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建好后,舰载机是在码头先吊到航母上,还是试航时飞到航母上?

每次见到你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国家海军的航母作战手册和作战条令,一切回答都是推测,但是一定是有依据的推测,不是瞎猜测。尽管不是“视力2.0以上的猜测”,但是一定也不是瞎猜测,我不瞎。


舰载机上航母,一定是有2种方式,一种是飞上去,一种是吊上去。美国海军美籍华裔士兵郑一鸣的巨著《我在航母上的八年》提到了美国海军的舰载机上航母的方式:航母出海之后,舰载机一架一架的按顺序降落在航母甲板上!这种试不奇怪,但是一定得上航母运用熟练的国家,比如美国海军,他们往CVN-77上放舰载机,一定与咱们在2013年往辽宁上放歼-15方式不同,航母运转时间在那明摆着呢。

第二种方式就是吊上航母。这一点我是反向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航母上有救援起重车,任务是救援失事的舰载机,或者说是出故障的。1985年4月,美国海军“独立”号航空母舰(CV/CVA-62)在进行舰载机起飞作业时战位工作疏忽大意,忘了在准备弹射起飞的F-14战斗机尾喷管后升起偏流板,导致其后一架等待起飞的F-14机头直接被吹离甲板,两名飞行员果弹射逃生,雄猫下海,航母救援起重车把它捞了上来。

捞上来之后它就废物一个了,不可能放在航母上当警示教育基地用,得把它弄回陆上车间大修。它自己是飞不下去了,只能通过吊运设备。舰载机能被吊下航母,就一定也能吊上来。比如,一航母刚刚训练科研的航母,舰载机训练的不先是触舰复飞,飞机上甲板上的机动,在机库里的部署,都需要科研的,这时候它就飞不上去,因为还没练触舰复飞呢,就得吊上去。

另外,救援起重车自己啥上航母,它又不会飞,也是吊上去的。这也侧面证明了飞机可以吊装上航母。两栖攻击舰上的救援起重车,也是吊上去了,再次证明了往大舰上吊飞机的可能性。

下面,我把我的杂志稿航母救援起重车,相关资料奉献给大家吧,以飨读者。航母上的救援起重车通常由大型柴油机驱动,最大起重能力在30吨以上,主要职责是负责故障和失事舰载机的救援与起吊,随后恢复失事的甲板区域,平时也可协助地勤人员完成诸如发动机更换这样的重型部件的起吊工作。如果一艘航母上没有配备救援起重车,那么它就不被允许出海作战。

“蒂莉”飞行甲板救援起重车又名“黄色齿轮”,是美国海军航母上的制式装备,从1950年代朝鲜战争开始就在航母上服役,由坠机与救援小队的航空支持装备技师负责,任务是救援发生事故的飞机,平时也负责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训练测试飞机上下航母飞行甲板。“蒂莉”也在随着美军航母和舰载机的更新而在不断换代,美军现役航母上的“蒂利”由陆基起重机改装而成,长9.8米,宽5米,高17.6米,3轴6×6结构,使用肯沃斯卡车的巨型轮胎,功率强大的柴油发动机重达2858千克。“蒂莉”的通用性也非常强,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LHA)和直升机登陆舰(LPH)上也配备有飞行甲板救援起重车。

虽然“蒂莉”又大又丑,但是她担负的任务对于航母至关重要,“约翰·F·肯尼迪”号航母(CVN-67)上的“蒂莉”起重车,还被载入了美国海军历史。2002年,“肯尼迪”号航母在海上航行时为一辆“蒂莉”更换发动机,整个换装和测试过程持续了18个小时,创造了美国海军的一项纪录。航空中修部(AIMD)支持装备分部的4名技师是更换任务的主力,还有多名管工、木工技师协助进行工具、照明和油料保障。2858千克的发动机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尔森特罗运往诺福克海军基地,然后运至巴林,由于发动机身形庞大直升机无法吊运,先是通过驳船运送到“肯尼迪”号航母,然后用起重机把她吊装上舰。


