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什麼是膝關節退行性變?

嚴格意義上來講,膝關節退行性變是一個籠統的診斷,可以簡單理解成膝關節“老化”,是人體身體變化的自然規律,不可迴避。膝關節退行性變在解剖結構上的變化主要有: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韌帶鬆弛、滑膜增生、骨質增生、關節面硬化、骨質疏鬆等等。這些結構的病理變化通常是緩慢的,早期人體沒有明顯異常感覺,隨著病情持續加重,會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範圍減小、關節畸形等等情況。

膝關節退行性變雖然具有個體差異化,但大致規律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退行性變發生率越來越高,有研究表明,膝關節大致從40歲開始就會出現老化退變,雖然退變的趨勢目前無法改變,但是還是通過保養能夠延緩其衰老。

如何延緩膝關節退行性變?

1.合理的鍛鍊

適度的膝關節功能鍛鍊有助於膝關節功能的維持和“壽命”的延長,比如日常慢跑、戶外騎行、游泳等等運動,都是很好的膝關節鍛鍊項目。久站、久蹲、爬山、負重行走等等活動,膝關節承受壓力大,過度的負荷是造成膝關節退變加速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好不要做這些運動。工作之餘,主動鍛鍊股四頭肌力量,對膝關節保養有積極的作用,勾足直腿抬高運動,簡單易行,易於推廣。

2.多保暖勿受寒

膝關節如同其他關節一樣,有“喜熱怕冷”的習性,膝關節日常保養建議局部熱敷、微波、紅外線、熱療等等理療手段,對於輕度的疼痛腫脹效果不錯,佩戴護膝也有助於緩解病情。如果膝蓋不好的話,避免陰冷潮溼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以免關節退變加速,病情加重。

3.減體重

肥胖和超重是影響膝關節“壽命”的另一大因素,尤其是上身超重的人群,在站立行走的時候,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增加,膝關節退變老化風險升高。

4.飲食

說到膝關節保養,不能不提到飲食,咱們國人什麼病都能跟“吃”沾上邊。延緩膝關節退行性變還是建議多吃含鈣高的食物,比如牛奶、海帶、蝦皮等等,不可偏食,五穀雜糧都要均衡攝入才是最好。


骨科醫生老牛


人年輕的時候,各項機能處於正盛時期,身體如日中天,膝蓋也很健康。但40歲開始,關節軟開始退變,而到了60歲以後,每2人中就有1人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

預防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日常生活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1. 早晚兩步,呵護膝關節

每天早上先“預熱”。

醒來後,仰臥在床,腿繃直,將腿慢慢抬起,與床大概形成45 度角,維持1 秒後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反覆練習,時間和強度以自己能承受的度為準。

休息片刻,慢慢坐起,讓小腿自然下垂,做踢小腿的動作,儘量讓小腿踢高一點(高到小腿能和地面平行)。若床較膝蓋矮,建議將練習地點換成高椅子上。

晚上讓膝蓋睡個好覺

對於有膝關節疼痛、關節炎的人,或一天勞累,希望腿部能得到放鬆的人來說,睡覺時可以選擇仰臥姿勢,讓兩邊的膝蓋自然地朝外翻,同時在兩側膝蓋下(膕窩處)墊上一個小枕頭,並根據自己的感覺調整體位,讓膝關節處於最舒適的狀態。

如果仰臥時關節疼痛劇烈,則可以採用“臥如弓”的側臥姿勢。這樣的睡姿或許一開始會不習慣,但堅持幾天後,不僅讓你精神爽利,腿也麻利了。

2. 每小時動一動

有些年輕人不喜歡運動,一些上班族更是在電腦面前半天不挪一下位置,這不僅對腰椎,對膝關節也是極大的傷害。

久坐或不鍛鍊,肌肉沒勁了,韌帶鬆弛了,膝蓋就容易受傷。

有些人會在下班時候,運動健身。但對關節而言,與其靜坐8小時後運動1小時,還不如每小時起來走動5分鐘。

長時間靜坐,腿部的肌肉大部分會處於無收縮的鬆弛狀態,而肌肉長時間不收縮,其力量就會減弱,血液循環也會變差,從而造成肌肉、肌腱、韌帶的力量減弱。靜坐1小時後鍛鍊,能讓腿部肌肉不至於出現“用進廢退”的情況,膝關節也能維持相對的穩定。

