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作用有哪些?

馬雪毅


黃芪 

【處方名】 黃芪 生黃芪 綿芪 綿黃芪 北口芪 炙黃芪 清炙黃芪 蜜黃芪

【功能與主治】 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託毒生肌、利水 退腫。常用於: (1) 脾肺氣虛或中氣下陷之證; (2) 衛氣虛 弱之表虛自汗; (3) 氣血不足所致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4) 氣虛失運,水溼停聚引起的肢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之證。 此外,還可用於氣虛血滯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痺痛、半身 不遂; 氣虛津虧的消渴; 陰虛盜汗等證。

【用法與用量】 內服: 煎湯10~15g; 大劑量可用30~ 60g,熬膏,或入丸、散。補氣昇陽宜炙用,其它方面多生 用。

【新用途】

一、內科

1. 冠心病: 黃芪生脈飲 (生脈飲加黃芪) 製成口服液, 每次10ml,每日3次,4周為1療程。

2. 充血性心力衰竭: 黃芪注射液8g,靜脈推注,每日 1~2次。

3. 慢性氣管炎: 黃芪24g,旋覆花10g,地龍6g,百部 10g,製成0.31g的浸膏片54片,每次6片,每日3次,10 日為1療程。

4. 感冒: 黃芪片 (每片含生藥0.5g) 每次5片,每日3 次,或隔日口服黃芪15g的湯劑,10日為1療程,停藥5天 再進行第2療程,或50%黃芪水煎液噴鼻,隔日1次,每次 0.5ml左右。

5. 急、慢性肝炎: 芪參注射液 (每ml相當於生藥黃芪 2g、丹參1g) 4ml,肌注,每日1次,每週治療6日,停藥 1日,平均療程3個月左右。

生黃芪24g加肝炎方 (焦白朮、柴胡、陳皮各10g,丹 參、焦山楂、赤芍各20g,茯苓、茵陳、白茅根各30g,大黃 3g) 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3周為1療程,連 用3療程。

6. HBsAg陽性: 黃芪注射液4~8ml,肌注,每日1~2 次,10日為1療程。停藥1周後再治1療程,兒童劑量酌 減。

7. HBeAg陽性: 黃芪注射液4ml肌注,麻疹疫苗每週 1次,第1周0.5ml,第2周1ml,第3周1.5ml,第4~12 周2ml,皮下注射,並口服維生素C,3個月為1療程。

8. 晚期血吸蟲病: 黃芪注射液4ml肌注,每日1次,1 個月為1療程,酌情給予西藥保肝治療。

9. 消化性潰瘍: 黃芪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次,用 藥1個月。

10. 慢性腎炎: 北芪注射液2ml肌注,每日1次,30日 為1療程。

黃芪膏,每日服量相當於生藥100g,分2次口服,用藥 2周~3個月。

黃芪1.5g/kg·d,煎至150ml,分2次口服,4周後黃芪 液4ml (含生藥49) 每日3次服,連用2個月,同時輔以巰 甲丙哺酸口服治療。

二、外科

慢性瘡瘍: 黃芪粉外敷瘡口,或黃芪、大黃 (3:1)粉外 敷,隔日1次。

三、骨傷科

軟組織損傷性腰腿痛: 參丹參條。

四、兒科

1. 支氣管哮喘: 用黃芪注射液作穴位天府、足三里注 射,每週2次,3個月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2周,共用藥3 個療程。

2. 呼吸道感染: 黃芪提取液 (含生藥2g) 口服,每次 2ml,每日1次,用藥3~6個月。

黃芪、女貞子各10g為1日量,煎成糖漿口服,療程2 個月。

五、皮膚科

銀屑病: 黃芪15g,當歸15g,生地30g,白蒺藜30g, 水煎服,每日1劑; 或用黃芪10g、當歸10g、生地10g、丹 皮10g、梔子10g,荊芥10g、紅花6g、白蒺藜6g、萆薢30g, 水煎服,每日1劑; 或用黃芪浸膏片 (每片含生藥1.33g) 每日2次,每次4片; 或用黃芪注射液 (每ml含生藥4g) 2ml,每日1次肌注,並可合用10%硼痠軟膏、硫磺軟膏、 25%黃降汞軟膏等。

