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盤州美食一家人


你小時候吃過特別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其實現在想想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都覺得特別好吃,簡直就是人間美味,也可能是小時候太窮了吧,吃什麼都感覺新鮮。比如軋的米糕,村裡崩的爆米花,家裡烤的紅薯,過年時候才能吃到的柿餅等等。

現在這些東西已經非常普遍了,可是唯有一樣零食是越來越少見,那就是自制的辣條。小的時候村裡有一戶人家買了擠辣條的機器,大家可以自帶麵粉,食用油去他家擠辣條。

那個時候人家說人數少的話不至於開機器浪費電,所以每次過星期天,我們幾個小夥伴就約好一塊,讓媽媽準備好麵粉和食用油,帶著東西帶著錢,早早地到那排隊。輪到自己了,先把麵粉秤一下,每斤麵粉三毛錢,把錢一付,人家把面一和,將揉好的麵糰塞進機器裡,下面出來的就是一條條熱氣騰騰的“麵條”,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拿著剪子在下面剪成一截一截的,長短自己決定。剪完以後,人家一邊把油熱上,一邊往“麵條”上撒辣椒粉和各種調料,然後把滾燙的油往上一潑,開始用筷子攪拌,攪勻了也就完工了。其實每次我媽都會給我帶一點蔥花和花椒到時候放油裡爆一下,經過油爆過的蔥花和花椒的味那才叫一個香。

聽著簡單,但是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

每次前面有別的人家弄好了,我們總會迫不及待的圍上去,總會吃到一些先解解嘴饞。隨著現在的零食層出不窮,特別是辣條,超市裡光種類就幾十種,而且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沒有人會再去花時間去自制辣條。

可是它的那個味道和它在那個年代帶給我的樂趣,是再多的時光也抹不掉的。1大刀肉。那種軟軟的辣椒水很多的那種大刀肉。

現在的大刀肉一點都不正宗很乾還沒有味道,還賣貴了,原來才一角錢一個!2沖劑兌得水凍成冰塊!我感覺像是板藍根之類的,用碗兌了以後凍成塊兒,用筷子戳來吃。

現在我再那樣卻沒有當初的味道了。

3五角錢的飲料加很多椰果。原來小學門口很多人買。其實拿到現在就是那種加了色素的水,但是當時覺得超級好吃!4油糕、油條泡豆漿和叉燒包。永遠都記得那個味道,酥脆的油條泡進香甜的豆漿裡面!5肥腸湯和炒飯一起吃。原來在一家店吃炒飯他會給你盛1碗肥腸湯。超級好吃,炒飯本身比較幹,吃之前用勺子舀一瓢湯和炒飯一起放進嘴裡,很有味又不幹!6西瓜形狀的泡泡糖裡面有酸酸的粉末。又能吹泡泡還有驚喜可以吃到不一樣的酸粉末!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小時候特別的愛吃辣條,我印象中有一種辣條特別的好吃,在我三年級之前我經常吃,但是後面就沒有賣的了。那個辣條是螃蟹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小螃蟹一樣,有蟹鉗有蟹殼,非常的有立體感。它通體是是橙色的,吃起來味道又甜又辣。當時每天我的零花錢是五毛錢,這個螃蟹辣條賣的是兩毛錢一個,別的那條只要一毛錢一個,但是我還是會買螃蟹辣條,我覺得沒有辣條能比這個更好吃!

我小時候還覺得特別好吃的東西,就是康師傅燉雞面。小時候,我非常的怕辣,對於家裡做的菜一點的辣椒都不沾,唯一吃的辣的東西就是辣條。連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我都認為很辣,但是我特別的愛吃方便麵,所以說每次我爺爺奶奶都會給我買康師傅燉雞面。小時候我特別能吃,爺爺奶奶總是以箱為單位給我買方便麵。我每天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就會加餐吃一包方便麵,當時我覺得康師傅燉雞面就是最好的方便麵。麻葉,是母親親手做的,就是一種簡單的麻葉。以前小的時候家裡似乎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除了昨天菜園裡摘的西紅柿和黃瓜,不過這還得挑季節。過了吃這些東西的季節,我的家裡幾乎沒什麼可吃的了。那時候家裡比較窮,一年難上兩回街。所以很難吃到那些零食。
但每每都在我們飢寒交迫的時候,總有母親前來拯救我們。那時候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燒油鍋,只要家裡的油鍋一熱,我們算有好吃的了。母親會想方設法的給我們炸一些東西,比如說我最愛吃的麻葉。從和麵到擀麵,最後把面切成一個個的小薄片,等著油鍋翻滾的時候,把小薄片通通撒入鍋中。它們在鍋裡遊幾個來回就可以撈出來了。母親高興起來一下子就會做很多,畢竟燒油鍋的機會少,不多做一些是不夠吃的。等東西弄好之後,母親就會用一個特大號的塑料袋,把冷卻的麻葉都裝起來,只留一小部分給我們吃。那個被高高掛起的塑料袋,只有在我們把母親磨到一定的份上,她才會取下來然後抓出一小把繼續繫上。那時候覺得麻葉太好吃了,只是能吃到的機會不多。小時候吵著要吃的東西有很多,也很容易滿足。不管是誰買來一大袋零食都覺得很幸福,都會開心個大半天。而那個時候覺得巧克力就是最好吃的東西,因為它很甜,而且還長得不一樣,特別的稀奇。可是後來慢慢長大了,我才發現小時候吃過特別好吃的東西就是奶奶做的飯,尤其是每天早上的甜蒸蛋。


