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氣片“涼涼”,客服電話打不通,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來回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致遠

到12月15日,鄭州今冬供暖,馬上正式運行一個月。和往年相比,許多熱用戶感受到的情況是,家裡溫度不高或者暖氣片“涼涼”,遠不及前幾年的供熱溫度。而與此同時,撥打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的客服電話,很多時候是佔線打不通。

那麼,今冬供暖為何顯得熱“乏力”?熱力公司有啥解決辦法?頻繁爆出的老舊管網爆管,有何應急處置辦法?

12月12日,針對民眾普遍關切的問題,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總經理張舒,接受了大河報記者專訪,做出一一回應。

暖气片“凉凉”,客服电话打不通,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来回应

現狀:每天數十市民反映家裡不熱

檢索大河報新聞熱線,從今冬正式供暖至今,每天有數十位市民來電反映稱,家裡的暖氣片不熱,或者時而熱時而涼,更為甚者的是,和前幾年相比,足足低出了五六度,“今年供暖這些天,我幾乎天天在家穿著羽絨服。”市民李先生說,詢問鄰居家的供暖情況,也是同樣如此。

針對此問題,熱力公司回覆稱,該小區是管理到站,未收費到戶小區,已聯繫用戶設法解決。

而據家住紫荊山路99號院的居民反映,家裡的暖氣不熱,多次撥打熱力公司客服電話,顯示無人接聽。在石橋街4號院29號,市民說家裡暖氣不熱,難以達到規定的18度左右,一直徘徊在14度左右。

家住藍堡灣小區的李先生說,6號樓3單元整個單元暖氣都不熱,只能達到十五六度,晚上暖氣片就涼了。熱力公司接到記者反饋稱,當日已安排師傅上門幫用戶清洗濾網,反衝室內,溫度會有所上升。

劉先生說,他家住伏牛路129號院,整個院的暖氣都不熱,給熱力公司打了多次電話,他們派員來了四次檢修,現在暖氣片還是不熱。熱力公司回應稱,目前熱力站各設備運轉正常,參數正常。用戶家老式串聯繫統,該樓棟管道老化嚴重,一樓、六樓立管閥門鏽蝕嚴重,多次告知用戶更換,用戶沒有執行,導致供熱效果不理想。通過二次網調節後,會改善該樓棟採暖效果。

中原西路湖光新苑的市民說,家裡地暖正常供暖,但是感覺明顯沒有往年熱。熱力公司說,他們轉接到到大河報的熱線後,立即安排人去市民家裡清洗濾網……

最近,鄭州的最低氣溫跌破零下5度左右,且持續走低多日。天氣越冷,民眾越希望家裡的暖氣,越熱起來。這樣的天氣,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居民,更期待家裡暖氣四溢,溫暖如春。

而翻閱大河報新聞熱線對比,今年供暖以來,民眾反應熱問題的訴求,較往年同期增長了四五成。

走訪:多位用戶家中溫度不達標

市民劉先生,家住棉紡東路鑫苑國際城市花園小區多層。他介紹稱,其家緊鄰小區二次供熱管網,入住小區10年來,每到採暖季的時候,把家裡的暖氣片閥門全部打開的話,室溫能達到二十四五度。由於家裡比較熱,從接通集中供暖第二年開始,就把客廳的一個暖氣片關了。 “今年情況大變,即便把所用的暖氣片閥門打開,室溫也多徘徊在19度左右,無論從早到晚,一天24小時,難以再攀升到20度以上。”劉先生說,他家的室溫達到了規定的18度要求,想著雖然沒前幾年那麼暖和,也沒跌落至18度以下,“這個溫度,還能接受。”

劉先生說,和自家相比,同住該小區高層的同事家,明顯感覺像進入了“地窖”。經實測,其家溫度在13度左右,今冬供暖以來,溫度一直沒有達標。

在久久思達小區,許先生的父母70多歲了,身體一直不太好,而家中的暖氣溫度持續在15度左右,到了夜間,溫度顯得會更低些,他怕兩位老人受不了,乾脆開啟空調暖風補熱。

在城東路113號院,袁女士說,家裡暖氣持續多日涼涼的狀態;在政七街豐產路新聞出版局家屬院,何女士說暖氣一直達不到18度,找了物業公司、熱力公司,但是遲遲沒有解決。

而在經一路報業大廈家屬院,整個小區暖氣都不熱。 “今年這個冬天,鄭州的供暖怎麼回事了?為什麼多位市民反映,家裡的暖氣不熱,或者達不到18度標準?”多位居民說。

12月11日、12日,記者走訪嵩山路、經一路、棉紡路、淮河路等多個小區瞭解到,居民反映家裡的暖氣不太熱問題,尤其集中增多。

回應:熱源不足新增用戶激增導致暖氣不熱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今冬供熱“乏力”呢?

