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价值是如何得以彰显的?(下)

“计算广告是如何变现的

我们知道,当前互联网产品的大趋势,就是免费!

可是互联网企业也要活下去,他们也需要有变现的的资产。那些可变现的资产又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互联网行业可变现的核心资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利用流量(traffic)变现。

什么是流量呢?就是有人访问你的网站,或者有人在用你的APP,在这些产品中,除了放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放一些付费内容(Sponsored content),也就是广告。在正常内容里夹裹付费内容,就是流量变现的基础。这个容易理解,有点类似于很多人都爱看电视剧,那么电视台就可以把广告,插播在电视剧里。你想看电视,就得看广告!

但电视台播放广告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千人一面”——所有人看到的广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广告转化率势必不会太高。如何提高广告转化率呢?

除了流量能够变现之外,互联网公司还有一项非常更重要的法宝,那就是数据!

简单地说,通过大数据(特别是用户的行为大数据),互联网公司可以做到较为精准的用户画像(personas),据此判断用户偏好,然后再根据这些偏好,提高付费内容的转化率,这是数据变现的基本原理。

那么这些用户大数据又是如何得来的呢?自然都是来自各种免费的互联网产品,当用户在用这些产品过程中,就会留下蛛丝马迹,互联网公司就会收集这些信息,据此猜测这个用户的属性,比如购物偏好,然后再根据这些购物偏好,来投送相关的付费内容,这比没有任何的指导来投放付费内容,它的效果肯定要好一些。

刘鹏先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例子,如图1所示,可以辅助读者理解一下数据变现的原理。这个图的左半部分说的是流量变现。比如说,假设我们有个网站,每天有10万的访问量,那么就可以在上面放一个广告位,这个广告位可以有个报价,比如说5000块钱,这就是流量变现的价值。

大数据的价值是如何得以彰显的?(下)

图1数据价值的体现

但是这种流量变现的方式,并没有最大化发挥数字广告的优势。因为剃须刀广告的有效受众,基本上都是男性,因此,这个流量里边,有一半的女性受众是被浪费了,那么,该如何合理利用另一半流量呢?

再看图2所示的右半部分,实际上,在计算广告体系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仅仅把男性的一半流量留给这个剃须刀广告客户,对于这个客户而言,它的有效受众的触达,其实并没有损失,但由于他只用了一半流量,因此可以给他打个折, 3000块钱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对流量变现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它还剩下一半女性的流量,他可以用3000的价格卖给另外一家做化妆品的广告主。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它挣到了更多的钱(6000块)。对于广告主而言,他也是满意的,因为他只用花3000块钱的成本,就获得了原来他要花5000块钱成本,才能触达的有效受众。所以,这是个双赢的生意!

实际上,我们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基本上,存在一个利益守恒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某个方面获得了利益,通常是会在其它方面,以某种形式(或显式的或隐性的)利益牺牲为代价,换回来的。

双赢(或多赢)是不符合利益守恒原则的。既然是双赢,一定需要新的资源加入到这个利益分配过程当中,那么这个资源是什么呢?

这就是数据的价值!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数据变现的秘密。

计算广告的收益——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得到这1000块钱的溢价,是因为他们有了每一个用户的性别数据。如果再接着问,他们为何能有这些数据,还不是我们用户“免费”使用了人家的产品嘛?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时,付出的第一个代价,就是不经意间泄露了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你看看,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背后,其实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光是个普世化的认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甚至还给出“没有免费的午餐定理(No Free Lunch,简称NFL)”的理论证明。该定理是由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的教授Wolpert和Macready等在1997年提出[5],其结论是:由于对所有可能函数的相互补偿,最优化算法的性能是等价的。该定理通俗来说就是,如果某个算法在某个场景下,获得了最优性能,但它在其它场景下,一定付出了性能代价,不可能在什么场景下,你都最牛。就看当前场景下,算法优化后的性能改善,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值还是不值!

苏萌、柏林森和周涛等人曾合著了一本书,叫《个性化:商业的未来》[6]。我们不能说这本书的观点是错的,但如果这本书的观点是正确的,根据NFL原理,我们同样也可以写另外一本对应的书籍《隐私获取:大数据公司盈利不得不说的秘密》。

因为所有的个性化服务,都必须以获取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即隐私数据)作为前提,没有个性化的数据,自然就不会有“贴心”的个性化服务。

计算广告盈利水平的提升,肯定离不开用户隐私数据的获取,而用户的大数据隐私保护,肯定也是计算广告绕不开的研究话题。

“计算广告的收益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得到这1000块钱的溢价,是因为他们有了每一个用户的性别数据。如果再接着问,他们为何能有这些数据,还不是我们用户“免费”使用了人家的产品嘛?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时,付出的第一个代价,就是不经意间泄露了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你看看,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背后,其实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光是个普世化的认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甚至还给出“没有免费的午餐定理(No Free Lunch,简称NFL)”的理论证明。该定理是由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的教授Wolpert和Macready等在1997年提出[5],其结论是:由于对所有可能函数的相互补偿,最优化算法的性能是等价的。该定理通俗来说就是,如果某个算法在某个场景下,获得了最优性能,但它在其它场景下,一定付出了性能代价,不可能在什么场景下,你都最牛。就看当前场景下,算法优化后的性能改善,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值还是不值!

苏萌、柏林森和周涛等人曾合著了一本书,叫《个性化:商业的未来》[6]。我们不能说这本书的观点是错的,但如果这本书的观点是正确的,根据NFL原理,我们同样也可以写另外一本对应的书籍《隐私获取:大数据公司盈利不得不说的秘密》。

因为所有的个性化服务,都必须以获取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即隐私数据)作为前提,没有个性化的数据,自然就不会有“贴心”的个性化服务。

计算广告盈利水平的提升,肯定离不开用户隐私数据的获取,而用户的大数据隐私保护,肯定也是计算广告绕不开的研究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