六、五官科

視網膜脫離術後: 參人參條。

七、腫瘤

食道癌、胃癌: 磠砂6g,黃芪15g,甘草5g。硇砂搗碎 放入砂鍋內,加水浸泡10分鐘,武火煮沸30分鐘,加黃芪、 甘草,文火煎30分鐘,沉澱過濾,取汁服用,分2~3次服, 每日1劑,10日為1療程,每療程後隔2~3日繼續服用, 連服3個療程後,可隔5日服5日。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本品補氣昇陽,易於助火。凡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 積內停,陰虛陽亢,癰疽初起等證,均不宜使用; 妊娠晚期 慎用。


中國醫藥養生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最常用的補氣藥之一。


藥用的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所以黃芪有一種豆腥味,這是黃芪的特點之一,有利於鑑別。

作為補氣藥家族中的一員大將,黃芪在臨床上應運極其廣泛,甚至已經深入廚房,成了一味藥食同源的藥材,對於肺氣虛的人群,在水杯中加入適量的黃芪泡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既然黃芪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接下來我們一起揭秘黃芪的功效。

一、補氣固表

黃芪有很好的補肺氣的功效,從而起到固攝肌表的作用。經常用來治療肺氣虛引起的自汗、怕風、易感冒。

二、昇陽舉陷

黃芪性溫,能補氣、升舉下陷的陽氣,在臨床上廣泛用於氣機下陷導致的胃下垂、子宮脫垂、腎臟下垂等疾病,著名的補中益氣湯中的主藥就是黃芪。

三、利尿消腫

除了補氣的作用以外,黃芪還有利尿的作用,在水液代謝障礙的疾病中也有廣泛用途。

四、託毒排膿、生肌

這是黃芪功效中的獨特之處,黃芪通過補氣昇陽的作用,能託毒外出,促進創口膿液的排洩和創口的癒合,在外科疾病中有著及其重要的應用價值。



最後,總結一下,黃芪的功效主要有補氣固表、昇陽舉陷、利尿消腫、託毒排膿、生肌。

中日友好醫院男科王傑研究生 王傳航教授


男科王傳航教授


黃芪,又名綿芪,因大多生長在北方所以又叫北芪。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米左右。莖直立,多分枝,葉片細細呈羽狀;夏季開花,秋季結莢果如毛豆。根肥厚稍帶木質,藥作其老根(生長4年以上)。

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肺、脾、肝、腎經。有補氣固表,利尿化溼、止汗、託毒排膿,生肌斂瘡的功效。常用於氣虛乏力,血虛面色萎黃,表虛自汗,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瘡瘍難潰或久不收口等。

黃芪藥用廣泛,一般常與其它中藥配伍使用。如黃芪與人參、當歸配合可大大增加補氣血的功效,以黃芪為主藥的名方有黃芪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等。

下面簡單介紹幾個黃芪在配伍中的應用。

1,氣虛自汗:黃芪15克,白朮10克,浮小麥15克,水煎服。

2,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黃芪15克,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各10克。當歸6克,水煎服。

3,病後陰傷,自汗口渴,久咳不止:黃芪15克,麥冬10克,烏梅、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

4,久瀉脫肛:黃芪、山藥各15克,白朮、葛根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神農架下養生


功效說的越多門外漢越覺的是神藥,不靠譜。如果這樣認為,就容易接受並樂於接受了。只要是氣虛就可以服用,好處可以服用一段時間自己體會。以我的感覺健康的唯一標準就是平時生活工作身體沒有明顯不適,而且可以可持續堅持。好多裝逼的又是看這個標準,那個標準有啥用,自己身體哪裡不好沒點數嗎。談到氣血感覺好玄,但中醫就是這麼認為的,我就認為健康的標準就是氣血二字,這樣就拉近了中醫藥和普通大眾的聯繫,沒啥玄的,就是氣血虛百病生,平時感覺氣虛天長日久一定會衍生出其他病患,如果你上了點歲數就不會說我瞎說。怎麼判斷自己氣虛呢,還是那句話,自己的反應最靠譜,有沒有爬了幾層樓就有點小喘,平時神疲乏力的情況,如果有,你就該補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