12月12日上午,鄭州市熱力總公司總經理張舒針對民眾關注的供暖問題,接受了大河報記者專訪。

據張舒總經理介紹,今年鄭州城區新增供熱面積1500萬平方米,較往年多增加六七百平方,用戶量激增,總計達到120萬用戶。但是與之配備的熱源,僅增加了一個鄭東新區熱源廠。此外,今年受新力電廠計劃外遷、央企“三供一業”改造等影響,也給供熱的總體調配,帶來不小影響。

張舒總經理說,按照政府的計劃,今年新建的豫能電廠要在今年年底,實現供熱。但從目前來看,受多種因素影響,這部分熱源入鄭時間表,還沒有最終敲定。

他說,為鄭州民眾供暖的熱源70%靠電廠提供,30%靠燃氣鍋爐供給。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出現全國性的氣源緊張,天然氣的共計並不能,申請多少給多少。

他舉例說,12月11日,他們向華潤燃氣公司上報燃氣需求268萬立方米,實際劃撥210萬立方米;12日,實際劃撥兌現了230萬立方米,“燃氣一立方4.15元,為了保民生供暖,我們不能考慮那麼多企業成本。”

民眾供暖,熱力電廠提供的熱源是“大頭”,和天然氣一樣,電廠要進行調峰生產,也很難確保他們按照合同約定,足額供給熱源。“一旦遇到強霧霾天氣,電廠會錯峰限產,這樣一來,他們降低了產能了,降低了出口熱源,對熱力公司來說,可供調配的熱源就減少。”鄭州市熱力總公司一位人士說,他們手頭可調配的熱資源有限,也是導致供熱吃盡的主要原因。

張舒總經理說,今年的調配出各方面熱源,基本滿足民眾的供熱需求,與此同時,他們加大了整體供熱調配力度,使得無論在城南還是城北,大家都能享受到相差不大的溫度,一改過去不同區域、不歐尼個小區,冷熱不均的現象。

這樣一來,讓不少人感到往年家裡很熱,今年室溫剛剛達標,顯得不太熱。

應對:多渠道增熱源353名專員分佈社區

“從目前運行看,華潤燃氣非常給力,想法設法調配燃氣。”張舒稱,為了備戰今冬出現持續低溫天氣,他們已經向政府申請協調,每日遞增提高10萬到20萬立方米燃氣供應量,開足馬力供熱源。

對於滎陽國電的熱源“大戶”,亦是向省市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力促擴大供熱產能。 與此同時,他們已經嘗試分區域壓縮辦公供暖,使其“分流”出的熱源,力保民生。

張稱,壓縮辦公的供暖,具體做法是,到了夜晚,不少單位人員基本都下班了,嘗試關閉或減小其供熱閥門,把富餘出的這部分熱源,充實到居民小區,“老百姓交了錢,都希望家裡暖和和。家裡暖氣不熱,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

張舒稱,從媒體及熱力公司客服反映情況看,居民反映的家裡不暖,或者溫度不達標情況,一家一戶的個案比較多,極少出現大面積的不暖現象。

針對此情,他們從2012年開始,就進行了二次管網調解,其目的是盡力實現小區供熱平衡、均勻。今年供暖開始時,已經料到會有民眾反映上述問題,為此,新增設了多部電話,“全鄭州有120萬熱用戶,群眾基數大,諮詢的人多,顯得電話難打通。”

他說,為了及時給民眾服務,將353名供暖專員分包到社區,並配備一定數量輔助工,第一時間解決居民遇到的問題。

為此,熱力公司還為大家配備的了手機,要求張貼到小區單元門上,便於大家及時撥打。

據其透露,鄭州城區總計有130多公里主管網到了服役臨界點,需要改造。今年改造了30多公里,像嵩山路、中原路等尚未改造,為了儘早施工,已經安排人員下週做報告,“明年能改造多少是多少。”

張舒總經理說,相較於主管網改造,支線管網改造牽涉單位多,需要協調的難度大,這項工程推進較慢,為了防範意外發生,他們安排人加大巡查力度,發現問題苗頭及時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