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最近专家公布康熙遗诏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小嬴政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康熙大帝的精心安排下,坐上大清帝国第五任皇帝。他的悲剧,是是非非地命运坐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康熙大帝安排他坐上皇位,但所有人都认为他的这个皇位有些“来路不正”,甚至把他描述为大清帝国的“篡位者”。可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1722年,一代雄主康熙大帝逝世于畅春园(圆明园前身),大臣隆科多口述康熙大帝的遗诏“宣布雍正为下一代大清帝国皇帝”。雍正当时是“闻之惊働,昏扑于地”。

从中引出几个问题:雍正为什么会昏倒在地?难道之前是没有心理准备最终花落到自己身上?

为什么康熙大帝在弥留之际,不直接宣布继承人?而是由京城警备司令隆科多,来宣布遗诏呢?康熙临终前,宣召大臣为什么就隆科多一人呢?万一出现矫诏,怎么办?雍正皇帝解析不清楚,隆科多百口莫辨。表明雍正这个帝位真的是有些“来历不明”。

1.其实按照汉满民族帝位传承体制:汉民族是立嫡为长,满族是立君为贤,立嫡是胤禔,立贤该是人见人爱的允禩,雍正既非长,又非贤,怎么样都轮不到他?突然感觉到天上真的是掉馅饼,砸晕自己。

2.宣布完遗诏之后,兄弟这么多人都神情乖张,无法镇定,证明大家都不会认为皇位给这个冷面王雍正抢去了?那么是京城警备司令隆科多矫诏?那隆科多预想到家族有多少人被杀的后果,他是能够想到的。如果隆科多宣布的不是矫诏的话?隆科多又没有办法证明这个遗诏内容是真的,康熙到死之后,也给他这帮儿子出了个天大的难题,给予新君主雍正皇帝出了一道终极考题。这真的是很麻烦。

3.按照散布最广泛的说法:康熙快到死的时候,让十四阿哥胤祯来京城,但被京城警备司令隆科多截留,造成雍正皇帝能够顺利上位。可是隆科多是一个京城警备司令,他敢如此吗?他并不像曹操那样“狭天子以令诸侯”,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这证明此说法是错误的。

4.还有一种说法是:把遗诏“传位十四子胤祯”改为“传位于四子胤禛”。可是按照清朝制度不能说“十四子”而应该是“皇十四子”的书写规则。在XX排行前加个皇字。如果把“传位十四子胤祯”改动之后“传位皇於四子胤祯”。这么大的语法错误,这真会有那么低级的公文写作错误,这是不可能。

5.在网上随便输入清朝圣旨,就可以得出清朝圣旨是有“汉文”与“满文”两个版本?那么你这两个版本怎么去改动呢?

6.又有人提出,清朝的遗诏及确认继承人之后,都把诏书发到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后面,可是这个是雍正借鉴自己的皇帝位“来历不清”,确定提早把传位诏书放到大殿后面,确保自己死去之后,继承人能正大光明的继位,而不像自己那样来历不清。这在清朝雍正之后,一直延续这样的制度。

7.康熙大帝看到乾隆帝弘历之时,感觉到他以后有王八之气,借鉴明朝明成祖的做法,要想要孙子当皇帝,就先让他老爸当皇帝。这也是其中一个缘由吧。

其实雍正皇帝按照这样的事实来说,他确实不是一个帝国的“篡位者”,公布这份圣旨,没有什么用。

按照今人的意见去评判古人,但当时究竟真实情况如何?即使留有民间各种说法主要是因为他以“残暴,灭亲,屠臣,文字狱”来对待世间人。但也不一定可采信。即使知道真实情况与史料的人,早就被一一消灭掉。

雍正是一个在历史非常大争议的人,不仅是继承皇位与死因,但我们更多被小说与影视剧的传播内容所影响,但究竟真实情况是什么,早已经有答案,但有答案的同是又是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就证明了雍正皇帝在怎么努力,过渡为康乾盛世打下最坚实基础,世人的偏见已经深深地陷入骨髓,无法再变更。

