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稿不是“寫”出來的——手把手教你寫領導講話稿

講話稿件不是“寫”出來的。我們可以通過起草一篇部署性的講話來證明一下這個道理。

所謂部署性講話,是指在各種工作會議上,領導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貫徹落實要求的講話。比如《某某在全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某某在全省計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某某在全縣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等。

部署性講話,往往要根據上級的要求和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向與會者提出應當怎樣分析和認識形勢,進一步明確當前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工作任務的具體措施等等,具有明顯的指示性和指導性。

現在我們就先來研究怎樣起草部署性講話稿。

領導下達了任務,要求我們為他起草一篇在全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而且要求不全面講,重點講一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緊緊依靠能人帶動問題。

在接到領導講話稿的起草任務之後,對於初學者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個心理狀態問題,也就是起草講話稿的思維方式問題。

許多初學者,接到起草任務後,甚至要洗把臉,再洗洗手,然後正襟危坐,心裡想,我要寫領導講話啦!下筆寫出標題,《在全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會議上的講話》,再署上領導的名字和年月日,當寫完“同志們”三個字再加個“:”之後,就開始絞盡腦汁琢磨著用什麼樣的詞彙啊,怎麼樣開頭啊,第一個字用什麼啊,等等,長時間徘徊在稿子的外頭,不能很快進入“角色”。

我把這種情況稱作為不會“開門”或“開不開門”。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寫作思維方式,不打破這種思維方式,也就不會“開門”,而不會“開門”,也就很難寫出優秀的講話稿。

我的體會和理解是,講話稿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是對事物認識的結果,或者說是對事物認識的文字反映。我主張,寫講話稿,首先要研究“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調查研究”),而不要先研究“字”(“字”怎樣寫,其實對我們在座的各位來說,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先研究“字”,容易陷入誤區,形成僵局。

研究“事”,可謂“思想家”;研究“字”,可謂“文字匠”。起草講話稿,首先要求我們是“思想家”,然後才是“文字匠”。

實際上,講話稿,是講話,而不是講“字”。講話,就是說話,就是用“話”來研究、部署工作,提出對工作的要求。而這些“話”則是我們起草者和領導同志對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通過研究其“事”得出的,然後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是講話稿。

講話稿不是“寫”出來的——手把手教你寫領導講話稿


比如說,研究“事”,主要研究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上面的“事”。主要是上級的文件、會議材料、領導講話等。要通過對這些材料的細心研讀,從中深刻領悟、準確把握上級的精神,看有哪些新政策、新觀點、新要求、新提法,便於我們在起草講話稿的過程中有所遵循、有所借鑑、有所吸收和有所體現。我們現在要起草的是一篇關於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緊緊依靠能人帶動的講話稿,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黨和國家這方面的大政方針。經過研究,國家的政策已經由非公有制經濟是公有經濟制的“重要補充”,變成了“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又變成了與發展公有制經濟等同地位,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省委、省政府也召開會議作出安排部署。因此,我們採取超常舉措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符合上級要求的。

二是研究外面的“事”。

包括國內外、省內外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及重視能人帶動方面的趨勢、動態、最新觀點,好的經驗、做法和政策舉措等,主要從各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和其他渠道獲取。如果時間允許,最好還要到外面去實地考察。經過研究,我們獲得了大量值得借鑑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重視能人帶動的好經驗、好做法。

三是研究下面的“事”。領導講話是為了解決本地實際問題的。所以必須把本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重視能人帶動方面總的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搞清楚,以便我們所起草的講話稿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經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為我們當地這方面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與其他地方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抓緊趕上;同時研究出了依靠能人帶動的重要工作任務和措施。

關於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重視能人帶動的“事”,我們基本研究明白了,但還需要我們把這些“事”變成文字的東西,轉換成講話稿。

領導講話主要目的是用於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所以既要向聽眾講明道理,又要確定工作目標和任務,還要提出保證完成工作任務的一系列措施。因此,我們可以按照“講道理、定任務、提措施”這樣的邏輯框架捋一捋我們剛才所研究的“事”。

先捋一捋“講道理”(解決“為什麼幹”的問題)。我們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緊緊依靠能人帶動的問題。為什麼呢,通過我們研究“事”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省委、省政府也召開會議作出安排部署。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能人。所謂能人,既包括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也包括頭腦活、善經營、能賺錢的個體工商戶和經紀人。”這就是講道理,而這個道理的形成,是靠我們研究了許多“事”之後形成的。

