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記得知乎以前有一個很火的帖子,大意就是哪些事情等你長大才發現要感謝父母曾經逼你去做。其中有一個女孩說感謝父母逼著自己學鋼琴,以至於現在儘管沒有做成音樂家,但在工作中會彈鋼琴的特長,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好處,回想起來,真是非常感謝父母。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大概是在上大學的時候,朋友圈也流傳過一句特別有名的話:我們終將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以至於引起身邊人的瘋狂轉發。當然對於網絡上的雞湯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調侃一下,我說:那太好了!從小到大我最最最討厭的就是億萬富翁,看來我命裡不缺錢。

幾天前,虎嗅發了一篇文章,把大家爭論了很久的話題又提了出來:為什麼現在的90後都不願意討好領導了?在大家一邊倒地痛斥體制、吐槽領導的時候,我也看到了幾條不一樣的“清流”:難道60、70、80就願意討好領導嗎?再過個幾年,90後也會成為00後眼裡的職場老油條……

列了這麼多例子,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的一生,雖然是線性變老的,但內心世界卻不是這樣,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是建立在前一個階段認知破滅的基礎上的,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屠殺。即便你現在感恩父母,如果時空錯亂你和曾經的自己見面,相信你也不會說服那個時候的你。大學期間對未來的驚恐,也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在下個階段到來之前,自我人知的鬥爭罷了。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電影《狗十三》為我們展現的,剛好就是一段真正的“殘酷青春”,儘管影片拍攝於5年前,故事應該是10年前,但時間無法抹掉電影傳遞出來的力量。從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來看,《狗十三》無疑是曹保平導演個人最好的作品了。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張雪迎這個名字,但身邊的人都說她是一個當紅演員,影響力不亞於當年周冬雨上北電的時候。這部五年前的電影,就已經能看出來她的演技和對角色尺度的拿捏,小姑娘未來不可限量。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初二少女李玩父母離異後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和後媽有了一個兒子以後想告訴她這個事實,卻怕青春期的她無法接受這一切。父親經過思考,給她買了一條狗來重新建立父女之間的感情,李玩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因為爺爺的大意,愛因斯坦走丟了。這次意外,牽出了大人們在孩子成長面前種種真實的反應。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父親買了一隻看似一樣的狗強迫女兒承認這隻狗就是愛因斯坦,在一場家庭暴力之後,李玩順從了。她不僅接受了“愛因斯坦”,也接受了弟弟,甚至為了爸爸的工作還去參加應酬。最終,李玩也沒有能夠去成自己一直心儀的天文展,曾經仰望星空的少女,變成了一條溫順馴服的家犬。

影片的結尾,堂姐和李玩走在街上,突然看到有人牽著真正的愛因斯坦,堂姐跑到那個人面前想要回狗,李玩卻表現出一臉冷漠,說這隻狗不是愛因斯坦。等那個人走遠以後,她小聲告訴堂姐,當時自己好害怕愛因斯坦認出自己並且撲上來。至此,影片真正結束,留下意味深長的你在電影院回味這段殘酷的青春。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儘管我不想拿這部電影和那些爛俗的國產青春片比,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沒有那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假惺惺,也不去刻意製造喝酒打架墮胎的低級段子,這部電影用最真實的視角,把你的青春直勾勾地展示在你面前。即使你沒養過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也會喚起你心中那段被掩埋的時期。不是所有人都要經歷墮胎才能成長,在走進成年人們構建的社會時,總有很多東西被一點點殺死。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在我成熟而堅硬的外殼下,內心住著無數個不同時期死掉的我的靈魂。

真正好的現實題材影片,絕不會只有一個豐滿的主角。電影裡每一個角色都是很好的時代橫切面,心疼孫女卻又重男輕女的爺爺奶奶,同樣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的堂姐,她外表是個好學生,但她泡吧、蹦迪、交男朋友。爸爸儘管是一個“反派”一樣的存在,但在很多細節上也能看出一箇中年男人在事業、家庭上面的有心無力。最後一段,他在車裡抱著女兒痛哭,難免讓人想到自己的父親。在孩子眼中,父母離婚似乎是無法被原諒的,但在電影裡,爸爸唯一為自己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娶了更年輕的妻子。但這樣的選擇,也只是落入另一個婚姻的陷阱罷了。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狗十三》無疑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國產劇情片,一部好的電影,不僅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有對大時代下每個人物的分析和思考,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過了五年依舊不顯得過時的原因。儘管時代的背景還在,但人和社會的關係是不過時的。

當然,有人調侃說這是影片的主創布的局,看好一個有潛質的小演員,等個四五年,她火了以後再上映。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這種段子只能當個段子看看就好。我們應該慶幸,最終能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好作品。

《狗十三》:我說時間簡史,你卻談逝者如斯


回到知乎上那篇著名的問題上,其實電影裡有一段應酬戲,單獨剪出來放在那個問題下面最合適不過了。李玩爸爸為了自己的事業,帶著她參加領導的酒局,在酒局上大人們百般諂媚,老領導侃侃而談。當老領導問李玩有沒有看書,看什麼書的時候,李玩說她喜歡看《時間簡史》,老領導一聽笑了,娃娃家不要看這些書,要看傳統文化的,看人家孔子對時間的解釋多好: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句話就把時間的問題說明白了。

我沒在那場酒局上,但我的心情和李玩一樣:呵呵噠。

電影學院還在拍電影的老師,作品都很有保障啊。曹保平導演的《狗十三》、《烈日灼心》、《追兇者也》 ,王競導演《大明劫》、《萬箭穿心》、《無形殺》,徐皓峰導演《師父》、《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蹤跡》,梅峰導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都很喜歡。在電影市場蓬勃發展的近幾年,我們看到了很多畸形發展的公司、演員和電影作品,但有這些還在堅守電影藝術的老師,我相信中國電影就還有希望。期待他們更多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