最后雍正皇帝在公元1735年驾崩,享年五十八岁。

个人意见,请不当之处,请指正。


历史伴读小二


题主的说法有误,康熙遗诏并不是最近才公布的,而是很久以前就有了,而且一共有四份,藏在辽宁档案管等三处,而且各有满汉文两种文字。

那这份康熙遗诏能不能证明雍正是不是篡位的呢?同样也不能说明,民间传说雍正将“传十四子”改成了中的”十“添了一笔成”于“字,就变成了”传于四子“,这个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于是简体字,而清朝用的是繁体字”於“,是没办法由十添一笔的,另外,清朝的诏书里,皇子不会写成四子,十四子这样的,而会写成皇四子,皇十四子,如果这样添笔的话,那就变成了“皇于四子”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满文可就没法这样了,所以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不过这个也只能说这个民间传说有问题,但还是没法证明雍正是不是篡位者。

古代皇帝驾崩后,新皇帝继位,原来的皇帝一般不会自己写下传位诏书,因为他们都病得很重,哪里可能提得起笔呢?一般都是默认由太子来继位的,这个也就是为什么要设立太子的原因,原来的皇帝一死,太子就可以继位登基了。

那这个传位诏书又是怎么来的呢?都是由大臣或者宦官书写的,然后再盖玉玺印,也就是说现在是谁登基,那就是写谁是继承者,也就是说,先有即成事实,然后再写这个传位诏书。

所以,不管这个康熙遗诏是什么内容,还是怎么写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些都是雍正安排写的了。

《雍正王朝》里面有提到,康熙写好传位遗诏之后,交待隆科多放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然后等自己驾崩之后,再拿出来,但其实这个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秘密立储的事情是雍正开始做的,这个应该是雍正死后,才应该有的情节。

至于雍正是不是篡位的,那就得需要质疑者提出更有利的证据才行。


历史简单说


雍正当然不是篡位者。民间谣言根本不值一驳,连传位诏书的书写规则都不懂,纯粹是自己瞎想出来的。谣言传说,康熙本来是”传位十四子“,结果让雍正在”十“底下加了一钩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先不说这么个改法上下文通不通顺,从遗诏上看上文写的”雍亲王“,下文写的”胤禛“,这个可没法加一笔做到以假乱真天衣无缝。

况且传位诏书还有一份满文的版本,十四的书写方法可不是像汉字那样简单了,如图

把满文的十四改成四,难道还要在传位诏书上用橡皮擦掉一块去吗?


如果说雍正本身的才能在众皇子之中并不突出到足以让康熙决定传位于他的话,那么康熙对待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就足以说明康熙要传位于雍正的意图。

雍正深知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肯定不是只考虑他儿子这一代,而是为了江山永固要考虑两代甚至三代。雍正逐渐发现自己的儿子弘历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连周围的太监都说,弘历是康熙的孙子里面最聪明的。

雍正就决定要让康熙见一见这个他这个从未见过的聪明的孙子。果然康熙一见面就对十二岁的弘历印象深刻,凭借丰富的阅历他确信毫无疑问这是自己所有孙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个,第二天就派人来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并且将弘历接入宫中亲自培养教育。康熙一共有97个孙子,只有弘历一个孙子被康熙接入宫中亲自抚养。

不要以为康熙仅仅是因为喜欢孙子想让孙子给他不幸福的晚年解闷才把弘历带在身边,一代雄主康熙大帝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永固,康熙的此番做法就是已经在为大清培养下一代的继承人。而能让弘历继承祖宗江山基业的唯一途径就是先让他爹雍正继位,然后再传位于弘历,当然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


杨某人杂家派


康熙遗昭一式四份,分别收藏在几个大型档案馆里,它一直都在,并没有秘密收藏。辽宁省档案馆曾亮相过一份康熙遗诏,这也已经蛮久的事情了。

遗诏是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的,这就破除了一个谣言。一直有个流传了很久的谣言那就是康熙本想传位十四子,而雍正则将遗诏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在满文中“十”和“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像汉字那样添几笔矫饰是不可能的,而且遗诏还写出了雍正皇帝的名字,即“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所以雍正篡改遗诏一说无从得出。

那这就能说明雍正没有篡位吗?

