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認知行為療法總是最好的方案

作者 | Dr. Genevieve Yang 耶魯腦神經科學博士、碩士,研究課題為面向精神分裂症的計算腦科學,與基礎磁共振神經成像生物標記,目前為紐約Mount Sinai醫院的精神病住院醫師,主攻以神經成像為基礎的認知評估與神經反饋研究。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康妮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隊團隊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jingjing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是否認知行為療法總是最好的方案

01

青少年生活不易

是否認知行為療法總是最好的方案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生活不易。比如失去一段友誼、搬去新城市或者適應新學校的環境都會對孩子的情緒和生理造成極大的挑戰。焦慮會讓血壓和腎上腺素迅速上升。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們保持鎮靜呢?

投身興趣愛好和看看電視也不錯,可是他們還有可能轉向酒精和垃圾食品,甚至把自己的壓力發洩在周圍的人身上。長此以往,這些對應對負面情緒無甚效用的方式很可能會轉化成上癮、肥胖或者憤怒情緒氾濫,而這些情況會極大地損害人際關係。

一旦這些行為模式產生了便難以打破。

青少年會特別恥於求助專業諮詢幫助,然而只靠藥物治療是無法抵抗未來更強大的負面情緒的。所以談話治療能在這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最好的自我防禦是需要發展出能夠面對負面情緒的能力。在這個領域,心理健康專業人士開始加強利用腦神經科學研究來探索最好的治療方案——特別針對青少年兒童。

02

是否認知行為療法

是否認知行為療法總是最好的方案

認知行為療法(CBT)是目前在諮詢領域應用最廣泛也最為推薦的一種治療方案。

CBT是第一種經過最嚴格標準的科學心理治療測試的方案,針對各種各樣隨機的案例都產生了有效的治療結果。

這種治療方案起始是為成人而研發,而現在在青少年兒童身上也應用良好。

CBT提供了一種調節情緒的方法,叫做“認知重構”,它可以訓練人們通過改變對人、對事的觀點看法來改變心理問題。

比如,簡正在超市裡為了“買菸”而掙扎。看見這些菸草,她的第一反應是抽菸的快感。而認知重構後,她會意識到若是抽菸之後親吻男友,難聞的口氣會讓她有多難堪。就像這樣,簡對於煙的態度從渴望轉變成了嫌棄,這能夠更好的幫助她遠離菸草。

不過,世上並沒有萬能藥。

因為它的有效性,認知重構技術是目前最為廣泛流行使用的調節情緒的方案。但是,在青少年兒童中常常會發現這項技術很難使用

針對人類大腦發展的研究提供了線索:我們的大腦發展是有特定的先後順序的——視覺水平在五歲時便幾乎發育到成人水平,手眼協調的運動能力在學校時期發育成熟,不過大腦的部分領域要等到24歲左右才會足夠成熟。

而認知重構技術卻依賴於這些晚熟的大腦領域。換言之,兒童大腦的生理發育水平還不足以很好的利用認知重構技術。

沒有一個心理治療師會試圖去激活這些未成熟的大腦領域。

不過神經成像的研究表明,儘管認知評估技術會利用到這些晚熟的大腦領域,仍然還存在其他的可以在早期發育大腦基礎上調節情緒的技術。

鑑於認知重構技術在兒童身上沒那麼有效,我們就得去發掘一些可替代的在他們身上更有效的技術。

03

聚焦❝如果-就❞方法

是否認知行為療法總是最好的方案

CBT依賴顯性策略來調節情緒

“顯性”在這裡意味著有意識的努力,就像練習閱讀中的努力,大聲讀出每一個單詞,直到這個過程變得嫻熟,成為習慣。顯性的情緒調節策略就像面臨各種情況下的靈活應對措施。

另一方面,隱性策略更像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結合“如果-就”方法來使用的話,會更適合青少年兒童。

這是一個“如果-就”隱性情緒調節策略使用的例子:

“如果情況X發生,那麼我要像Y這麼做!”

約翰非常害怕血腥,但是他接受了這樣一個做法:“如果我看到恐怖電影中的血,那麼我要保持冷靜,並努力去想小貓咪。”

或者約翰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手中的爆米花上,細細品味,而不是去注意電影中的可怕畫面。

只要經過足夠的嘗試,這種應對方法會變成約翰的習慣(隱性),能夠讓他忍受和朋友共同觀看恐怖電影了。

這種方式對青少年兒童更有效,因為它僅依賴於早期大腦發育的部分區域—前額皮質上較低且集中的部分。這些部分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04

精神分析技術更有效

該如何找到一個會教授內隱情緒調節策略的心理治療師呢?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治療師其實一直在對成人和兒童這樣操作。

精神分析療法的一個重要功效就是探索來訪者的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來訪者在早期經歷中習得的一些適應不良的反饋機制,它深根在潛意識裡,很多人根本對此毫無覺察。換句話說,防禦機制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情緒調節策略。


舉個例子,邁克在過去可能被某個女性拒絕過,以至於他如今對於女性有著強烈的焦慮,並拒絕和她們交流。精神分析治療師會和來訪者一起探索他們的防禦機制,來激發和促進更具有適應性的隱性情緒調節策略。


因為這項技術只需要動用到早期大腦的領域,相較於CBT治療技術,兒童和青少年可以從中獲益更多。


實際上,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精神分析治療往往都比認知行為治療更為有效。研究表明,兩者在短期內同樣有效,但精神分析療法會在結束治療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