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記住內容,而有的人讀過就忘了?

黃周海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她說起之前看過的《追風箏的人》。當時,我脫口而出,“這本書我也看過,‘為你千千萬萬次’,是吧。”她很開心,興致勃勃地和我聊起書中的內容,然而我很尷尬,因為就只記住這一句,其他的早忘得一乾二淨。那是我第一次有種深深的感覺:明明看過某本書,但具體是講什麼的,卻懊惱怎麼也記不起來,腦袋裡像團漿糊一樣。可其他人卻不一樣,他們總能將讀過的書記得很清楚,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信不少朋友也有類似的困擾:為什麼自己讀過就忘了,好像讀書也沒有什麼用,打擊讀書的積極性,甚至說出“讀書無用論”,從此不願意讀書。

那要怎樣解決這樣的困擾呢?後來我終於在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書中找到了答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通過利用讀書筆記從如何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為我們解讀了怎樣才能掌握書中的精華,內化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的問題。

可能很多朋友不瞭解作者奧野宣之,他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是日本有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表示,一味盲目閱讀等於沒有讀過,著有《“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智慧創造鍛鍊法》等,他獨創的信息整理書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幫助人們學會有限閱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通過以下三點向我們解答了怎樣選書、怎樣閱讀和怎樣記住書中內容並加以活用的方法。

一、主動選購真正想讀的書,為提高閱讀效率做準備。“選購”包含“選擇”和“購買”兩層含義。有時我們在書店裡瞎逛,想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可效率特別低,有時還會衝動性購買那些不想讀得書。其實,如果當初我們買書時有個書單,那我們就能準確的買到自己想讀得書,也不會存在買而不讀的現象。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就提倡大家用筆記本收集生活中所有與書有關的信息,選出自己想讀的書,在書單上記上: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書中還講了個小技巧,就是找出“樞紐書”,即“書裡推薦的書”,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還提到過《學會學習》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從個性出發,找到學習的制勝關鍵,這本書也進入了我的書單。當我們選了自己真正想讀的書,無形中就為更好地吸收做好了準備工作,也提高了閱讀主動性。舉個例子,你的老師給你講個知識,你腦袋中卻在想今天中午吃什麼,偶爾吸收一點知識;而你的同學認真聽講,聽了之後,又主動看了相關的知識,可想而知,你和你的同學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吸收程度就很不一樣。我們讀書也是一樣,這本書就是你的老師,作者寫的相關知識,你不感興趣,閱讀主動性就低,獲得的信息就少,學會選書購書,這就將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二、使用讀書筆記法,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的精髓。我們解決了選書和購書的問題,現在來看如何高效吸收書中精華內容。《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提到,當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而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寫文章的好處比口述要多。讀書筆記法需要我們多次閱讀給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

1、對重要內容進行提煉。第一遍通讀,將你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第二遍重讀,將你折角的那幾頁重新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就將那頁的另外一角折起來;第三遍標記,重讀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第三次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不同的記號在上面做標註,如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代表“關鍵詞”等,當然折角工序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書籤代表三道程序,如黃色書籤代表通讀,紅色書籤代表重讀,綠色書籤代表標誌,看你自己的喜好。

2、“蔥鮪火鍋式”摘抄+評論讀書筆記法。反覆閱讀我們之前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刪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然後摘抄+評論。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顛覆自己之前觀點的句子,用“O”表示後面是摘抄,表上頁碼,用“☆”表示後面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部分的感想、思考和補充,最後加上日期,書名,作者名。

三、重讀讀書筆記,學以致用進行思想輸出。我們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會將自己做錯了的題,摘抄到一個錯題本里,久而久之,一本厚厚的錯題本就出來了,然而有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回過頭去再看一眼,導致的結果就是以前做錯的題後來照樣不會。讀書也是一樣,為了更好地吸收內容,我們需要重讀讀書筆記,並學以致用。

1、如何重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將一本書比作一個“場所”,讀書筆記就是拍攝的照片,在不同時刻去同一個場所拍照,拍出的照片會有所不同,對那個場所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應確定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景,比如一週一次,晚飯後20點到21,在書房回顧那些摘抄的內容,如果有新的感想,再把它寫在筆記裡。當然,時間和地點,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制定。