还是不能证明,因为这份遗诏是假的,这份遗诏本身是什么问题都不能说明。在历史上康熙并没有自己留下书面遗诏来钦点继承者,这康熙遗诏其实是雍正登基后自己让人写的,然后昭告天下的,并非是康熙真迹。

大部分的遗诏,其实都是皇帝死后由臣子代写的,遗诏其实就是马后炮的东西,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而且康熙这份遗诏是雍正过了一段时间才公布的,如果当时就有,康熙死前就写了,雍正大可当时就立马公布出来。

其实清朝皇帝也并没有用书面遗诏选继承人的传统,皇太极、顺治没有,连康熙自己继位也不是通过书面遗诏,书面遗诏大多是后一代君主让人书写的,康熙自己并没有书面遗诏的概念。


正因为雍正在继位时只有口头传诏,并且身边只有重臣隆科多,所以导致人们怀疑雍正的继位合法性。

这个怀疑不无道理,毕竟还真拿不出可以肯定雍正继位合法性的证据。那为何只怀疑雍正,不怀疑其他清朝皇帝呢?这里只能说雍正在当政时期可能是得罪了太多文人,引得了当时一些文人的中伤。而雍正为了平息一些流言,自己又做了一些傻事,结果让这件事越来越扑朔迷离。

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纠结于雍正是如何继位的,因为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个好皇帝,他解决了康熙生前一些没有处理好的事情,还为儿子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江山,这些已经足够了。即使他是真的篡位,我想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也是乐于他篡位的。


夏目历史君


这个遗诏只能更证明雍正是合法继承皇位的!

纵观清朝268年的历史,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并摄政4年,两人加起来就125年,大约占去清朝一半的历史!而这一段历史正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时间最长的盛世’康乾盛世’!康熙大帝晚年发现了年幼的弘历不是凡品,是清朝未来的帝星,为了弘历顺利上位,他让雍正继位也在情理之中,好给乾隆继位做铺垫!清朝是历史上少有的连续几任皇帝都能保持开明强盛的王朝,从顺治,到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圣君,大有作为的帝王,与它的前朝相比,明朝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比较开明,有作为,到明英宗就被蒙古人活捉做了俘虏,这是相当丢人的!清朝的英主之多,可以和西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唐朝(唐太宗,唐高宗,唐明皇)有得一比,甚至比前两朝还强!

即使雍正是篡位,他在康熙的几个皇子中也是最优秀的一个,他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平定准格尔叛乱,有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是位贡献很大的皇帝!

雍正为后来乾隆登基铺好路,为后来乾隆把清朝国力推上巅峰打下了良好基础,是一位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好皇帝!


问仆者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雍正是不是篡位一直就是疑案,只能是见仁见智。至于康熙遗诏,第一根本就不是最近才公布的,它一直都在,都可以查到;第二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有遗诏就不是篡位了?哪有那么简单。有一个概念必须纠正,遗诏不等于传位诏书,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遗诏都是新皇帝继位以后老皇帝的名义写的。

(康熙遗诏)

先说说什么“最近专家公布康熙遗诏”,胡说了。遗诏一直都在,目前分别藏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只是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不是太多人知道。我印象中十几年前有一次全国文物巡展,里面就有康熙遗诏。雍正继位之所以是历史疑案,多少历史学家都讨论的乐此不疲,不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份遗诏,而是遗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十改于是民间传说罢了,但历史上的雍正继位之谜另有讨论内容)

很多人看到这问题就特别兴奋地分析“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不可能,因为什么有满文本啊,因为那时候的“于”应该写作“於”啊,等等,好像这样这个案子就破了一样。不好意思,这只是否定了一个无聊的民间传说而已,跟历史没关系。

(皇帝亲自写的传位诏书那是雍正以后才有的,康熙遗诏并非他自己所写)