3.不冷膝蓋也要暖著

膝關節是一個“皮包骨”的結構,並沒有厚厚的脂肪或肌肉保護,它也就特別怕冷。

寒冷對關節來說,是一種刺激,它也會導致關節出現無菌性炎症,從而損害關節健康。

此外,千萬別等到自己冷的時候,再給膝關節保暖。關節炎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累積的漸變過程,因為人體有頑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真等到出現了不適症狀,就說明情況已經發展到“失控”狀態了。

所以,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平時都應該多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你平時會怎麼養護你的膝關節,留言說說~21


家庭醫生雜誌


45歲以後,如何預防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而腿先老的往往是膝關節。之所以膝關節很容易出現退行性病變,是由膝關節獨特的結構決定的。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組成和功能最複雜的滑車關節,由骨、關節軟骨、關節腔內的交叉韌帶、半月板、滑液、關節囊和關節外的韌帶加固而形成。膝關節由股骨外髁和脛骨外髁形成外側脛股關節,脛骨內髁和脛骨內髁形成內側脛股關節、髕骨關節面與股骨滑車形成髕骨關節三部分組成,可見膝關節是由3個關節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大關節,如果膝關節任何主要結構損傷都可影響其運動功能。

在骨骼中,膝關節是相對比較脆弱的一個環節,原因在於膝關節血管比較少,循環相對較差。營養供應也相對不足。特別是軟骨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蛋白質合成能力變低,利用率下降,會造成軟骨組織的退行性病變。正常的膝關表面有一層很薄但十分耐摩擦的透明軟骨,其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膝關節在人體中屬負重最大和運動最多的關節,因而也是人體中退化最早、損傷最多的關節。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出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又稱骨關節炎、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病、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其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

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是不可逆的,也是幾乎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特別是對於那些喜歡運動的人來說,膝關節可能受到的傷害更為嚴重。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比較喜歡的足球和羽毛球運動來說,這兩項運動相比而言,羽毛球運動對膝關節的傷害更為明顯一些。羽毛球的步伐蹬跨扭轉比較多。踢足球時,如果場地過硬,或者做急停急轉動作比較多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膝關節負重比較大,運動之後,在上下樓的時候,膝蓋就會隱隱作痛,有不舒服的感覺。相信和我一樣喜歡運動的中年人,大部分都會有這種感覺。原因就在於膝關節出現了退行性的病變。

如果平時注意用膝衛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膝關節退行性疾病的發生的。

1、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2、儘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減肥過程中,避免選擇跳繩、爬樓梯等負重運動。

3、減少劇烈運動,特別是下肢負重運動。膝蓋出現傷病後,不要指望通過穿戴護具來減輕痛感。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停止運動或者選擇其他運動項目。平時應注意加強膝部的力量訓練,比如靜蹲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膝傷的發生。

3、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並注意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這樣既能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防止骨質疏鬆,利於軟骨組織生長,減輕膝關節炎症狀。

瀋陽市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劉東


營養百事通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也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膝關節關節面軟骨退化磨損後導致關節面不平滑,負重力線變化,從而使關節及軟骨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

據不完全統計,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約有 60%的人患有此病,4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絕境期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日常活動一些輕微的關節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出現了局部壞死。那麼45歲後,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

1、避免長期高強度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膝關節退行性變的基本原因之一,過度運動會導致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因此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另外,減少負荷(少蹲起、上下樓梯、爬上、局部保暖、作輕緩運動等,對膝關節進行保護。

2、適宜的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代表不活動。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年齡到了40多歲的男性應選擇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女性應增加一定強度的力量訓練,有助於減緩骨質疏鬆和發胖。男性可選擇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與自行車等,女性則可以選擇游泳和慢走。

3、及時治療關節損傷:關節的退行性病變與關節炎、關節內骨折等有密切相關性。

4、避免膝關節受涼: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也是導致膝關節病變的主要原因。除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注意保暖,在夏日空調房內,更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避免空調風和電扇風直吹易受寒的膝關節。

5、減輕體重:肥胖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退行性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過重的體重對關節來說是一個負擔,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因此對於肥胖的人群,適當的減重是有必要的。要避免膝關節出現問題,平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減少負重活動,避免登高動作,如果出現疼痛時要休息,防止症狀加重,並且儘快就醫。


