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士兵却说伙食连猪食都不如?

许锰


日军的牛肉罐头,和其他的食物配给一样,都是一个供应越来越烂的过程,倒也不是日本大本营不想让士兵们吃好喝好,实在是有心无力,到战争末期,随着日本海军全面崩溃,海上运输线不断被封锁,日本本土只能任凭海外日军各部自生自灭了。

如果单纯看日本军队对士兵们的伙食标准规定,那是相当不错的,总之每天都有足够的大米、肉食、蔬菜、腌菜和各种调味品,此外,每天每个士兵还有少许茶叶、清酒、甜食和香烟的配给,虽然比起美军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放在亚洲,那是相当可以的了。

这人是铁饭是钢,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说明粮食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而在二战中,众所周知美军士兵的营养条件是最好的,美军规定的标准每个士兵是每天4300卡路里的热量摄入,其他欧洲国家的军队次之,二战中一般士兵每天需要摄入3000多卡路里才能满足打仗的需要,而日军在二战中最好的时候能满足的也只能达到美军的一半,每个士兵只能满足2000多卡路里的热量供给。

即使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前后,日军总兵力约为108万,其中大部分被派往中国战场,此时日本的战争机器尚能基本满足一线作战部队的食物配给,此时的牛肉罐头是正儿八经的牛肉,大多进口自美国牛肉(便宜,现在也是很便宜的),也很好吃,充分考虑到士兵的营养需求,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大米、肉食、鱼类、水果、蔬菜……甚至还能搞点咖啡,他们也很少吃中国人的东西,怕中国人下毒,但随着日本战线拉大,很快物资供应就不行了,规定的伙食标准也根本实现不了,日军只能靠“就地补给”,说白了就是抢东西,扫荡中国人的村子,抢劫鸡牛羊等一切能发现的牲畜和粮食。

至于牛肉罐头,里面的牛肉也越来越少,开始掺杂各种牛血、杂粮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味道吃起来“像甘蔗渣”,没味道,大家都不爱吃这东西,称之为“猪食”。

1941年,日本和美国开战后,约有240万军队,210万为陆军,其中40万驻守本土,130万在中国战场,投入到太平洋战场的约有40万,这点兵力显然不够,于是日军军队规模也急剧扩大,到1942年已经扩增到了720余万,而军队的供给也很快陷入了崩溃。

当然,以上说的主要是日本陆军,日本海军作为“贵族”军队,自然享受的伙食待遇是远超陆军的,1942年,陆军三大参谋之一辻政信中佐,去联合舰队找山本五十六,因为日本陆海军是严重不合的,为了羞辱他,在大和号军舰上,日本海军给了他一份军曹士官级别的伙食,没给他军官餐。可就这海军军曹餐也把辻政信中佐吃的感动的“泪流满面”:你们海军吃的真是太好了……他后来称大和号为大和宾馆。

这个也不奇怪,日本海军师从英国人,英国海军是很讲究军官阶级区分,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是严格区分的,不同级别享受不同伙食待遇,日本海军军官吃饭时,还要穿礼服、乐队伴奏、用刀叉,水兵在一旁伺候,那日子可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到了战争后期,海军的伙食也不行了,但再差,也比日本陆军好得多的多了。

如果把各地的日军比惨的话,日本本土和中国派遣军的日子还算可以的,至少不会饿肚子,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日军就惨的多了,无论是新几内亚,还是瓜岛、硫磺岛等等,日军饿的都要吃人了。


云中史记


这种连猪食都不如的“牛肉罐头”,美国人还想吃呢,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美军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里面全是肉,长时间吃就会反感,据美军士兵回忆称,二战时间吃牛肉罐头都吃出阴影来了,还不如日本的罐头。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军用罐头里装的是什么?

