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男孩应该怎么带不女性化?

果然大众娱乐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我们家儿子,几乎都是妈妈和奶奶在带,爸爸偶尔参与。儿子长相清秀,小时候每每带出去,别人都会误以为是女孩,我都要和别人解释他是男孩子。(有时候我也会禁不住说,我儿子要是女孩也很漂亮。说完我还会补充一句,我儿子是男孩子,很帅气!)目前,孩子除了偶尔会有一些害羞、哭闹之外,其他方面是一个十足的小男子汉!所以我觉得就此问题,自己可以说两句,嘿嘿

1.平时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他是男孩的信息。(做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仔细观察一下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了!)比如说称呼上,我一般叫他名字或者“儿子”。由于我自身性格的原因(自己觉得自己不像个女人,活的很糙。确实很多女生做的护理呀手工呀什么的,我都不会),在和他玩的时候,我们玩的都是打打杀杀的,你追我赶的游戏,比如奥特曼打小怪兽。在形容他的外貌姿势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用到的词都是帅气,酷等偏向男孩子使用的词。说多了之后,他也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还有在他哭闹的时候,我们都会说,男子汉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在和小朋友有矛盾的时候,会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保护女孩子和老人,对方是男孩子,我们挨打了要给打回去等等。在看电视动画的时候,看的也是《汪汪队》、《超级飞侠》之类的。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意中给他灌输的他是男孩子的思想。

2.关键期给孩子性别教育

孩子在三岁左右,就有了性别意识。我们会引导他,问他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引导他说自己是男孩。再问家里其他人的性别,遇到其他小朋友,我们也会问他这是男的还是女的,慢慢他就可以准确的说出别人是男的还是女。我觉得他说出这些话来的时候,说明他对于男女的性别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加上平时里的潜移默化,孩子基本上就知道男孩子是什么样了!

我个人觉得,性别这个事情,如果不是很特别的家庭动力,一般孩子都会朝着自己的角色发展,毕竟整个社会对于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并不全是因为谁带而产生性别方面的认同问题。至于题主提到的孩子说自己是个女孩多好,我的理解是,孩子说出这句话,是有背景的,我们看看背景信息是什么,这才能知道和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说,是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女孩子化等。作为家长,其实不必太担心,有时候过多的刻意行为反而导致不好的结果。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育儿者A面B面


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天生的,由自身基因决定,不是抚养环境可以改变的,所以担心因为由女性为主的抚养方式会导致男孩女性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认为抚养方式会改变孩子将来性别认同的理论曾今一度比较流行,但现在最新的脑神经研究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而且加拿大一个男孩变女孩最后又变男孩的事例也狠狠地打脸了“环境改变性别认同”理论。


大卫.利马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之一,幼年时因为阴茎切割包皮手术的意外,导致被阉割。于是,在心理学家约翰·曼尼的建议之下,他的母亲让他进行了性别重置手术,把他当作女孩来扶养。这个案例后来被约翰·曼尼发表,并且在当时被视为相当成功。人们认为这个案例是“性倾向可后天重塑”的重要证据。但之后,米尔顿·戴蒙报导利马从他在9-11岁之后开始对女性这个身份产生排斥,并且从15岁之后开始以男性的身份生活。利马公开了他的故事,来阻止类似的后天性别重塑行为。2004年5月5日,大卫·彼得·利马在忧郁症、经济困难和婚姻问题的影响下自杀。


大卫.利马22个月就被切除了睾丸,并重制了女性性征,而且此后一直被当作女孩抚养,而且还被服用雌性激素以使女性化更彻底。但是,13岁时TA就觉得自己不是女孩而是男孩,并因此性别困扰试图自杀;14岁把名字从布兰妮换成大卫,32岁注射睾丸酮,切除乳房,重建阴茎,正式恢复男儿身,后也结婚。


