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成黄山改名为徽州吗?

无奈的苍鹰


个人观点上来说,我是赞成的。

我是安徽绩溪人,古徽州一府六县,虽然现在四分五裂,但,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会变得。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历史悠久的国家,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保护传统文化吗?我在大学拍过一些微电影,我发现,现在学术届对这些挺重视,但是,只是一些学术论文或者影视作品,而真正的实际行动并没有。

现在,绩溪属于宣城市,婺源更是属于江西,我觉得,绩溪和婺源属于哪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问题,更多的是它们和现在黄山市3区4县之间那种紧密的徽州文化的联系,所以,当初做这样的决定,对今天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然而现在如果在想把黄山市撤销建立徽州市,把绩溪和婺源重新划归徽州,也是难上加难。这个问题,最好是进行民意投票和其他政策方面的综合选择。

其实吧,说实在话,徽州的六个县,现在还真的就绩溪和婺源名气更显著,歙县虽然是徽州之都,但论当下发展,绩溪似乎更胜一筹,所以,是不是早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徽州六县,被划出去的两个现在的发展比其他四个县要好,名气更大。

要我说,徽州六个县,其实他们🈶️很多类似的东西,比如徽派建筑,在黄山市,四个县之间相比没有什么特殊的,都一样,但在宣城,绩溪就别具一格,同样的,在江西,婺源更是瑰宝,所以,如果想要徽州文化很好的传承,是不是应该要发挥其历史研究价值和条理清晰的文化制度,文化旅游,而不是纯粹的打着徽州的名号,同质化的旅游业。应该要让徽州文化真正的体现出来。

黄山市和宣城绩溪,江西婺源,发展重心是旅游业,不但是这里,全国各地,现在都在搞旅游,所以,有些就很乱。我们这不一样,徽州文化,上千年,中国四大地域文化之一,不容忽视,我们不能一味的旅游而丢了本质。现在的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光芒太大,以至于很多外地人只知道黄山,不知道徽州,就算是知道,到了歙县徽州府,宏村,龙川等等,更多的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心里可能想,不过是些老房子,中国多了去了,哪个城市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对徽州没有一个本质的理解,久而久之,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复名徽州这个事,要慎重考虑,不能再出差错了,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大学的各种比赛,经常会用传统文化为主题,既然这样,实际行动呢,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吧……



落日vs黄昏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认为,黄山的现有体制是适应黄山实际的,没有变动的必要。

1987年,地级黄山市成立,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则分别改为屯溪区和黄山区。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安徽省要打好黄山牌,发展旅游业。当时黄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很不完善,一是没一个有实力的中等城市作黄山的依托,动员各方面力量,为黄山服务;二是领导管理复杂,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但很多方面省里仍然把小黄山市作地级市看待,使地区难以实行有效的领导;三是黄山管理局是事业单位,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不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

此外,徽州、黄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黄山历来隶属徽州,解放后30多年中,除

山市合一的两年多时间脱离徽州外,都属省、地双重领导,黄山与徽州如同牡丹和绿叶,黄山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徽州经济的发展,徽州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依靠黄山,黄山的自然景观需要徽州的人文景观来衬托,徽州的旅游业离不开黄山这块牌子。

19875月,国务院参事室12位参事在黄山、徽州调查20多天,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建议将小黄山市和徽州地区合并设为大黄山市。大黄山市设立后,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黄山的牌子实实在在打出去了,但受到褒扬同时也伴随着纷争。

上世纪90年代末,安徽省在打好黄山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做好徽文章。《人民日报》刊载一篇《可惜从此无徽州》的报道,批评将徽州地区易名为黄山市后,导致皖南处处皆黄山,外地游客到了黄山不见山;而且,历史悠久的徽州被名山大川吃掉。一时间,关于徽州、黄山的话题,又引发众声喧哗。对此,上级认为:黄山的现有体制是适应黄山实际的,没有变动的必要。

近年来,徽州文化不断挖掘、提升,成立徽州市的呼声又渐抬头,对此,官方表现出谨慎态度。有政协委员曾在两会上提出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成立徽州地级市的提案。民政部答复,整合黄山市和绩溪县、婺源县,组建地级徽州市的调整,涉及到现行黄山市、宣城市和江西省行政区划的变动,牵涉面较大,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广泛征询民意。

黄山市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起点,所经历的改革与探索,无疑值得借鉴和教训。

以上!