2、怎樣使用?一是,寫書評輸出內化知識。我們之前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將摘抄的內容和評論的內容以圓圈和五角星區分,這時,我們就可以整合兩方面的內容,結合實際,在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豆瓣讀書等平臺寫書評;二是,為我們更好地生活或工作提供思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常會將自己當做因為某個主題而煩惱的人,比如以“工作與結婚”主題為例,他將選擇選擇三本同主題的書:A倡導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書,;B講解如何與異性交流的書;C提倡“讓婚姻為工作提供助力”的書;通過“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分別將三本書的要點和評論寫成讀書筆記,然後針對三本書中針對某個問題提出的不同意見,一邊自己討論,一般反覆修正,最後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從而解決我們最開始的困擾。

“讀書筆記是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我們在讀書時要善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讀書筆記法,認真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書,抒寫讀書筆記,以輸出為目的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活學活用,這樣你就不會再有“記不住”的困擾。


豆芽樹11


因為讀書方法不一樣。

我曾經也是讀過既忘,只能隱隱約約記得這本書我曾經似乎好像看過,但裡面具體講了什麼,根本就說不上來。不要說看過很久的了,即使剛看完一本書覺得很好想推薦給別人,也描述不出來書裡講了什麼,好在哪裡。這樣的讀書效率,伴隨了我工作後的好幾年。

直到在去年年底,我才知道原來讀書有不同的方法。關於指導閱讀的書也有很多,比如《高效能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深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等等,不甚枚舉。但這樣的書,看過三五本後,便能總結出有效的閱讀方法。

1.首先要走進閱讀。如果你的環境容易讓你分心,閱讀肯定沒有效率,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裡建立一個閱讀角,創造氛圍。或者走出去,比如咖啡館,比如圖書館,營造出一個舒心閱讀的氛圍。

2.選擇書本閱讀。當你閱讀一個不太熟悉的領域的時候,可以進行主題閱讀。三五本同主題圖書,能讓你更容易理解書中的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這個時候,總歸也會記住一些內容了吧。

3.讀的方法。讀書要順其自然,不要強迫自己,可以不讀完,可以跳著讀,可以打亂順序讀,全憑你對這本書的喜好。當面對一本你感興趣的書時,要知道略讀、精讀、重讀的方法。略讀,瀏覽概要,瞭解全書架構,知道重點的部分在哪裡。精讀,書不需要逐字逐句去讀,在感興趣的部分、重點部分閱讀就可以了。重讀,是對重點部分篩選的重中之重再行回顧。這樣下來,一本書的精華就都被你吸收了,還不用浪費過多的時間。

4.輸出。筆記,思維導圖,書評,都是很好的輸出方式。輸出的過程就像反騶,融入你的思考,內化書的內容,從書中汲取的能不有效麼?


漁潭灣


是因為讀書的方法不同。

首先來看下為什麼會忘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正常情況下,看完書20分鐘後會忘記42%,1小時後會忘記56%,1天后忘記74%,一個月後忘記79%。所以只是泛泛的看一遍書會忘記才是正常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閱讀才能不忘記呢?

首先,要先設定讀書目標。在讀書之前,先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你需要從書本中獲得什麼知識?這點非常重要,有意識識去閱讀,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能發現書中你所需要的內容。這就像以下的實驗一樣: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周圍有都少藍色的物體,真開眼後,滿眼的都是藍色物體,而你平時可能沒有意識到你身旁有如此多的藍色物品。這就是先設目標的力量,能讓你更輕鬆的發現你所需要的內容。

其次只讀有用的。我們平時讀書總是喜歡從頭仔細的看到尾,生怕錯過了精彩的內容,但是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說過,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大約只佔20%,,只有4%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要先通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整本書的概要,確定自己需要的部分在哪些章節,只看自己需要的部分,反覆閱讀那20%的內容,記住4%的最重要的內容即可;只有捨棄不重要的部分,重要的內容才能凸顯出來,根據二八定律,集中火力讀自己需要的部分效率更高。

第三,讀完書之後做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是我們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步驟。

做思維導圖前,將我們需要的部分讀一遍書,以折角、劃線、便籤、做標記等方式標記處書中的重點,有想法的地方把想法寫到書的空白處或便籤上,然後做思維導圖,記住不要照抄原文,只留下關鍵字。這種做法的第一個好處是你學會提煉主題。第二個好處是回顧時你只看到關鍵詞,對關鍵詞進行回憶,聯想關鍵詞會對應哪些知識,哪些場景,而主動的回憶和聯想能夠幫助你提高記憶力,而被動的灌輸需要死記硬背。