其实日本人没有说自己国家的牛肉罐头像猪食,而是他们根本就很少吃牛肉罐头,二战时期,日本发动兵力侵华,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本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牛肉有限,但是渔业却非常发达,所以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日军配备的罐头大多都是鱼类罐头,其次就是猪肉罐头,但是日本的罐头里不仅仅是只有鱼和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大锅烩”、“大和煮”,里面除了肉,还有土豆、蔬菜、胡萝卜之类的,另外还会有日式味增,用来调味的东西。

所以如果是长期来说,日本人的这种罐头更利于长期食用,我们也经常看见电视剧里面,抗日士兵每次打了胜仗,清理战场时发现有日军罐头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庆祝的时候还将日军罐头全部放在一起充当菜吃。

牛肉罐头像猪食,实属无中生有

而网络上说的什么日本人说自己的牛肉罐头是猪食,也有可能是因为在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新四军抢了日军的一批牛肉罐头,结果吃的时候发现里面全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血,所以大家也都这么认为。其实是无中生有,更多的是我们国家文人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毕竟这种国恨还是难以化解,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达到让人感觉日军恶心的一面。

当然肯定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只是日本在二战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牛肉罐头,这里面的牛肉也是实打实的,和美军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一样,但是只有军官才能吃,到了中后期,物资短缺,日军牛肉罐头已经供不应求,所以就减少了牛肉的成分,添加一些猪肉进去,但远没有网络上说的那样,用牛血和其他杂粮参合在一起,这种牛肉罐头没有一点点味道,非常难以下咽,所以日军就称之为猪食。

细细想来,日军在牛肉缺少供应之后,确实用猪肉替代了,也就是上面说的那样,是用猪肉和其他配菜参合,营养价值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是牛血和其他杂粮随意参合,怎么可能?哪有自己国家对士兵这样的,要知道如果吃的有问题,对于战斗来说是非常有影响的。

然而真正到了后期,很多日本士兵都是抢钱抢粮,日本国内在投降前,负责供应粮食的军官在会议上指出,如果再不投降,日本士兵的粮食供应需要没人减少一半,而且只能维持到12月,也就是半年左右。不过说实在的,日本人在饮食方面确实有很多食物都理解不了,总喜欢吃生食,让人有些反胃。


羽评郡主


日本制造一向以物美价廉著称,但日本人在二战时期造的罐头却堪称假冒伪劣产品,让人叫苦不迭,日本军官和士兵都不愿吃,斥为连猪食都不如。

罐头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最早的玻璃罐头由法国人发明,然后来国人又发明了铁皮罐头,但如今的铝箔包装罐则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

罐头的作用是让食物变得容易储存,特别是美国人发明的铝箔包装罐,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仅可以长期储存不会变质,还可以加热食用,为士兵提供热量,因此深受野战部队欢迎。

二战时期,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世界首屈一指,罐头产量更是惊人,而且内容丰富,肉、菜、饼干、糖果、咖啡都可以放进罐头里,伙食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后来美国也曾援助中国大量的军用罐头,可惜只有高级军官才有资格享用。

日本人也造罐头,日本罐头里贮存的是一种叫“关东煮”的美食,也叫“牛肉畑煮”,就是把牛肉、菜等煮在一起,压缩到罐头里。战场上,士兵把罐头一加热,然后配上米饭,就可以连肉带菜,美美吃一顿。

但日本毕竟资源有限,到了战争后期物资紧缺,伙食供应乏力,这种牛肉罐头只能特供给高级军官,罐头质量也随之下跌,牛肉越来越少,只有一丁半点的牛肉末,牛肉量跟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里的牛肉量不相上下。

再到后来,日本实在一点牛肉都没有了,只能自欺欺人,用牛血和各种杂粮混合起来充当牛肉罐头,吃起来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日本军官形容“味道像甘蔗渣”,称之为“猪食”。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陈大雷曾缴获了日军的一批牛肉罐头,他以为这种罐头会像美国援助给国军的罐头一样美味,就拿来请刘司令喝酒当下酒菜,结果发现味同嚼蜡,压根就无法下咽,陈大雷还据此做出判断——日本鬼子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中国战场上的日本鬼子尤其喜欢烧杀抢掠,影视剧中的鬼子进村必定把老百姓的鸡鸭猪羊洗劫一空,主要就是因为日军的后勤给养跟不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死啦死啦曾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打仗好啊,把大家都打成穷光蛋了!

