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出门前先叫辆网约车,到楼下车已经停在面前,上车即走。这种高效、便利的移动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网约车行业也逐渐成为传统车企争先布局的热门行业。

11月12日,上汽宣布将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进军网约车业务。一周之后,宝马也在成都拿到网约车牌照,成为第一家在华独立提供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豪华车企。近日,东风也获得了武汉的网约车牌照,开始布局网约车领域。再加上之前的吉利、长安、奔驰、奥迪、福特等车企。眼下,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多数都盯上了网约车这块“大蛋糕”。

车市寒冬下车企谋变

众所周知,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了近20年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全年车市销量出现了20余年来首次负增长。销量急剧下跌导致传统车企出现了营收难的问题,也正因此,传统车企开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对此,一位出行领域的专家分析表示:“从具体运营来看,国内汽车行业明显存在产能不均衡的现象,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车企势必会考虑过剩产能处理的问题。而从长期战略来看,车企应该谋求更多元化的业务及营收构成,以提升整合的竞争力。”

确实,传统车企进军网约车行业可以减少一定的库存,缓解销量上的压力。而对于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市场谋转型,城市交通出行专家徐康明表示,国内车企须大力投入网约车服务领域,这对扩大国内车企产销量有很大帮助。

此外,徐康明还表示,目前共享汽车中无论网约车、分时租赁,还是辅助公交或其他创新型服务供应商,基本都是采用现有车型。而现有车型可能更适合自驾,却无法满足对出行服务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群体,但车辆制造企业从事客运服务,则有利于今后的车辆定制化发展,对销量有很大帮助。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和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未来的出行市场将不再需要大量的私家车,汽车销量下降将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也使得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整车厂商开始谋划转型。

网约车的诱惑何在?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谋变实际上有很多方法。那为何传统车企偏偏选择进军网约车领域,网约车的诱惑究竟在哪里?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到2030年,美国、欧洲、中国出行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1.4万亿美元,而在去年这个数字还只有870亿美元。利润丰厚的出行服务将弥补车辆销售额带来的下降,到2030年,出行服务将为汽车行业贡献22%的收入和30%的利润。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被业界公认为最大的网约车市场。目前,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规模大约为230亿美元,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目前,互联网出行的主战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渗透率分别为40.1%和17.3%,而三、四线城市仍是一块等待挖掘的巨大蛋糕。

对于网约车行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曾表示,共享经济内涵是基于陌生人存带的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模式,其实核心和本质在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此外,根据目前的市场成熟度来看,网约车已经有盈利模式,滴滴、Uber也已经成为了超500亿美元的公司了。而反观出行的另一种方式——分时租赁,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的TOGO、一度等公司则表现的不温不火,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偏爱网约车领域了。

优劣势并存

网约车市场如此大的诱惑力也使得各方势力前赴后继。不仅是传统车企,同时滴滴、美团、携程、高德等互联网公司也利用自有平台把业务延伸至此。而相比这些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优势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

相比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出行公司,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其品牌背书和资产优势,以及具体运营中出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协调经验。其可以凭接近成本的价格拿到车,在投放、维修上也有更低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价格优势可以长期存在,比此前“烧钱”补贴的方式更具战斗力。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还有着充足的资金做后盾,而这是一些创业公司所不具备的。在此之前,包括EZZY以及麻瓜出行在内的创业公司,因为车辆投放的成本而宣布停止服务,甚至倒闭。而如果由车企来做该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就不会被拖垮,更不会因为投放成本巨大而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当然,传统车企布局网约车市场也存在着短板。首先,在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滴滴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其占据了中国网约车90%的市场。而这种情况下,布局网约车市场较晚的传统车企最终能分得多少“蛋糕”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相比滴滴、高德、携程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在网约车领域在快速应变的互联网思维,以及相应的运营经验方面稍显不足。


纷纷抢滩网约车市场 传统车企只为与滴滴“抢饭碗”?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网约车行业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今年滴滴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多起安全事故,也因此,滴滴被多次要求整改,同时下线了顺风车业务。

不仅如此,网约车行业还面临着最为尴尬的问题——盈利。以滴滴为例,其从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运营6年之久却还未实现盈利,从2012年至今累计亏损390亿元,仅2018年上半年,滴滴整体净亏损就超过40亿元。而对于想要依靠网约车来增加营收的传统车企来说,这将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综上不难看出,对于布局网约车市场,传统车企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而最终能分得多大一杯羹,我们拭目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