關節重建醫生王健


45歲後,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

膝關節退行性變,又稱骨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

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

膝關節退行性變病理特點

關節軟骨變性、破損。

軟骨下骨硬化、

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

退行性膝關節的症狀表現

膝關節腫脹、疼痛、

行走困難、

上下樓艱難等。

對於膝關節退行性變目前尚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因此,提早預防膝關節退行性變就十分重要。

45歲後,首先應避免長期從事劇烈運動。

膝關節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較大的關節之一

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

第一,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骼上受力不均,因此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第二,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寒。

第三,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運動。

第四,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車座過高或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第五,儘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鍛鍊。

股四頭肌力量訓練


直腿抬高練習 每天2次 每次10~15次

靠牆靜蹲 每天3~4次,每次30秒

膕繩肌訓練

站立位勾腿 每天2次 每次10~15次

單腿羅馬尼亞硬拉 每天3次 每次左右腿各10次

臀肌的力量訓練

深蹲練習 每天3次 每次10~15次

蚌式外展訓練 每天2次 每次10~15次


銳博康復陳博聞


.適量的鍛鍊

\n

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

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

\n


但是要避免高強度長時間鍛鍊。

\n


\n

.避免膝關節受涼

\n

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

\n


\n

.控制體重

\n

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

\n



\n

.少穿高跟鞋

\n

根據研究顯示,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削弱踝關節的平衡能力


長時間的緊張與壓力可導致髕骨關節腔內關節退行性改變,誘發膝關節炎。

\n


\n

.營養膳食

\n

日常生活中可選擇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

\n


豆製品,奶製品,魚蝦,黑木耳


倩Sur


膝關節退行性變,又稱骨關節炎、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等等,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病人十分痛苦。這種關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非常常見的,主要是因為體內的鈣質流失,再加上身體負重太大,膝關節磨損較為嚴重等等而導致的。

適當減肥

人到中年,身體的代謝能力就降低了,通過飲食攝入的營養在體內蓄積過剩而引起肥胖。健康的飲食是保證健康身體的物質基礎,適當少吃米飯和麵食之類的主食,增加魚、瘦肉、蛋等優質蛋白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鈣的食物,避免鈣質流失過多。

肥胖也是膝關節退行性變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的人由於體重過大,自然而然對膝關節的壓力大,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膝關節磨損,導致邊緣骨質增生,軟骨退變。適度地減肥不僅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還可降低膝關節的負荷,避免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發生。

減少膝關節損傷

如果已經明確診斷了膝關節退行性變的患者,需要避免爬山、蹲著幹活,上下樓梯(有電梯一定坐電梯,沒有電梯,慢慢下樓梯或者輔助工具下樓梯),儘量避免膝關節過於勞累。至於沒有出現膝關節退變的朋友,也需要注意爬山時最好藉助於手杖的力量減少腿部受重,注意避免長時間爬山等等。

膝關節退行性變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膝關節的肌肉及脂肪含量較少,沒有足夠的熱量供應,所以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很重要。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人到中年,各種健康問題蜂擁而出。其中,膝關節問題讓很多人都甚為頭疼。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種關於膝關節退行性變的保養方法:

1.避免肥胖

人到45歲之後,身體發福,身材走樣,面臨的健康問題之一就是肥胖。肥胖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肥胖的人由於體重過大,自然而然對膝關節的壓力大,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膝關節磨損,導致邊緣骨質增生,軟骨退變。適度地減肥不僅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還可降低膝關節的負荷,避免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發生。

2.健康飲食

人到中年,人體的代謝能力就降低了,飲食攝入的營養在體內蓄積過剩而導致肥胖。因此,健康的飲食是保證健康身體的物質基礎。我們可根據平衡寶塔規律,一日三頓,按時進餐,早中晚的能量攝入比例在3:4:3,適當少吃米和麵等主食,增加魚、瘦肉、蛋等優質蛋白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

3.增加股四頭肌的功能訓練

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強大的肌肉,其肌腱向下移行而成髕韌帶,控制著膝關節的伸展運動。股四頭肌及其肌腱的強健,對穩固膝關節有重要作用。因此,增強對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可增強膝關節的功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膝關節退變。股四頭肌的鍛鍊技巧:正常地坐在板凳上,雙腿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做反覆伸展膝關節到180°的動作,或者左右腿交替鍛鍊。