当时,炮灰团依靠一门37MM战防炮挑战整个南天门的日军炮群。刚开始时,日军炮群会疯狂反击,炸的祭旗坡昏天黑地的。可是,等到后来,克虏伯打一发炮弹过去,日军也只会换回来两发炮弹。可见,日军也是越来越穷了。

二战时,财大气粗的美国面对战争时,也是有捉襟见肘的一面。要知道,在美国参战之前,美国的厂家还有实力向日本出售牛肉罐头。没错,日军最初的牛肉罐头大都是美国人提供的。可是,等到美国参战以后,美帝发现军队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了。几百万军队散出去,每天光吃肉都要消耗不少钱。

于是,善于精打细算的美国人,开始为军队购买一种罐头--午餐肉。其实就是猪肉打碎后,再混合淀粉,加上盐。初期,肉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可是,随着战争进行,为了省钱。午餐肉里面的“肉”越来越少。对于美国大兵来说,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以及淋病一样,是全球各地几百万美国大兵的“共同敌人”。

不过,盟军们却很喜欢吃美国大兵不爱吃的午餐肉。尤其是苏联,认为午餐肉是非常好吃的美味,而且,苏军还认为午餐肉是美军给的最好的援助。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在中国战场上,我军能吃口热饭就很满足了。

日军说自己的“牛肉罐头”连猪食都不如,这是在中国战场上把嘴吃刁了。

前面也说了,日军的“牛肉罐头”最初是采购自美国的。因为,日本基本上没有畜牧业,不可能提供牛肉。而在美国参战前,日本为了保证士兵的营养供应,从美国采购了很多牛肉罐头。这种罐头并不是纯牛肉的,因为纯肉太贵了。所以,根据日本人的“预算”,美国供应商往里面添加了各种蔬菜。所以,牛肉罐头的准确名字应该是“牛肉炖菜罐头”!

牛肉罐头绝对是日军最好的食物,因为,等美国参战以后,日军连牛肉都吃不上了。日本只能依靠自己本土供应商,搞一些鱼肉(鲸鱼)做成罐头。为了做得能吃,日本人往里面加了一些牛血或牛杂碎,成了“杂粮罐头”。

不过,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并不稀罕这种罐头。因为,日军在中国推行“以战养战”和“三光政策”,随意烧杀抢掠。日军根本不用靠罐头来补充营养,侵略者们嘴馋的时候,可以随意去中国人家里牵羊杀牛。而且,日军还会把吃不完的牛羊集中起来,运到后方做成罐头。

这就是日军的“以战养战”政策之一。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老班长眼里噙着泪花:“你们几个敢死队员马上就要组织冲锋了,临冲锋之前还有什么嘱咐需要我代转向你们家人交待的吗?”冲锋队员:“没……没有,可是俺有个要求,能不能给俺一个土豆吃……”


这段对话应该是援朝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士兵在极度严寒的天气下,没有棉衣,没有后勤食物补给,甚至连脚上穿的一双破草鞋都是奢侈品,“只想吃一个土豆”是多么简单的要求,然而也没能得到满足。即便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军还是坚持到最后,打赢了一次又一次攻坚战。

其实,在战争年代物资严重匮乏,很多时候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成了奢侈的代名词,那么,为何二战时候日军明明吃的牛肉罐头,却还在说是猪食呢?要知道,罐头这种高大上的食品对于我军简直就是美味佳饶。


当然,这个问题只能从日军自身对伙食标准的高要求来讨论,不能与我军的伙食标准联系到一起。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了“脱亚入欧”的进程,国内经济迅速提升,并且靠着甲午中日战争又拿到巨额赔款以及战略要地,进一步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资本主义在向终端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广泛不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第一次大战的爆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国内想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于是一场掠夺战争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

而在日本发动战争的初始阶段,虽国内正在经历危机,但军队的后勤补给仍旧可以得到充分满足。据一名跟随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在1937年到1939年来华的上等兵在自己的日记《东史郎日记》中记载,战争初期日本国内完全能够满足作战部队的食物供给,士兵们吃的牛肉罐头也是正经的牛肉生产出的,甚至有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牛肉。



