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

生活搜吧


漢朝的人們已經非常注重喪葬形式,講究事死者猶如生著,王侯將相之間興起了金縷玉衣的奢靡之風。在後漢書之中詳盡記載著:一個人死後,家屬一定要給他沐浴更衣,將死者裝殮入棺,口中“飯含”。這個“飯含”,顧名思義就是讓死者含著食物上路。但飯含並非一定要在口中含米,有的皇親貴胄會用玉石珍珠來代替,以顯示自己的尊貴。有的時候皇帝也會恩賜大臣珠玉作為飯含之物,這是無上的榮譽,因為在當時只有貴族才可以用玉。


諸葛亮死後口含七粒米並非正史之中記載,而是在三國演義之中的情節。當時諸葛亮借壽不成,為了能讓蜀軍全身而退,在死前叮囑楊義,在他死後暫時不能發喪,也不許軍中人員哀悼,而是做一個可以坐人的大龕,讓諸葛玲端坐其中。

諸葛亮這麼做的原因正是想要保證自己的將星不會隕落。在古人的意識之中,帝王將相在星盤之中都有對應的星星。觀星者可以通過星星表現出來的狀態窺探相對應的人的命運,當這個人星星光芒黯淡的時候,這個人可能已經重病了;當這個星星隕落的話,很顯然,這個人已經離世。司馬懿是星象高手,諸葛亮生怕自己死後將星隕落,司馬懿可以看出破綻,所以他必須要想一個辦法,能暫時保住自己的將星還在。於是諸葛亮以口含七粒米,腳下點一盞燈的方式控制自己的將星,以迷惑司馬懿。

為什麼是七粒米呢?諸葛亮生前深諳奇門遁甲之術。在奇門遁甲之中,七這個數字極為重要,七天是月亮週期的一個輪迴,我們熟悉的北斗七星也是星象學之中非常重要的星座,加上中國人相信人死後頭七回魂,羅貫中用這個數字,顯得諸葛亮更加神秘莫測。而大米辟邪本就是古人的常識,古人認為大米為五穀精華,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也有人說,諸葛亮命人將米放進自己的口中,意思就是他還能吃飯,還活著。以這種玄之又玄的方法延長將星的光芒,使得諸葛亮死去之事不會敗露,諸葛亮真是為了蜀國鞠躬盡瘁。

其實,諸葛亮操控自己的將星迷惑司馬懿已經不是第一回了。曾經有一次,司馬懿正在觀測天象,突然面露喜色。原來他看到一個赤色的流星從東方墜落,正巧落在蜀營之內,司馬懿一位諸葛亮已死,十分高興。然冷靜下來之後又覺得不對勁,斷定諸葛亮是在用六丁六甲誘惑司馬懿出兵。


木劍溫不勝


諸葛亮死後口中含七粒米的說法源自《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第一百十四回寫了諸葛亮借壽無果,死於五丈原,但為了蜀軍能全力而退,囑咐楊義:“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兩漢時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對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對待、一般尊重。筆者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一定程度上受了該觀念的影響。而死者口中含東西,本是為了讓死者前往冥界時有錢財可用。

《後漢書.禮儀志》說:“登遐,飯含珠玉如禮”。死者口中含東西這是古代喪禮之一,稱“飯含”,就是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根據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禮•地官•舍人》稱:“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所以,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至於為什麼是“七粒”,可能跟中國古代的一些鬼神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週期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許就是表示想用一種術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這也是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而史書上記載,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積勞成疾病死的。與《三國演義》相同的是,也是秘不發喪,用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訊騙過司馬懿,使魏軍從容退去。可見,雖然諸葛亮的死也許沒有那麼多的戲劇性情節,但諸葛亮與其接班人楊儀、姜維的聰慧是不可否認的。


國家人文歷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諸葛亮死後嘴裡含七粒米的情節,是出現在《三國演義》裡的。在原著第一百四回中,作者寫道:

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

這段話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諸葛亮死後佈疑陣,恍了司馬懿一下。

可真要深究的話,大龕是什麼?在這裡有什麼意義?明燈又是什麼?在這裡又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七粒米?而不是七粒小麥?為什麼一定要放在嘴裡,拿在手裡不行嗎?