军林天下


肯定是飞上去的,不可能用吊车一架一架吊上去。

这个是有先例可以印证的。2012年11月23日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完成了首次舰载机着舰试验,当天的新闻报道如下:“2012年11月23日,是戴明盟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驾驶歼-15战机从陆地某机场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中国舰载机首次着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就掌握在戴明盟手中。”在这之前,“辽宁”号的海试一直是“裸奔”的。不过为了进行舰载机的模拟试验,“辽宁”号上确实出现过1:1的歼-15和直-18飞机模型,没有动力装置,不能飞。真正能飞的歼-15舰载战斗机是在2012年11月23日才通过陆地机场起飞、拦阻着舰方式降落到“辽宁”号上面的。

(歼-15舰载机首次在“辽宁”号航母上着舰)

作为舰载机飞行员来说,拦阻着舰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舰载机是要着舰的。海试的时候吊上去,那上舰以后是不是还得起飞、然后飞回海军舰载航空兵基地、然后再运到码头用吊车吊上去?

再者,现代舰载战斗机长达数二十多米、翼展近二十米、空机重量接近20吨,比二战时期的螺旋桨式舰载战斗机大了好几圈,结构也更加复杂,运输起来谈何容易?如果要把真机从海军航空兵的机场运到海军基地去,必须先得把舰载机大卸八块儿,不然是过不了桥梁、涵洞的,大卸八块的舰载机零件到码头之后再组装?一架不是问题,即使是“辽宁”号这样的航母也有20多架歼-15,而美军的核动力航母舰载固定翼飞机有70-80架,如果一架一架往上吊的话,航母一周都出不了军港了。

首艘国产航母也一样,在完成航母本身的海试之后,舰载机试验也会有序展开,到时候舰载机的上舰方式肯定也是飞上去,而不是吊上去。


军机图


航母建好后,舰载机是如何到航母上的?很多人说是直接飞到航母上的,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事实上,舰载机到航母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刚拥有航母的国家,当这个国家的第一艘航母建好后,舰载机刚开始的时候是在码头直接利用吊车吊上去的,而不是直接飞上去的。另一种就是已经拥有航母的国家,往往是舰载机飞到指定海域与航母汇合,并直接降落在航母甲板上。


之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要利用吊车先吊到航母上,目的是为了确保安全,原因是因为缺少有经验的、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这种情况下,开着舰载机直接在航母上降落,那就是在和生命开玩笑。等到拥有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之后,就没必要再利用吊车吊到航母上了,比如说美国,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利用吊车把舰载机吊到航母上去的。这是世界通用的做法,没什么好说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开这种玩笑。

美国现在的做法是新舰出海后,舰载机随后飞到预定海域与航母汇合,按照预定的顺序,直接降落在航母甲板上。这是因为等到航母建好的时候,所需要的舰载机飞行员早已培养了出来。我国的辽宁舰被誉为“航母摇篮”,就是因为它能够培养出航母所需的各类人才,包括舰载机的飞行员。002刚开始的时候,舰载机就没必要再利用吊车给吊上去了,因为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很多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作业(舰载机起降),危险系数最高,有“刀尖上的舞蹈”之称,所以才会有了辽宁舰舰长刘喆的那句“甚至可以说是飞行员拿命换回来的”。技术难度最大,也最危险的就是舰载机在航母上的降落(着舰):哪怕是出现一丝偏差,那造成的后果就是机毁人亡。舰载机飞行员的起降训练分为两大步:一、陆上的模拟训练。二、舰上训练。以我国为例,陆上建有专门模拟舰上起降的训练场,尽管模拟训练场就是完全照搬航母,但陆上没有涌浪,风向、风速也没那么复杂。