因为没有充足的营养,士兵的战斗力势必会下降,所以在战争初期,士兵的营养很均衡,大概计划每一名士兵每天所需的食物清单在《东史郎日记》中有记载:米640克、麦200克、牛肉罐头150克、咸菜110克、泡菜40克、酱油20克、盐12克、糖15克,甚至还为士兵提供茶3克或者咖啡之类的提神饮品。

但等到开始打起仗来以后,日军高级将领发现“三个月结束”的小目标完成不了了,于是受限于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一线士兵不可能吃到上述清单中的所有食物,那些资料上的数字只能是在后方或是在平日演习中才可能吃到的。

并且,随着战线逐渐拉长,日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原本供给就不是很充足的牛肉罐头,到了后来基本上已经和牛肉没关系了,很多士兵拿到手的牛肉罐头中也就是只有点牛血或者杂碎之类的带有点牛肉味的东西,据日军士兵回忆,战争中后期,人们吃的“牛肉罐头”就像甘蔗渣一样,食之无味,用当时日军士兵的话讲,甚至连猪食都不如。

其实,严格来讲,在日本本土或者中国作战的日军的伙食,即便是他们声称的“猪食罐头”也是非常不错的,且不说我军过草地吃树皮,甚至很多战士直到牺牲之前都没吃过一次热乎的饱饭,肚子之中都是棉絮。单说在东南亚,例如缅甸、印度、太平洋硫磺岛等地作战的日军,其中在有着“绞肉机”称号的硫磺岛战役期间,美军将日军打的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别说罐头了,任何补给品基本都消耗光了。


小小嬴政


“猪食”说的很对嘛,毕竟是给日寇吃的,你懂得
言归正传,日军为什么把“牛肉罐头”叫做猪吃的呢?

其实,二战前期日寇的经济和国力领先中国,这时候日军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

据史料记载,日军伙食每人每天大概为米:640克,麦:200克,罐头肉:150克,乾菜:110克,泡菜:40克,酱油:20克,盐:12克,糖:15克,茶:3克。这种标准虽然比不上欧美但是比那时候的国军还是强太多,更不用说八路军了。注意,这时期的日本牛肉罐头是真的牛肉。

变化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统帅部可能吃牛肉罐头“吃多了”,不想吃了,于是和罐头出口国美国打起来了。

日军的罐头

打着打着,日军后勤部发现,“八嘎,没罐头了”。这是由于日本本土物资匮乏,和美国撕破脸皮后人家也不给日本粮食。日军一个大官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把

牛血和杂粮的混合成牛肉罐头”,不得不说日军造假能力还是一流的。没想到罐头发下去以后,底下士兵不买账了,原来日本人不但“扯淡”一流,“肚子”也得一流,一吃这“像甘蔗渣”一样的牛肉罐头纷纷不干了,不干也不行,不吃就没吃的,于是也就发发牢骚,继续吃自己的猪食。哦不,罐头了。

日军在“咪西”

以上就是小编的“扯淡”,欢迎各位看官接力哦。


电视剧里看历史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不由自主的的就会想到《亮剑》中一个剧情:

李云龙在着急部队准备攻打平安县城时,独立团一营长张大彪嘴里说着“天天小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再配上那得瑟的表情,可以明显感觉到小日本的罐头对于八路军来说,那可是相当高档的食品。


在一些关于二战时期的资料显示,日本陆军士兵的伙食标准是这样的:

米,640克;麦,200克;罐头肉;150克;乾菜,110克;泡菜,40克;砂糖,20g……

在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制定的伙食标准应该还算是不错的,有米饭,有罐头肉,还有砂糖。

但是,标准是一回事,实际发到手上的又是一回事。按照《东史郎日记》中的记载,日本陆军的士兵基本上很难分配到标准要求的口粮。


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战争的爆发,资源匮乏的日本人深陷在战争的泥潭,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从日本本土运往各个战场后勤物资得不到保障。因此导致了这种情况。

比如在东南亚战场上,日军在行军作战时只能携带五天的口粮,五天之后如果到不了下一个驻地,就只能自行解决口粮问题。因此在二战时期流传着日本人吃战俘的事情,这并不是凭空捏造,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曾发现过被日军吃掉的美军骸骨。

