會美術環境的惠及中,找到自己新的藝術生長點。首先是技法的習得,他在風景整理、人體寫生和材料實驗中,經過反覆實踐逐漸得到了與之從研學理相一致的方法論的提升;其二,得益於當代藝術的開放平臺和國際藝術的交互語境的生成,使他能夠在知識的轉化和流通中,調整自己的視覺傳達方式。經過如此階段性的教育洗練,他的繪畫作品包涵了山東民間藝術、新疆裝飾圖樣、北京宮藏壁畫和國際流行色彩的多重影響,逐漸形成了又好看又有賣點的獨特走向。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0. 陶冷月《月光瀑布》

陶冷月(1895—1985),中國畫家。原名善鏞,字詠韶,號鏞、宏齋、五柳後人、柯夢道人,江蘇蘇州人。二、三十年代歷任長沙雅禮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學藝術系教授,國立四川大學教授,又與謝公展、呂鳳子等創辦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擅長山水、花卉、走獸、游魚,尤善畫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 傳世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館;《雙松明月圖》、《月夜千葉梅花》等藏蘇州博物館;有《冷月畫集》三冊行世 。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錢維城《盛菊圖》

錢維城(1720—1772)清朝官吏、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諡文敏。書法蘇軾,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後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曾隨乾隆帝在木蘭圍場狩獵,帝以神槍殪虎,命維城繪圖刻石紀事。著有《茶山集》。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2.馬遠《松泉高逸圖》

馬遠(1140-1225年或1227年)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3.《湘軍九洑洲戰圖》局部

九洑洲之戰,1863年6月26日起,曾國荃督湘軍大舉進犯九洑洲,分兵先陷南岸下關、草鞋峽和燕子磯等太平軍據點,切斷九洑進援線。6月30日晨,湘軍水師發動總攻。梁鳳超率3萬太平軍浴血奮戰至深夜二更,全部壯烈犧牲,九洑洲陷落,天京(今南京市)水路交通遂被切斷。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4.陳繼儒《雲巖蕭寺圖》


陳繼儒(1558-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

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此皇詔徵用,皆以疾辭。 [1] 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

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5. 明人金扇集冊(部分)

《明人金扇集冊》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陸治、吳彬、魏克、吳振、陳煥、姚允在、王綦、高陽明代十二家所作山水、人物金箋扇面於一冊。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巨擘在美術史上被稱為“明四家”,他們在藝術上較全面地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題材廣泛,技藝嫻熟,開創一代新風,引領了明代中期吳門畫壇的風氣,為後世畫家和藏家追法、寶愛。冊中所畫山水,既有險峻的北方山川,清雅秀潤的南方景緻,也有閒適幽靜的田園小景,集中展現吳門地區的文人生活和情趣。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6. 周之冕《百花圖卷》局部


周之冕(1521—?)明代畫家。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卒年不詳,活躍於萬曆年間。擅花鳥,注重觀察體會花鳥形貌神情,及禽鳥的飲啄、飛止等種種動態。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人稱勾花點葉法。所作花鳥,形象真實,意態生動,頗有影響。寫意花鳥,最有神韻。設色亦鮮雅,家畜各種禽鳥,詳其飲啄飛止,故動筆具有生意 。特以嗜酒落魄,不甚為世重耳。又善古隸。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7. 乾隆御筆《嵩陽漢柏圖》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1]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8. 乾隆御筆《杏花圖》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1]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19. 文徵明《吳山秋霽圖》局部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為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20. 元代王蒙《煮茶圖》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朝畫家,趙孟頫外孫,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

曾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牽累。洪武十八年(1385年),死於獄中。

山水畫受到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乾溼互用,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21. 袁江《蓬萊仙境圖》局部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濤,號岫泉,清代著名畫家。雍正時,召入宮廷為祗侯。袁江是我國繪畫史上有影響的畫家之一,原為宮廷畫家,轉工山水樓閣界畫。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樓閣工整山水當以袁江最有名。當時還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齊名。他們兩人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的聘請,到山西作畫,作品在北方流傳較多。他擅畫山水、樓臺、師法宋人。山水畫主要學宋代閆次平,畫石多鬼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他的繪畫素材多為古代宮苑,尤長於界畫。

雅俗共賞,大家大作,美不勝收!

23. 徐悲鴻《巴人汲水圖》

徐悲鴻 (1895.7.19-1953.9.26),漢族,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