 (圖片源於《實用性閱讀指南》)

最後,輸出。把書上看到的重點整理後講述給別人聽,沒有合適的人聽時可以寫出來發佈到網絡上。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寫書評發豆瓣。輸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你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教給別人。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出的學習金字塔,說明了主動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其中教授給他人又是主動學習中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做完這些,對那些知識印象已經很深了,針對商務類書籍,為了徹底記住,你需要在相應的場合把知識調出來,運用到現實中,慢慢的把它變成自己的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


雨時808


關於書籍的閱讀,要分娛樂性的閱讀和有意識學習地閱讀。能夠記住書本內容,是在有意識地前提之下進行閱讀的。以前我的閱讀也總是讀了就忘,後來我寫作課的老師告訴我閱讀也是有技巧的。

一、“一目十行”的閱讀技巧

學習“一目十行”,我想這樣不是看都看不清?怎麼會記住。其實不然,你的眼睛在大段大段的文字裡抓住關鍵詞,然後串聯,在你的腦海裡理解。這樣可以大量的節省時間抓住重點和主題,省略作者擺出的事例等。這個技巧一開始比較難掌握,也需要十分專注,可以慢慢適應培養。養成了便可以節省時間,在重要地方花時間有效地記憶。

二、抓住段前段後文章的中心句

大多的時候作者在寫作時會把中心句放在文章或段落的前面,也有利於我們閱讀理解。這樣把書本迅速的通讀一遍,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書本內容的大致框架,掌握思路,也利於閱讀後構建思維導圖。

三、活用筆記本

要想有效閱讀,筆記本是必不可少的。在閱讀時,對重要的地方配上自己簡單的標記。然後帶上筆記本進行第二次閱讀,將重點的內容或自己覺得吸引的地方摘錄下來,並且配上自己的評論與理解。這一遍書本里的內容就對你變得深刻了。筆記本最好是小巧可隨身攜帶,在閒暇時記上兩筆,或讀讀自己的筆記加深記憶。


四、借用思維導圖

在閱讀的同時大致掌握框架和重點。關上書,將書本內容和重點知識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來,整理了思路也幫助對書本內容的再次回顧和記憶。而完成了思維導圖,可以打印出來保存在對應的筆記裡,這樣回顧這本書時便一目瞭然。以下的思維導圖有些繁瑣,可以更簡潔一些。

五、學習閱讀技巧的書籍

關於閱讀的工具書,可以推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溝通藝術》、《實用性閱讀指南》等。



🎸Sober


我覺得忘記是正常的,記住是有方法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閱讀訓練,還是中學裡幾百字的“閱讀理解”水平,讀“大部頭”沒那麼容易。

美國1940年就出版的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方法經典有效,到今天各路大V也一直在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個系統的閱讀訓練課程,講了怎樣在同樣的時間,把書讀深、讀精,最大程度獲取書籍的營養。

我把他的方法分成“主旨”,“邏輯”和“觀點”三部分,跟大家交流。

《如何閱讀一本書》在文筆上,翻譯腔很囉嗦,但是在閱讀方法上,確實是很好用,不僅理論完善方法具體可操作性強,更重要的是確實讓我對書的內容更有印象而且也改變了讀書的習慣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版再版,暢銷多年,就是因為在閱讀結構嚴謹的論文,或是精簡扼要的說明,或是思考嚴密的長篇上, 這本書相當於一個閱讀技巧的正式訓練課程

這本書的作者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人物,因為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也看得出作者對閱讀研究的用心之深和視野之廣。

《如何閱讀一本書》把閱讀分為四大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並列出閱讀中重要的15大規則。

1.主旨:這裡才是閱讀速度放慢的地方

有限的時間,怎麼才能有最好的閱讀效果?這個令人焦慮的問題,催促著每一個放下手機,手裡拿書的人,讀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只有等讀到自己喜歡的句子,才會忍不住停下來,多讀兩遍。但是,這樣真的能讀到作者最想跟你說的嗎?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這本書裡討論的所有方法,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本書,而不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許多讀者都在錯誤的地方暫停,放慢速度。他們會在感興趣的地方停下,卻不會在感到困擾的地方停下。