食來運轉s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與那個時代密切相關的事物的記憶。我是70後,在我的記憶中,童年中最好的、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村裡或鎮上的供銷社。供銷社在我的記憶中如此鮮明,以至於到現都可以在腦海中再現當時供銷社裡的情景。牆上的畫,每個櫃檯的具體位置,每樣商品的擺放,甚至櫃檯上酒罈裡的酒香,修長的竹製酒提,甚至那個在醬油醋和水果糖櫃檯,最重要的是還有我最喜歡的小人書。所有這些場景,屢屢出現在我的夢境中。

那時候,大人們管供銷社好像叫做“合作社”,好像是因為父輩那一代人,與合作社的情結有關吧,而我們,在上學前,只是學習語音,不知道這些音節代表的具體意義,於是便聽成了“合子社”,這便成了我們對供銷社的稱呼。“爺爺,領我去合子社吧!”“我要去合子社看小書。”合子社,真是個神奇的合子,那裡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強烈地吸引著我們好奇的心。

鎮上的供銷社很大,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如此的。現在,我常常有意無意從鎮上的街道上走過,朝供銷社的舊址看一眼,像一個禮堂那麼大。房子還是好好的,還在用著,也只是門窗稍稍殘破了些,幾經易主,幾經租賃,卻也物是人非,最終還是寂寞了,就那麼默默地低著頭。

每每從它跟前經過的時候,往往會習慣性地尋找她東側集上的那一排長長的櫃檯。回想某個春天,落在櫃檯的楊樹花穗,回味那聲清脆的響指。當初門前那條寬闊平坦的路兩旁已是高樓林立,楊樹卻不見了。我不敢久久佇足,怕我會留戀它當初的繁華,陷在時間的泥沼裡和夢幻的魔力中不能自拔。但每次經過,都會一次次勾起我對供銷社的記憶,便一次次陷入到時光的影子裡,沉思了。

村裡供銷社坐北朝南,我喜歡叫它小鋪。好像從西面進去,前面是村委,有臺黑白電視機,後來靠西的幾間又成了專做摺疊的衝床作坊,也就是推拉門用的那種。小鋪的門是木製的,包了鐵皮。通常進門先向西望,因為賣糖果、和水果的櫃檯就在西邊,是我最羨慕的櫃檯。那些糖果,光是看著,心裡就有一種滿足感。因此,平時,如果母親讓我們去打醬油和醋,我們都是願意去的,因為醬油八分錢一斤,醋我忘了,打完醬油醋以後,手裡往往會剩下一兩分的零錢,母親會允許我們買一兩塊水果糖。

那時候的水果糖,一分錢一塊,剝開花的糖紙,橢圓形的硬糖外包著一薄層白色的糖蜜,味道香甜。在我印象中,從我們還需要踮著腳尖才能夠著那磨石板的櫃檯的時候起,我們就開始頻繁地出入商店打醬油醋並且買水果糖了。我愛打醬油和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喜歡看售貨員用提鬥往瓶子裡灌醬油和醋。醬油是用一個大些的提鬥灌一斗,玻璃瓶子裡差一點滿;醋是用一個小些的提鬥灌一斗,比醬油還要多些。看著醬油和醋順著漏斗往瓶子裡漏,真是一種享受。現在回想起來,小孩子的快樂是那樣簡單而純粹。

最早的記憶,且保留至今的味道,是供銷社的桔子的味道。彼時好像是感冒了,父親和母親極是緊張,去供銷社買了罐頭和桔子。也許是此生吃的第一個桔子,那味道真得難以形容,難於言表!首先是沁人心脾的香,在入口之前,然後還是撩人魂的香,在剝開皮之時,絲絲縷縷覆了幾片桔瓣之外,脈絡在黃裡泛紅的桔皮表裡,極力的把各種香氣發揮到了極致。一如現在食神類影視劇中美食評淪家們超現實的讚歎,我自弗不如!