那就来说说为什么康熙遗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首先这是遗诏而不是传位诏书,二者有本质区别。所谓传位诏书,在清朝是专指雍正继位以后的秘密建储制度,将内定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诏书上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这份才叫传位诏书。而这个是雍正继位以后才发明的。在清朝前期根本没有这种制度,努尔哈赤、皇太极死后都没有留下任何传位的旨意,继位人都是贵族推选的。清朝第一份遗诏,顺治是有留下遗诏,那份遗诏,就很标准,总结顺治的一生,然后在最后用很小的篇幅说了一下传位三子玄烨。这才是遗诏,传位部分所占的内容很小。其实这种遗诏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出自皇帝自己的意思,因为行将就木、病入膏肓的皇帝,谁能给自己这么长篇大论的总结?还不都是太后和大臣们的意思,或者新君对父皇一生的总结(当然康熙继位才八岁没本事给顺治总结)。

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看康熙遗诏了,网上可以查阅原文,那真叫一个长啊。前面长篇大论的都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还很闲情逸致地引用《尚书》讲做皇帝勤奋的道理。还有文中有“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好厉害,居然真的就是临终写的?这就充分说明了遗诏不是康熙写的啊!康熙是在原本身体健康但是很短的时间内突发急病去世的,这时候病得人事不知,不急着救命就在那边悠闲的写了一份几千个字的遗诏给自己盖棺定论了,你的心有多大!


另外,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康熙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但雍正是在七天后继位,其间紫禁城关闭六天,而且一开始都只公布了满文本的遗诏,汉文本在雍正继位,也就是康熙驾崩七天后才公布。而满文本恰恰就是没有继承人部分的。这种情况,你真的还会觉得这份遗诏是康熙写的吗?

对于雍正继位问题,一向存在三种说法:遵诏继位、矫诏篡位、无诏夺位。由于康熙半个月前还在打猎,半个月后就突然撒手人寰,所以,很有可能完全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快去世。个人认为,康熙没有留下遗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凭借与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关系,让雍正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在最关键的时刻一举控制京师,自行宣布继位。等到一旦木已成舟,到时候玉玺在自己手里,几天以后再不慌不忙写一份康熙遗诏,既成事实了,谁就算怀疑也不敢真的如何了。而隆科多先是平步青云,最后一落千丈,被圈禁至死,是否雍正杀人灭口?不清楚,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伊耆角木


雍正是不是篡位者,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但是唯一可以肯定是,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了看似庞大实则虚胖的帝国,然后强行给这个帝国续了一波命,让乾隆又折腾了几十年。



实际上,专家公布的康熙遗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既证明不了雍正不是篡位着,也说明不了雍正是篡位着。因为这个遗诏压根就不是康熙自己写的,而是雍正继位之后自己写的,对于这一点连雍正自己也是承认的。



实际上,康熙在临死前并没有任何的传位诏书指定哪个皇子为继承人。当然康熙考察了这么多年,心中对于皇位的接班人应该是有数的,但是康熙并没有来得及公布,因为在康熙临死前的还在兴致勃勃的准备去打猎,说明康熙对于自己身体还是相当有自信,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离死神来得这么近。


而康熙时期,并没有秘密立储的制度(秘密立储藏于光明正大匾之后这个制度是雍正时期才有的事情)。所以康熙在临死前召集位高权重的大臣已经皇子,宣布了自己的口谕。

至于康熙临死前的口谕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不是指定雍正继位,都已经无法阻止事实上已经掌控大局的雍正登基为帝了。而康熙临终前召集的大臣,自然也会选择沉默,没有人会跟荣华富贵过不去,反正都是康熙的儿子继位。

不管怎么说,雍正继位确实是由很多疑点。为此民间还流传着雍正篡改遗诏的故事:

据说康熙遗诏上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结果雍正在十字上动了手脚,诏书就变成了传位于子。


当然,这是假的。清朝的官方文件至少会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改得了,满文却改不了。再说,清朝时期使用的汉子是繁体字,于一般会写成於 。

另外,关于康熙因为看重雍正的儿子乾隆所以才让雍正当了皇帝,我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是因为十全老人继位之后故意夸大其词,用来吹嘘自己的。


