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吹響“求生”號角 主業不振副業救場

12月17日下午,錦旅B股(900929.SH)再度公告稱,公司在12月14日減持浦發銀行186.57萬股,預計獲得稅前收入1501.65萬元。

下半年以來,錦旅B通過出售浦發銀行(600000.SH)、申萬宏源(000166.SZ)、豫園股份(600655.SH)股票,累計獲得稅前投資收益2.38億元。而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僅為1.98萬元。

17日,錦旅B證券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減持相關股票都是股東大會審議之後的結果,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在積極梳理和調整,如將四個品牌合併成一家,縮減成本提高效率,新增會展業務等,今年以來公司旅遊等主業已經有所改善。”

花式“調節利潤”

事實上,臨近年底,像錦旅B一樣花式扮靚業績的案例並不在少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12月以來,已經有匯鴻集團(600981.SH)、信雅達(600571.SH)、中國長城(000066.SZ)、任子行(300311.SZ)、大眾交通(600611.SH)、綠庭投資(600695.SH)、江蘇吳中(600200.SH)等多家上市公司宣佈出售所持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

華西證券(002926.SZ)、軸研科技(002046.SZ)、三變科技(002112.SZ)等上市公司則加入了“賣房”大軍, *ST信通則由於債務危機,被法院強制拍賣了辦公用地產,償還億陽集團債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匯鴻集團,據記者統計,2018年初至今,匯鴻集團合計發佈17則《減持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告,通過減持華泰證券(601688.SH)、江蘇銀行、井神鹽化股票,匯鴻集團累計獲得投資收益達22.01億元。

前三季度,匯鴻集團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過9.7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則為-1.10億元。

12月17日,匯鴻集團證券部人士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公司的主要淨利潤都是靠非經常性損益支撐,金融資產佔比較多。但營業收入大部分都來自於公司的主營業務——供應鏈運營板塊。”

另一家“劍走偏鋒”的企業——電廣傳媒,則憑藉一幅徐悲鴻名畫《愚公移山》,在A股市場引發關注。

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幅名畫曾經委託給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約定最低成交價為1.9億元,但最終因買家僅叫價到1.89億元而流拍。

不過,電廣傳媒公司子公司湖南有線集團還是將《愚公移山》布面油畫以2.088億元(含稅)出售給關聯方湖南廣播電視臺。值得一提的是,湖南有線集團取得畫作的成本才2800萬元。前三季度,電廣傳媒虧損1.35億元,這筆出售費用或使得公司一舉扭虧。

12月17日晚,深交所給電廣傳媒發去問詢函,要求其對“交易的必要性”、““與關聯方而非獨立市場第三方交易的原因”、“關聯交易定價的公允性”予以補充說明”。

電廣傳媒證券部人士12月17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由於該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賣出2.088億元的價格,這是市場認同的價值,儘管構成關聯交易,但是交易是真實存在的。

當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每年的四季度,是一些主業不振的上市公司通過買賣資產扮靚業績的高峰期,這種情況投資者應該遠離,因為通過販賣資產只能帶來一次性收益,無法長期持續,遲早會暴露風險。而以炒股維生就更不現實,股市風險較大,上市公司如果將炒股作為‘主業’,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沒有上市公司能長期通過炒股盈利。”

不放棄主業

事實上,臨近年底,通過變賣非主業資產“調節”利潤的現象在A股市場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甩賣股票、房產等非經常性損益資產的上市公司,隱現經營危機。

如年初至今減持東方證券股票獲利4.07億元的中國長城,2018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為-6917.64萬元。前述提到的匯鴻集團、電廣傳媒和錦旅B亦是主業不振,副業苦苦支撐盈利的典型。

2016年開始,匯鴻集團的業績就嚴重依賴於“炒股”,2016年和2017年,匯鴻集團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675.26萬元和-1.51億元,而同期“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合計分別為9.02億元、12.13億元。

電廣傳媒旗下的中藝達晨從2006年開始,就開始從事藝術品投資, 2017年電廣傳媒通過藝術品獲得了1.82億元營收。但同時電廣傳媒的主業盈利能力卻日漸薄弱,2017年,電廣傳媒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4.64億元。

今年以來,除了出售“藝術品”之外,電廣傳媒還相繼轉讓了九指天下、億科思奇股權,這兩家公司是電廣傳媒早前為轉型新媒體業務收購的互聯網資產,但兩者經營卻每況愈下,九指天下不僅沒有達到業績承諾,還在2017年虧損4425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過程中,這些企業都表示,公司不會放棄主業,併為之做出巨大努力。

上述匯鴻集團證券部人士就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在籌劃脫虛向實,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在發展主業供應鏈運營的同時,開拓環保業務。

“今年10月份我們收購東江環保第二大股東手上的股份,佈局環保再生業,賣掉其他公司股票,正是為了給這次收購籌措資金,推動產業轉型。公司不會放棄實體主業,但是產業板塊會做出調整,未來主要業務包括供應鏈、環保和投資板塊。”匯鴻集團證券部人士說道。

電廣傳媒證券部人士也告訴記者:“公司在做一些主營業務的梳理,強化自身佔優勢的業務,收縮一些盈利較差的業務,戰線不會鋪得那麼長,目前公司轉讓部分互聯網子公司股權就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而在文旅產業上,我們打算轉讓部分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合作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