下一步是入口的感覺,香!甜!酸!滑!潤!諸如此類的形容詞在此時都無法用上,只好默默享受一次飄然的過程。上下兩片唇輕輕抿住,如此幾番輕輕的吮,接著雙齒輕輕接住,溫柔地咬破一個小孔,稚嫩的舌尖張開所有的味蕾去感受每一滴汁液的不同味道。滑落喉間的時候是極不情願的,唯恐漏下那怕是一個小小的細節,終於還是滑下去了第一瓣,剩下的就不一一贅敘了。

彼時的桔子在中國北方農村是一種極其奢侈的水果,不像現在的桔子,僅存了一點酸與甜的基因,其餘的大部分基因或因人們的急功近利,或因故做聰明的化肥農藥早喪失殆盡。那亙久不變的也只能留在了記憶裡!一如父親母親及更多老去的親人們的影在心間,成了一段永恆的念,大到寫一段震古爍今的情,小到嘗一枚桔瓣並不是刻意的描敘,更多的卻是留住。






詩境笙音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太好,爸爸一個月工資才四十多塊錢,而且那時就沒有滿街的商店,就是鄉里一個供銷社,一般是不去的,家裡吃的菜都是父母自己種的,零食幾乎都是沒有吃過,在我印象中小時候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是雪糕,到了夏天路邊就會有喊賣雪糕的,發工資時老爸會給我買一根,好像是一毛錢一根,那時小,只要聽到路邊有喊賣雪糕的我就纏著媽媽要,一兩次可以,後來媽媽聽到賣雪糕的人來了就把我領到遠點或則是鄰居家,肯定是不讓我聽到,哈哈想想挺搞笑的,現在幾乎不吃雪糕,腸胃不好了


。小時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就是想吃一口凍秋梨,凍柿子,過年買上三五斤,只有過年那天晚上才能吃到,用盆到上涼水把凍梨凍柿子泡上,等上一個小時盆裡的梨和柿子都結成冰了,撈出來捏捏軟了就可以吃了,先咬上一小口,把凍梨裡面的水吸乾淨,慢慢的吸,甜甜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最後只剩下一個梨尾巴,梨核都會吃掉,凍柿子也是一樣,咬一小口,慢慢吸,最後剩下柿子皮一口全部吃掉。
當時感覺那就是最好吃的東西,隨著年齡的贈長,小時候的東西也吃不出來當年的味了。


貌美如花的姐姐


我出生於1951年。隨著我出生以後家裡又有了弟弟妹妹,一共姐妹四人。那個時候我們的國家剛解放。爸媽工資不高,養活我們一家六口。所以零食基本上是奢望。記得最清的一件事。那個星期六我上幼兒園剛回家。老師發了我六塊動物餅乾,我一路上不捨的吃。剛回到家。媽媽讓我去買醋,當時我不到六歲。拿著醋瓶我就一路念醋,等我把醋打回來了。看見弟弟已經把我的餅乾吃了。當時我就放聲大哭。我說一個星期就發這六塊,你一塊都不給我剩。所以當時在我的心中,動物餅乾就是最好吃的東西了。現在我的小外孫女已經15歲了。你要給她講這些,她覺得很好笑。她現在是想啥就要吃啥,我們也會盡力給她買。我們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的國家現在繁榮富強。雖然我們年邁70。但幸運的是我們抓住了幸福的尾巴。我們現在也是想啥吃啥,開開心心過好我們的每一天。


孫瓊芳659


還記得你的童年記憶中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嗎?是新出鍋的饅頭夾上白糖或油潑辣椒?是小學門口賣的棉花糖、烤紅薯、爆米花?還是炎炎夏日在街頭吃過的酸辣爽口的涼粉、涼皮?告訴你,在我的印象裡,小時候吃過最好的東西就是過年時煮的大鍋豬肉了!

說出來大家可能要笑話了!小編作為70年代生人,老家在西北甘肅。甘肅自古屬貧窮落後地區,現在雖然好多了,但和沿海地區還是有很大差距!印象中,小時候家裡經濟是非常困難的,平時吃的饅頭都是紅面(現在所謂的全麥面)做的,只有過年才能吃上白麵。就這樣,糧食還斷過頓,記得母親那時候還從孃家借過糧食。平時一般吃的涼拌菜,拌蘿蔔、拌韭菜、拌辣椒,冬天主要吃醃製的大白菜或芹菜等。偶爾炒回菜,一般就是炒洋芋(土豆)。更別說吃肉了,平時基本上一點肉渣也看不見的。那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到兩頭豬,我家也不例外,父母每年都要養豬,等到過年殺了吃肉。從捉回豬崽開始,我們小孩子就一天天盼著豬快快長大,期盼著快過年,能穿上媽媽做的新衣服,能吃上香噴噴的豬肉!我們那兒的習俗一般是臘月初八或臘月二十三殺豬,殺完豬大部分的肉會拉到集市上賣掉,能補貼家用,剩下豬頭和四條腿、豬下水自己吃。一直等到臘月二十八,父母開始將豬肉清洗乾淨,開始用大鍋煮肉。等到五六個小時候,豬肉已經爛熟,父親將肉撈出來,抹上糖色,便招呼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肉了。無需什麼蘸料,直接抓起豬肉往嘴裡塞,感覺那味道已經超過世界上任何美食了!我最喜歡吃的是豬尾巴,據說小孩子吃了會治流口水的毛病!