在中国战场上,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人在配发的口粮吃完了之后,就开始就地取材,说白了就是到处去百姓家里抢,粮食、牲口,但凡能吃的,通通抢走。


而日本士兵把“牛肉罐头”说成“猪食”,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战争,导致日本国内的物资迅速消耗,而美国等国家又对日本进行封锁,日本人哪里还有什么牛肉去做牛肉罐头,只能用各种劣质的肉在配合上其他东西来做成劣质的牛肉罐头发给士兵,这个就是日本士兵口中的“猪食”。

然而,日本人口中的猪食,对于八路军来说却是相当高档的食品了。能缴获到日军的牛肉罐头,就像过年了一样能吃顿好吃的。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把日本人赶出来神州大地,更加让后人值得钦佩!


胡史乱翔


今天纵横写了一道关于苏联红军在二战时期的伙食问题,在战争中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国大兵,剩下哪个国家的士兵日子都不好过,苏联士兵是二战初期过的特别困难,美国租借法案把苏联纳入后苏联士兵的日子就好过了,日本在战争初期很好过,在美国贸易制裁后就不好过了。

可见,真正决定你日子好过不好过的,还是老美啊!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实在是因为美国断了他的口粮啊!

食物补给对战争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的时候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际上在一场战争中的后勤补给人员比打仗的人还要多,随着近代食物保存技术的进步,也深刻影响着战事的发展。

那么,日本人吃的牛肉罐头,为何士兵却说连猪食都不如呢?

这个要分前期和后期,在二战前期的时候,日本的牛肉罐头肯定是真的牛肉罐头,在1941年之前,日本都保持着和美国的贸易,美国是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将大量的肉类加工成罐头,然后出口到日本,辗转在送到日本军人的手上,在抗战初期的时候,日军人数并不多,牛肉罐头当然还能供应过来,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投入的人数越来越多,一度发展到七百多万军人,这个就是美军供应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战略上,美军虽然未对轴心国宣战,但是很明显已经打破中立国的身份,开始站到英国、苏联一方,因此,美国在发布租借法案对盟国进行援助的时候,就开始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当然就吃不上牛肉罐头了,甚至是日本的鱼肉罐头、蔬菜罐头都有点供不上溜了。

所谓有奶便是娘,没有奶就干你娘的,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谁知道这个美国是个虎妈,是一个日本绝对惹不起的老娘们,打的日本是满地找牙。

到这个时候,牛肉罐头就成了到一定级别的军官特工的食品了,普通士兵还能吃上点猪肉罐头和鱼肉罐头。

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事的发展,日本节节败退,这个时候日本的资源已经枯竭,什么罐头也供不上了,怎么办?日本人开始利用牲口的血混合粮食制作“牛肉罐头”,这种罐头也就标签上带着个牛肉俩字,实际上连个牛肉的影子都搭不上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亮剑》中的张大彪说,日本牛肉罐头天天吃,根本就是骗人的,牛都被你吹上天了,还用什么来做罐头啊!

鬼子进村就开始偷鸡摸狗抓鸭子,那不是没来由的,天天吃这样的牛肉罐头,他也想打点野食填饱肚子啊。


史论纵横


抗战神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有个镜头记忆犹新,新四军军分区司令员陈大雷将缴获日军的牛肉罐头,用来款待友军刘司令时,结果吃到嘴里才发现,完全是些乱七八糟的蔬菜,简直都无法下咽,为了表达这罐头的难吃程度,刘司令戏称说,这牛是和骡子配过的吧。

其实,那时的牛肉罐头中已经没有牛肉了,是用牛血和杂粮混合而成,基本上就是猪食了,陈大雷通过所谓的牛肉罐头判断,日本战争物资匮乏,这场仗已经撑不了多久,反映了我军高级指挥员敏锐的战略目光,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也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年底。

其实,抗战初期,日军的伙食还是挺不错的,比起国军特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不知道好多少倍,基本上都能保证吃香喝辣,大队级别的作战单位,在常驻地都设有食堂,一日三餐的菜品和米饭供应相当丰富。