但是,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這些困惑的地方,往往含有主要的意義。

閱讀是我們和作者的溝通,那他溝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麼會這麼說的原因。

讀一本書,至少要理解作者的主旨,這裡才是我們最應該下大力氣的地方。如果連這都沒搞明白,談其他的收穫,甚至跳出來反對作者觀點,就太可笑了。

2.邏輯:始終帶著問題讀書

中國的大學問家朱熹說,讀書謂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一個好的讀者能夠架構出作者論述的前因後果,這是一個讀者的義務。就好像作者的義務是,把論述的架構,塞進飽滿的文章血肉裡一樣。

這件事情並不難,因為作者的書不是隻寫給邏輯學家看的。只要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像聽老師上課那樣,被牽著鼻子才肯走,而是讓大腦活動起來,帶著問題去閱讀,主動跟作者達成共識,找到他的主旨,那麼邏輯的鏈條自然會從文章裡剝落。

而且,《如何閱讀一本書》中,還寫了那麼多幫助我們的辦法。

比如,在“分析閱讀”之前開始的“檢視閱讀”:先看書名頁,有序的話接著看序,研究目錄頁,再看篇章裡開頭或結尾的摘要說明,再挑幾個和主題最相關的章節讀幾段等。

甚至,連我們要帶著哪些問題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都幫我們想好了: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讀書的時候,帶著這4個問題,邊做思維導圖,能對書的整個架構有更好的把握。

3.觀點:讀書最後的結果

至少做到前面兩步,知道作者“在說些什麼?”,“怎麼說的?”之後,才能算作“我讀懂了”。

然後才有資格進入評論階段,“我同意”或“不同意”,也就是回答後面兩個問題“有道理?”“跟我有什麼關係?”

形成觀點並不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溝通和學習才是。我們默認作者是更高明的人,我們是去學習的。因此,在態度上應有的立場是,知識是可以溝通傳達的,爭議可以在學習中解決。

而不是說,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觀點,像打乒乓球一樣,你打過來,我打過去,然後我們都沒有得分。

當然,如果還是存在疑惑,或者還是”不服“,《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主題閱讀

現在各路公眾號推薦的書單非常多,但《如何閱讀一本書》指出,主題閱讀的重點不是書,而是我們自己定的“主題”——就是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說想要研究晚清民俗,當然可以看《紅樓夢》,但是看著看著就覺得寶黛的愛情太好看了,就忘了為啥來看《紅樓夢》了。書是好書,但是你的主題才是最重要的。

沿著你的主題,看過好幾本書裡作者的不同觀點,是智力上的享受,也能獲得更多營養,幫助我們形成自己的見解。

最後,《如何閱讀一本書》給我們的忠告是,大部分的書,檢視閱讀就夠了;少部分書可以進行1次分析閱讀;而數量很少的好書,值得做n次分析閱讀。

找到你惺惺相惜的那本書,很難得,要珍惜,這也是閱讀之旅最吸引人的地方。


一直燃燒的小太陽


首先,我覺得每個人的記憶力不一樣,不可否認真的有過目不忘的人,我一個高中同學就是,每天吊兒郎當的,從沒見他認真的看過書,奈何考試他總是班級前十名。但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智商都所差無幾

其次,有的人讀書會記得其中的內容,很大部分在於真的用心在讀,隨著書中的內容跟得上思路。只要發自內心的去欣賞這本書,無論任何場合,任何時間都會記得住書中的內容。

最後,就是我這種人,純粹為了學習考試而讀書的人也記得書中的內容,把讀書當成了任務,考不過自己會很沮喪,不想認輸,就逼自己去努力的看書,效果也還不錯。

所以讀書記不記得住內容關鍵還是看自己的態度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任何方式,讀書都會使人成長!


格格yt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讀過的書,要想紮實的記住,就要記讀書筆記,或者是畫思維導圖。


讀書筆記的方法,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我們上了十幾年學,一提到讀書筆記,或許就是印象裡,記書中的重點,或者是記老師板書的方式。但是這樣的方式,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即使記下了重點,也會很快忘記。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指:在讀書筆記上加上三個信息,兩個要素。


三個信息是: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和作者名。


兩個要素是: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



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通過摘抄促進對書的消化和記憶,通過評論激發思想火花,這樣就不容易忘記了。


maybe玲


讀書之後記不住內容,因為你僅僅是讀了而已。或者當時有一些感觸,覺得自己有一些收穫,但印象不深刻,過了一段時間就慢慢淡忘了。


想要記住書中的知識點,首先要學會高效閱讀。讀一本書建議分三步走:

