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讓歌聲更動聽的訣竅

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讓歌聲更動聽的訣竅

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是聲樂訓練中經常涉及到的問題。也是一些初學歌唱的人,經常感到迷惑不解的問題。什麼是聲音賽前和靠後?哪一種聲音是正確的?怎樣才能克服聲音發橫而使聲音豎起來……,這些疑問是聲樂學生經常請求教師解答的內容。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若不能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前、後、橫、豎等聲音形成的原因和這些不同聲音的特點與風格,以及這些不同特點與風格的聲音在歌唱中的運用,進而掌握這些不同特點與風格的歌唱,就會給聲樂訓練帶來困難。

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讓歌聲更動聽的訣竅

歌唱聲音的前和後是由聲音共鳴核心的前後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特點和風格的聲音。如把聲音共鳴核心向前放置於前口腔部位,發出的聲音就比較靠前,聲音就比較明亮、清脆、靈活;如把聲音共鳴核心向後放置於口咽腔,發出的聲音相對比較靠後,聲音就比較圓潤、通暢、集中、垂直。

靠前的聲音,由於具有明亮、清脆、靈活等特點,吐字容易準確、清晰。靠後的聲音,由於共鳴核心放置於口咽腔,上連鼻咽腔和頭腔,下連喉咽腔和胸腔,向前連接口腔,歌唱時,很容易獲得整體混合共鳴效果,使發出的聲音圓潤、通暢、集中、垂直。

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讓歌聲更動聽的訣竅

聲音的橫與豎,是與聲音的靠前和靠後密切相關的。 較靠前的歌唱聲音,由於共鳴核心比較靠前,共鳴效果比較單一,聲音從口中向外噴發的意識較強,因此,很容易產生橫的聲音效果。而過分橫的聲音是不符合科學歌唱要求的。 比較靠後的歌唱聲音,由於混合共鳴的運用和聲音的垂直特點,使得歌唱聲音比較豎立。

歌唱中垂直、豎立的歌唱聲音,容易獲得豐富的混合共鳴效果,是藝術歌唱所需要的理想的聲音,比較符合藝術歌唱發聲的客觀規律。

歌唱時,無論採用什麼歌唱方法,演唱什麼風格的聲樂作品,對聲音的前、後 、橫 、豎等特點都必須有一個適中的掌握,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歌唱發聲基礎之上,並和歌唱語言,聲樂作品的音樂風格和思想內容、感情、意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歌唱的擊體要求和科學性的基礎上,體現聲音的不同特點和風格,以達到充分表現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的目的。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條發聲練聲曲,大家認真練習:

歌唱聲音的前、後、橫、豎,讓歌聲更動聽的訣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