4.減少傷膝動作,避免“不良習慣”

45歲以後,膝關節處於退化的狀態,要少做爬山、爬樓梯、深蹲等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動作。因為這些動作負重較大,會增加膝蓋軟骨承受的壓力,加快膝關節處軟骨的磨損。女性朋友要避免穿高跟鞋,因為高跟鞋會增加膝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對膝關節造成磨損,平時可多穿厚底、有彈性的軟底鞋。

5.注意保暖

膝關節的肌肉及脂肪含量較少,沒有足夠的熱量供應,所以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很重要。女性朋友平時愛穿一些暴露膝關節的裙子、短褲,這種習慣讓她們更容易患關節炎。膝關節長期受到寒冷、溼冷刺激,45歲以後很容易發生膝關節退變。所以,防止膝關節退變,從膝關節的保暖開始做起。

本期答主:周夢圓,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當然,今天我們不聊油膩,聊一聊隨著年齡增加後,發病率逐年升高的疾病:膝關節炎。有研究表明:在40歲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才10-17%,到了65歲人群患病率到了50%,到了75歲,患病率可以高達80%。所以,在成為油膩的中年人同時,我們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那我們如何避免膝關節退行性變呢?

1、減輕體重

肥胖是膝骨關節炎的重要危險因素,體重越高,膝關節炎的風險就越大。大家可以想想,膝關節每天被50kg的上半身壓著和75kg的上半身壓著,關節功能和關節磨損能一樣麼?肯定體重越輕越好嘛。

2、注意關節保暖

冬天來了,很多人為了身材,為了不顯得那麼油膩,硬是要一條西褲過一冬。其實問題就來了,寒冷刺激,本身就是關節炎症的一個誘發因素。所以,為了自己以後少點痛苦折磨,覺得冷了就把秋褲穿上吧。今天天天博士還被天天博士後問起“這麼熱的天,怎麼你就穿秋褲了?你以前不是這樣啊。”,我毫不掩飾的回答:“以前年輕,不懂事,都三十二三的人了,晚上熬夜冷,我還是早點穿上秋褲,暖和、舒服。”

3、適當的鍛鍊

大家記得了,鍛鍊需要適當,也不能過度了。最適合膝關節的運動,當然就是游泳了,還有腿部肌肉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了,比如騎車。但是大家需要記住,不能夠做負重運動,比如健身房的負重下蹲等。

4、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已經明確診斷了膝關節退行性變的患者,注意需要避免爬山、蹲著幹活,上下樓梯(有電梯一定坐電梯,沒有電梯,慢慢下樓梯或者輔助工具下樓梯)。至於沒有膝關節退變的朋友,還是需要注意,爬山時,最好有手杖,注意避免長時間爬山等等。

最後

已經有膝關節炎的朋友,真的需要注意了,如果疼痛劇烈肯定還需要藥物治療;如果還沒有膝關節炎的朋友們,還是早點保養吧。為什麼要早點保養,早點治療?因為膝關節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軟骨磨損,目前基本都是不可逆的,藥物只能控制症狀。當然,也為了65歲退休之後,還可以和孩子們和愛的人去到馬爾代夫看椰林樹影、水清沙白。

如果實在是很嚴重了,也還是有辦法的,可以做膝關節置換,那可是我們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的拿手好戲。


天天博士講風溼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液分泌逐漸減少,與此同時,膝關節長年累月勞損使軟骨變薄,再加上肌肉減少、體重超標、不正確姿勢和活動,膝關節便會承受不了。

退行性膝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膝蓋總疼,尤其在下樓梯、提重物後,還會伴有紅腫、發熱,久而久之,甚至出現關節僵硬、變形等問題。

膝蓋疼痛時應儘量休息,視情況冰敷、熱敷,或用護膝繃帶減輕負荷。吃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炎症和疼痛,但並不治本。服用止痛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藥物,雖能止痛卻會令退化情況惡化,非不得已,切勿採用。嚴重關節變形需手術矯正,甚至換關節。

已經退化了的關節是不能還原的,因此在退化前適當護理,非常重要。保護膝關節最重要的是減少勞損,比如控制體重,減輕膝關節負荷;不要拿太沉的物件,多用手推車等輔助工具;別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太久,必要時使用柺杖;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尤其是長時間蹲著;通過運動強化大腿肌肉,利於保護關節。▲(答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