简单说就是,模拟终归是模拟,与真实的环境是有差距的。舰上训练分为:航母通场、起飞、复飞、着舰。在陆上的模拟训练中完成的再好,也不能直接驾驶舰载机飞到航母上。“辽宁舰”副航空长李晓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过我辽宁舰舰载机的训练步骤,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所有的这些都是严格按照规定一步步走出来的。很多人说“凡事都有第一次,着舰也一样,话是没错,但为这个“第一次”多做准备却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那就是“作死”。



现在我们的辽宁舰在出海执行任务的时候,舰载机就是在预定海域与航母会合后,直接飞到甲板上。在返航后,舰载机提前与航母说“拜拜”,飞回自己的基地,进行维护保养等。等到下次再有任务的时候,舰载机才会与航母“复合”。


儒道之主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可以精简成一句话:舰载机如何到航母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如果没有,老老实实的用吊车吊上去,再麻烦也比出事故要好得多;如果有,那就简单了,航母出海后飞上去。



儒道之主


机长 22.28米

翼展\t全幅:15.0米

高度\t5.92米

翼面积\t62.04米

空重\t17500千克;

从实际参数看如果采用吊装有一定的困难,由于飞机长度太长,各类机载电子设备非常娇贵,从机身固定吊装不太可能,除非设计了起吊托架,将飞机停在托盘上整体吊到航母,整个重量在30顿左右,实际要看现有塔吊都能否胜任,因此对航母舰载机来说,适合吊装的可以吊到航母上,无法满足吊装条件的只能飞降航母!另外航母有飞机升降平台,是否可以临时安装跳板将飞机托运到升降平台,送往机库!





君山自在游


舰载机是会依靠自身动力进行飞行,在航母上升降,这是十分肯定的常识。但是在航母出海时,是先用吊机将舰载机送上航母,还是先出海舰载机自行飞行降落到航母上,这个答案在13年的一本书中进行了解释。

书中提到过舰载机是如何上航母的,书上说:航空母舰驶出海,在这之后舰载机一架接着一架的按顺序降落在航母甲板上。由此,也可以看出,舰载机是在海上降落到航行中的航母上的。

然而,现代的舰载机比二战期间的螺旋桨式的舰载机大了好几圈,而且结构也更加复杂,运输起来十分困难。如果把飞机从机场运到海军基地,那就要将舰载机进行分解,不然在运输过程中是无法通过桥梁和隧道的。而且,即使运输到军事码头,一架舰载机的还好说,用吊车吊上航母,但是一般的航母都有数十架舰载机,中国的“辽宁”号就有20多架舰载机,这要是用吊车一架一架的吊上航母,那航母一周都出不了军港。所以,采取航母先出海,再让舰载机上航母是最优方案。

虽然舰载机可以自己飞行降落在航母上,但是舰载机在飞行中降落在航行中的航母需要一定的技巧,航母要尽量高的航速逆风行驶,最大限度的增加舰载机降落时与气流的相对速度,提高舰载机的可控性。再次舰载机在接近航母时,要根据航母航线情况调整降落的最佳姿态,然后按照指示降落。


楠竹一


2013年有一本很火的书《我在航母上的八年》作者是美籍华裔士兵郑一鸣,在这本书中提到了美国海军的舰载机是如何上航母的:

航空母舰开出海,之后舰载机一架一架的按顺序降落在航母甲板上!由此,也可以看出,舰载机是在海上降落到航行中的航母上的!
整装待发的舰载机

舰载机在航母上的降落也是有一定限制的,首先,航母一般会以尽量高的航速顶风逆行,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舰载机着舰时与气流相对速度,提高可控性。其次,舰载机在飞临航母附近时,要根据航母航行的情况将姿态调整至最佳,在航母着舰系统就位后按照指示顺序着舰

,同时,航母上的空勤、维护人员要及时将舰载机停靠、固定就位!

放下着舰钩、准备着舰的歼-15(效果图)

一般情况下,由于航母上空间较小、武器密度大、操作维护难度高等原因,航母出港和返港时是很少携带大量舰载机,大部分(或全部)舰载机都会停在岸上的基地,一旦航母招呼再投入航母的“怀抱”!



