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岷州象牙印 一件稀世珍寶與其守護者

韓愈曾說,物不得其平則鳴。不同尋常的文物,往往有其不同尋常的傳奇故事。岷縣博物館收藏有一枚神秘的象牙印。這是明朝宣德年間皇宮頒賜給當地一名著名僧人的。數百年時光中,圍繞著這枚印,發生過許多傳奇故事。

傳奇至寶象牙印

在我們岷州地區,許多人都聽過有一枚神奇的象牙佛印。人們傳說這枚印如何至寶如何神奇。就我親眼所見,曾經有人拿著黃紙、黃布,找到這枚象牙佛印,蓋上一個印章,帶回家或消災避禍,或祈求風調雨順。

然而,聽過的人不少,見過的卻不多。其實,這枚象牙印就在岷縣博物館珍藏。這是一枚淡黃色的印章,高12釐米,邊長6.9釐米,重470克。從重量上看,這枚象牙印還是相當有分量的,由於年代久遠,加之無數人的摩挲,包漿明顯,印章散發著一種寶光,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整個印章由三部分組成,最上部是圓形紐,其下為兩隻背靠背的大象,象鼻微微向下彎曲,大象承載著紐,身體上雕刻著旋轉的花紋。在大象的下面是兩層蓮瓣紋。再往下則是覆鬥形須彌座,印面正方,雕刻九疊篆文,內容為“灌頂淨覺佑善國師西天佛子”。據《岷縣誌》記載,這枚印是明代宣德年間宣德皇帝頒賜給岷州大崇教寺法王班丹扎釋的,當時,明政府給甘青地區的好多寺院都頒賜印信,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央王朝對這些地方的管理政策。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無獨有偶,在甘肅省博物館,也有一枚象牙印,這也是明代宣德二年(1427年)頒賜的“莊嚴妙相”象牙印,這枚印高6.5釐米,印面邊長4.2釐米。印上有“賜喇嘛班丹領佔”。這位僧人也是岷州衛的,曾於宣德元年到北京進貢馬匹,明宣宗於宣德二年頒賜財物褒獎,這枚印就是當時頒賜的。

父親悄悄保護象牙印

不過,我們還是說說藏在岷縣博物館的這枚象牙印。因為這枚印就是我父親搶救保護下來,在改革開放之初交到文物管理部門的。

在講這段故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說說我們岷縣境內的著名寺院大崇教寺。明代,岷州的藏傳佛教發展得非常快,當時舉行大法會時,曾有十萬僧人的記載,到了後來岷州衛和洮州衛在給朝廷進貢中,一年就有4200多名僧人進京進貢。當時規定,進京進貢大寺院不超過5人,小寺院3人。按照這個數據推算,岷州衛的寺院規模達四百多座。其中的大崇教寺是規模比較大的。這座寺院人們也叫東寺,前身是唐代的龍興寺。元代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到1430年時,寺院佔地面積達50多畝,整體佈局氣勢恢宏,形成前八院和後八院的構成,形狀如同小城。明宣宗賜名大崇教寺。

那枚象牙印就和這座寺院密切相關。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我父親趙含樸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岷縣人。我家在岷縣以北90裡的維新鄉,是一個耕讀傳家的書香門第。父親從小讀書,1952年10月參加了工作,長期在岷縣基層工作,曾任岷縣常務副縣長,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父親對岷縣這一方水土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他搶救保護了包括象牙印在內的6件珍貴明清文物。至今,岷縣博物館保存著他上交文物的登記卡,登記卡下面註明“以上文物均屬無償徵集”。

這份登記卡上,就記載有象牙印。那麼這枚象牙印,究竟是如何保存下來的呢?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長期以來,象牙印在岷縣當地大戶人家的親戚村民之間流傳存放,鄉親們對這枚印視若珍寶,從不示人。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父親在岷縣西江公社當領導,在鄉親們中間有著相當高的威望。為了將象牙印妥善保存下來,老家的人們就想到了他,將這枚象牙印交給他保存。

一次,我父親回老家,尋訪保護象牙印。恰巧,有一親戚悄悄地找到他說,他家一個親戚,因犯法去新疆勞改,臨走時把寺上的象牙印交給他保管,因為責任太大,怕無法保護象牙印周全,讓我父親想個辦法!面對鄉親們的請求,我父親毫不猶豫地說,你把印先交給我保存到西江公社。當時正是1966年夏天,父親冒著風險把象牙印保管了起來。此後,不管同事、朋友,還是家人,他都從未提及過這件事。一直到1983年,他才將文物一起上交給了縣文化館。

廢品收購站,他購回神秘“銅鏡”

父親不止一次地冒著風險搶救保護文物。那個登記卡上的其他5件文物,每一件的保存故事,都是一個傳奇故事。

1965年他在西江公社任書記期間,偶然到公社供銷社廢品收購站去轉,結果看到了一枚直徑達79.2釐米的銅鏡(實際是曼陀羅)。仔細看後,他大為驚奇,因為銅鏡上不僅有佛像,還有永樂年的銘文。當時父親覺得這枚銅鏡不同凡響,大有來頭,就悄悄告訴收購站工作人員,這件東西不能損壞,不要轉讓,一定要留下。他當即給收購站原價付了收購款。晚上,工作人員悄悄將銅鏡送到他辦公室,這枚大銅鏡才得以保存了下來。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根據《甘肅省文物精華》第284頁記載,早期的曼陀羅是古代印度密教行者修法時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場地築起的土臺,後世多以圖代之。此曼陀羅上的圖案,人物眾多,紋飾繁縟有序,嵌刻工藝高超,壇場豪畢精美,代表了永樂時期宮廷嵌刻技藝的最高水平。

如今岷縣博物館還有兩件珍貴花瓶。這也是我父親長期追尋後失而復得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父親所在的西江公社原先收藏的兩個明清時期的瓷花瓶和明代皇敕(聖旨)被人趁亂拿走了。儘管當時無法追查,但父親一直念念不忘,後來他到縣上當了領導之後,多次到該鄉調查尋訪,終於失而復得。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自然,在父親搶救保護的文物中,象牙印是最具有價值的,可以說是國寶級文物。父親曾說: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見證,不能再生,也不能再造;只有讓國家收藏文物,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得到創新和發展。

2001年父親去世,留給我們無盡的思念,那些在岷縣博物館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講述人: 趙澎濤 書法家,文史學者,岷縣人

講述人: 趙澎濤 書法家,文史學者,岷縣人。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夜晚,他接受重託,大明宣德皇帝頒賜的佛家至寶就此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