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魏梁交兵(1)

那位说了,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

是!

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不复杂——

从萧衍这头儿说,前几年北魏趁着南齐内乱,占了齐朝不少地皮;而且由于裴叔业降魏,鲜卑铁骑越过淮河,兵锋直抵长江防线。

源自古老的战略原则,守江必守淮;淮河防线一丢,南齐的长江防线等于裸奔,这让萧衍怎么可能舒服?

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而从元恪角度说,其实他本人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打;从他粑粑元宏占领南阳盆地,直接威胁南齐襄阳,再到裴叔业带着寿阳来降,其实北魏在两国对峙过程中已经占了极大的地缘优势。

要说不爽,只有一个地方,这就是之前萧衍曾经战斗过的义阳,此时还在南朝手中。义阳的存在,将北魏西线的南阳跟东线的寿阳分割开来,使得北魏军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都不敢大胆南下。

因此,就在萧衍跟萧宝卷鏖战之际,北魏一帮鹰派大臣,如源怀、元英、田益宗等人便纷纷建议元恪赶紧发兵南下。

不过这会儿元恪正处心积虑搞定辅政的几位叔王,元恪没有采纳大举南侵的建议,仅仅同意了田益宗等人在义阳周边地区采取军事行动。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让元恪改变了主意;此人就是从萧衍刀下逃出生天的前齐鄱阳王萧宝夤。

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萧宝夤自从侥幸从萧衍的刀口下逃生,复仇的火焰一直在他胸中燃烧。

公元502年4月,萧宝夤被护送到洛阳,见到了元恪。

为了能请动北魏军南下,萧宝夤跪在魏宫的大殿外,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哀求元恪出兵帮他复国;当时正下着大雨,狂风暴雨中萧宝夤哭声凄厉,让人听着挠心(“及至京师,世宗礼之甚重。伏诉阙下,请兵南伐,虽遇暴风大雨,终不暂移。”)。

同是龙子凤孙,此时的境遇却是冰火两重天。

这会儿元恪还没有做好南下的准备,因此也就没答应萧宝夤;到了年底,陈伯之逃到了北魏,也上书劝元恪南下消灭萧衍;并且把南梁的虚实说了个底儿掉。

元恪觉得机会来了,公元503年2月;元恪召集文武大臣开会,商议伐梁;会上元恪封萧宝夤为齐王,让萧宝夤扮演几十年前宋王刘昶的角色。

军国大事,不是一两次会议就能议出结果;一来二去,几个月过去了,北魏朝廷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可是到了当年6月,扬州刺史元澄的一份折子到了朝廷,促使元恪下定决心。

在折子里,元澄说萧衍派出军队封锁东关(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坞),其目的是想让巢湖上涨,引起洪水泛滥。巢湖方圆四百多里,但是东关狭窄之处仅有数十步,如果敌人的计划得逞,湖水泛滥而出,那我军在淮南的各个堡垒必定会被淹没。而且南方人水性好,他们一面决堤淹咱,另一面发兵进攻,弄不好,咱就得吃大亏。故此请陛下当机立断,出兵伐梁。

元恪览罢,也觉得是不能再拖了;于是下诏,发冀、定、瀛、相、并、济六州锐兵两万,八月前赶到寿阳,并淮南兵3万,再加上萧宝夤和陈伯之的招募的民兵,统一由元澄指挥,从东线对梁开战。与此同时,元恪下旨,任命镇南将军元英为都督征讨义阳诸军事,从中线对梁作战。

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按时间顺序,梁魏之战的大战,首先在义阳方向打响——

北魏军大举集结,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他们打算干什么;守在一线的南梁司州刺史蔡道恭听说北魏军将至,赶紧一面飞马进京告急,一面派部将杨由出城坚壁清野,把城外的三千多家居民迁往贤首山(河南省信阳市西南);并于此处建起了三座营寨,跟义阳成掎角之势。这一切刚弄好,元英就到了;看北魏军兵势强劲,贤首山营寨里的百姓害怕了;居然内讧,将杨由给杀了,随后下山投降了北魏军。

首战得胜,元英接下来便直扑义阳;但是此处既是南梁重要的前哨阵地,肯定不那么容易啃。梁军在将领吴子阳率领下与北魏军展开缠斗,虽说伤亡很大,但始终没让元英得逞。打了整整一个月,义阳方向打成了胶着。