第一遍略讀,瞭解書中主要內容。畫出思維導圖。

第二遍通讀,畫出重點,做記號。

第三遍精讀,仔細閱讀書中自己認為有用的部分,摘抄、寫感悟。


通過這樣的讀書三步法,這本書中精華的部分基本可以掌握。閒暇時間再重讀筆記,思考這部分內容是否可以應用,如何應用。這樣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阿丁讀書


閱讀的目的無非分三種。一為消遣,二為獲得某得知識。三為提高自己。消遣大部分閱讀就是雜誌,小說等。獲得某些知識比如說你想知道關於某一領域的具體情況,那麼就可以找出相關的書單來看。提高自己就是在大量閱讀中,使自己的內心更豐富。“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是我們經常有一些疑問,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是現在能記住的有多少呢?我也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天天在圖書館泡著,可是那時我也真的沒有覺得自己記住了什麼。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有效地閱讀呢?這裡我想先推薦幾本書。《高效能閱讀

》、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1. 我們需要從選書入手。也就是確立自己的閱讀目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確定自己想要讀或者購買的書。

記錄。隨機記錄你想的到書,或者因為一些事情而想到的需要讀的書。你可以把自己平時想到的,看到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

列出清單。這個清單裡面的書可以來自朋友的推薦,或者網上看到的推薦,可以來自各個方面。

把清單和記錄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選出你真正想要的書了。

經過這樣的步驟,你就不得不意識到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了。比如購買商業類的,銷售類的書籍,就會考慮日後用到工作中去,或者是為了日後的換工作。比如購買小說類,雜誌類,就會考慮是為了消遣。總之不同的讀書目的,所選的書,所花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當你有了一長串清單了,那麼我們一定是需要篩選的。因為有可能你的清單裡有幾十本書,但是不可能把它們全部買下。你可以平時看看書評,去判斷那是不是你真正想讀的。你也可以從報紙,網絡上去獲取可以幫助你確認的相關信息。當然也許你最後選定了5本,而你只想買一本看看試試,那就選出你最想要看的那一本。

2. 閱讀和筆記。

閱讀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有做到有效高效閱讀,我們一般從三個步驟做起。

瀏覽。從作者簡介,前言,序言,目錄,再到結語等找出書的大概框架。從這些中你可以發現這本書所講的是什麼內容,也就是可以找到文眼。找到文眼,然後提出一些問題:作者是如何來表明主題的?如何來論述的?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帶著這些問題再去讀第二遍,也就是精讀。

精讀:在社會學中有一個定律: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這同樣也可以應該在閱讀中,也就是說一本書中重要的部分只有20%, 另外80%只是用來闡述這20%。而在這20%中,其中最重要的只有4%。也就是我們可以在讀書中集中精力來理解這4%。這樣我們花的時間少了,但對書的理解就更透徹了。那麼這20%就需要精讀了。

略讀:在書中很在一部分內容都是來論證文眼的。所以很多細節等就可以略讀。在這裡需要注意一些標記。視覺標記,這個就是說很多的書中會用大小標題點出主旨。或者一些特殊的符號,比如下劃線、粗體、斜體、編號(數字或字母編號)、項目符號。 另外還有就是語言標記。比如說:例如,因此,從而,但是等等。

筆記。在閱讀的同時,我們可以用筆記來記下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還有書中的重點的東西。一般來說我們第一遍讀書的時候不做筆記,當我們瀏覽完成之後 ,可以在第二遍讀的時候在書中,筆記本中記錄下自己的想法,摘抄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也就是蔥鮪式讀書法---摘要+感想+總結。在這之後,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可視化存儲的筆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償的一種思考方式,是使用一箇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一種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比爾。蓋茨等眾多領導人,學者都十分喜歡這種方法。而各大公司如波音,英航都使用這種方法在業務培訓中。這樣做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總結書中的內容,從而引發頭腦風爆。在以後的複習中,可以更有利於記憶,也許你只需要1-2分鐘就可以複習完書中的內容。

大巖俊之給我們列出了具體的方法:

準備空白的A4/A3紙,最少6種顏色的水彩筆,當然還有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的前提是你必須讀完了一遍書。

