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六日,河北大军到达澶州。王殷见了郭威,抱头痛哭,互诉衷肠。

听闻郭威南来,刘承祐兴致勃勃地开始研究发兵事宜。他的脑袋能保持发热,是因为身边还有一个脑袋更热的“皇叔”慕容彦超。慕容彦超乃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以狡诈著称,为郭威忌惮。他现在深得刘承祐信赖,全权指挥征伐大事。

本来,开封府尹、兼中书令侯益提出,北军士兵的家属都在开封,只要让这些妻儿老小登城招降,郭威的部队就会土崩瓦解。这比当年郭威、冯道对付李守贞的策略还要致命。

可惜,慕容彦超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姑苏慕容氏,他不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道理,更没有“斗转星移”的能耐。在慕容彦超的教唆下,刘承祐抛弃这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命侯益率大军直捣澶州。

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慕容彦超

刘承祐不懂得家属的力量,郭威却明白家属的危害。十八日,郭威渡过黄河,进驻滑州。眼看开封近在咫尺,他却不走了——万一刘承祐把士兵家属带上来,这仗还怎么打?决战在即,郭威必须搞清楚,将士对自己的忠诚靠不靠得住。

郭威故技重施,又演起苦肉计。他一面命人将滑州府库的物资赏赐给将士,一面苦大仇深地叹息:“我看诸位的家属都在东京,不如你们还是奉行前诏,取我的人头去见主上,我死而无恨!”

将士们吓得纷纷跪地磕头,一个个被逼当即表忠:“是朝廷对不起郭公,郭公没有对不起朝廷!您郭公的仇,就是我们的仇!一雪冤屈,就在此时!”

但这些话却没能让郭威吃下定心丸。嘴皮子谁不会耍?有没有万全之策,能够保证将士不临阵倒戈?

王峻看透了郭威的心思,他在郭威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话。郭威立时瞪大眼睛,狠狠盯住王峻,少顷,深锁眉头,重闭双目,紧咬牙关,面带沮丧,僵硬地点了一下头。

王峻走出帅帐,乐呵呵地,朝着顾虑重重的将士们喊话:“郭公说了,等到攻克京城,任凭你们剽掠十日!”

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王峻

仿佛久旱中的一声惊雷。重赏一出,举营欢呼!

冷月照寒,夜凉如水。

赵匡胤万万没想到,令人景仰的郭威,竟做出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决策。洛阳被鞭打的百姓,开封被砍倒的民众,一幕幕血肉模糊,一阵阵鬼哭狼嚎,时不时在眼前闪过。赵匡胤无法相信,自己即将成为下一场悲剧的制造者。

为了在战场上互相有个照应,赵匡胤曾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刘光义、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等人义结金兰。他们共同的偶像郭威,也曾有九位结义兄弟,号称“十军主”;于是,他们也模仿偶像,起了个“义社十兄弟”的名号,希望能像郭威那样,伸张大义。

可事到如今,“大义”安在?

万春殿里,刘承祐丝毫没有“万春”的感觉。他现在浑身哆嗦,在冰凉的龙椅上如坐针毡。

郭威渡河了!

这声音像把铁锤,把刘承祐的脑袋敲得嗡嗡作响。

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刘承佑

生擒郭威!

这声音像颗燧石,把慕容彦超的脑袋敲得嗞嗞冒烟。

好在有个人,脑袋还算灵光,这就是始作俑者李业。李业建议,赶紧把府库里的金银玉软发给禁军将士;并让北军将士的家属给他们写信,诱导他们回头是岸。吓慌神的刘承祐终于听了一次话,御笔一挥,全部照办。

二十日,开封北郊刘子陂,郭威与刘承祐的大军终于相遇。

刘承祐胆子突然又大了,要亲自去犒劳军队。李太后坚决反对:“郭威是咱们家的旧臣,要不是被逼上绝路,哪至于叛乱!你就在城里乖乖守着,派人给郭威下诏。以我对郭威的观察,他见了诏书,必会答复。这样,你们君臣的关系尚能维持。千万不要轻率出城!”

姜还是老的辣!