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從河北趕回老家過年。今年父母養了三頭豬,臘月初八賣了一頭,臘月二十三殺了兩頭,肉賣掉了,剩下豬肉和豬腿父母給我們留著,就等我們回家過年吃。父親在當院架起大鍋,用柴火煮了慢慢一大鍋肉。在那一刻,我又找回了兒時最熟悉的味道!

臘月二十八,父親在當院刷洗大鍋,準備煮肉。

父親將要煮的肉一個個清洗乾淨,用刀子將肉上的髒東西削掉。

開始將肉下鍋

用勺子撇去浮沫

妹妹一家三口也來了,一年中一大家子很難聚這麼齊,父親、母親很高興。

往鍋裡開始下入大料、花椒、薑片、桂皮等調料

煮了整整四五個小時終於熟了!滿滿的擺了一大盆。大家圍在一起開吃。

不用蘸任何調料,就這樣用手直接拿著吃,簡直太美味了!

我又吃到了我最愛吃的豬尾巴!


影視6號廳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的回憶也是終身難忘。

對於年齡30+,40+的人來說,小時候想吃的東西太多,但條件有限卻吃不上。我家就一個星期吃一次肉,那我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就是
青椒炒肉

可能你會說,青椒炒肉隨時都可以做呀,可是現在做的還真趕不上小時候吃的味道,我媽說,你們小時候吃的肉都是農戶自家喂的,豬隻吃草,要喂一年才賣,辣椒自家種的,沒農藥,沒激素。現在上哪找去?

誒,還真讓我找著啦,上個月,回鄉下,丈夫的表哥家辦喜事,殺的就是自家養了九個多月的土豬,當時就纏著表嫂給做了一道青椒炒肉。

首先,去她家菜園摘了青椒,青蒜,生薑

讓殺豬的師傅給我們切了點前腿瘦肉,切了點肥肉。表嫂拿到家裡小廚房來做。

  1. 肉全切成薄片,瘦肉用鹽和醬油醃製一下,幾分鐘就行。

  2. 肥肉生煎,不要另外放油,肥肉煎出油來炒更香,肥肉煎至6,7成幹,油多了可盛一些出來待會炒青椒。
  3. 放入姜米,蒜爆香,放入醃製好的瘦肉,炒到瘦肉變白盛出。
刷一下 鍋,把先前多出的油倒入鍋內,放入青椒,炒焉一點,加點鹽,再翻炒一下,放入炒好的肉,青蒜,翻炒一下,出鍋。

一道原汁原味的青椒炒肉做好了,是不是超級有食慾呢?

別忘了點贊哦,追求地道食材的我每天為你奉上原生態菜式。【圖片來自百度,】


楊小貓7719


其實現在想想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都覺得特別好吃,簡直就是人間美味,也可能是小時候太窮了吧,吃什麼都感覺新鮮。

比如軋的米糕,村裡崩的爆米花,家裡烤的紅薯,過年時候才能吃到的柿餅等等。現在這些東西已經非常普遍了,可是唯有一樣零食是越來越少見,那就是自制的辣條。小的時候村裡有一戶人家買了擠辣條的機器,大家可以自帶麵粉,食用油去他家擠辣條。那個時候人家說人數少的話不至於開機器浪費電,所以每次過星期天,我們幾個小夥伴就約好一塊,讓媽媽準備好麵粉和食用油,帶著東西帶著錢,早早地到那排隊。輪到自己了,先把麵粉秤一下,每斤麵粉三毛錢,把錢一付,人家把面一和,將揉好的麵糰塞進機器裡,下面出來的就是一條條熱氣騰騰的“麵條”,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拿著剪子在下面剪成一截一截的,長短自己決定。剪完以後,人家一邊把油熱上,一邊往“麵條”上撒辣椒粉和各種調料,然後把滾燙的油往上一潑,開始用筷子攪拌,攪勻了也就完工了。其實每次我媽都會給我帶一點蔥花和花椒到時候放油裡爆一下,經過油爆過的蔥花和花椒的味那才叫一個香。聽著簡單,但是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每次前面有別的人家弄好了,我們總會迫不及待的圍上去,總會吃到一些先解解嘴饞。



隨著現在的零食層出不窮,特別是辣條,超市裡光種類就幾十種,而且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沒有人會再去花時間去自制辣條。可是它的那個味道和它在那個年代帶給我的樂趣,是再多的時光也抹不掉的。

1大刀肉。那種軟軟的辣椒水很多的那種大刀肉。現在的大刀肉一點都不正宗很乾還沒有味道,還賣貴了,原來才一角錢一個!


