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無名之輩》,饒曉志&雷志龍:他們都是過客型的人(1729期)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文丨隨芳芳

一個月前,很多人都沒想到在好萊塢大片雲集的11月,會有一部國產現實題材影片殺出重圍。《無名之輩》在上映第6天登頂單日票房冠軍,並連續蟬聯16天,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超過7.5億,豆瓣評分8.2分。

影片上映之前,導演饒曉志和編劇雷志龍對影片票房的期許分別是2億和1億。看到現在的成績,饒曉志表示感謝觀眾抬愛,雷志龍既興奮又焦慮,因為不知道下一部作品該怎麼辦,始終把功勞推給導演和演員。

伴隨《無名之輩》討論的,除了對小人物的共鳴,還有對影片多線敘事的爭議,兩人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你好,瘋子》也被拿來比較一番。近日,編劇幫(bianjubang)對饒曉志、雷志龍進行專訪,分享影片背後的創作故事。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他要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我就在旁邊跟著鼓掌”

如果用電影裡的人物來比喻饒曉志和雷志龍的關係,兩人就像“眼鏡”和“大頭”一樣,“他要做大做強、再創輝煌,我就喜歡在他旁邊跟著鼓掌,他想去哪我可以陪著,他想做啥我也捧場”,雷志龍如饒曉志的迷弟一般,採訪中無論回答什麼樣的問題都能提到饒曉志,並且事事以他為先,時不時來一番“商業互吹”。

談到兩人的相識過程,雷志龍直言饒曉志對他有提攜之恩。2013年,兩人合作話劇《東北往事》,雷志龍原本只是在一旁出主意的策劃,意外之下拿起筆來,成就了兩人首次合作。說到這,雷志龍還稱饒曉志為“貴人”。

雖然饒曉志和雷志龍相識不過五年時光,但相處起來就像十多年的老友。回顧之前的經歷,兩人就像平行線一樣,有著相似的成長環境和創作歷程。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導演、編劇 饒曉志

饒曉志來自貴州的小鎮,一路從縣城、省城漂到北京,雷志龍從江西出發,用相同的軌跡也到了北京。在相識之前,兩人都以導演、編劇兩種身份活躍在戲劇舞臺上,同是戲劇圈的老人。《東北往事》順利合作之後,兩人又繼續合作了話劇《左耳》,電影《你好,瘋子》等作品,從工作、生活上都成為了彼此的好夥伴。

當饒曉志聽完《瞎子》這首歌后,他找到雷志龍,兩人就著這首歌,一邊擼串,一邊回憶過往的經歷。雖然當天兩人沒有聊到任何有關劇本的東西,但《無名之輩》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萌芽了。

說起影片的創作衝動,饒曉志不知道被多少記者問過相關的問題,他表示自己也說不清楚,大多數時候,他的答案是“鄉愁”。但其實,“鄉愁”這兩個字也是影片上映後才總結出來的。“我覺得創作衝動特別私人,它怎麼出現的,又怎麼演變成現在的故事,中間的過程特別複雜和巧合,真不是能解釋出來的。那個東西就是靈感吧。”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編劇 雷志龍

雷志龍解釋道,“導演是一個能量情感特別大的人,但是他又羞於表達,那首歌可能打開了一個開關,讓他有一個路徑把情感展露出來。”

《無名之輩》不像《瘋狂的石頭》

結構更像《清明上河圖》

像片名一樣,電影由眾多“無名之輩”的故事組成,一個尋槍的保安,一個想自殺的殘疾女子,兩個搶手機店的憨匪,在一個普通的日子裡被擰在了一起。影片成為黑馬被熱議的同時,關於“多線敘事”的話題也爭論不休,更有人把《無名之輩》與《瘋狂的石頭》《兩杆大煙槍》等影片比較起來,批評影片邏輯不通順、多線敘事混亂等。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提到多線敘事,饒曉志有些無奈,他表示創作的初衷是人,而不是為了炫技,“因為他們是無名之輩,讓大家記住就夠了。”他再次提到聽《瞎子》時的感受,“我們聽完《瞎子》浮現的都是家鄉的人,或者見過的那些小人物。一開始這幾組人物是各寫各的,中間根本沒有聯繫,期間各種各樣的變化都有。把一組一組的人寫完後才讓他們交叉的。”

