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九次北伐為何始終沒有徹底滅掉北元殘餘?

__滿臉陰霾


在大海中去找一條或者一群魚的難度有多大?這就和朱元璋北伐找北元殘餘勢力的情形類似。 沒有固定的城池,浩瀚的漠北,跋涉數千裡還不一定能找到北元的人在哪裡。再說了,明朝從建立伊始,就一直北征,損耗巨大,而國內百廢待興,只要消除北元的威脅就可以了。

元朝末年,人們對殘暴的統治者壓迫忍無可忍,各地爆發了起義。朱元璋一路過關斬將,逐鹿群雄,於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為了徹底消滅元朝殘餘,開始了第一次北征,在接下來長達26年的時間裡,一共完成了八次北征,才算將北元勢力徹底打垮。

第一次北征

1370年,正月初三,剛過完新年的朱元璋,派徐達、李文忠為將,兵分兩路進軍。古代一般都是過完元宵節才算過完年,這朱老闆一點兒都不體恤員工,也不讓人好好過個年,就只給了兩天年假。

徐達率西路軍,西出潼關,直逼定西(今甘肅定西),在沈兒峪(今甘肅定西北)大敗王保保。王保保成了王跑跑一溜煙逃回北元的都城和林(今蒙古哈拉和林)。徐達遂轉頭沿隴右南下進攻略陽、勉縣、漢中等陝南要地,皆克。

說一下哈拉和林,位於如今蒙古國中部,鄂爾渾河上游,距離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南約360公里。在13世紀像宇宙一樣爆發的蒙古帝國曾建都於此,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後來忽必烈稱汗後遷都中原,和林失去首都的地位,不過後來殘餘的北元勢力迴歸以後,又將此地作為都城。

李文忠率東路軍,出居庸關,經野狐嶺,在白海、駱駝山、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等地大敗元軍,然後掉頭南下攻克興州(今河北灤平縣)。

第二次北征

1372年,又是正月,朱元璋派李文忠、徐達、馮勝等將分東,中,西三路北征。東路軍李文忠出居庸關,在土剌河(今蒙古境內)、阿魯渾河(今蒙古境內鄂爾渾河)一帶擊敗哈剌章。

西路軍馮勝進軍蘭州,傅友德率騎兵在西涼(今甘肅武威)和永昌打敗元軍,然後和馮勝合併一處,在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又敗元軍,元將上都驢(這名字挺有意思的)投降。

徐達所率中路軍出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北的雁門山(古稱勾注山),是天下九塞之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要地。有詩云: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就是形容雁門關之險要和重要。

徐達軍前期進展比較順利,在野馬川(今蒙古國克魯倫河一帶)和土剌河連敗元軍,一直打到嶺北。但是因孤軍深入太遠,疲勞之師被以逸待勞的元軍所敗,而且此時北元的軍事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打敗徐達的北元將領,正是王保保,此將勇而有謀,朱元璋屢次想招降他,皆未成,因此稱他為奇男子。

第三次北征

1380年,二月,朱元璋派沐英進行第三次北征。進軍至靈州(今寧夏靈武),渡過黃河,翻過賀蘭山,走過沙漠,在次集乃(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大敗元軍,擒元國公脫火赤等北元將領。

第四次北征

1381年,還是正月,徐達領命再次出征。兵分兩路,東路傅友德,西路沐英。傅友德夜裡突襲灰山(今內蒙古寧城東南),大勝。沐英出古北口(今北京密雲東北),連克宜州(河北承德西)、松州(內蒙古赤峰西南)、全寧(內蒙古翁牛特旗)等地。

第五次北征

1387年,正月,大年初二,朱元璋派馮勝帶著藍玉出征。這老朱是不想讓人好好過年了啊。不過這次出徵收獲還是不小的,藍玉率輕騎冒雪突襲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索布里嘎),擒元太尉納哈出的兒子不蘭奚。然後大軍出松亭關,直逼金山(今吉林四平市雙遼東北),納哈出被迫投降,至此遼東的殘元勢力被徹底拔除。