2沖劑兌得水凍成冰塊!我感覺像是板藍根之類的,用碗兌了以後凍成塊兒,用筷子戳來吃。現在我再那樣卻沒有當初的味道了。

3五角錢的飲料加很多椰果。原來小學門口很多人買。其實拿到現在就是那種加了色素的水,但是當時覺得超級好吃!

4油糕、油條泡豆漿和叉燒包。永遠都記得那個味道,酥脆的油條泡進香甜的豆漿裡面!

5肥腸湯和炒飯一起吃。原來在一家店吃炒飯他會給你盛1碗肥腸湯。超級好吃,炒飯本身比較幹,吃之前用勺子舀一瓢湯和炒飯一起放進嘴裡,很有味又不幹!

6西瓜形狀的泡泡糖裡面有酸酸的粉末。又能吹泡泡還有驚喜可以吃到不一樣的酸粉末!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小時候特別的愛吃辣條,我印象中有一種辣條特別的好吃,在我三年級之前我經常吃,但是後面就沒有賣的了。


那個辣條是螃蟹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小螃蟹一樣,有蟹鉗有蟹殼,非常的有立體感。它通體是是橙色的,吃起來味道又甜又辣。當時每天我的零花錢是五毛錢,這個螃蟹辣條賣的是兩毛錢一個,別的那條只要一毛錢一個,但是我還是會買螃蟹辣條,我覺得沒有辣條能比這個更好吃。

我小時候還覺得特別好吃的東西,就是康師傅燉雞面。小時候,我非常的怕辣,對於家裡做的菜一點的辣椒都不沾,唯一吃的辣的東西就是辣條。連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我都認為很辣,但是我特別的愛吃方便麵,所以說每次我爺爺奶奶都會給我買康師傅燉雞面。

小時候我特別能吃,爺爺奶奶總是以箱為單位給我買方便麵。我每天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就會加餐吃一包方便麵,當時我覺得康師傅燉雞面就是最好的方便麵。

麻葉,是母親親手做的,就是一種簡單的麻葉。


以前小的時候家裡似乎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除了昨天菜園裡摘的西紅柿和黃瓜,不過這還得挑季節。過了吃這些東西的季節,我的家裡幾乎沒什麼可吃的了。那時候家裡比較窮,一年難上兩回街。所以很難吃到那些零食。

但每每都在我們飢寒交迫的時候,總有母親前來拯救我們。那時候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燒油鍋,只要家裡的油鍋一熱,我們算有好吃的了。母親會想方設法的給我們炸一些東西,比如說我最愛吃的麻葉。

從和麵到擀麵,最後把面切成一個個的小薄片,等著油鍋翻滾的時候,把小薄片通通撒入鍋中。它們在鍋裡遊幾個來回就可以撈出來了。母親高興起來一下子就會做很多,畢竟燒油鍋的機會少,不多做一些是不夠吃的。

等東西弄好之後,母親就會用一個特大號的塑料袋,把冷卻的麻葉都裝起來,只留一小部分給我們吃。那個被高高掛起的塑料袋,只有在我們把母親磨到一定的份上,她才會取下來然後抓出一小把繼續繫上。

那時候覺得麻葉太好吃了,只是能吃到的機會不多。

小時候吵著要吃的東西有很多,也很容易滿足。

不管是誰買來一大袋零食都覺得很幸福,都會開心個大半天。而那個時候覺得巧克力就是最好吃的東西,因為它很甜,而且還長得不一樣,特別的稀奇。

可是後來慢慢長大了,我才發現小時候吃過特別好吃的東西就是奶奶做的飯,尤其是每天早上的甜蒸蛋。

我的家庭是離異家庭,我被法院判給了爸爸。雖然名義上應該是爸爸養育我,可是事實上我卻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

以前唸書的時候,奶奶總會早早的起來給我弄早餐,吃完了就直接撒手走了,中午回家的時候,也有香噴噴的米飯與菜。

想想那個時候真的很幸福。奶奶離開我了以後,我就天天吃著學校的飯菜。雖然味道不錯,但是始終是吃不出小時候奶奶做出的飯的味道。

現在出來實習了,什麼都得靠自己。回到出租屋裡,也沒有飯菜等我,想想都很心酸。

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我會覺得奶奶做的飯是小時候最好吃的東西,我想告訴你們:因為奶奶做得飯裡有愛的味道。