小镇月明


明末时期,在女真人强大起来后,他们凭借着自己强悍无比的实力,很快席卷了全东北。

在他们于东北建立了自己的霸权之后,他们先是把曾经傲然无比的蒙古人给收服了,然后在李自成灭了明朝的时候,入关消灭了李自成以及南明,最终经过各种残酷的杀戮以及努力,他们建立出了他们的大清帝国。

雍正和康熙、乾隆的区别

在清朝入关后的历史中,他们一共出现过十名皇帝,在这十名入关后的皇帝中名气最庞大的人只有两个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雍正的老爸康熙,一个是雍正的宝贝儿子乾隆。

和这两位皇帝相比,雍正在历史中的名气还是要差上一个层次的,只能在整个清朝排到第三名。

雍正在历史中的名气之所以不如他的老爸和儿子,主要跟他的默默经营、不喜张扬有关。

雍正在清朝的地位就如同汉朝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一样,都是那种默默经营国家、积累国家实力的幕后人物。

而康熙和乾隆在清朝的地位则有些类似于汉武帝,是那种好大喜功、喜欢征战的帝王,因此才有那么大的名声。

雍正在清朝的历史地位

康熙在他在位的时期,他除了建立下巨大的功绩之外,他也经历到了汉武帝时期的尴尬。

因为康熙早期穷兵黩武使得整个国家开始民不聊生的原因,因此在他的晚年也随之出现了大规模的起义,这个烂摊子是在雍正继位后才慢慢给收拾好、平复下来的。


雍正在继位之后,他一直努力地经营着清帝国,慢慢通过时间的修复,这才使得清帝国的国力开始变得昌盛起来。

正因为他在位时期的努力,才得以留给了乾隆那么多败家的资本。

如果没有他给清朝带来的贡献,或许在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他经历到的情况就会如道光皇帝一样,面对前人留下的烂摊子没有丝毫办法。

从雍正皇帝对清朝所作出的贡献来说,无论他篡位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或许其他皇子比雍正表现得要更为抢眼,但是如果是他们上台而不是雍正上台的话,那他们最多也只可能成为另一个康熙或者乾隆。

最终会如同隋炀帝一样把整个清朝给带入深渊,而不可能会给清朝带来雍正这般的修复生息。

康熙遗诏实际上是雍正继位后所写的

不过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雍正继位的真实过程以及种种民间传言的真假,我们是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过程的。

首先可以确定我们经常能听到的那个民间传言是假的,在现实的历史中,康熙皇帝其实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诏、雍正也不可能对康熙留下的遗诏进行修改。

在康熙皇帝即将面临死亡、走向黄泉的时候,他召见了不少大臣以及皇子,在给他们留下一个口诏之后,就含着自己最后一口气息闭上了双眼,然后从此离开了这个他执掌了无尽荣耀的世界。

我们现如今保留、公布出来的康熙遗诏并不是康熙皇帝生前遗留下来的手笔,这份遗诏是在雍正皇帝掌控了清帝国之后临时补写出来的。

关于这点,雍正皇帝也曾经在他自己所写的《大义觉迷录》中承认了。

因此仅通过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百分百地肯定那个民间传言是子虚乌有编造的。

而且在雍正命人补写康熙遗诏的时候,他是让人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书写的,关于这份遗诏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上图片了解一二。

我相信大家只要看过了上面那张图片,就知道民间传说中所提到的“改字继位”的事情有多么不靠谱了。


而关于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篡位者的问题到现在是一直有些搞不清楚的,因为在康熙没有留下书面遗诏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雍正在成为皇帝后篡改遗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那些当时在场的人都是位高权重的人,他们处在那个高位上,除非不要了自己这个身家性命,要不然即便雍正篡位的事情是真的,他们也不可能有那个胆子去揭穿雍正皇帝。

因此虽然康熙遗诏证明了民间传说是假的,但也不能完全证明雍正在这其中的清白。

所以说关于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到现在一直是说不清楚的,至于现如今公布出来的康熙遗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康熙遗诏,而是雍正皇帝借康熙之名事后书写出来的。


孤客生


雍正是清朝历史受非议最多的皇帝,不仅登基继位的合法性让人质疑,就连他的暴毙也颇为离奇,留给后人无限的谈资和遐想。

雍正继位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有人说他是矫诏篡位,有人说他是合法继承,甚至于野史还传说他害死康熙,是是非非,众说纷纭!