常言道:“擺事實,講道理”。空談大道理,難以說服人,所以,要用事實來證明我們所講的“道理”的科學性。經過研究外面的“事”,我們又得出下面的結論:“事實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往往都聚集著這樣一批能人。浙江省的溫州是這樣,與我市相鄰的某縣、甚至相鄰的某鎮也是這樣。”有了這樣的事實,就可以有力地說明我們要講的“道理”是正確的。

再捋一捋“定任務”(解決“幹什麼”的問題)。我們已經研究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離不開能人帶動”的道理,又研究出“離不開能人”的事實後,得出一個結論,即:“因此,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必須高度重視能人帶動作用。”這既是我們研究“事”的結論,也是我們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一項工作目標。目標確定後,我們又研究出以下三項主要的工作任務:

一是要善於發現能人;

二是要熱情幫助能人;

三是要合理使用能人。

最後再捋一捋“提措施”(解決“怎麼幹”的問題)。主要是研究應該採取哪些組織手段、行政措施以及其他辦法,保證所定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下面,我們把剛才研究的“事”從頭到尾串起來,轉化成文字的東西,形成一篇完整的講話稿的框架或是提綱,以便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篇講話稿的整體概念。

先擬一個標題。講話稿的標題也是多種多樣的,而最常用的大體有二種,一種是“直標式”如:

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會議上的講話

張書記

( 年 月 日)

一種是“正副式”,如:

高度重視能人帶動作用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會議上的講話

張書記

( 年 月 日)

選擇哪種形式的標題,要根據領導習慣而定。下面我們用“直標式”標題:

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會議上的講話

張書記

( 年 月 日)

同志們:

下面,我就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重視能人帶動問題,講幾點意見:

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帽”,也就是開頭的寫法。講話的開頭方式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比較常用的主要有四種方式:

一是平鋪直敘式。介紹一下會議的背景、會議的議題和會議所要達到的目的。如果是會議結束時的講話,就要簡單地總結一下會議的議程、完成情況和會議的效果。

二是總結提要式。就是在開頭把要說的問題,點點題目,然後逐條展開。

三是表態式。就是對前面領導講話或工作安排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觀點。有的還要說明一會還有更重要的領導講話,以他的講話為準,等等。

四是開門見山式。就是在講話的開頭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將講話者的意圖和盤托出,不繞任何圈子。我們這篇講話稿的開頭就是這種寫法。

一、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必須高度重視能人帶動作用

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省委、省政府也召開會議作出安排部署。而非公有經濟制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能人。所謂能人,既包括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也包括頭腦活、善經營、能賺錢的個體工商戶和經紀人。

事實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往往都聚集著這樣一批能人。浙江省的溫州是這樣,與我市相鄰的某縣、甚至相鄰的某鎮也是這樣。因此,我們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也必須高度重視能人帶動作用。

(擺事實,講道理,主要目的是提高認識,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解決“為什麼幹”的問題。)

二、認真抓好依靠能人帶動的幾項重點工作

根據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講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善於發現能人;

二是要熱情幫助能人;

三是要合理使用能人。

(第二部分明確所定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解決“幹什麼”的問題。)

三、加強對依靠能人帶動工作的組織領導

這段可以講一下組織、人事、財政、教育等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等問題。這是保證完成工作任務的組織手段和行政措施。

(第三部分主要是解決“怎麼幹”的問題。也就是怎樣去組織、領導這項工作有效地開展起來。)

這樣,這個問題講得就比較全面、比較清楚了,既讓與會者明白了道理,又知道回去以後應該怎麼辦了。

一般來說,講話稿的結構往往為“三段式”:

第一段,講意義、講道理,明確“為什麼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提高認識”;

第二段,講工作、講重點,明確“幹什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突出重點”;

第三段,講措施、講要求,明確“怎麼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加強領導”。

因為這樣的“三段式”,符合人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思維規律,所以寫講話稿,也要符合這種規律,即使不用“三段式”,那也只是形式問題。

確立了先研究“事”後研究“字”的思維模式,再把握一些講話稿的框架或結構特點,可以說,我們就基本學會怎樣起草講話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