非常肯定激動的說:沙琪瑪。

記得那時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吧,那時候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是婆婆爺爺在家照顧我們。因為當時婆婆有事,就叫了我們的一個么么過來照顧我們。她比較年輕,一般年輕的人事喜歡給孩子們買些零食吃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么么買了一大堆零食給我們吃,我在裡面找到了我認為最好吃的東西,那就是沙琪瑪。因為之前沒吃過,所以一口氣吃了4個,最後好甜啊。

在那之後,我婆婆每次到街上來照顧我們的時候,無論如何,我總會想出一些點子,讓婆婆給我買沙琪瑪。沒當得到沙琪瑪之後,手舞足蹈,感覺得到了什麼寶貝一樣。

現在我也很喜歡吃沙琪瑪,但是現在的沙琪瑪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我也已經找不到當初吃沙琪瑪的那種興奮感了。

不過,小時候的回憶,我一直記得。

炒麵。

我所說的炒麵,可能和大家所理解的炒麵不太一樣,我說的炒麵,不是那種用油炒熟的麵條,而是一種粉末狀的東西,食用起來有點像芝麻糊的感覺。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有點像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感覺。可能是我小時候沒有現在這麼物資豐富,家裡也不像現在條件這麼好,炒麵可以說是我當時為數不多的美味佳餚了,每次買過之後都要省著吃的,哪像現在這麼多零食,這麼多美味佳餚呢。

炒麵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說實話,我也是隻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並不知道它的具體制作過程,聽我媽講好像是用玉米麵、紅薯面、白砂糖混合磨製成的,味道甜甜的,口感也不錯。

吃法非常的多樣化,但是總體來說都是用水、或者用玉米麵粥趁熱倒入炒麵,然後攪拌成糊狀就可以吃了,現在想起來還是隻留口水,可惜已經好久沒吃過了。

我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便是用木薯粉做的小粑粑糖水,那個時候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

小時候我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而那個時候是很窮的,那時候即使糖不是很貴,但是因為太窮了,一直捨不得買,所以小時候我們能很少吃到糖。那個時候爺爺奶奶會養兩三頭豬,為的就是可以到年的時候買了有點錢過年,而沒有錢買豬飼料,自己就種木薯,用木薯打碎成木薯粉餵豬。而那個木薯粉雖然是餵豬的,但是我們也吃。



奶奶會隔好久就會用木薯粉做一個一個小小的粑粑,丟進滾燙的熱水裡放入糖,這樣就可以做成一鍋好吃的糖水,每每做出來,奶奶說這個就是城市裡有錢人的燕窩了,因為它一個個晶瑩透亮的樣子真的是像極了燕窩,而我一下子可以吃兩碗,那個味道是我吃過至今最難忘記的味道了。

所以小時候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便是這個木薯粉做成的燕窩了。

我的老家在皖南山區的一個小鎮上,靠山吃山,我從小最喜歡吃的就是家門口山上的各種山貨,其中最常見的當屬竹筍,漫山遍野,到處都是。



竹筍的做法很多,蒸煮煎炒,換一種烹飪方式就有一番全新的味道,我最喜歡的一種是竹筍做餡的米粑粑,原先那是過年才能吃到的一種傳統美食,用醃過的微鹹的筍子加上五花肉丁一起吵,磨細的米粉用開水和好,慢慢揉到麵皮光滑有韌性,揉好的米粉皮包上滿滿一包炒筍餡料,光是這樣就已經很好吃了,細膩的米粉正好中和餡料的鹹香,再放到鍋裡煎到兩面金黃,別提多香了。

後來,這種粑粑慢慢也變成了日常的早餐餐點,餡料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但是都很有本地特色,配上稀飯,早上來兩個,一天都覺得嘴角留香。

長大以後,離開故鄉,這樣美味就很少能吃到了,也算是鄉愁的味道了吧。

因為我父親長年有病,所以我們小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零食吃的,有一年冬天,我媽突然大發良心,花了兩角錢給我和我姐兩人買了一塊麻餅,然後一人一半。

那半塊餅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那天我媽在給我們做棉鞋,當時的鞋樣都是用報紙剪的,那時我剛上二年級,已經認識不少字了,我一邊拿著剪成鞋樣的報紙看一邊吃著麻餅,無巧不巧的是,報紙上畫著一個皇帝最喜歡吃麻餅,並且天天都要吃一個麻餅。



在我看了那個報紙後,覺得手上的麻餅似乎也美味了許多,於是一小口一小口的用心品嚐,就是那些不小心掉落的芝麻都被我一粒一粒的吃掉了,每一粒芝麻都在我的嘴裡留下了濃郁的香味,讓我一直回味很久。

