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藥品集採政策後,醫藥股買入什麼?

在之前和大家討論了很多這次4+7集採的規則和博弈結果,以及未來仿製藥行業規則變化的推演。

補一句新集採規則後,未來仿製藥的發展趨勢,從這次少數品種、少數企業、少數省份的集採博弈看,結果可能是偏負面的,活活把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阿託伐他汀這樣的品種縮小了一個量級,未來看幾個方面,包括其他產品降價預期/其他省份的價格聯動/其他企業的一致性評價進度都會受到這次結果的影響,而未來看博弈結果也帶來了仿製藥市場新的規則,基本就是一致性評價為基礎的持續降價,未來可能極端情況會出現華海之前提到的成本定價模式。

好了,說了現在醫藥行業的市場背景,那麼是否還看好醫藥行業的未來,醫藥股還投不投,具體投的話要關注哪些方面?我整理下來包括幾方面

1、先說風口浪尖的仿製藥:

首先這次殺的最狠的是啥品種,基本都算是藥企所說的肥肉,仿製研發壁壘低,但是市場空間大的品種。如果某些企業主要產品就是符合上面這些屬性的藥品,則是真的要回避,未來可以想見全國範圍的降價趨勢和不斷跳出來的光腳丫子的競爭企業,都是讓人不斷添堵的環節!

但是否仿製藥領域就一棒子都打死,我覺得還不至於,要知道歸根結底是要有壁壘,別人做不出來或者不好做,你能把幾個維持住才行。(1)麻醉精神領域。這類領域一類精麻是直接掛網的,不涉及集採,同時市場空間也很大,能在這個領域有優勢品種,未來也會過的不錯。順著這個思路,其實很多隻要你能找到有生產工藝壁壘高的領域,能夠技術有所突破,未來仍然有不錯的發展(2)呼吸製劑:這個領域國產才開始發展,也進度到幾家企業重點品種進行CDE申報階段,由於產品基本都是藥械合一,工藝壁壘很高,所以基本都是GSK、AZ等進口企業的地盤,但是從COPD等適應症看,絕對是大市場。(3)高端給藥劑型:麗珠的亮丙瑞林微球,雖然也算是仿製藥,但是即使在新的集採規則下,我覺得也不會出現極端降價情況,畢竟1進口2仿製的格局決定了大家不用拼刺刀。而從臨床角度看,微球、脂質體、微晶等長效給藥劑型在腫瘤和精神等領域也是急需產品,畢竟可以大幅降低副作用和患者依從性。當如迴歸到技術能力門檻上,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搞的,到現在為止微球領域的國內企業就是上市了一個品種兩個批文,白蛋白紫杉醇這個品種陸續給批文的也是石藥、恆瑞這樣的巨頭。

回頭說,現有產品線中有部分產品發展邏輯受到集採新規則影響還能不能投?

可能幾個方面來看:(1)股價下跌有沒有足夠風險補償;畢竟對於某些企業可能屬於短期跌過頭了;(2)後續有沒有新產品能夠頂上:說實話天晴 恩替卡韋這樣的體量,降價這麼多,如果換一下企業就廢了,直接就不用看了,好在天晴底子厚,後面能夠指望的東西,我們才可以重新去評估天晴未來的經營發展。(3)經營架構和銷售團隊是否穩定:某些人判斷新集採規則下,以前自建銷售團隊的現在成為了累贅,還不如以前跑代理佔便宜。對這樣的觀點,我並不完全贊同,一方面如果某個企業之前有幾千人銷售團隊,說明企業管理能力和銷售的完整性比較強,是判斷企業是否優秀的標誌。另一方面,想正大天晴,未來的確不會在恩替卡韋線放那麼多的銷售了,但是完全可以轉去推廣安羅替尼等腫瘤線,銷售領域關鍵的不是賣什麼藥,而是銷售的管理和執行能力。所以,我認為現在藥品行業變革還沒到柯達面臨膠捲還是數碼這樣技術革命型變革,企業經營穩健度和銷售執行力仍然是一個藥企長遠發展的關鍵。

2、高壁壘的創新藥:

恆瑞最早的創新藥阿帕替尼應該是06年就申報了臨床,所以來說創新驅動發展的想法是一直在藥企的經營戰略之中的。不過早些年仿個重磅藥就可以躺在賺錢時代,日子過的太舒服了,近幾年,政策導向也出現變化,壓縮輔助藥和仿製藥空間,騰出醫保份額給真正有臨床療效的創新藥,加快新藥的審批速度,這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恆瑞阿帕替尼短短兩三年能做到十幾億規模,也是順應了這樣的趨勢。