第六次北征

1387年九月,這次沒在正月了哈。為什麼這麼多次北征大都選擇在正月出兵呢?正月雖然塞外苦寒對士兵不利,但是對於北方的遊牧來說更為不利。秋冬季節沒有綠油油的青草,牲畜只能吃乾的,經過一個冬天,戰馬得瘦一圈,人也一樣。天寒地凍的時候,都在帳篷裡窩著,也好找。有風雪掩護,還能出其不意。

朱元璋派藍玉率軍北征,大軍出大寧(內蒙古寧城),經慶州,得知北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一帶,遂以精銳騎兵突襲,大敗之,差點捉了北元的皇帝。北元皇帝和太子等僅數十人得以逃脫。

第七次北征

1390年正月,這次率軍北征的是朱元璋的兩個兒子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棢。朱棣出古北口,在迤都(今蒙古蘇赫巴托爾省之達裡幹戛附近),逼降乃兒不花,俘虜元軍數萬。朱棢率軍出山西,沒有找到北元兵馬,無功而返。

第八次北征

1396年三月,這次是朱棣單獨領兵出征,目的比較明確,就是消滅在大寧(內蒙古寧城)一帶活動的北元軍隊。因為離朱棣的封地近,就是他的菜了。明軍在徹徹兒山大敗元軍,在兀良哈禿城又敗元將哈剌兀。

有人說,朱元璋這連續的軍事行動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也沒徹底把北方遊牧勢力根除,沒有收回漠北,有什麼用?好像有些道理,但是不能這麼看。要知道在明王朝剛建立的時候,北元雖然退出中原,但是實力尚存,對新生的明朝虎視眈眈,威脅很大,稍有不慎就會捲土重來。如果北元重新復辟,對中原人民來說無疑是災難。

像強如漢朝,也是經歷了幾代帝王的隱忍發展和文景之治,國力達到極盛的時候才對北方的匈奴窮追猛打,將其打爆的。

明朝剛剛建立,各種殘餘勢力還沒消除殆盡,國內也是百廢待興,各種條件和漢朝時期完全沒法比,可以說完全是勒緊褲腰帶硬著頭皮在和北元玩命。

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徹底打廢北元勢力,使其沒有能力再南下,為明初社會恢復和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朱元璋在江南取得順利後,便派徐達出兵北伐,成功把統治中國的蒙古趕出了北京,蒙古人逃到了塞外。在此後,朱元璋接連發動了九次北伐,可為何沒有徹底消滅北元殘餘?



蒙古人逃到塞外後,多次想打回北京,可被明軍一一挫敗,甚至連他們的大都都被明軍打下,可這北元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直倔強地存活著,任憑明軍北伐也根除不了。蒙古族作為馬上民族,常常是居無定所,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們具體的位置,明軍雖說北伐,可並不知道他們的具體地方,所以常常撲空。這就是他們先天優勢,他們可以靈活作戰,他們注重運動戰,即快速作戰,打完就換地方,讓明軍無可奈何,不能一舉殲滅北元的力量,因為明軍剛打完這塊地方,另一塊地方又冒出來了北元,就算明軍再北伐,也消滅不了北元。而且北元還注意聯合別的勢力,它不止是單線作戰,與別的國家也是互通往來,這樣就讓北元有可以生存的力量。

別說是朱元璋九次北伐沒有能消滅北元,就算是耗盡了明朝一國兩百多年的時間也沒能消滅北元,所以明朝中期後,只能採取政治上的策略針對北元,以防止北元對明朝的侵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化蒙古人,讓他們內部鬥爭。而北元最後的滅亡,還是靠著清朝的手段,果然是少數民族瞭解少數民族,都知道各自是什麼樣。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從當年的快速擴張到郭運不濟全身而退,元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九次北伐,卻始終沒有徹底滅掉北元殘餘勢力,主要原因是北元的國勢漸微,不足為患。另一個原因與朱元璋定都南京有關。

