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待有些人通過網拍的方式參加國外的藝術品競拍的行為?

張學鋒藝術品圈頑主


所謂網拍,是網絡經濟繁榮以來的新的拍賣形式,它的優點是靈活、便捷,範圍更廣,可操作性更強。和傳統拍賣不同的是,網絡拍賣,脫離了實物展示的細節,加大了競拍者的投資風險。

筆者也親自參與過網絡競拍,第一感覺是,假貨較多,說白了就是可信度差,即使是珍藏級或頂級藏品,上了網拍之後,似乎也成了假貨、水貨。

縱觀近幾年的網絡拍賣市場,感覺有以下幾個方面急需加強:

一、規範網拍市場建設,健全資質管理,取消無資質的拍賣單位。

二、加大培訓力度,扶持一批有後勁、有前景的企業。

三、規範拍賣行為,健全拍賣備案制度,使拍賣活動呈良性發展態勢。

四、健全審查監督機制,建立監、管、扶的長效機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今古探秘


怎麼說呢,網絡時代,資訊的發達,為人類的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但也為假貨贗品提供了可以自由流通的平臺,尤其在文物與藝術品上,贗品肆虐,即使很有眼光、或很有鑑定能力與藝術欣賞水平的人,也往往在文物與藝術品拍賣中,眼睜睜的對著藝術贗品而迷惑,以至於幫人或自己拍回了贗品,使自己與客戶受到極大的損失。


貝利尼《維納斯照鏡》:貨真價實,如果網上有拍品,肯定是贗品


為此,如果在網上進行藝術品拍賣競拍,很容易招惹贗品上身,使自己的金錢受到損失。但也不敢說贗品氾濫,沒有真品。尤其是一些現在正要出名或者名氣已經具有、但還不響的國外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基本上可以保真,但你必須要弄清楚他們所合作的拍賣機構到底是一所怎樣的機構,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是經常合作的還是偶爾合作的?而一些拍賣機構本就沒有和藝術家合作,而是在市場收購回來一些人的藝術品進行拍賣。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那些受拍品的成色是否保真。還有,一些藝術史上早已故去的藝術大家的藝術品,如果在網上拍賣,往往都是糊弄人的,尤其是現在國內的拍賣機構,大部分拍品是不可信的。這既是國情,更是國人道德淪喪所致,為此,在一個沒有道德的社會,你還指望他們誠信嗎?

如圖:有這樣功底的藝術家,很容易臨摹一幅西方有名的油畫作品,來以假亂真


何況,即使面對面交易,也難免失手,何況互不見面的網上呢?也許你在網上看到的圖片確實是真的,但競拍成功後,到你手上的拍品,確是貨真價實的贗品,由於拍賣會上,通常並沒有保真的條例,你又怎麼去維權呢?

上圖高更作品,很多仿製品在畫廊陳列


昊愚堂夜畫


悟空小秘書邀請,導遊郎隨手一答。如果個人喜歡,通過網拍的方式參加國外的藝術品競拍,買的又是國外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導遊郎對這種行為不做評論。

如果通過網拍的方式參加國外的藝術品競拍,買的是中國藝術品,如古代瓷器、玉器等,導遊郎認為這不可取,理由如下:


一、拍賣本身並不保真,網絡拍賣還沒法去預展現場鑑賞拍品,光看圖片就更沒有辦法鑑定真假了。

二、國內找到合適藝術品的可能性很大,沒必要到國外去買。

三、很多國外的藝術品拍賣很可能就是國內的人拿到國外去操作的。

四、只要是中國文物,不管什麼原因流失到國外的,導遊郎都認為沒必要通過拍賣買回來,代價太大,買不勝買,除非該文物有特別重要的歷史價值。只要整理好資料,讓國人知道哪些文物在哪,需要的人自去參觀學習就行。如果是被以不正當手段偷盜或搶劫出去的文物,可以同時展開追索。

五、特別是以前作為外銷產品的藝術品,再高價買回感覺是對前人勞動的不尊重,更不應該去競拍了。

導遊郎認為,如果可能,最好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來發展完善國內的藝術品市場,讓世界上的人來國內競拍,這才是文化產業的正道。


導遊郎


這是一種進步國內拍賣就幾個人玩不帶外人玩讓他們自娛自樂吧!開發多種渠道讓古玩愛好者交流學習互換藏品我想藏友們一定很開心!


美羊羊20770


還是小心慎重為好,首先得看某網知名度信譽如何,所謂專家專不專業權不權威客不客觀,須從多方面論證方可。首先得自己有某拍品較深的專業知識和獨到眼光及見解,如上有這方面的經驗才可去參與,不然就是你在暗處,從影視上不能弄請真偽,影視上打出的拍品往往同實物相距甚遠。


市井平民2


這是個人實力的象徵,知識的積累,見識廣博,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才敢下手,屬於行家裡手。


王志剛7936


新模式還沒完善 藏品沒有保障 真正的投資商不會在這上面. 現在比較混亂 贗品太多


用戶102573110411


就是一種潮流說法而已,真的交易還不是得面對面,看準了才出錢,也許你覺得200塊錢上網買個20塊錢的假貨你覺得值得,那也沒問題,藝術品嘛,本來就是你情我願,一個願意買一個願意賣,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