郭威最怕刘承祐下诏,安抚也好,质问也罢,都不好答复,毕竟刘承祐是君,自己是臣,理短。到时候若是退兵,军心涣散,自己很可能落得单骑逃回河北、最后被捕杀的下场;不退兵,那么苦心经营的舆论优势就会顷刻瓦解。

然而,只使蛮力、不讲政治的刘承祐,再度放弃拯救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当日,他出城犒军,两军却没打起来,好生无聊的刘承祐怏怏回宫。临走,慕容彦超咧着大嘴又来吹牛皮:“陛下明天要是没事,再来大营看臣破贼。臣也不用亲自出马,只要大喝一声,管叫反贼四散归营!”

大喝就能退敌,慕容彦超,你以为自己是哼哈二将吗?

第二天,刘承祐果然又到营中。郭威见了天子旗帜,忙下令:“我是来杀搬弄是非的小人的,不敢跟主上动武。全军不可先挑战端!”

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郭威

正在摩拳擦掌准备杀敌立功的赵匡胤,听到这话未免沮丧。可是反过来想想,郭威不敢跟刘承祐动武,这倒是实话。授人弑君的把柄,招来天下的讨伐,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一个军事家打仗,凭借的只是军事力量;一个政治家打仗,则是政治、军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之,军事家郭威要赢取政治上的主动。

郭威并不怕刘承祐来战,他唯一担心的,反而是刘承祐和慕容彦超就这么耗着,那样朝廷必将重夺政治上的主动权。

不过郭威想多了。让他颇为忌惮的慕容彦超,更像是一个打入朝廷的奸细,总是做出有利于他的举动。慕容彦超见皇帝来了,连忙大喝一声,带着轻骑杀入郭威大军,结果被劈头盖脸臭揍一顿,连战马都给砍翻了。

慕容彦超连滚带爬地回了大营,这才发现,军中士气低落,甚至侯益等人已经争先恐后跑北边投降去了。他再也喝不出声,顾不得被自己请来观战的皇帝去了哪里,拍拍屁股,带着十余个骑兵亡命而去。

终于明白不该出城的刘承祐,带着一帮近臣玩儿了命地往开封跑,可迎接自己的却是刘铢射来的弓箭。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二十二日,东躲西藏的刘承祐被乱兵杀死,一直追随他的苏逢吉也抹了脖子。

真是应了那句话:文武失和,大家都难好死。

郭威终于回家了。

谁说军事家不会打政治战,这位就游刃有余!

开封城

残阳的余晖扫过院墙,干涸的血迹重新泛起鲜亮的颜色,仿佛以诡异的惨笑,迎接郭威的“凯旋”。侍中府里,空无一人,连条狗都没剩下。郭威孤零零地站在院内,犹如寒风摧折的枯枝。

娇妻爱子走了,老战友杨邠、史弘肇走了,连老对头苏逢吉也走了。这是赢了,还是输了?

郭威感到空前的孤寂,可是侍中府外,鬼魅们已经开始狂欢。鲜红的血浆流过开封城内每寸土地,一座繁华京都,宛若烈火上的油锅。浓稠的血水,被丧心病狂的笑声煮沸,飞溅到每个角落,劈啪作响。滴血的月牙就像悬在头顶的铡刀,随时可能劈砍下来,把人们拦腰斩断。纵然是前朝节镇,先帝宠臣,也难逃虎狼残暴……

当民心与军心严重冲突时,郭威选择了后者。

赵匡胤愤懑地离开杀场。他知道,自己根本无力阻止暴行,能够做的,只有保护家人。他本以为,跟着郭威,可以一遂英雄之志;现在看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假谁之手都不行——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郭威也有自己的无奈。当时身处险境,不许诺剽掠京城,无以稳住军心。何况在五代军人的潜意识里,打下一座城池就应该把他抢干净,这样一种从他们出生就被灌输的思想,又哪是郭威说改就能改的?

但也并非没有特例。刘知远进京时,就禁止军队剽掠。在看似无奈的背后,郭威有自己的小算盘,收买军心自不必说,同时也给开封城里的达官显贵一个下马威:我郭威又回来了,你们最好服服帖帖的!

只是下马威倘若太过火,那该下马的就是他郭威了。

按照王峻的意思,将士在开封剽掠十日,可是刚到第二天,王殷和郭崇威就看不下去了。他们来找郭威说:“再这么抢下去,开封就要变成空城了!”郭威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忙下令,再有抢劫者一并斩首。即便如此,这场有组织的抢劫行动直到黄昏才被控制住。

战后的开封尸横遍野,侍中府却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郭威稳坐厅堂,他在等一个人。

此人一出,差点搅黄郭威的千秋大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