相信大家都去過深山古廟,亦或是去過深宅大院。我們一腳踏入,第一眼會看到一個影壁,影壁上會有一個洞。這個洞就是龕,龕裡會有個神像。諸葛亮將自己置在大龕內,完全是把自己當成神了。

這盞燈也是很有講究的,它的名字叫明燈,其實就是冥燈。有什麼用處呢?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有這樣的傳統習俗,在老人過世之後,會在腳的一邊點上一盞燈,這盞燈其實就是明燈。

明燈大概就是為逝者指引西去之路,讓他能夠乾淨利索的往生。至於為什麼會用米,這是由於諸葛亮的身份所限。

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根據周禮記載,各個階層之間的界限不僅明確,每個階層能用什麼器物,也是被規定的死死的。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本就是士大夫階層,死後所含也應該是璣。(璣即米)

諸葛亮臨死前,在行軍帳裡大擺七星燈,意圖延長自己的壽命。奈何天妒英才,被誤闖誤入的魏延,一巴掌拍散了七星燈。最後也身死魂滅,可悲可嘆。

所以說七這個數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諸葛亮當然明白這個數字的含義。既然在行軍帳裡擺七星燈,能夠為自己增壽,如果擺一個小型的陣法,是不是也能延緩靈魂消亡呢?

於是乎,諸葛亮大膽的將七星燈擺在自己的嘴裡。以米為燈,以身為營,以龕為界,將靈魂鎖在龕內不散。故而瞞天過海,以使將星不落。

從結果上來看,諸葛亮卻是成功了。可是,如果把結果再往後推幾十年,諸葛亮卻失敗了。諸葛亮這一瞞天過海,其實是在透支蜀漢的國運,他貪戀人世間的每一刻鐘,都將以蜀漢的滅亡為代價。


祗樹


司馬懿命著北斗,孔明魂系七星,

七星罡北斗,孔明知道自己肉身已死,只有一個辦法能維繫天上七星不落,而五穀之中,米是精華,受孕於天地精華,日月聖光,所以口含七粒米,可以延長七星的光芒,只有此舉或許還能鎮住司馬懿。

司馬懿經天緯地之才,才智遠在諸葛之上,諸葛的很多計謀,將帥們人人盡知的,只是運用適當,因為古代將帥都是熟讀兵書的。但是諸葛代表劉氏漢室正統朝廷,加上諸葛因為忠心受困,累死是難免的,不成氣候的阿斗,他都不會取而代之的,這就是諸葛的忠義精神所在,所以史書理當皆以諸葛形象智慧的推崇遠超司馬懿。

司馬懿才智之高,就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說空城計,司馬懿何等聰明,幾十萬大軍完全可以踏平一座空城,他故作中計,情願被後人嘲笑,是有他自己打算的。此時他滅了諸葛,曹氏必將滅他司馬懿,曹操占卜,兩馬共一槽,早有防他滅他之心,假如諸葛死,司馬也亡矣,沒有對手是寂寞的,沒有對手更是無用武之地,廢人一個。再來,司馬懿數次裝病裝瘋,逃過死劫,是何等大智慧的人物,所以三國最後統統歸司馬懿家族是必然的結果!




對聯成詩


三國演義上的諸葛亮,有點妖道的意思,愛穿八卦仙衣,沒事兒裝神弄鬼借個東風啥的。


魯迅先生評論諸葛亮都說:狀諸葛多智近妖。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上有很多很妖的操作,借東風算一次,成功了,去世前還搞了一次七星燈續命,可惜維持到第七天的時候,魏延進來,一腳把七星燈給踹了,結果這次續命的封建迷信活動,失敗了。

續命這事兒,現在還有很多人搞,我一個朋友的父親患了絕症,每年都要找人給續命,據說續了好幾期了,每年一次,花費不菲。


就是不知道這種續命活動是不是諸葛丞相傳下來的,原汁原味的七星燈續命呢。


魏延把丞相的續命法事給攪了,諸葛亮只是長嘆一聲,認為自己命該如此。


旁邊的馬岱卻不幹了,要和魏延拼命,諸葛亮攔住了馬岱,認為這是老天要收他,天意難違。


不知道這次攪黃法事,是不是後來馬岱殺魏延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自己的後事,因為這是在前線,他知道一旦讓自己的軍隊或者對面的司馬懿知道自己死去的消息,自己部隊肯定軍心大亂,而司馬懿也會趁機作妖。


所以他安排的後事包括對自己的喪事秘不發喪,然後還安排了一個小法術,就是自己死後要安坐在一個大龕裡,腳踩長明燈,口含七粒米,諸葛亮的說法是這樣將星不墜。


萬一司馬懿軍隊裡有和自己一樣神機妙算的人,他們怎麼掐算也是自己還活著,所以司馬懿也不敢輕舉妄動。

為啥要不多不少含七粒米呢,大約諸葛亮是想鎮住七魄吧。


在我國的神話體系中,人的靈魂是由三魂七魄組成的,三魂是可以獨立遊蕩在天地之間,但是七魄必須緊密的依附在人的肉體上,七魄一旦離體就會散成千萬,飄散在天地之間,七魄離體這人真的死的不能再死了。


