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不過是一群世家豪門的徹夜狂歡

​三國時一個叫做許子將的神秘隱士,曹操曾多次登門拜訪,只為了得到他一句話。

那麼這個許子將究竟是誰呢?

一切要從漢代的官員選拔制度說起,漢自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便以察舉制度來選拔官員。所謂的察舉制是指中央來設立科目,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條件,由指定官員(一般是各郡的太守)來向朝廷推舉合格者,其本質是以儒學為標準來選拔人才。根據儒家的思想,強調為人立身以孝為本,任官從政以廉為方。最初察舉孝廉原為兩個科目,即是舉孝一人,察廉一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兩者逐漸混同於一科,所以被推薦者被稱作孝廉。

這項制度在推行之初尚比較嚴格,但是之後就流弊深重,尤其到了東漢,每年地方上所推薦的孝廉基本被世家大族所把控。士人們掌握著地方輿論,他們相互點評,製造聲勢,世家中的優秀子弟往往十幾歲便能聞名於天下,從而直接影響到每年察舉的結果。

這種情況到了魏晉之時發展到了極致,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得階級愈發固化,甚至到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的地步。世家大族的子弟什麼都不幹,在家躺著都可以做大官。社會的風氣也隨之變得浮誇虛妄。士人們開始追求用極其華麗的辭藻來互相吹捧。如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便被山濤評價為: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世家子弟們不用擔心出仕,朝政由於時局的變化,多有不能議論之處。他們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清談的風尚,以玄議務虛為佳。他們或放浪形骸,或塗脂抹粉,精心裝扮。王羲之任散騎常侍,只知每日喝酒,問政事一概不知。王衍時任太尉,終日清談,坐而論道,信口雌黃(“王衍,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他被石勒俘虜後,其風姿綽約,仍令石勒陶醉不已。只是他為了活命,竟然勸石勒稱帝,其無恥醜態,連石勒都十分唾棄,將他大聲斥責而出,王衍知道將命不久矣,哀嘆:“倘若先前不祖尚浮虛,合力匡濟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最終石勒命令軍士半夜推牆將他壓死。

魏晉風流,不過是一群世家豪門的徹夜狂歡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東漢末年,漢末世林間以彼此品評才幹為風尚。汝南的許劭、許靖兄弟在每月初一這一天,都會舉行大名鼎鼎的月旦評,所謂“月旦”,就是月朔,即每月初一。許靖是許邵的堂兄,劉備建立蜀漢後,他官拜三公之一的司徒,而許邵便是許子將,唐代詩人盧擎在詩中曾寫到,猶張皂蓋歸蓬蓽,直謂時無許子將。許子將在十八歲時就得到“希世出眾之偉人”的讚譽。在這一天裡,這哥倆會對本郡乃至天下的士子們做出點評,用以品題人物。這個月旦評在世林間的影響極大,當時士人的聲名成毀,完全取決於他們的隻言片語之間。凡是得到稱讚的很快就能聞名天下,而遭到貶損的則被人鄙夷。

魏晉風流,不過是一群世家豪門的徹夜狂歡

袁紹與許子將同是汝南郡人,後漢書記載:“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有一年,袁紹從濮陽令上卸任歸家,隨行車馬僕從甚多,但是將入郡界之時,袁紹突然遣散賓客,並對隨從說:“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意思是,搞這麼大的陣仗,怕被許子將看見不好。袁紹遂以單車歸家。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袁紹的刻意圖名。難怪他的老對手曹操,在與劉備青梅煮酒之時,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不過有意思的是,有關月旦評的逸聞趣事,後世最有名應該是曹操的“求評”了。曹操出身閹宦之家,當時正值黨錮之禍不久,士人與宦官之間對抗激烈。曹操常自慚出身,他年輕時被太尉橋玄所賞識,橋玄對他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曹操於是卑辭厚禮,造訪許劭,反覆固請,終於得到了“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樣一個評語,曹操聽到後大喜而歸,到處宣揚,從此知名於天下。

袁紹、曹操都是當時的大世家子弟,袁紹的家族汝南袁氏更是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舊滿天下。他們也是不久後的風雲人物,然而面對許劭、許靖兄弟主持的“月旦評”,他倆一個顧忌畏懼、生怕影響自己的聲名,一個主動相求,得到後便大喜而歸。由此可見“月旦評”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然而毫無疑問,月旦評的評價對象只會在士人之間,一般的老百姓當然沒有被評價的資格。士人與老百姓(黔首)之間有一道看不見卻難以逾越的鴻溝。

魏晉風流,不過是一群世家豪門的徹夜狂歡

毫無疑問,這道鴻溝嚴重的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使底層人民喪失了上升的空間。東晉衣冠南渡以後,門閥之勢不減反增,晉元帝司馬睿在健康建立流亡政權後發現,當時幾乎國家所有資源都掌握在世家手裡,而他只不過是徒有虛名的皇帝而已。司馬睿只能讓出權利和皇帝的尊嚴,被迫與世家大族們共治天下。

不過在士族們看來,自己家族的門第聲望遠比國家利益重要多了。他們絕不會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去犧牲半點自己的門第身望。權臣桓溫手握重兵,北伐有功,因門第不顯,縱使娶了南康長公主為妻,仍然被當時的門閥大族諷刺為老兵。

等到東晉滅亡,各路軍閥開始染指皇位,世家大族依然故我,連皇帝的舅舅都能當面侮辱。

毫無疑問,這些所謂的顯赫世族完全就是依附在帝國軀體中的寄生蟲而已,他們掌握著帝國的權柄,卻只圖自己享受,讓中華帝國陷入長達幾百年墮落之中。南宋詞人陳亮在其名作《念奴嬌》中寫道“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士族的腐朽與愚蠢最終導致了他們滅亡,因拒絕侯景聯姻的請求。侯景之亂時,這些自持身份的無用之徒全部被侯景屠殺歹盡。而正是這些人還被吹捧為魏晉風流。

那些舊時王謝堂前燕,最終還是飛回了尋常百姓家。

魏晉風流,不過是一群世家豪門的徹夜狂歡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