地理答啦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市复名方案:

超越梦想!穿越古徽州!地级徽州市规划方案

一,撤销地级黄山市改为徽州市。下辖一区七县。

二,撤销黄山区改为太平县。

三,徽州区、屯溪区,合并为屯溪区。做强市府所在地经济人口规模。

四,收回绩溪县,婺源县。

五,黄山风景区为市级直属单位。

其他县暂时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六,打造徽文化经济圈,融入长三角,做好徽文章!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和你一起去远洋


我一百个赞成。我是浙江人,黄山政名与我关系不大,但我却最积极,为此事我曾致信国家民政部地名司司长,而且还收到了复函。我在杭州从事交通,由于屯溪(徽卅)改名黄山市后,许多乘车去黄山风景区的旅客都到了屯溪了,再倒回到黄山风景区浪费了一天行程,闺为他们认为屯溪就是黄山。政名的目的是想提高黄山的知名度,那知却却相反了。现在许多杭州上海人对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究竟在那里反而更加模糊了。我们杭州的运输单位干脆把车票仍旧印上屯溪二字,什么黄山市,害了多少人走了冤枉路。


老解178540963


作为行政地名的黄山市,应改回为徽州市。作为山名的黄山,仍为黄山。我们知道,不论从历史看还是现实看,徽州是个大概念,徽州下统六个县,黄山是徽州区域里的一座山,是个小概念。可是在八十年代末,传统的徽州被改成了时尚的黄山,好像发展地方经济非得打旅游这张牌,似乎放在家门口的金字招牌不用怪可惜的。于是,一个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历史传统的徽州名字,为发展旅游让了路,徽州文化、徽州建筑、还有徽菜,都被山名的黄山所淹没。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急功近利的效果如何呢。“皖南处处是黄山”,“黄山顶上无徽州”,“可惜从此无徽州”,各种说法,不绝于耳。总之,改名后的黄山市,并未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前程似锦。而如今,将黄山市恢复徽州市的议题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笔者以为,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崇,也是对八十年代末改名的拨乱反正。


王荣联1


题主好,从个人所学所知,参与回答如下,粗浅见解,诸位见谅:

1.徽州地区、黄山市,作为行政区划符号,只有他的地理符号意义;

2.但是,黄山,仅仅是一座山而已,并不能充分展现出古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3.徽州地区,古称新安、歙(she)州,行政中心位于现今歙县(古城保存良好),辖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

4.徽州,能够引以为豪的,首先是他的文化。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移,为徽州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因为地处山区,相对安宁,孕育出了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州土地较少,外出从事典当、盐业、油漆、茶叶生意的较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现存的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就可以看出当年徽商的雄厚实力。

5.徽州文化,为什么成为中国四大地域文化之一,我想首先是因为徽州人过去虽然经商很富裕,但是特别注重狠抓子弟文化教育,宗族文化盛行、宗族观念强,都成为徽州人的鲜明特点。

6.可以说,徽州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走进徽州地区的寻常百姓家,客厅基本都会陈设山水中堂画、治家格言对联,哪怕家主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骨子中已经传承着高看读书人一眼的传统,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几乎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

7.家是小国,国是大家。每个华夏子女都希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不治小家,何以强国?徽州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甚至把读书育人作为家族使命来传承,他们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的文化魅力所在。