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义阳这边儿没得手,北魏军在东线却进展迅速。元澄出兵后不久,关要、颖川、大岘、白塔、牵城、清溪、焦城、睢陵诸要塞相继沦陷,梁军接连战败,北徐州刺史司马明素被擒,北徐州长史潘伯邻战死。

元澄得势不饶人,分出一路,由部下将领党法宗和傅竖眼率,扑向了阜陵(今安徽全椒境内),只要拿下阜陵,北魏军就能再现当年拓跋焘饮马长江的辉煌。

守阜陵的是南梁新上任的南梁太守冯道根;这是位猛人。初来乍到,他就下令整修城池,并且四处撒出侦察兵,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开始的时候同僚们还笑话他,觉得这货纯粹小题大做,拿着鸡毛当令箭。但冯道根不为所动,亲自监工做战争准备。

果不其然,城墙还没修缮完毕,北魏军真的来了。

敌人大军兵临城下,之前那些嘴炮一个个吓的面如死灰;这会儿就看出真颜色了,冯道根哈哈一笑,下令弟兄们打开城门,冯爷亲率两百名梁军杀出城来。

敌人来了两万,冯道根就带2百;一场血战下来,北魏军被狠狠咬了一口。

带队的党法宗表示不服,集结主力挑战;这次冯道根更猛,就带了100人出城;向着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决死冲锋。

有领导带头儿,人数上的绝对劣势并不影响梁军将士爆发出惊人的血性;是役,北魏军再度大败。

这次败仗一吃,再加上北魏军因为是急行军,粮食不足,没几天就断炊了,党法宗知道再打下去没讨不了好,只好讪讪的率部北撤。

萧衍和元恪都是各有一摊子内政要忙,这么快就干起来了?是!

北魏中路在义阳城下进展缓慢,东路军又在阜陵受挫;梁军趁势发起了反扑。

公元504年正月刚过,梁征虏将军赵祖悦在东关和陈伯之的民兵接上了火,结果“祖悦败绩”。

一场小败,把北魏军的目光拽到了东关,而实际上,这是萧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南梁将军姜庆真率部昼夜兼程扑向了淮南重镇寿阳。只要拿下此处,就等于切断了东路北魏军的补给线,元澄也就只剩下退兵一条路。

姜庆真动作很快,快到一举攻陷了寿阳外城,元澄那边儿居然毫无反应。

本来梁军很有希望收复寿阳;但姜庆真运气不好,碰上了元澄他妈孟氏,一位威武无敌的老娘们儿,生生把他的努力遏制住了。

姜庆真打过来,留守的北魏扬州长史韦缵惊慌失措,无计可施;看他这熊样,元澄的老妈大怒,老太太接过指挥权,亲自登上内城城墙,激励众军。

人老太太可不是玩儿虚的,梁军志在必得,攻势异常猛烈,城下射上来的箭矢铺天盖地,老太太就顶着如蝗的箭雨指挥作战。

两军从凌晨一直打到日落西山,梁军也未能越雷池一步。

就在此时,得到消息的元澄派出援军分批赶到,姜庆真虽然击败了首先赶到战场的萧宝寅所部,但北魏援军源源不断,姜庆真见取胜已无可能,只得虚晃一枪,率部撤出战斗。

寿阳形势得以缓解,元澄腾出手来,瞄上了南梁重镇钟离(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镇东面)。

萧衍命令冠军将军张惠绍、彭瓮、张豹子等将率领一万人马向钟离送粮,准备做长久打算。结果这支部队遭到北魏军伏击,张惠绍、赵景悦等数十名将校力战被俘,梁军被歼过半;粮食不用说,都成了鲜卑人的战利品。

不过野战得胜,元澄也碰上了之前姜庆真的问题,本来他想一鼓作气拿下钟离,但镇守钟离的南梁北徐州刺史昌义之也是个犟脾气,死战不退,北魏军多次猛攻,最后都无功而返。

元澄攻势受挫,本来就挺被动,不久之后又赶上天降暴雨,淮河水位猛涨,元澄只好率军撤退;但是北魏军撤退组织的很糟糕,不仅迷路了,而且还被洪水淹死了不少当兵的;等元澄狼狈撤回寿阳,一清点,折了四千多人。战后追责,元澄被连降三级。

北魏东路的攻势,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东线的战事暂告一段落,而梁魏西线的战事却依然如火如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