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最近幾個週末帶著孩子約著三五好友(都是家裡孩子年齡段的相同的朋友、同事)一起聚會,很驚訝的發現了兩歲半的孩子的第三張面孔。

小仙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再是那個調皮搗蛋、愛哭愛鬧又黏人的小孩了,而是變得自信、獨立、明事理又有責任感,陌生的樣子讓小仙莫名有些欣慰。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一、孩子的社交圈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社交圈:

  • 1、第一個社交圈:鄰里

孩子生活最多的地方就是家裡、小區內,一般小區內都會有不少同年齡段的孩子,這些孩子會扎堆行動,將來一般會一起上學,所以從小開始家長也會有意識的帶著孩子和一部分小區內同齡的孩子形成很好的夥伴關係。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這些孩子一般天天在一起玩耍,性格都知根知底,非常熟悉,所以在這個社交圈裡,孩子的表現往往是最放鬆的、最真實、最本性的。

  • 2、第二個社交圈:學校

家長為孩子安排早教或是到了上學的年齡進入學校,這就形成了孩子的第二個社交圈,學校是培養孩子知識、引導孩子發育、教育孩子規矩的地方。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在這裡,孩子最長時間接觸的是老師和同學,因為同學比較多,可能發生矛盾的地方也比較多,因此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在這個社交圈,孩子是被約束的、規矩的,以學習、交流為主的。

  • 3、第三個社交圈:親友

孩子跟隨父母走親訪友,與同齡孩子之間進行間斷的交流,這個頻率相對於日常生活來說較低,可能一星期見一次面或是間隔時間更長。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在這個社交圈裡,因為孩子們不經常見面,不用時時遵守規矩,但也不像在家裡一樣放鬆自在,孩子會表現出他的獨立、自信、社會性的一面,甚至會用鄰里、學校社交圈裡學到的東西去影響、適用於第三社交圈

二、第三社交圈的重要性

  • 1、父母幫助孩子選擇朋友

兒童尤其是學前兒童正處於模仿的階段,鄰里、學校的同學中肯定會有孩子存在一些不好的行為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孩子,而且很難完全避免。

而第三社交圈是父母的選擇,一般是父母關係比較好、經常往來的同事朋友,都是父母認可的,孩子玩在一起的環境、教育觀念都能保持一致,如果覺得對方孩子有不良行為,怕影響自己孩子,父母可以減少與這一的孩子之間的來往,有父母的把關、過濾,提升了孩子交友的質量。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 2、孩子學以致用的地方

我們經常對孩子進行各個方面的教育,比如這樣是對的那樣是不對的,比如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處理,那種情況下怎麼處理。

但是在父母身邊,或是熟悉的鄰里朋友之間,孩子會有天生的依賴心理,“爸爸媽媽會幫我處理的”“我不這樣也沒什麼關係”,或是乾脆的就不這樣做以向父母撒嬌,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往往覺得自己可以任性、隨意。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而第三社交圈裡,孩子之間不經常見面,就減少了摩擦的機會,自己在家裡、學校學到的東西,孩子都會有表現的慾望,想要告訴同伴,“這樣是不對的”,“應該是這樣的”。因此,在這裡可以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慾望,能夠讓孩子更加輕鬆的學以致用。

  • 3、鍛鍊孩子獨立的能力

孩子們一起搭積木,一個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別人搭的高高的積木,如果是在鄰里朋友之間,因為他們非常熟悉,可能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如果是在學校,可能孩子本能的會向老師尋求幫助,或是在老師的教育下跟對方道歉;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但是在第三社交圈裡,

孩子不會那麼任意隨性,也不會覺得非常束縛,或是在不能尋求更多的幫助的情況下,他可能會自己學著道歉並幫助朋友重新搭好積木。如果對方哭了,他可能會有些尷尬,從而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去獨立的解決問題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獨立意識的培養需要通過各種因素相互影響,但是環境一定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總結

小仙因為比較宅,平常帶著孩子要麼在家裡要麼在小區裡轉悠,現在兩歲半的寶寶不自信、異常黏人、社交能力弱,肯定是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早點意識到第三社交圈的重要性,小仙應該在更早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出去走親訪友,為他早早的打開人際交往的另一扇門。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點意識到······

有同感的爸爸媽媽們不妨也試一試,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康、良性的第三社交圈,看看你的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我想,孩子不會讓你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