建议恢复徽州古称,还历史一个本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文化,发扬传承徽州文化。


回忆左手余温


首先需要我们来认识徽文化,什么是徽文化,而不是从地域上去分析。前后我比较深入地游玩过两次黄山市,从一个普通游客来说,最能代表文化的是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徽州的建筑,笔墨纸砚,黄山毛峰茶,可能还可以加上黄山烧饼。


最能看出徽州文化的地方我觉得是屯溪老街,虽然是一个商业街,但是买的都是都是本地的特产,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卖笔墨纸砚,我想她对这些东西是有深厚感情的。


黄山毛峰,那价格就知道很亲民,当然这个茶比较低端,但是还有谢裕大,高端的,我进他们店子的时候,都有免费喝的小杯子,味道特别不错,所以茶叶来说有钱没钱都可以买到合适的。


这就是商业街一处,特别大,可以看到有一道名菜,臭鳜鱼,不念jue,叫gui,这也是代表了徽州的美食了,徽州在千岛湖上游,水是非常好的,我在一处看到那种青石板铺的小坝,特别有感觉。


牌坊,徽州有很多很多的牌坊,比较著名的有棠樾牌坊群,知名度没宏村高,可是也极大代表着古代士大夫安家的智慧。


徽州书房的布置,不能再讲究了,雅得我连连赞叹,一个树根也能做成艺术品,这是艺术的绝佳解释。



徽州篆刻,怎么就不写成黄山篆刻,我想这位叔叔会十分赞同改名,我让他刻了一个章子送给了友人,真的工匠精深,一丝不苟,那天天快黑了,黄色的灯光,专心致志。


徽州的书法,很多很多地方都有,这是宏村的先生写的,记得第一次朋友带我去歙县的古县城去玩,那条街是斗山街,还有他们的学校,非常非常多的学生走向全国名校,依然继承徽州传统的进士文人风气。



还有两个很著名的村子,西递,宏村,西递这次没有去,好心人可以帮我补上,不过宏村特别的美,赞不绝口,淡季人也不多。


全中国有名的山有很多,但是徽州从古到今只有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 改成黄山当年是为了打响黄山风景区的品牌,我觉得一座山只要爬一天就可以了,但是一座有文化的城,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品味。


所以热情的小伙伴在哪里,把我顶起来,支持改成徽州。


火车上遇见666


应该改回来。我是湖北人,老婆是休宁的,黄山风景区跟屯溪根本不是一回事,休宁都人都是以徽州文化为自豪的基因,跟黄山根本不搭界。应该把婺源收回,叫徽州。应该大家都愿意,我自己湖北的如果假设自己是休宁的,我都很巴不得叫徽州。徽州更有内涵、更有凝聚力。更有旅游价值。完全可以打造徽州文化区和黄山风景区两个品牌,提高旅游品牌价值。


Thomastu


对于把黄山改回徽州林子是持支持的态度的!

不过六个县被分走俩!就算你恢复了徽州又有何用?

我作为景德镇浮梁人是特别亲近徽州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记载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说的是老徽州、老浮梁的富庶和繁荣。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

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林子觉得能不能改回来现在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把徽州文化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一点少年郎


《中华有个大徽州》:@中国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皖南没有一个大徽州市(地级市),引领安徽腾飞,使徽州文化振兴,着实说不过去!@肢解古老的徽州府,使{徽州}地名品牌名存实亡,以黄山市代替徽州市,欲盖弥彰!愚蠢至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徽派,徽班进京,徽州民居,徽商,徽州女人,……安徽文化软实力的佼佼者。全中国人民向往之!@{徽州是全中国的徽州!安徽的地方领导应当大度,顺应全国人民意愿!跳出皖南看皖南,跳出安徽看安徽!@学习江西做法,设立庐山市(县级市),由省直辖,九江市(地级市)代管。因此,黄山区改为县级黄山市,由省直辖,由地级徽州市代管。两全其美,黄山,徽州双赢!两个地名品牌双丰收!@综上所述,我们要对得起徽州大地上的老百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给全中国人民一个实事求是的交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