長大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裡經常有各種各樣的零食,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家小商店裡又看到了麻餅的身影,當時商店裡一共有兩袋,我毫不猶豫的將它們全部買了回來。但是回到家,當我咬下一口的時候,味道雖然還是小的時候的那種味道,但是感覺卻全無了。

原來心境不同,就連味覺都有所不同,我的童年美食就這樣消逝在歲月的變遷中。

說到小時候,我感覺那個時候吃的東西都特別香,比如媽媽烙的糖火燒,餓了直接拿著吃都感覺特別的香,而且小時候的錢都特別值錢,糖塊才幾分錢一個,汽水也5分錢一袋,而且還是彩色的,雖然是糖精對的,但是也感覺特別的好喝。


現在就不一樣了,這些東西都特別的普遍,而且物價如此的飛漲,錢一點都不值錢了,感覺一百元都買不到多少好吃的。我其實一直懷念的是我媽媽做的土豆片,那是我感覺最美味的一頓飯,後來無數次的在做,再吃,都吃不出那個味道。

雖然那個時候我也就4歲左右,因為調皮割麥子劃破了手指,我媽媽單獨為我做了一份不放辣椒的土豆片,真的特別的香,這也是我這30多年來最記憶猶新的一頓飯,而且那味道也是如何都找不到了。真不知道是東西吃的多了嘴變叼了,還是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沒有了什麼特別稀罕的東西,天天都吃,而且也可以經常買到,所以也就沒有了什麼感覺。

農村每樣東西現對於城市來講都是美味,我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就是野物了,小的那會我家那裡野物非常的多,如野雞、野鴨、野兔還有黃鱔泥鰍之類的非常多,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這些野味了,至今還未能有什麼食物可以超過他們給我的感受。

我第一次吃到野兔還是託了我家貓的福,有次下雨天我家貓從野外直接給我們叼回來一直野兔,放在地上的時候還在抽搐呢,我爸爸就把那隻野兔剮皮打整乾淨直接就紅燒來吃了,直到現在我再也沒機會吃野兔。

野味總是有一股難以言明的美味,小時候我總喜歡到處扣黃鱔,夏天時候晚上提著一個水桶就跟著田邊轉,跑個幾天下來收穫的黃鱔就可以讓我報餐一頓了,如今街上的黃鱔雖然非常的大,肉也很多,但始終缺少一股野味,吃起來都感覺沒有黃鱔的味道。

小飛魚、魚香肉絲、叉燒櫻桃肉,還有一個小區門口的炸雞柳,還有雞蛋餅,簡直人間美味。 小飛魚和魚香肉絲還有叉燒櫻桃肉是三種辣條,符合蘇北小夥伴們的口味,甜辣甜辣的,五毛錢一袋,吃一袋能開心一整天,小時候不懂事,總是會悄咪咪的拿媽媽放在抽屜裡的零錢,甚至拿過一毛一毛的,放學了去小店買上一袋辣條,在路上吃幹抹淨再回家,美滋滋。


炸雞柳那會一塊錢就能起炸,媽媽不願意給我買別的路邊攤,但是偶爾逛街會給我買一塊錢炸雞柳,一個一個的扎著吃,嘴裡能香一路,那家店現在還開著,放假回家總忍不住再買點不過漲價了,五塊錢就只有一點點了。 雞蛋餅是我們鹽城特色和煎餅果子類似,但是我們裡面不加薄脆,小時候吃的簡單,讓阿姨刷半甜半辣的醬,加一根火腿腸,雞蛋都是可以自己帶的,小時候為了省錢,經常就自己帶這個雞蛋讓攤販做餅。 小時候的好吃的有的已經變味了,有的還是那時候的味道。


我個人認為我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就是黃金大餅,其實很簡單,就是用面做成餅的形狀,然後裡面包滿豆沙,然後做成餅的形狀,放進油鍋裡面去炸,在上面灑上芝麻,然後切成一小塊兒的。然後做好了用手拿著吃,熱氣騰騰的,裡面非常甜,小時候覺得特別好吃。 時候小時候家裡面也不是太富裕,所以那時候感覺能吃上的黃金大餅,就感覺到特別幸福,特別好吃。那時候一般也就是過節的時候家裡面才會做。雖然市場上賣的也有半成品,只需要直接回家炸一下就可以吃了,但是還是自己在家吃做的更好吃,現在的話想吃就因為大家都忙,也不願意去動手做了,所以很難吃到了。 現在還很懷念小時候那種味道每次要家裡麵人做這個的時候,就會在旁邊看著,感覺到非常開心,迫不及待的想吃,等到做好了,吃在嘴裡面就感覺特別好吃。

零食的話有一種胡蘿蔔絲,那個是袋裝的小食品,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有賣的,一毛錢一袋,特別的好吃,酸酸的,還帶著一點鹹,並且這個包裝袋裡面還有小型的飛行棋,吃的時候還可以玩。 還有一個就是梅子幹,我們那裡叫唐僧肉,特別的酸,但是很好吃,一塊就能吃一整天,並且這種零食還可以泡水喝,也感覺特別的好喝呢。

