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家卻都愛來這兒瞧中醫!為啥?

在北京市朝陽區左家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康復科佔據了這棟三層小樓的整整一層,抬眼便是古色古香的窗欞,艾灸的藥香充斥著鼻息,就醫的患者們嘮著家常,在診室門口排起了長龍。“我就住旁邊小區,這裡針灸推拿治療特別不錯,而且大夥跟大夫們都很熟,比跑去大醫院輕鬆有效得多,大家都愛來這兒瞧中醫。”正在等待接受推拿治療的李奶奶說道。

大醫院一號難求,小診所良莠不齊,尋求優質的中醫藥服務更是難上加難。這些曾經橫在老百姓心頭的難題,如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距離近、價格低、服務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逐漸得到居民們的認可。

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却都爱来这儿瞧中医!为啥?

一個決策 讓外治法重煥生機

中心的前身是新源裡醫院,在政策號召下,於2007年正式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最初中醫科只有1間診室、2個大夫和3張病床,一天大概能接診20個病人,我們都笑稱當時的條件為‘123’。”中醫康復科主任趙樹桐說,誰也沒有想到,中心以中醫外治為特色,經過10年的發展,2017年中心全年就診量達到了33.3萬人次,不僅在所轄社區,更在京外周邊省市贏得了口碑。

然而,對於中心而言,轉型之路並不順利。根據政策要求,原有的病房要全部撤銷,這就意味著原來三層的區域被空置了,如何增設診室成了棘手的問題。

當時,康復科是政府主張推進建設的重點之一,而對於社區醫院來講,康復科所需的設備與技術人員十分短缺。尤其是硬件設施跟不上讓中心建設步履維艱。

正是應了那句“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快,中心抓住了機遇。2006年末,北京市出臺《關於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實施意見》,提出“中醫適宜技術”進社區。

趙樹桐打了個比喻,若將中醫的內治與外治比作走路的兩條腿,那麼當時代表外治法的腿可以說是又短又細,大醫院不重視,小診所不規範,但老百姓的需求卻並不少,中心想抓住這個機會讓這條“跛腿”重新煥發生機。

於是,中心瞄準了“發展老百姓最喜愛、最易接受、最接地氣的外治法”這一目標,將針灸、推拿、骨傷等科室合併起來成立了中醫康復科。

2007年1月1日,中醫外治法在左家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起來。

該中心主任呼冬鳴說:“左家莊社區人口密度大,基本醫療任務非常重,中醫外治法擁有深厚群眾基礎,能夠解決很多常見病。事實證明,這些技術確實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滿腔熱忱 引各種療法開花結果

2008年,年輕的董保興剛剛從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系畢業,幾番思索之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到左家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一名針灸醫生,也正是當時的決定,讓他見證了中心中醫康復科的發展。

從經驗不足的“小董”到深受患者歡迎的“老中醫”,董保興用了十年的時間。與爭著進入大醫院的同學們不同,董保興認為,針灸推拿這種中醫外治技術就應該紮根基層,著眼於老百姓的需求,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是最肥沃的基層土壤。

在董保興看來,中心中醫外治技術的快速發展來源於同事們對中醫的滿腔熱忱,很多同事主動外出收集中醫特色療法。出身中醫世家的郭江渙醫生一有時間便前往民間的診所,尋找各地有名的鄉村醫生學習特色療法,還拜新九針傳人喬正中為師;日接診量超過60人次的常建勇醫生克服天生視力缺陷的困難,四處拜師學藝,練就了一手脈診的好功夫。

此外,中心還經常請民間有獨特經驗的老中醫為團隊講課。大家看一招,便學一招,學習之後就在診室中運用起來。針推科室的高醫生說:“學到的療法愈來愈多,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到的手法就更加多元,對於疾病的療效自然愈來愈好,患者們高興,我們也更有幹勁。”

科室從社區百姓的需求出發,從提供最常見的幾種外治法發展到多種療法並行,甚至在科室帶頭人的領導下,形成了中西醫結合特色療法,吸引了大批周邊地區的“中醫粉”。

中醫外治法需要親力親為,尤其推拿療法格外耗費精力和體力。趙樹桐坦言道:“就是考慮到這個因素,最初招聘團隊人才時,選擇了較多經驗有限的年輕醫生。這麼多年過去,這些醫生們向專家們拜師學藝,不斷用學到的外治法為科室注入新鮮血液,推動了科室快速發展。”

多種特色 令就醫群眾讚不絕口

在中醫康復科,針法、砭法、灸法、推拿輪流開工,艾灸法治療虛寒溼瘀症,推腹療法治療脾胃病,電針療法治療膝關節病,放血療法治療皮膚病……不管是常見的腰腿疼痛還是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症,總有簡便驗廉的中醫外治療法能幫上忙。

患者在就診中隨口一提的小兒推拿技術,讓社區服務中心找準了需求點,於是醫生們便日夜研習起來,新成立的小兒推拿科室讓社區家長們格外青睞。

針對就醫患者年齡普遍偏大,腰腿痛症常見病較多的情況,針推科室的醫生們跟師名中醫,不斷改進技術水平,網上預約的名額排到了幾周之後。

為進一步保證醫療質量,中心開創了“門診查房制”。每週中醫康復科都會聘請三甲醫院的臨床專家坐診,專家在看診之餘,還會到各診室巡診查房,觀察診治過程,提出建議,及時糾偏。針對中老年人患者居多的情況,科室還請全科醫生為中醫外治團隊講課,以靈活應對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不僅如此,中醫康復科體恤被痛症困擾還需排隊的患者,將候診區冷硬不舒適的不鏽鋼座椅換成了皮質沙發;艾灸室在每張病床上都設置了獨立的床幃,極好地保護了病患的隱私。

呼冬鳴說:“我們不僅滿足社區老百姓的衛生健康需求,還要滿足他們對服務質量的需求,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滿意地看病。這些小特色、小絕招積少成多、不斷建功,從每一個細節上提升服務質量,這也許就是老百姓樂於選擇我們的原因。”

記者:李芮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