威呐解析


不同时期的航母接受舰载机的方式不一样,现代化航母偏向于用“升降机”接收舰载机

现代化航母普遍都是60000吨以上的庞然大物,即便是裸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都是十几层楼高,因此使用起重机将脆弱的舰载机吊装到甲板上再运进机库非常不便,因此航母在设计时会考虑将升降机降到与码头平台差不多高的位置,方便人员上下同时也方便舰载机直接装进机库中去,毕竟相比高耸的甲板升降机旁边的开口是最快的登船通道。

但是这种装载方式仅仅是用于侧舷升降机,而二战时期的航母是没有这种设计的,早期的航母为了提高航母抗浪性与航行安全都尽可能不在侧舷开口,升降机被设置在甲板的中间位置上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使用起重机吊装舰载机上舰了,平时的生活补给也必须通过起重机吊装上舰。今天的很多现代化航母也保留了这种起重机如下图的戴高乐号。

此外,航母刚下水时仅仅测试穿上基本机组设备的航行能力,并不会安装舰岛设备、指挥系统、生活设施等与舰身无关的部件,因此舰载机也不会在刚下水时就上舰;而舰载机出厂后的是非也是在陆地机场进行的,飞行员也不可能驾驶每一架舰载机挨个着舰,因为拦阻索以及舰载机本身都是有使用次数限制的,浪费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不明智。

在特殊情况下舰载机补充会在飞行员驾驶下依次着舰,这就是接收舰载机的同时也要接收新手飞行员的情况下,看过电影《永远的零》都应该记得新手海军飞行员都要驾驶舰载机着舰训练,主角“宫部久藏”的第一次着舰也是驾驶舰载机登上航母的过程中的。


兵器世界


当然是飞上去的,因为反正都要飞到航母上

拿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为例,在2012年9月25日服役后,根据网上曝光的照片显示,在11月歼-15战机首次触舰复飞之前,我们都没有看到辽宁舰的甲板上有歼-15的影子。在辽宁舰曝出所有歼-15飞行员戴明盟着舰成功的消息后,辽宁舰的甲板上才开始出现J-15,由此可见舰载机首次上舰是飞上去的。


舰载机飞行员在上舰之前要在陆上飞行模拟中心反复训练,在各项飞行考核指标合格之后,才能上航母训练,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舰载机首次着舰时,航母会携带着地勤人员出海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时舰载机会从陆地上的机场飞到航母所在海域,选择一条合适的航线和角度降落在航母上,这是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第一步。


为什么不用吊车把舰载机直接吊到航母上呢?这样不是更简单吗?其实在二战时期的舰载机的确是吊上去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拦阻索比较简陋,也没有专门的跑道供舰载机降落,舰载机降落在甲板上时磕磕碰碰甚至经常“翻机”,而且二战时期的航母甲板经常密密麻麻的摆满了战机,所以那时的舰载机当然是吊上去的。

而现在不一样了,航母上有专门的跑道供舰载机起降,而且还有很多辅助降落设备,舰载机飞行员经过反复训练降落在航母上也不是什么难事

儿。如果使用吊车的话,必须把舰载机大卸八块之后吊上去,然后再在甲板上组装战机,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对战机产生影响。


所以如果不是舰载机出现故障的话,是不会使用的吊车的。


青年视纪



大漠孤狼74915698


先说辽宁舰!

辽宁舰上降落舰载机,应该动用哪些装备、怎么个流程、需要哪些数据……中国都是第一次运行!不先把舰载机吊上去试试?

这么说吧:全新的设计、全新的装备,试验都是分步实施的!

美国佬为了试验航母上电磁弹射、先把模型弹几次……几十吨的铁块、弹一次就废在海底!着航降落是最难最复杂的,通过多次舰上起飞、着舰复飞 积累数据后才能进行!

当然技术成熟后,就不需要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