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有什麼功效?哪些人不適合吃?

用戶3247083697750


黃芪有多種功效,補氣是最基本的功效,具體功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補脾肺之氣。適合於脾肺氣虛所導致的身體乏力、飲食減少、氣短懶言、神疲、易感冒等病症。

2、補氣固表。黃芪適合因為脾肺氣虛、衛表不固所導致的自汗出、容易感冒,容易感受風寒邪氣,著名的方藥玉屏風散就是用黃芪配白朮配防風組成。

3、昇陽託毒生肌。黃芪能夠補足人體的中氣正氣、託邪外出、升提陽氣,比如最著名的方藥補中益氣丸,以及很多治療病程日久氣虛久不斂瘡,傷口潰爛久久不癒合的病症,都會使用黃芪以補足正氣,促進肌肉傷口的恢復。

臨床上有一些經典的配伍,能夠體現出黃芪的具體功效,比如黃芪配人參或者配黨參,兩者相互相承,加強了補氣的作用,很多補氣的方藥都會用到這兩個藥;黃芪配當歸,一補氣,一補血,補氣能生血,常用於氣血兩虛症;黃芪配防風,以補氣固表,又能夠發汗昇陽,又能補足正氣,又能驅邪外出,就是比較經典的配伍。

由此可見,黃芪是在中藥的歷史上一個補氣的經典藥材,味道甘甜,很多老百姓也會使用黃芪製作藥膳,結合自己的情況,可以配伍大棗、龍眼肉、當歸、人參等,可以燉煮豬肚、牛肉、雞肉等,根據自己的喜愛可以靈活選擇。

諮詢獲取更多中醫健康知識,關注我,可發私信。


中醫心得雜談


一、黃芪有以下幾大功效



如果脾胃氣虛,會導致疲倦,乏力,納差,甚至大便稀溏,黃芪有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如果配合白朮,健脾益氣效果更佳。如果脾胃虛弱,導致生化氣血乏源,還可以配合當歸,益氣補血。




如果脾虛嚴重,可以出現中氣下陷,清陽不升,表現為頭昏,眼花、耳鳴,甚至乏力,久瀉,胃下垂,子宮脫垂,肛門脫垂。黃芪配合人參、升麻、柴胡有很好的升舉陽氣,改善上述症狀。比如,著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這種思路。



如果先天體質虛弱,或後天慢性疾病消耗,導致肺氣虧虛,可以出現疲倦乏力,易感冒,怕冷,自汗,盜汗的情況。使用黃芪有很好的補益肺氣的作用,經典名方玉屏風散就包含黃芪,白朮,防風,可以增強體表對寒邪的抵抗力,達到固表止汗,增強體質的作用。



如果氣虛日久,也會導致氣血的運行功能下降,局部的循環差,出現潰瘍久不癒合。常常表現為創面顏色暗淡,久不癒合。黃芪配合人參,當歸,有很好的補益氣血,託毒排膿,收肌斂瘡的功效。能夠加速瘡瘍,傷口的癒合。



人體水液的正常代謝,需要脾陽充足,肺氣充沛,如果脾肺氣虛,也會導致水液也代謝障礙,從而形成氣虛水腫。比如慢性腎炎,長期下肢水腫,小便出現蛋白尿,通過黃芪補脾益氣利水,有很好的消腫,消蛋白尿的作用。



二、以下情況不適合使用黃芪


1、陰虛人群不適合使用


體型消瘦,舌質偏紅舌瘦小,舌面幹,津液少。心煩失眠,口燥咽乾,性情急躁,手心、腳心發熱,心胸煩熱。符合以上特點人群體質多是陰虛狀態,這類人群不適合使用用。


2、溼熱明顯人群不用


容易口乾口膩,舌苔黃膩,怕熱易出汗,頭昏頭重,食慾不佳,身體困重或痠痛,長期嗜酒之人。這類人群不適合使用用。


3、體質陽熱偏盛人群不用


皮膚易生瘡,怕熱,口乾口渴,大便易結燥,尿黃。舌紅,舌面多幹燥。以上人群多陽熱偏盛,不適合使用黃芪。



4、食積明顯人群不用


平時易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低下,噯氣反酸,舌苔厚膩。體內有食積,不適合使用黃芪。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醫杜川


黃芪主要用於補氣,即可補肺氣又可補脾氣。所以在應用中主要用於氣虛乏力,食少,氣虛多汗,身體水腫,大便溏洩等症狀。中藥學中這樣記載:

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痺,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以下三點,決定你是否適用黃芪

看面貌

凡適用黃芪者,其人多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面貌,目無精彩。

看肌肉

肌肉鬆軟,腹壁軟弱無力,就像棉花枕頭,按著沒有抵抗感以及脹感。

看體質

平時易於出汗,畏風,遇風冷易於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於浮腫,特別是下肢腫,手足易麻木。




哪些人不適合吃黃芪?

1、腎陰虛的人,不適合吃黃芪,可能會加重病情。

2、對熱性和體格壯實的表實症,氣滯溼阻,食積停滯者均須禁服。如口乾口渴,咽喉腫痛,上火等這些是不適合吃的。

3、月經期間的女性不能夠服用黃芪水,可能會造成月經過多。

4、感冒發熱的患者也別服用黃芪,這不利於身體退燒。

5、正在備孕以及懷孕期間的女性不適合吃黃芪,有可能導致體內的羊水減少,這樣在分娩的時候產程就有可能增加,這增加了胎兒的危險。

補藥都屬溫性,若服藥之後出現上火,口腔潰爛說明補的太過了或者你並不適合吃。





小喜有話說

1、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2、也可以先用黨參,有效而無副作用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使用黃芪時採用逐步加量的辦法,以身體能耐受而無副作用為度。還可以加一點大棗,當歸,補氣活血效果更好。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有疑問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提問,我們將會為您悉心解答,歡迎關注,瞭解更多健康知識,我們值得你信賴!

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小喜探醫號


黃芪的功效有:

補中益氣,補肺固表,解毒生肌,利水消腫。

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溫。

歸脾,肺經。

適用於:

中氣不足,表虛出汗,自汗,盜汗,各類潰瘍,瘡瘍,出膿不止,治潰瘍化膿,腳氣水腫,面目浮腫,降低血壓等。


用量:

每次9~ 15克。

不宜服用人群:

體內積滯者不宜服用。

陽虛陽亢者不宜服用。

內有實熱者不宜服用。

感冒者不宜服用。

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羅氏中醫信息網


黃芪,甘,微溫。歸脾經,肺經。具有以下功效

1--補氣昇陽。

2--益衛固表。

3--託毒排膿。

4--益氣利水。

健康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好不用。


名老中醫養生匯


黃芪:味甘性溫,䃼氣固表、利尿託毒、抗菌排膿、斂瘡生肌。對慢性潰瘍和體虛自汗,盜汗四肢浮腫,紅斑狼瘡患者有療效,感冒發燒期和過敏體質者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