那时,日军配给的牛肉罐头,属于英式的牛肉畑煮,实际上就是以牛肉为辅,以土豆、洋葱、卷心菜等蔬菜为主的牛肉炖杂菜,与美军的牛肉罐头纯碎以牛肉为主,完全是两个概念,日军的牛肉罐头,称之为牛肉汤来得更为恰当。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大量侵华日军的甲级师团被抽调出去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夺岛战役,由于兵力急剧扩张,日本有限的国力就显得相形见绌,因此供应日军的所谓牛肉罐头就偷工减料,牛肉就成了零星的配料,有时牛杂、牛血当都掺入其中,所谓的牛肉罐头事实上成了杂菜加牛肉沫的蔬菜罐头,吃在嘴里又腥又臭,简直和猪食没什么区别,被日军自己都吐槽为猪食。

于是,就出现了抗战神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一幕,所谓的鬼子的牛肉罐头,就是杂七杂八的蔬菜罐头,真的不如臭豆腐好吃。

抗战时期,我军还是截获了许多日军的所谓牛肉罐头,《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顺溜也曾拿日本的牛肉罐头打趣国民党士兵,告诉他们新四军顿顿都吃红烧肉和牛肉罐头。

在抗战电视剧《亮剑》里面,一营长张大彪有打趣说,自己每天被日本的牛肉罐头养着,都开始长胖了。


喜柿严采


牛肉罐头里面为何没有牛肉!——小泉次郎!

战争消耗的是武器装备,而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决定人的战斗意志的是随军伙食。而日本军队的伙食又是如何从亚洲最好的牛肉罐头变成了最后的“猪食”般的牛肉罐头了呢?二战后期日本的“牛肉罐头”差到什么程度呢?


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之初,由于国内工业基础已经建立健全,再加上国内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济储备,更是已经占领了中国肥沃的东北地区,因此日本军人一开始战斗力很强,这跟他们隋军的伙食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日本军队里面的后勤补给是十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不断的送往前线的每一个军营,此时日军配备的“牛肉罐头”是真材实料的。

因此在抗战之初,日本的牛肉罐头也成为我国军人在打扫战场时最喜欢缴获的日本物质。我们在很多抗日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每当中国军人缴获一批日军的军需物资,那么日军后勤补给中配备的牛肉罐头都是中国军队中用来改善伙食的最好营养品。每次能够缴获日本的牛肉罐头,对于中国军人来说,都是一次很激动的时刻。毕竟犹如过年一般吃上了肉。



而日本终究是一个岛国,地域狭窄且资源贫瘠,大量的物资和资源都需要通过进口才能够基本维持正常运作。因此随着战争的不断持续和战线的拉大,日本国内经济陷入困境,货币储备的消耗和劳动力的不断减少,更使得日本的经济不堪重负,再加上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国步步紧逼,节节败退。日本甚至不惜征集了大量的娃娃兵派往了前线作战。由此可见,丧心病狂的日本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而此时的日本的军需物资和后勤补给开始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军需物资根本无法满足,日本的战争需要,而后勤补给更是让前线的战士苦不堪言,身材上更是瘦弱不堪!这才有了开头的小泉次郎的一段话:牛肉罐头里面为什么没有牛肉?

原来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的国内以及占领区已经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牛肉来自做牛肉罐头,日本国内负责后勤补给的人便想到了一个办法来欺骗前线的战士们!


用麦麸和着土豆番薯等淀粉揉搓在一起,然后向其中倒入牛血浸泡数天,然后再经过处理做熟之后,封装进罐头之中。然后这种罐头上面印着四个大字“牛肉罐头”。然后变装箱通过火车、轮船等送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军各个前线。因此二战后期日军前线的战士们领到的军需物资便是这种用牛血浸泡过的粗粮制品。其味道如何可想而知!真的是还不如猪食得味道好!

据说到了1945年的时候,很多日军的前线战士连这种“牛肉罐头”都吃不上了。随之而来的是日军的战斗力也严重下降!而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需物资和后勤补给都越来越充足,装备越来越精良。战争的发展形势已经一片明朗。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是早就注定!日本贫瘠的国土自给自足尚不能够!还是不要奢求发动战争侵略他国领土!否则必定是搬起来石头砸自己的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