有個和諸葛亮相反的操作,在《封神演義》中,樵夫武吉因為失手打死人命,被畫地為牢,為人抵命,這時候他遇到了周文王,武吉向周文王哭訴自己家裡有八十老母,他想回家安排好老母,再來領責罰。


周文王答應了他,讓他回家。


文王不怕他趁機逃走,文王是有名的神算,武吉即使逃跑,文王自信憑著自己想先天卦也能找到他。


結果武吉沒有回家,直接到渭水邊,找到一個釣魚的老頭,跪在地上求他救命。

早上,這老頭看了他一眼,就斷言他有血光之災,他還嘲笑老頭是算小卦的,要騙自己錢,結果沒想到這老頭真的早已看穿一切。


老頭問他,鬧出人命了。


武吉說,是,求仙長救命。


老頭說:你拜我為師,我救你一命。


武吉砰砰砰磕了幾個頭,老頭告訴他,你回家刨個坑,你躺在坑裡,在腳前腳後分別點一盞燈,身上撒上米,再蓋上稻草,明天你就沒事了。


武吉回家照做,後來再也不上城裡賣柴了,專心伺候釣魚老者。過了半年,當地官員看武吉遲遲不來投案,就稟到文王面前,文王立刻占卜一卦,看了看卦象說,武吉因為畏罪,已經投了萬丈懸崖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算卦有時候也不老靠譜的,但是這不是重點。

重點就是釣魚老頭姜子牙讓武吉準備的東西中也有米,而且是把很多米灑在身上,這樣才能用法術遮蔽他的氣息,讓文王以為他已經死了。


這個米的用法和諸葛亮那個類似,不過是操作手法相反,諸葛亮那個是鎮住七魄,所以只能不多不少用七粒,武吉裝死要用很多米,原因是用這些米來模擬七魄離開身體,四分五裂的狀態。



傳說中諸葛亮和姜子牙都是奇門遁甲的高手,這招裝死和裝不死倆人玩的一樣的溜。



真的挺妖的。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眾所周知諸葛亮精通占卜算卦,常常能未卜先知,而其對道術精通遠非常人能及。

道家認為,人有七寶,分別為精,血,黑,髓,腦,腎,心。人身上有七個穴位分別代表人的七脈,也稱氣脈。

口含七粒米主要是為了震住諸葛亮的七脈,使之在氣象脈數上與常人無二,吩咐下人做的大龕其實就是大號的棺槨,是用來鎖住三魂的,如此一來三魂七魄不散,再加以長明燈牽引住魂魄,就算是星宿老仙只憑觀星術也難分虛實。哪知道魏延不長眼踩滅長明燈,這也是諸公失算之處,而最後一句“吾魂自起鎮之”更加厲害,是一種逝者通過意念控制靈魂對生前仇敵進行心理催眠的法術,其原理就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量子能衝擊......


最後,在下實在編不下去了......


深藍stye


三為數之始,九為數之終。因此三為始,生生不息,九為終,人死燈滅,而七,則寓意人死但沒有魂飛魄散。

因此民間有三魂七魄之說!

道家三魂為:胎光,爽靈,幽精。

道家七魄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因為道家學說廣為流傳,中國傳統社會中就出現很多因三魂七魄論而出現習俗。廣為人知有守孝三年,因為人有三魂,死後一年散一魂,三年後魂散盡。

而人有七魄又有何講究,其實每個人都體會過,七天為一個週期,一個週期散一魄,七七四十九天後,七魄散盡。這就是民間長輩去世,頭七,二七一直到七七由來,每到七天整,都要為亡者做飯,讓亡者回家吃飯。

那七這個數字就有講究,而諸葛亮的七顆米就更有講究了。

說這多當然有所指,指向就是諸葛亮放棄七魄回魂,保蜀漢大軍平安撤退。

為何這樣說,我們需要看看《三國演義》原著描述。

吾死後,不可發喪。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

其實按照常規的人死之後禮儀來看,用不了諸葛亮做特別指示,當時軍中那麼多人操辦過葬禮的絕對不算少數。那麼諸葛亮這麼做就必定有深意。這深意是什麼就值得探究了。

指示一:用一大龕,屍體端坐其中

目的是讓自己不會像尋常死者那樣躺著,那麼就是要模仿生者的樣子,可是這是要欺騙誰,自己人都知道他去世了。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諸葛亮要欺騙死神。