未來看,誰家的1.1新藥報的多、報的早,誰家研發費用和資源投入的多,就投哪個藥企的思路是沒錯的,當然具體品種具體分析市場空間、潛在對手,並不是所有叫PD1的都會大賺特賺。要真正做到自己的產品在臨床上有療效,在競爭中有壁壘,不管是腫瘤領域還是其他什麼領域,站住腳都可以成長為大企業,國外的新基靠血液瘤,或者直白的說靠來那度胺一個重磅藥也能成為TOP10藥企,諾和諾德基本就紮在糖尿病領域,也做的風生水起。

3、醫療器械

近期邁瑞迴歸A股上,立刻就成為了醫藥股市值第二名,要知道邁瑞這麼多年圍繞醫療器械領域,做的就是不斷的進口替代,從早期的監護儀,到彩超,到IVD領域的血球、生化、發光,其實沒有啥產品是一招鮮,都是不斷的逆向開發開始,到高質量低價格的高性價比,到服務更加完善,不斷積累自己的優勢,不斷的進口替代,締造了器械帝國。

未來,我仍然看好能在產品質量上媲美進口,同時能夠把成本降下來的細分領域,現在看電子醫療器械領域的彩超、內窺鏡,心內科的支架、起搏器,IVD領域的化學發光甚至整條流水線,骨科裡面的創傷、關節,大型影像的CT、核磁,家用領域的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都在不斷崛起。所以看下來,器械的細分領域也很多,而且很多需要售後服務,國內企業只要質量OK,本土化的售後優勢還是很大的!

4、中藥

從大大為首的國家態度看,還是非常認可中藥產業的,而中藥領域天然的投資屬性就很好,譬如獨家品種多,更集中於慢病領域。所以,中成藥領域,要關注產品力更強

的企業,譬如以嶺藥業的崛起,就是依靠院士為首的中藥研發成果,通心絡在心絞痛領域,參松養心在心律不齊,芪藶強心在心衰領域,連花清瘟在流感方面都是有很強產品力的;但與此同時,我更關注銷售能力好的企業,畢竟市場獨家批文千千萬,真正做大的品種還不多,我非常希望某些企業能夠整合中藥批文,形成自己完整的產品線佈局,同時依靠優秀的推廣能力,把產品線潛力釋放出來!

5、連鎖醫療服務:

我可能會把愛爾/通策/美年和益豐藥房等企業都算作連鎖醫療服務產業,這個行業考驗的不是產品如何,而是考驗公司經營管理能力,都是細節處見分曉的環節。好的企業,能夠形成愛爾/美年這樣的行業壟斷,也能夠形成連鎖藥店行業迅速整合的格局。總體來說,連鎖醫療服務的三駕馬車同店+新開店+外延併購,是考驗企業管理能力的標準,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6、自費醫療需求

之前大家一直圍繞醫保局這個主顧,看控費變化,看藥品降價。但是實際上,醫藥行業更大範圍是老百姓的自主消費,而在現今是消費升級時代,不要說榨菜消費降級的例子(實際利潤增長還是來自於提價)。社會不斷髮展的同時,老百姓的銷售能力相對十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十年前,生長激素推廣5萬/年的水針劑型的時候,大家還覺得非常貴,在花這麼多錢來滿足漲個子的需求方面還猶豫不決,但是現在去調研,10萬/年的長效劑型,仍然有很多認可療效的患者願意買單。

以前我們一直說疫苗是小行業,因為沃森/智飛上市的時候,70元/支的Hib疫苗就算比較貴的疫苗產品了,當時看天壇都是供應一支兩三塊錢的一類疫苗,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幾千萬塊錢。而到17-18年康泰、智飛的崛起,大家發現多聯苗全打下來需要千元,而很多小孩子家長為了少打幾針還願意掏錢,HPV定價兩三千,很多區域還經常斷貨。所以,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些自費領域,願意掏錢的需求一直都有,只要有好產品供應出來,企業盈利,股價上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按摩椅這樣的品類,萬元定價在十年前肯定無人問津,但是我身邊就有想給老人買一臺的朋友。而這樣的需求其實並非醫療需求,更多算是保健需求。所以圍繞大健康領域,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

說了整個醫藥行業的幾個領域,掛一漏萬,肯定說的不全,醫藥商業以及前文討論的血製品都沒列進來。但我想說的是醫藥行業,作為細分領域做多的行業,具備細分優勢成為細分龍頭的企業也非常多,從而帶來的投資機會也非常多。所以,經歷了集採事件,經歷了行業大幅下跌,我並不看空醫藥行業,相反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選出分化後的長跑冠軍!(作者:userfie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