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移植双手!骑车、使筷子……老陈心怀感恩

16年前移植双手!骑车、使筷子……老陈心怀感恩

老陈开心地举起双手

16年前移植双手!骑车、使筷子……老陈心怀感恩

老陈使用筷子

16年前移植双手!骑车、使筷子……老陈心怀感恩

文/生活报记者 刘畅言 摄/生活报记者 张宇驰

即便时隔十六年,但来自浙江的老陈依然清晰地记得2002年国庆节那天的事。“老陈,找到合适的配型了,你来哈尔滨吧。”这个电话是改变他命运的重要拐点。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2001年1月,老陈的双手意外被机器绞断,他慕名来到哈医大一院进行断臂移植,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但最终成功。术后,这双比老陈原来的手臂要纤细白净一些的手臂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这双手臂,依然可以拥抱妻子,牵手孙儿,可以骑自行车,甚至可以操作电动车。唯一的缺陷是,他需要终生服药来防止发生排斥反应。

今年66岁的老陈形容命运就是末班公交车,他是那个赶上的人,“我要终生感谢捐献者和医生”。11日,老陈来到哈医大一院进行复查,结果非常良好,在这里,他第一次向记者坦露移植后的生活。

2001年1月10日 痛失双手

三次接手均失败来冰城求医重启希望

2001年的腊月十六、1月10日,发生了一场事故,是十六年的苦难的源头。

“当时是冬天,我穿着羊毛衫,往前弯腰的时候,衣服刮到了注塑机的开关……”突然开启的机器一下子从手腕绞断了老陈的双手。老陈和断掉的双手被紧急送往了当地医院,经过手术,手接上了。“虽然难受,但是还是有些庆幸,当时就想,好了是不是能回家过年。”老陈的妻子跟记者说起了这段回忆,“当时就这么一个念想。”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并没能实现,老陈的双手出现了细菌感染,接上的双手需要重新截断,之后是消炎,然后是重新手术。如今回忆起来,老陈的眉头还是紧紧皱了起来。3次手术,在痛苦和希望之间徘徊,最后仍是败下阵来,老陈还是失去了自己的双手。

为了躲避异样的眼光,老陈戴上了假肢。除了家里开了个小作坊,老陈原本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接线电工。没有了手,一切停滞了。“吃饭要人喂,一杯水都拿不起来,感觉自己是个废人。”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孩子的父亲,原本内向的老陈愈发沉默寡言了。

2001年的1月23日,哈医大一院骨科主任毕郑刚教授和所在团队完成了我省首例异体双手移植手术,在当时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一时间非常轰动。邻居给老陈带来这样的消息:“电视上演了,哈尔滨有一家医院做了双手移植的手术,你打听打听。”老陈打听到哈医大一院,抱着试试的态度联系了医院。

2002年的初夏,老陈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留下相关资料后,老陈回浙江开始了漫长又煎熬的等待。

2002年10月1日 找到配型

接到配型成功通知他反倒不敢相信

“老陈,找到合适配型了,你来哈尔滨吧。”老陈接到电话时,人是蒙的。

从夏到冬,经过一百多天,老陈一直都在盼,真接到电话他反而不敢相信。“当时是10月1日,蛮激动的,我记得很清楚。”老陈立即来到了哈尔滨,“来的时候已经下雪了,真的挺冷的。”

10月8日,老陈正式入院。现在回想起来,他最大的感觉是忐忑。已经戴了一年多的假肢,如今有了新的希望,也许能有新的双手。让他安心的是,之前哈医大一院已经成功实施了两例手移植手术,而且这次的配型也很匹配。然而在手术之前一切还都是未知,他又怕燃起的希望再次破灭。

2002年10月13日 完成手术

手术近20个小时医生累得瘫倒

2002年10月13日,老陈接受了手术。

据毕郑刚教授介绍,这次手术和之前的比较,难点是神经和肌肉的衔接,前臂移植后比手移植更需要力量。而且,他们需要争分夺秒地完成手术,因为害怕肢体坏死。此外,老陈的双手经历过几次感染、手术,并戴了一年的假肢,肌肉、神经都出现了黏连。手术需要将这些黏连游离出来,然后跟供体的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皮肤的创面一一对接。

哈医大一院骨科四病房的张震宇教授也参与了当时的手术。“记得当时我们跟毕老师从早上四五点开始手术,手术做完已经是晚上的十一二点了,脚都肿了。”据老陈的妻子回忆:“从早到晚一整天,毕老师出来时,累得一下子瘫坐在旁边的床上,真的太感谢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台手术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例同种异体双前臂移植。当时我们的显微外科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地位。老陈的病例曾经在美国的网站上挂过半年。如今十六年过去了,当年为老陈手术的老专家中,有两位都已经过世了,老陈再说起当年的手术,充满了感激。

2003年到2018年 移植成功

能骑自行车啦还接了布线工程

手术结束没两周,老陈的手就能动了,那一刻他觉得太神奇了。经过不断的按摩、复健练习,住院半年后,老陈回家了。他用兴奋的语气说:“我骑了自行车!”这句话的声音很高,很自豪,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饭、去厕所,拿筷子。这一切都是失而复得。

当记者问,手术后有没有握妻子的手?老陈憨憨一笑。妻子却说:“我是不敢!”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之后,妻子对老陈的手只敢保护。“不敢握,又掉了怎么办,感染了怎么办……”似乎是在手术一年之后,妻子才第一次认真地握了老陈的手。“是软的、而且很暖。”说到这一句,似乎想起了之前那么多的艰难,她有点哽咽,然后又笑了。她问记者有没有握过他的手?“握了。”记者回答,然后她笑着问:“是不是很暖?”“跟您说的一样,很暖。”记者答道。

老陈的生活又有了色彩。“我不但骑了自行车,还接了两个布线的工程,现在,我还能骑三轮电动车。”如今老陈66周岁了,小孙女也2岁多了。他说这次来复查看看,没啥大事儿就更安心了。

2018年12月11日 复查良好

原来的手粗胖现在变细长

11日,记者在哈医大一院骨科四病房见到了老陈,方方脸、个子不高、穿着羊毛衫和黑色的裤子,从他卷起的袖子能明显看到当年手术在皮肤上留下的波浪式的伤疤。在胳膊肘往下的位置,前臂移植的交接处,肌肉比两边更粗一些。双手的肤色和小臂已经一致。记者握了握他的手,温暖、柔软、手心微微冒汗。现在他的生活都能完全自理,他还现场给记者表演使用细细的竹筷子,完全没有问题。

老陈看着自己的双手告诉记者:“我原来的手是粗的,也没有这么长。现在我的手苗条了。”老陈也曾想像过,这双手的原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这一切都无从得知,他能够做的就是心怀感恩。如今这双手已经陪他走过了16年的岁月。老陈说,他要做的就是勤勤恳恳做人,如果这次复查顺利,他要回家,多陪家人,做好事,继续经营家里的气泡膜作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