指示二:以米七顆放口裡裡

這個比較玄乎不過也好理解,中國古代本身就有這樣的習俗,所謂“ 天子含珠,諸侯以玉,大夫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就是這個說法。

什麼意思咧就是人死後要在口中含東西,而這個東西根據等級是有不同標準的,天子才能含珍珠,比如慈禧太后就是含的夜明珠,諸侯含於,臣子含璣,平民老百姓含米,那麼按照諸葛亮的級別,他是丞相也是封疆大吏的益州牧,正統來說含玉都不過分,為何含米。

這就是諸葛亮為蜀漢的犧牲啊,米是飯,吃米意味著生機,而口裡含七顆米,就是諸葛亮將自己應該在頭七七天分七頓吃的飯,一次吃完,為的是什麼,同樣是騙過死神。這些飯沒吃完,49天沒過,陰間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死了。他為了大軍撤退,將自己本身該有的七頓飯福利,變成最後的一頓飯。看到這,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啦。

指示三:腳下點明燈一盞

這個也和道教有關,所謂長明燈就是星燈,人死如燈滅,如果等不滅人就不能算完全死去,這盞燈也是有講究的,其實就是明燈。諸葛亮做這個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將星不隕落。

不隕落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欺騙也懂天象的司馬懿和陰間來帶走他的鬼差。

做完這三點特殊指示諸葛丞相就去世了,但是在他的特殊佈置之下,諸葛亮的將星沒有隕落,不僅將星沒有隕落,49天之內,不會有陰間人知道他陰間死去,也就不會有死神來找他,而這一切的代價就是那七顆米。

老人臨死說,我要吃頓飯再走,諸葛亮說,我不要一頓飯,我一次吃七頓,原本49天吃完的最後一天在吃,餓著肚子49天,看著蜀漢大軍平安回家,他才最後閉上雙眼。而屬於他的供飯早就沒有啦。生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還餓著肚子為了大軍平安。

諸葛丞相,你對得起劉備了!

諸葛丞相,對得起劉阿斗了!

諸葛丞相,對得起你自己了!


阿斗不傻


諸葛亮死後口含七粒米的來源於《三國演義》裡面的第一百零十四回故事情節,裡面寫到諸葛亮因為魏延踏滅了明燈,借壽無果,最終隕落於五丈原。


然而諸葛亮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之後,寫完上表交代遺囑併為了讓蜀軍隊伍能夠撤退,諸葛亮囑咐楊儀說道:死後不能大張旗鼓地發喪,並且作一個大棺,讓我的屍體坐在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一盞明燈,切莫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司馬懿見諸葛亮沒有倒下,必然不敢輕舉妄動了,蜀軍即可全身而退之。

至於為什麼要含米七粒,數字七在我國喪葬禮儀中有著深刻文化的含義,農曆七月十四,也稱鬼節也是百鬼遊行的日子,此外人死後七天要做頭七,據說七天後會歸魂。含米七粒,或許也是藉助這個七字背後的神學深意以拱托出諸葛亮玄學的高深!


問問與答答


與諸葛亮去世時“口含七粒米”高度雷同的是:同時期曹丕妃子甄宓死後“口中被塞糠”,這二者雖一個含米一個含糠,但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同一回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古老的喪葬風俗習慣,俗稱“含口”。含口是指入殮時,給死者口裡含一種物品。而這個所含之物,乃是非常講究,須根據死者身份選擇所含物品。

那麼具體是怎樣規定的呢?

《白虎通崩薨》載“所以有飯含何也?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用珠寶物何也?有益死者形體,故天子飯以玉,諸侯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飯”是含的意思,這話翻譯過來就是:皇帝死後口含玉類物品,諸侯親王死後含珍珠類物品,大夫(相當於現在的部長類高官)含米類物品,士(普通官貴)含貝殼類物品。

再來看諸葛亮,諸葛亮過世時官至丞相,很明顯相對應的應該是“大夫以米”,所以他死時口含七粒米是合乎禮制的。至於為何米的數量是七,則是因為:諸葛亮死前就曾試圖用七星陣續命,以拖延時日和司馬懿對陣。結果,不小心被魏延滅了。為了真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得以用米在身上擺了七星陣,目的是拖延魂魄散去的時日。