雷志龍認為《無名之輩》不同於常見的多線敘事,它的結構與《清明上河圖》相似,是散點透視的方法,“個人在他那個語境裡都是主角”。他把影片的結構和人物比喻為櫝和珠,希望大家不要買櫝還珠。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正如片名,電影《無名之輩》有幾條線索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影片裡的“無名之輩”,在銀幕之外,觀眾席還有更多的“無名之輩”,他們與影片裡的人物同歡笑、同哭泣。感同身受之餘,銀幕裡的“無名之輩”和現實生活裡的普通人相比,似乎又多了一些傳奇性。

他們的傳奇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把他們的生命濃縮成一天才變成傳奇,其實有很多的故事提煉出來也是傳奇,他們還是生命中過客型的人,新聞報道里也有好多人,每天豆腐塊那麼大一點新聞,其實也一下就過去了,能有什麼傳奇不傳奇?只是比稍微更平淡的人生多一點漣漪而已。”饒曉志認為這不是傳奇,而是意外。

雷志龍覺得沒有人是平凡的,每個人都蘊含著故事,只要寫出來也會覺得傳奇,“比如一個女孩穿紅裙子就是一個傳奇,第一次穿裙子就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變化,她開始有性別意識,然後不斷強化,這就是很好的故事。”

饒曉志:資方排最後

雷志龍:導演排第一

《無名之輩》的劇本創作期間,兩人的第一部電影《你好,瘋子》上映,票房的失利讓饒曉志受到打擊,“《你好,瘋子!》上映是在過元旦,新年沒過好。”提到對《你好,瘋子》的遺憾,雷志龍稱自己沒有立場去談,因為是第一部電影作品,反而是開心更多一點。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你好,瘋子》改編自饒曉志的同名舞臺劇作品,在完整話劇劇本的基礎上,雷志龍花了八個月的時間進行“電影化”,影片上映後還是被觀眾認為有“話劇腔”。“導演和我聊過很多次關於‘話劇腔’的問題,什麼才叫話劇腔?不光是臺詞風格的問題,

對強假定性、強設計感的元素,觀眾會覺得有些失真,一看導演是話劇導演出身,所以就很容易把那種‘失真’感判斷為‘話劇腔’。”

因此在《無名之輩》劇本創作階段,饒曉志和雷志龍著重規避強假定性帶來的失真感,“臺詞儘可能的口語話,所以自然而然會選擇用方言,之後在導演的控制和引導、演員的表現,以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讓電影呈現出生活質感,使劇本結構上的強設定‘軟著陸’了”,雷志龍說。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無論話劇還是電影,藝術作品中都暗含著創作者的個人表達,作為面向大眾的藝術形式,同時又需要與觀眾產生共情,在兩者之間的平衡常常成為創作者的考驗。饒曉志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感受排在了第一位,“我做話劇的時候,

第一先考慮自己的感受,第二考慮觀眾的感受,第三才考慮資方的感受。

在饒曉志看來,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打動,更談何觸動觀眾。敢把資方排在最後,他十分有底氣,因為他總是能贏得資方的信任。雷志龍說,“導演是一個很擅於幫別人著想的人,他並不是執拗的一定要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判斷,每個項目他都會把資方的訴求考慮進去。”

同樣一個話題,雷志龍把自己排在了最後,“我是先考慮導演,再考慮觀眾和資方,最後是自己。我與曉志導演合作多年,他能掌握好表達與觀眾共情之間的平衡,我就沒有什麼負擔,只要盡心盡力完成好自己的份內工作就好。”

回顾《无名之辈》,饶晓志&雷志龙:他们都是过客型的人(1729期)

《無名之輩》上映已經26天了,票房和觀眾反響都超出了饒曉志和雷志龍的預期。看到現在的成績,饒曉志表示,“感謝觀眾抬愛”,雷志龍則心情複雜,有激動和揚眉吐氣,也有焦慮和壓力,他始終把功勞推給導演和演員,提醒自己不要“給自己加戲”,做好自己。

主編 | 劉江平

E N D

往日精彩內容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界面 | 抖音 |騰訊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