所以,我们身体的性别特征,抚养方式都无法改变我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但现在脑神经科学家扫描不同人群大脑后发现:人的大脑结构不同,对自我性别身份认识也不同,就是我们觉得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这大脑灰质扫描显示:同性恋患者的大脑结构并不与其同性的大脑相同,相反却表现出与异性大脑的相似性,也就是说男同性恋者大脑女性化,而女同性恋者大脑男性化。

(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包容这类人,他们的后天行为是他们天生基因决定了的,不是他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只是不幸错配了身体,而我们只是出生时比他们要幸运。)


总之,不管是由父亲抚养大的女儿还是由母亲抚养大的儿子,都不会因此而产生性别认同障碍,父母们不用担心。但是,由母亲在抚养子女时容易犯的错是“过度抚养”——事无巨细都管,大包大揽剥夺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能力,这样会养出“巨婴”,“妈宝”。一定要适当放手,粗放点养孩子。(关于“过度抚养”参见我以前的帖子。)


风雪夜归人-在路上


不知道题主看过《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没,其中马小跳班里转来一个新的男生,这个男生是由单亲妈妈带大的,这个男生内向害羞不和男生玩,只和班里的女生玩。当然肯定是被班里的霸王小男孩欺负,总哭。班主任怎么做的,不帮他,让他每天直拳三百下(忘记帮助人有没有训他)。后来班里的男生再欺负他的时候,他还手了,反而和男生打成了一片,越来越不愿意和女生玩,并且也赢得了男生的尊重。(补充一点,这个男生的妈妈孩子受欺负了找老师,不让孩子还手,教育孩子偏女性化)

1.单亲妈妈带孩子(或者是父亲没时间管,大部分是妈妈管这种)确实容易让孩子缺少崇拜对象。孩子一般会崇拜父亲,这以父亲为榜样。

2.那么应该培养孩子的强壮的体魄,不管是人类还是在自然界中,强壮的体魄就具有优势。

3.妈妈也应该在孩子面前少抱怨,坚强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就会有引导孩子独立能力。

4.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不要一昧责怪孩子,要先明辨真相。是孩子的问题,指出问题再教育,不是孩子的问题,要努力争取孩子的正常权益。

以上是我拙见。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一块腹肌的孩爸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男孩子应该要怎么教育才不会女性化,那么下面就是我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来讨论哦。

首先,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男孩女孩的身体和思维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男孩女孩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男孩来说,成功的教育方式意味着要把孩子培养成受人欢迎的、有责任心的男孩子。很多家长把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混淆了,导致现在的很多男孩子性格出现了女性化倾向。那么当妈妈一个人带男孩子时怎样避免孩子女性化呢?

1 对于男孩子的教育应该分阶段来看待。男孩子的第一个阶段,男孩还是幼年的时候,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给予的温柔的爱和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给孩子的更多的是照顾和安抚,而父亲给予的是和孩子的一些亲密的接触,比如举高高等。

到了一岁多快两岁的时候,就可以看出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了。从这个阶段开始,男孩子表现出的往往是比女孩子寻求更多刺激的游戏和体验。

当他处于五岁开始,就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他开始喜欢舞蹈弄剑,玩一些危险刺激的游戏,这个时候母亲给予孩子的是更多的关心,要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该做的就支持他去做。

既然这个阶段很重要,母亲就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并且给到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有的母亲觉得多的陪伴对孩子更好,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但是要注意的是,陪伴归陪伴,到不等于太过多的宠爱,过多的宠爱可能会不自觉的变成溺爱,让孩子恃宠而骄,养成娇气的性格,就会偏向女性化了。

2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交给他承担责任的心态。因为不同类型的男孩子性格可能不一样,但是一定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帮助别人的、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机会,给他更广阔的视野。在以后的成长中,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野营,分享成功的经验,来提升他。

总之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需要独立,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给予他自由的同时要关注他的成长,必要的关心是不可缺少的,希望每个男孩子都将会是有着宽大胸怀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