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不良”惹的祸 今年13家银行被下调评级或评级展望

近期,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决定维持河南伊川农商行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维持其主体信用等级为AA-。

中诚信国际评级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伊川农商行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均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幅增长46.77%;不良贷款较年初大幅增长135.06%,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88个百分点至3.27%。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至少有13家地方中小银行被评级机构下调了评级或者评级展望

对于如此多中小地方银行被下调评级,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7年以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依然艰难,主要定位于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农商行资产质量必然面临较大的挑战,有一些实力较差的农商行,风险开始暴露。

中小银行密集被下调评级

在去金融杠杆背景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域性银行风险加速暴露、不良贷款激增,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加大,也引来评级机构集中下调其评级。

《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家中小地方银行被评级机构下调了评级、评级展望,其中,农商行首当其冲,有12家,城商行则仅有丹东银行1家。此外,吉林蛟河农商行更是在今年2月、今年7月连续2次被下调主体评级,目前评级展望仍为“负面”。

多是“不良”惹的祸 今年13家银行被下调评级或评级展望

银保监会发布2018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农商行今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则为4.23%,较二季度下降了0.06个百分点,但是较一季度末的3.26%则上升了0.97个百分点。

彭博社援引惠誉评级的银行业分析师Grace Wu的观点表示,中小银行是去杠杆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因为小银行存款来源有限,十分依赖同业市场融资,去杠杆对其流动性和资金成本影响甚大。

部分农商行不良率大幅攀升

今年以来,农商行被下调评级与接连爆出极高不良贷款率不无关系。

比如贵阳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末的4.13%猛增至2017年末的19.54%,资本充足率降至0.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降至-1.41%;山东邹平农商行不良率由2016年末的2.43%增至去年末的9.28%;安徽铜陵农商行的不良率从2017年的2.47%到今年9月末已经上升至15.17%。

宋清辉表示,当前,农商行的资产质量较其他类别机构有更大的压力,普遍存在资产质量风险,如近期爆出不良率猛增的银行也均为农商行,在此背景下,农商行的风险扩大至行业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此外,中信证券银行团队研报认为,农商行不良率的攀升,一方面是部分银行自身管理的问题,导致存量风险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今年以来监管强化资产质量真实性,引导银行积极暴露风险。比如,贵阳农商行是将90天以上逾期纳入不良导致数据上升,邹平农商行则是因新发风险。尽管农商行不良率整体有所上升,但是“暴涨”的仅仅是个别银行,并非全行业。

对于中小银行风险暴露是否会影响整个银行业,中信证券上述研报还认为,部分农商行前期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资产问题并未及时准确反映,当前政策引导下风险集中暴露,部分地区不良率不排除上升可能,但不具备全行业的代表性。截至2017年末农商行总资产11.3万亿元、占行业比重仅11.54%,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思维财经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