紙需要橫著放,這樣更容易開拓思路。筆需要用彩色的,不用黑色的。彩色可以給到更多視覺刺激,更有利於記憶。思維導圖是從中間發散的。中間的也就是最重要的主題,需要更的足夠大。然後從中間的主題中像樹枝一樣發散出去。分枝越細,字越小。

一般最開始我們就記錄到書名,作者,出版社等。然後就可以根據我們前面確定的目的和問題等進去製作。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先讀一遍書才能開始做思維導圖的原因。只要我們從各種不同的分枝去發散,就會產生更多的衝擊和刺激,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和理解書本內容。

3. 重複閱讀和應用。每次的閱讀都會讓我們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更有利於頭腦風暴的產生。也更利於記住書中的內容。


以上內容全部是根據記憶而寫,如有錯誤之處,請指教。歡迎關注討論。


微微安卡拉


方法不同。有目標的讀書能夠記住內容,漫無目的的讀書看過就很容易忘記。

第一,你讀書是不是作筆記呢?包括感想、金句的摘抄、書中推薦的雜誌、你讀書時的心情等等。有些人為了區分不同的內容往往找三四個不同的本子記錄:藍色的是摘抄原文、紅色的是記錄感想、黑色的本子是記錄你感興趣的拓展資料,於是越記越亂,最後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放棄了。值得推薦的是“一元化筆記本”,也就是一本隨想筆記本,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喜歡的雜誌也可以將其裁剪下來黏貼在這個筆記本中。我曾經一段時間喜歡做甜品,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式各樣的甜品食譜,有鬆餅、銅鑼燒、甜甜圈、巧克力蛋糕等等。上面還貼著圖片,每每想到這個筆記本,都會感覺到連帶著裡面的文字都瀰漫這一股甜甜的味道,這本筆記本至今讓我愛不釋手。書裡面內容所引發的創意源源不斷出現。擁有這樣一本獨屬於自己的筆記本,也會讓人信心滿滿,成為自己的加油站。

第二,如何做筆記呢?在記錄時,推薦“蔥鮪(wei三聲)火鍋式”讀書筆記很規範,按照這種格式記錄:

**【180426】《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奧野宣之

O之所以把這種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因其摘抄和評論並存的特徵,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

我沒吃過“蔥鮪火鍋”,我認為這就是東北的“土豆燉牛肉”:摘抄是牛肉,評論是土豆。一盤菜,葷素搭配才好吃,一份讀書筆記,摘抄和評論搭配才有營養價值。

其中,O表示摘抄部分,*代表評論【】中用6位數字表示時間。 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讀書筆記,比較出名的有周作人的《談龍集》,俞平伯的《雜拌兒》以及胡適的《胡適文存》,如果上溯至古人,《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七中一條:魯直詩云:“黃花晚節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來”,與魏公“且看黃花晚節香”,皆於黃花用“晚節”二字。蓋草木正搖落之際,惟黃花獨秀,故可用二字。這種摘抄與評論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使讀書不苟且的方法之一了。

第三,重在聯繫實際活用讀書內容。其實目的在於運用知識內化為能力,從而解決問題。例如在遇到職場跳槽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把“職業規劃”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主題閱讀,集中兩週的時間閱讀三本書,然後彙總三本書的有用的部分,邊做讀書筆記邊思考,最後的出結論。這樣的方法要比到處找人打聽消息更具有可信度,幫助自己做出理性的選擇。這種活用筆記的價值在於,通過讀書不僅獲取了知識,同時還能夠幫助自己或者他人解決困擾。舉個例子,在我做“職業規劃”的主題閱讀時,我選擇了《精準努力》、《成功心理學》和《認識商業》三本書。其中,《成功心理學》的評估部分可以讓人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知自我。《認識商業》的導言部分中的個人評價表從興趣、能力、教育、經驗、人格、理想的工作環境及個人目標七個方面進行評價。《精準努力》中,運用“金融視角”,將自我成長設定為人生目標,能夠計算出你的現值,還能指出下一步要提高的競爭力所在,使職場人士朝著成為創造現金流量的人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將精力放在獲取別人的好評和工資上。這樣就能從不同的角度對個人進行了分析,從而抓住重點對職業進行規劃。

只有進行“有效讀書”,善用筆記,將觸發與思想的輸出結合起來,引導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靈活運用,變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才能牢牢記住讀書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