而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地拖延,是因為諸葛亮是將星,一旦魂歸將星必落,司馬懿看出諸葛亮已死勢必會一舉拿下蜀軍。於是乎,諸葛亮出了此策。諸葛亮不愧是諸葛亮,因為他死後的這個奇招,諸葛亮死後魏兵果然從容撤退了。可惜,諸葛亮雖拖延了蜀亡的日期,卻也僅能拖延而已。

再回到文開頭的甄宓“口被塞糠”,這大概是甄宓對手曹丕寵妃郭女王根據《周禮·地官·舍人》想出來的狠招,郭女王一直記恨甄宓得寵有子嗣而自己沒有,於是想辦法進讒言讓曹丕殺了她,以後,依舊對甄宓恨之入骨的郭女王還嫌不過癮,於是她在甄宓死後將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用頭髮害住臉,用糠塞嘴)。

為什麼這裡會用到糠呢,因為《周禮·地官·舍人》講到死者口含時,有這樣的記載:“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重點就在最後一句:庶人死後口含穀物,而糠就屬於穀物,郭女王用這種方法進一步侮辱甄宓:你死後,就是一個低賤的平頭百姓。古代最重身份等級,如此一來,貴為皇族妃子的甄宓自然就受到了最重的侮辱。好在,多年後,甄宓兒子繼位為帝后,追封甄宓為皇后,並逼死郭女王同樣在她死後“以發覆面,以糠塞口”。


關於含口,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規定,但不管哪個朝代的含口都始終:按其階級地位和貧富狀況而定。慈禧太后死後,口含是夜明珠。現今出土的陵墓,有很多墓主也有口含。

中國曆朝,口含記載最詳細的要數唐代,根據記載:唐代皇帝飯粱含玉,三品以上官員飯粱含璧,四、五品飯稷含碧(綠玉),六品以下飯粱含貝。明代規定五品以上飯稷含珠,九品以上飯粱含小珠,庶人飯粱含錢(銅錢)。



記者李滿


好久沒講故事了,諸葛亮的神奇故事太多,《三國演義》將他刻畫的非常傳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奇門遁甲、兵法、治國之道,無所不能,還能向上天借壽命。為了方便理解,先大概講一下背景。

《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這裡有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少年“趙顏續命”的故事,這裡面就提到了南鬥星君、北斗星君主要是負責掌管生死的,南鬥注生、北斗注死,管恪算出了趙顏即將殞命,所以就命他在卯日準備好酒肉,去一個地方看兩個人下棋,不要說話,只需要負責添酒加肉就行,不知不覺南北二君發現吃完了趙顏的酒肉,覺得不好意思,就答應幫他個忙,後來通過生死簿發現原來這個少年將死,於是北斗星君增加了壽命,原本19歲的壽命竟然添加到了99,所以諸葛亮後面向天借壽命作者是鋪墊了的。

而後諸葛亮在五丈原心有所思,夜觀天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向上天再借壽命,需祈祀七日,地上擺的是北斗七星之陣型,只要七日主燈不滅即可再獲陽壽十二年,可惜在最後一日被魏延破壞。

在借壽命無果之後,諸葛亮立即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可以確保蜀軍全身而退,那就是叮囑手下在其死後不能發喪,口中含著七粒米,腳下要點長明燈一盞,這樣蜀軍便可安然無恙。

這又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含七粒米?

原來古代一直有個說法,每個人在天上都有對應的星星,而諸葛亮是將星,如果在死後這個將星必然隕落,三國演義裡也多次描述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總是觀星象,主要是為了通過星象得知對手的情況,所以為了迷惑司馬懿才想了這個辦法。之所以含米是因為古代有規定:“皇帝含玉、諸侯含珠、大夫含米。”看看慈禧太后還含夜明珠,諸葛亮對應自己的階層自然含米。

有人又問為什麼含七粒米?

主要是7這個數字在古代喪葬文化中的含義,還有就是對應北斗七星,含七粒米可以藉助北斗七星,使得自己的靈魂不散,將星不落。

那麼諸葛亮這樣做有效果嗎?

有!司馬懿夜觀星象,發現諸葛亮的將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便打算派兵去追,可是細細想來又發現將星還在並未隕落,諸葛亮一生謹慎,所以司馬懿打消了追擊的念頭,怕是諸葛亮的詭計。後來才知道諸葛亮確實於五丈原病逝,自己也甚是生氣。

事實上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面被神化,正史裡諸葛亮一生鞠躬精粹、死而後已,凡事都親力親為,最終因勞累成疾致死。現如今史學家們推測,諸葛亮應該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因為諸葛亮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曾多次暈厥,再加上多次北伐的失敗,最終病逝,享年5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