到底雍正是不是篡位者呢?

传的最多的是,康熙本意是准备传位给十四阿哥,雍正将“十”字改成了“于”字,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因为清朝是满文和汉文通用的,对于满族皇室来说,满文才是老祖宗留下的,所以诏书应该满文和汉文都有才是,满文的“十”改成“于”怕是不易。

还有一种说法,康熙弥留之际,舌头表达不清楚,十四阿哥的“十”字说的含糊不清,身边的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故意将“十”字略去,传旨四阿哥进宫面圣。这种说法多存在于稗官野史中,难以取信!

更有野史上说,雍正故意将康熙的人参汤中下毒,致其死亡,后派出军队控制局面,伪造诏书,这种说法被大多数学者否定,因为康熙生前不爱喝人参,他曾说,北方人不适合食用人参,可见,下毒害父说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认为雍正是合法继承的。

首先,康熙极其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七八岁时候,就将他带至身边培养,这是很不多见的,其他的皇孙可没这种待遇,乾隆小时候聪明机灵,喜好读书,容貌俊雅,非常讨人喜欢。深谋远虑的康熙,会不会先选好皇孙,再选择直接继承人呢?

当然,康熙对十四阿哥胤禵宠爱也是可以肯定的,否则也不会任他为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出征西北,这看起来非常像是故意给十四阿哥锤炼的机会,当时大将军之位可是众皇子垂涎的。



最可能的情况是,康熙比较认可的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四阿哥,一个是十四阿哥,两个人各有千秋,康熙左右徘徊,难以选择。不曾想自己突然得了重病,作为帝王,他深知皇位交接之际,最容易出乱子,而此时的十四阿哥远在西北,一时半会赶不回来,不得已就只能选择四阿哥胤禛了!


一半秋色


雍正是不篡位者至今都还是个谜,康熙遗诏如果能说明问题,那就不存在雍正上位之谜了,总体来说还是没什么说服力度,可信度不强,有人说也有可能是伪造。

这也不是近期专家公布的,几年前的辽宁省档案馆就展示了“康熙遗诏”,这是三体文字合璧的辽诏,当时还给出答案,说雍正没有篡位,档案馆里的“康熙遗诏”是用汉文、满文、蒙文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就写有雍正即位的内容。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雍正),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专家是这样说的,称雍正在继位之后,发现立储诏书装在一个小匣子里面,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这几个字的匾额后面,后来康熙驾崩之后才取出来昭告天下,所以这份诏书是可以证明雍正并不是篡位者的。

雍正剧照

有人说是修改了诏书,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即使是清朝的汉文也都是用繁体字,并没有出现“于”字,而是“於”字,之所以这样解释,是因为有人说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康熙诏书可信度不大

《大义觉迷录》记录,康熙临终前,将遗言说给了隆科多,隆科多在口传给雍正,雍正这才继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就是雍正自己写的,所以可信度不大。

《上谕内阁》记载,康熙去世三日后才公布所谓的“康熙遗诏”,因此有人指出,“康熙遗诏”作假的可能性很高,最主要当时只宣读了满文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信息,一是雍正应该是没有修改诏书,二是雍正继位之后制作的诏书。修改诏书是难度比较大的,这得符合两个前提,一是康熙公开自己立下遗诏;二是诏书必须当众宣读,然而这两个都不具备。

康熙是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而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康熙随身带了遗诏,所以雍正即位就显得不正,最主要是如果知道康熙有遗诏,为何要等到16日才宣读?一般来说皇帝驾崩,如果有遗诏当日就可宣读,过了三天宣读,重新制定的遗诏可能性就非常大,但是也没有证据或者史料证明雍正篡位,所以一直是个谜,即使这个所谓新公布的“康熙遗诏”,那也是没有丝毫用处,只能用来充当文物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