還有一種餅乾叫娃娃臉,裡面就像銅鑼燒那樣的,也是夾心的,但是跟銅鑼燒的味道不一樣,我在學校就經常買,後來回家了讓我姥爺去給我買,結果買成了另外一種餅乾了,後來上學了就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叫娃娃臉的餅乾了。


如果是飯菜的話,我就記得我姥姥有一次炒菜,炒的是空心菜,當時不知道她怎麼做的,就是特別的好吃。 因為我在家裡幾乎是不吃青菜的,但是那一次整盤菜都是被我吃的,後來我再讓我姥姥給我做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小時候吃過一個零食,就是巧克力口味的那種甜甜圈,兩塊五一大包,可以吃很久。現在這樣的零食不太好找,有一次,好不容易在鄉下的小商店找到了,但是,味道卻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可能是我的味蕾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也可能是製作方法本身出了問題。


我們家管的很嚴,小時候,平時給的零花錢很少,想買的東西都買不到,零食也很少給我買,說是吃多了長蛀牙。那次,表叔家的兒子來我們家住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在天堂,因為家裡的零食多了好多,可能是我媽覺得不能虧待親戚吧。 我也是那個時候第一次吃的甜甜圈,女孩子可能天生就愛甜食,吃過一次就上了癮,那個小哥哥還挺好的,看我喜歡,也不和我搶,都讓給我吃。喜歡這個零食,也是因為這是我兒時和小哥哥的回憶,在我家住過一段時間以後,表叔就帶著小哥哥走了,去了南方發展,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善良的小哥哥。


雨小溪


很多啊!每個時期都會有很多小盆友喜歡的食品!我出生在70年代,我小時候吃的最好吃的,我要想想了,太久了,似乎都忘記了十歲以前的那些事!關東糖算不算,白玉蘭圖案的巧克力,過年點心匣子裡面內種像寶塔一樣的點心,裡面有白色奶油,吃完還給包裝好,家長會再送走!酸三色水果糖,話梅糖,無花果,酒心巧克力!北京清華大學的鹽汽水!



小杌凳


六七十年代,小孩子都是天天盼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才會買一身新衣服。

在大年初一起五更時,才可以吃上一頓餃子,雖然餃子餡基本都是大量的白蘿蔔菜裡面加了一點點肉,但那是唯一最好吃的東西了!其它一切所謂好吃的統統不值一提!

去幾十裡外的縣城讀初中、高中的學生,帶上一小罐頭瓶鹹菜和幾十個玉米麵加高粱麵餅餅,學校提供開水,就是一週的伙食了!

如果誰的玉米麵餅餅裡面加了鹽巴和蔥花,都會被同學們搶著吃,那已經算是最好吃的東西了!

如果誰家的孩子帶的餅餅外面包了一層白麵,那麼他家的生活一定是很好的了!

那些餅餅一個個都可比磚頭一樣硬,扔出去真的是能砸傷人的,那時候用饃饃砸傷人的事情有很多。

街坊年長的老人們看著十幾歲的學生在外讀書一星期不回家很是心疼。經常偷偷的去地裡弄一點黃豆炒熟了,偷偷塞進孩子們的衣服口袋裡。

上課時那些經常放屁的學生,一定是偷吃了炒黃豆的人,一下課就會被同學們圍起來去他身上搜炒黃豆吃!

那一代人就是那樣過來的,中國也是從那種艱難中走出來的!

我從來不給孩子們講這些憶苦思甜的故事,如果不是兩次回答被刪,我絕不提這些讓人傷心痛苦的往事!

有過這種經歷或者說聽說過這種經歷的朋友們,說說你經歷的或聽到的故事吧!


誠人之音


薩其馬。

小時候的薩其馬可不是今天的薩其馬,今天的薩其馬與小時候的薩其馬相比,用山寨一詞形容不為過。

小時候的薩其馬用蜂蜜粘合而成,裡面夾雜果脯,所以重量很重。再加上價格昂貴,大約一塊多錢一斤,所以稱得上是那時候的貴族食品。

記得有個同學,家裡經常吃薩其馬,他父親老紅軍,正師級幹部,行政九級,據說工資三百多塊。

我的童年吃過次數不多的幾次薩其馬,大多都是親朋好友來家串門帶的禮物。記憶裡父母捨不得買如此昂貴的食品。

八十年代,薩其馬已經開始墮落,蜂蜜少了,裡面的果脯調換成了“紅綠絲”,當然,家裡時不時的可以買兩斤嚐嚐。

今天,食品廠家的宣傳口號竟然變為薩其馬越輕,質量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