蒙古人在草原崛起之後急速擴張,到了忽必烈時代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疆域廣袤的龐大帝國。可惜好景不長,到了1368年,享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就在轟轟烈烈的元末農民起義中被推翻。元順帝從元大都倉皇北竄,回到了蒙古人的龍興之地,繼續保持了史稱“北元”的政權,與朱元璋的大明朝對峙。徐達大軍佔領元大都北京後,元朝殘餘被趕到了塞外,中國基本都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害怕北元捲土重來,進行了九次北伐,最終都沒有徹底消滅北元殘餘勢力。首先是北元自身的原因,在朱元璋大軍的打擊下,北元殘餘勢力進一步收縮,繼續北移,軍事力量已經衰敗,已無力抗衡明朝大軍。

從朱元璋集體自身情況看,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他站在全國角度考慮,國家經歷了這麼多次的征戰,百廢俱興,他要儘快的讓百姓從戰爭的煙火中走出來,投身到國家生產建築中來,戰爭花費了非常大的國家財力物力,再為塞外那些偏遠的地方投入這麼大已經划不來了。經過明朝大軍多次北伐,蒙元殘餘勢力遭受了沉重打擊,已經不敢輕易襲擾明朝邊境,達到了明朝威震四海的目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屬於江南地區,與北元相距遙遠,北元殘餘勢力根本就對南京構不成危險。從南方起家的朱元璋和他的大將徐達等人大多來自南方,他們認為北元氣候寒冷、荒涼偏僻,為這些不毛之地大用兵力已經不值得,不想為此傷民勞財。


希榮文創


其實不僅朱元璋北伐過,兒子明成祖朱棣也多次北伐,經過多次交戰,蒙元主力被殲滅大半 ,剩下的也是四分五裂,所以大的決戰很難進行,明朝興師動眾去尋找主力決戰,對方卻化整為零進行遊擊戰,採取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的策略,加之明軍多為步兵,很難追上逃敵。所以往往事倍功半,軍費過大 補給線太長,兵疲將累,明成祖就是死於北伐歸途中,於是修長城就成為必然的國策。其實這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蒙古由於四分五裂加之喇嘛教流行,尚武傳統幾乎丟失,對大明的威脅越來越小,所以即使北伐半途而未盡全功,蒙元最終也沒能復辟。


峰的顏色48


其實很簡單,因為別人在打游擊戰,只要有這個民族存在,你就不能完全剿滅!漢武帝那麼強大,也沒把匈奴完全剿滅,還是清朝厲害,在蒙古族裡面傳播性病,鼓勵男丁出家當喇嘛,很快蒙古族人口就下降得只剩一點點了,從此徹底失去威脅,變成能歌善舞了!


讀史老僧


當時北元塞外不是荒漠就是草地,冬天特別寒冷,從南方起家的朱元璋和他的大將徐達都均來自南方,他們認為在這些他們心中的不毛之地大舉兵力不值得,但礙於北元時常騷擾明朝的邊境,也需要給他們一些教訓。明朝的統治者們看不上塞外的草原,漢族人又不擅長遊牧,所以北元的地盤並沒有很大吸引力。朱元璋後來修築了明長城,隔檔外來侵略,不是明軍怕他們,而是對他們就不感興趣,不想為此勞民傷財。因此雖九伐北元,卻沒有滅盡殘餘。



有史五千年


地域廣袤,蒙古高原起碼有三百萬平方公里 ,沒有太多的城池等目標點。

比如蒙古上都哈拉和林就是被北伐的紅巾軍攻克燒燬的。

退到草原的北元已經退回到了成吉思汗時期的水平。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可以隨時遷徙,騎馬來去如風,機動性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所以沒法找主力決戰。再加上後勤困難,所以無法殲滅。


孔子打洋搶


遊牧民族。逮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